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群众问题的几点再思考

2015-03-28 08:20田方林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广大群众力量群众

田方林 魏 榛

(重庆师范大学政治学院,重庆 401331;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公共教学部马列主义教研部,河北 保定 071000)



关于群众问题的几点再思考

田方林 魏 榛

(重庆师范大学政治学院,重庆 401331;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公共教学部马列主义教研部,河北 保定 071000)

在当前,只有深入理解群众问题,才能真正走好群众路线。历史地看,每个人在群众与敌对者之间都可能是变化的,在群众和精英之间的区别都是相对的。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群众比单个的历史人物具有更加突出的优势、更加根本的地位和更加重要的作用。群众构成我们党的形成之基和力量之源,我们党与群众在利益追求上具有根本的一致性。

群众;社会精英;作用;关系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1]在我们党的自身建设中,走群众路线长期以来都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然而,哪些人是群众?群众在社会历史中究竟有什么地位和作用?我们党和群众到底有什么关系?认识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动。要真正走对和走好群众路线,显然,我们必须首先解决好关于群众的一些思想认识问题。或者说,我们只有在思想认识层面真正走进群众、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熟悉群众,才能在具体行动中切实走近群众。为此,本文拟再次谈谈对群众问题的几点思考。

一、群众是谁和谁是群众

群众是谁?哪些人属于群众的范围?我们每个人和群众是什么关系?这是我们在走群众路线时必须首先搞清楚的问题。“群众”通常是对“人民群众”的简称。从性质上说,它是指在每一个历史阶段中,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着建设和推动作用、具有正面意义的人们,与那些对社会历史发展起破坏和阻碍作用、具有反面意义的人们是相对的。

需要指出,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的、不断变化的政治概念。没有亘古不变、被一切国家和社会普遍认同的人民群众。在不同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的群众范围也就有些不同。尽管如此,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广大劳动人民及其知识分子,始终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就我国目前的社会群体而言,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和广大农民,一切赞成、拥护和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集团,一切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和赞成祖国统一的爱国者,都属于人民群众的范围。相反,那些扰乱我国的经济秩序、破坏我国的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动摇我国的独立主权、分裂我国的领土完整、颠覆我国的人民政权、改变我国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各类犯罪分子和敌对分子,都被排除在人民群众的范围之外。对于社会个体而言,他的政治身份与地位根据其社会活动性质的转化而变得不同。当其从事了前述之类的犯罪活动或敌特活动时,他就从人民群众的阵营走向了人民群众的敌对面。当前,我国查处的一些腐化变质的党员和干部就属此类。他们先前在自身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为人民服务时,属于人民群众的一员;当后来走上腐败堕落、违法犯罪的道路时,他们就被排除在人民群众之外。

从数量上说,人民群众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人,与人口上占少数的历史人物相对。尤其当“人民群众”被简称为“群众”时,它更明显地注重人口数量上的多数,即普通的人民大众,从而与数量上占少数的党政领导干部相对。

然而,究竟以什么标准来区分人民群众与历史人物、群众与干部?或者,是否可用哪个级别或层次作为人民群众与历史人物、群众与干部之间的明确界线?在笔者看来,每位社会个体不仅身处人民群众范围内外的政治身份可以是变化的,在历史人物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区分也是相对的。每个人在某些特殊视角上都可能被视为不同层级的历史人物,而在更普遍的意义上,则无一例外地属于人民群众。即使某些个人在当前作为风云人物,明显地超越于普通群众,他在过去和未来也必定归属于人民群众的阵营。因此,历史人物与人民群众之间根本不存在绝对的界线,两者的区分总是相对的。某级别的领导干部相对于较低级别的干部和群众可谓社会精英、风云人物或历史人物,但相对于更高级别的领导干部则又属于群众的范围。

在现实社会中,似乎不仅广大普通的人民群众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不少的党员和干部也未能认清这一事实。前一种情况常常导致广大人民群众习惯性地站在社会底层抬头仰望,日益拉开与各级干部的距离;后一种情况则常常导致一些领导干部固定不变地站在社会的中上层低头俯视,不断拉开与广大群众之间的距离。尤其在后一种情况中,一些领导干部不能全面而准确进行自我定位,常常导致在工作中脱离群众,甚至背离群众。无论以上哪种情况,社会中党群或干群之间的疏离感都会日趋明显,都不是我们党执政为民情况下的应有现象。

二、究竟应该怎样认识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当前,我们的个别党员干部看不起群众,不愿深入群众,更不愿走群众路线,直接导致我们党的工作脱离群众。这些人心里一直在嘀咕:我们为什么要相信群众?为什么要尊重群众?为什么要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认清了群众是谁,知道了哪些人属于群众,懂得了每个人与群众的关系,很显然,我们还需深入认识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只有认清了这一点,我们才能回答个别党员干部的上述之类问题,才能在工作中正确树立我们的基本立场。

纵览历史,与单个的普通人相比,历史人物的确在知识能力和思想意识等方面出类拔萃,常常比广大群众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认得清,能够较明显地影响社会发展的进程。但是,群众却比历史人物具有更加突出的优势,在社会历史发展中具有更加根本的地位和更加重要的作用。

首先,群众的力量比历史人物的力量更大。社会中的历史人物毕竟占少数,甚至是凤毛麟角,屈指可数。他们单凭一己之力或少数人之力,不可能独立完成重大的历史事件。然而,群众在人数上更加庞大,生产生活的领域更加广泛。因此,群众的集体经验更加丰富,集体智慧更加多样,集体力量更加强大。

