取舍之间 彰显真谛

2015-03-28 06:40祁建淮
湖北教育 2015年33期
关键词:回形针电磁铁磁力

《电磁铁》一课学习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电和磁铁的基础知识,这一课旨在引导学生认识电磁铁与电和磁的关系。本课的重点是认识电磁铁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是探究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及磁极变化的因素。

教材共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制作一个电磁铁。这是本课的基础,接下来所有的探究活动都在学生制作电磁铁的基础上展开。学生通过制作电磁铁发现,原先没有磁性的铁钉在通了电之后,能够像磁铁一样吸住回形针,从而产生疑问,提出问题,引发探究的冲动。

第二部分: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这是本课的重点。学生通过比较谁的电磁铁吸的回形针多发现问题: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可能有哪些?然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假设去设计方案并探究。

第三部分:研究电磁铁磁性的两极变化。这部分教学,主要是学生自己去设计实验,自己得出结论。

第四部分:了解电磁铁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意识到科技的发展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好处,提高他们学以致用的意识。

前不久,市里进行优质课比赛,而且是采用同课异构的模式,我有幸参与了本县《电磁铁》一课的磨课。参赛老师因考虑到课的竞赛性,总想让自己在教学设计上有一些新的突破,上出亮点,所以博采众长,在教学设计上想法很多,但在具体的课堂实施中,却是困难重重,几次试教,几次取舍,几多争论,体会颇多。

1.问题意识

孩子的问题意识是重要的科学素养,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任何一个重要的科学成果的获得都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但现实中,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常被教师遗忘在角落。

《电磁铁》磨课中,教师第一次试讲时,直接省去了制作电磁铁这一环节,通过演示电磁铁的神奇进入主题,再通过比较电磁铁吸的回形针多少提问: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作出猜想:可能与绕线圈数有关,可能与电池的节数有关……有了学生的轻轻松松、直奔主题的猜想,探究的时间就很充足,探究的过程顺畅,探究的效果似乎也很明显。

但看似顺畅的流程却忽略了真实的学情:生活中,学生对于电磁铁的了解并不多,他们的知识储备、生活经历、表达能力与教师的想象有不小的差距。没有制作的体验,学生如何一下子从绕线圈数、电池的节数等因素去猜想呢?是否玄了点?

这些情况是不是教师事先有意透露给学生了?课后一问授课教师,果不其然。

我们一直倡导的问题意识就这样被教师的直接告知替代,这是真正的伪提问,没有问题意识的猜想必定是虚假的猜测。

教师必须好好地沉下心来,让学生扎扎实实地先动手做,在做中发现问题,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问题。制作电磁铁这一环节不可舍弃,教师应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电磁铁,并用各自做好的电磁铁去吸引回形针,从而发现各个小组所吸引的回形针的数量不同,通过数量的不同引发思维碰撞:是什么因素导致电磁铁产生的磁力大小的差异呢?学生通过组与组之间的电磁铁的观察比较,自然地会提出自己的疑问和猜想,从而开启探究之旅。

2.学生主体地位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组织者,是学生合作的伙伴。教师要时刻关注课堂的主体,关注他们的喜怒哀乐,关注他们的需要。

《电磁铁》磨课中,有不少学生在猜想电磁铁磁力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提到电磁铁磁力大小可能与铁钉的粗细有关。上课老师是怎么处理的呢?要么忽略,要么假装没听到,和学生打起了太极,避而不谈。

试想,教师这样的处理让提出这个猜想的学生如何感受?为什么就是不研究这种猜想?在后来的接触中才知道,上课老师也有顾虑:书本中没有这个猜想,实验器材准备麻烦,而且探究电磁铁磁力大小与铁钉粗细关系的实验现象不明显,怕学生说错答案,到时收不了场。

对于这种生成性问题,教师课前“备学生”非常重要。其实完全可以准备两组对比明显的实验器材引导学生探究,尊重学生的观点和需要,用实验说话,而不是告诉学生以后再研究等类似的假话、空话。书本只是为教学提供了一个素材,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去整合教材,“用教材教”就是这个道理。

3.课堂有效性

课堂的有效性与课堂的容量有直接的关系,容量适当是课堂有效性的基础。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的精力也是有限的,一节课里学生掌握的知识也必定是有限的,过多的课堂教学内容必定会导致每一个教学环节蜻蜓点水,导致学生该掌握的知识点却认识模糊不清,学生学得痛苦,老师教得辛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适当地安排教学内容,只有“少而精”,才能达到“一英寸宽,一英里深”的效果。

《电磁铁》磨课中,上课老师为了课堂的完整性,将探究电磁铁的磁力方向这部分内容也放进本节课,由于时间不够,结果实验刚做一半,就被老师叫停,然后交流,学生成了被灌输的对象,这样“赶场式”的探究有过程、无结果,探究的效果可想而知,教学目标得不到落实。

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和研究电磁铁两极变化,都是本课重点,但细细想来,两个问题在三维目标的达成上又有重复,二者都是进行对比实验。如果在一节课上将两个问题都呈现出来,课堂会因“内容臃肿”而走马观花,不如选择一个将其做足。几经研究,我们将教材的第二部分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作为重点,教材的第三部分研究电磁铁的磁极方向则放在下节课研究,效果很好。

4.科学知识的应用

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电磁铁》磨课中,老师提出删除拓展环节(将介绍生活中的电磁铁省去),保证前面探究时间的充裕。然而,由于生活中的电磁铁常常“隐身”,如电铃、电磁起重机中的电磁铁并不是裸露在外面,不容易看到,孩子们对于身边的电磁铁并没有太多具体的认识(课前学情调查也证明了这一点),所以,删除拓展环节就截断了将知识加以应用的途径,使学生对生活中的电磁铁的认识依然模糊。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将孩子引向更广阔的课外,促使他们课后开展自主探究,教师可以通过视频进行电磁铁应用的介绍和拓展。

课堂的结束并非学生探究的终止,课外才是学生探究更广阔的舞台。

纵观前后几次磨课,教师的几种取舍目的很明确,就是想将课上完整,上顺畅,突出探究的重点,上出课的亮点,这无可厚非。但教师不能一味地从自身角度思考,要更多地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情出发,从知识体系和内在逻辑出发,该取则取,该舍则舍,按规律办事,彰显科学课的真谛。

江苏省建湖县森达实验学校(224700)

猜你喜欢
回形针电磁铁磁力
磁力珠
制作磁力小车
奇妙的电磁铁
磁力不怕水
磁悬浮小车电磁铁优化设计
箔绕与线绕电磁铁温度场仿真计算研究
漂浮的回形针
自己挂住的回形针
美国将实施强磁力球玩具新标准
HSST型磁浮列车悬浮电磁铁的优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