其次,历史人物优秀智慧与能力的个体展现离不开群众的集体支撑。历史人物杰出的社会实践活动,本质上只是对历史事件的一种策划、组织、领导乃至决策,而不是具体的执行与实施。若没有群众身体力行的多方支持与具体实施,历史人物的一切伟大壮举最终只会成为单打独斗,一切理想抱负最终只会沦为空想,一切豪言壮语最终只会变为空话。离开群众的支持,历史人物的一切作为都将变成无本之木和无源之水。

最后,就整个社会历史看,只有群众才是历史的根本缔造者,只有群众才是社会的真正主人。广大人民群众既是社会历史发展中一切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一切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还是社会历史变革的最终决定性力量。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广大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不断要求改进或革新生产关系,进而推动社会的改革或革命。无论在社会改革还是革命过程中,人民群众都是绝对的主力军。一切改革和革命运动,如果仅仅依靠少数、甚至个别历史人物的鼓噪,那只能是他们的一场自导自演、自娱自乐而没有观众的游戏。相反,社会精英只有动员和唤起了在社会人口中占据绝大多数的群众,赢得了群众的拥护与支持,依靠群众的贯彻与执行,才能取得改革或革命的最终胜利。因此,根本地看,是人民群众以自己的切实行动创造了历史、改变了历史、历史中的英雄人物,只不过在此过程中起着把舵导航或推波助澜的作用。只有群众才是社会的绝对主体,只有群众才是社会的真正主人。毛泽东同志早就强调:“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2]

三、我们党和群众究竟有何关系

既然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与作用,那么,群众与我们执政党究竟是什么关系呢?进而,我们应当如何处理党群或干群关系?回答了这些问题,就能为我们党走好群众路线的要求提供最关键的理论依据,为党员干部的工作开展确立重要的基本原则。

第一,群众是我们党产生的牢固基础。《中国共产党章程》在篇首就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我们党产生于群众,发展于群众,深深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从历史上看,我们党无论是杰出领袖、领导干部还是广大党员,无不来源于普通群众,无不是从群众中得到选拔、在群众生活中受到锻炼,并逐步成长而走向成熟。因此,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诞生地,群众的生产与生活是我们党的成长摇篮。毛泽东同志曾把我们党和群众的关系比作鱼和水的关系。[3]没有水,就没有鱼。没有广大群众,就没有中国共产党这支队伍。

第二,群众是我们党发展壮大的力量源泉。党在发展壮大中离不开群众多方面的力量支持。首先,群众是我们党的队伍的充实力量。自1921年以来的90多年来,党的队伍之所以能从初创时的几十名党员,逐步壮大到目前的八千多万党员,就是广大群众源源不断地输送先进分子的结果。其次,群众又是我们党的事业发展的依靠力量。早在1925年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篇首,毛泽东同志就明确指出:“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4]我们党在诞生后的近百年来,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先后推翻三座大山,解放全中国,建立了新中国。当前,我们正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期最终消灭阶级,消灭剥削,实现共产主义伟大事业。在党的一切事业发展中,广大群众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始终是我们最强大的支撑力量,最坚实的后盾。再次,群众也是我们党最有效的防护力量。纵览历史,当我们党遭遇各种困难时,是广大群众积极提供各种支持,努力保护党的队伍,维护党的形象,保存党的生命,成为我们党最坚固的堡垒。正因如此,还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就要求全党深深明白:“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5]最后,群众还是我们党发展创新中的重要思想力量。广大民众的群体经验是丰富的,集体智慧是无穷的,创造能力也是巨大的,常常给我们党在开拓创新中提供重要的思想力量。回顾过去,地道战、游击战、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我们党诸如此类的重大创新举措,无不是源自群众的智慧力量。

第三,我们党与群众在利益追求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我们党为什么必须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党的事业发展与广大群众何干?政治活动是经济利益的集中体现。我们非常有必要从利益追求的层面弄清上述问题,以解决当前个别党员干部心中的疑惑。

我们党产生于人民群众,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自其诞生伊始,我们党就已经带有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一历史基因。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从新中国的建立到新中国的建设,我们党与广大人民群众在利益追求上始终有着高度的一致性。毛泽东同志曾强调说:“共产党并不是一个只图私利的小宗派、小团体”[6],“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7]即使说有私利,这也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取公利或共利的私利。人民群众过上日益幸福的生活就是我们党事业成功的体现,我们党力量的发展壮大就是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的有力保障。人民群众的长远和根本利益就是我们党的利益,我们党的利益最终也就是人民群众的长远和根本利益。因此,在利益追求上,我们党与广大群众息息相通,心心相印,休戚与共,并不存在根本的冲突与对立。显而易见,当前的个别党员干部为了一己私利,为了一些小团体的私利而损害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绝对错误的,必然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必然走向人民的对立面。

综上所述,占据社会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力军,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的真正主人。我们党来源于群众,成长于群众,发展于群众,超越于群众,最终又回归于群众,服务于群众,巩固于群众。在社会的利益追求面前,我们党与广大群众有着根本的一致性。对此,我们必须有清晰而深刻的认识。我们必须牢记:“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失去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和工作就无从谈起。”[8]“在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人民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9]“党只有紧紧地依靠群众,密切地联系群众,随时听取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情绪,代表群众的利益,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各项任务。”[10]只有既从内心深处,又从外在行动上走好群众路线,我们才能继续开创党的历史伟业,完成党的光荣使命。

[1] 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3-6-18。

[2] 《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第1031页。

[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09年第2版,第16页。

[4][5] 《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第3页,第139页。

[6][7] 《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第810页,第809页。

[8] 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3-6-18。

[9]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09年第2版,第26页。

[10] 《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342页。

2014-11-03

田方林(1977-),男,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魏榛(1985-),女,硕士,助教。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

猜你喜欢
广大群众力量群众
多让群众咧嘴笑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让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发挥更大的作用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麦唛力量 (一)
孤独的力量
怀疑一切的力量
从自然中吸取力量
治疗产后受风的秘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