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江国际和平文化名城建设的功能价值及发展构想

2015-03-28 08:11何咏梅
怀化学院学报 2015年9期
关键词:芷江和平文化

何咏梅

(怀化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南 怀化 418008)

芷江国际和平文化名城建设的功能价值及发展构想

何咏梅

(怀化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南 怀化 418008)

芷江独特的地理位置,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以及开展的一系列方兴未艾的和平文化活动,为芷江国际和平文化名城的建设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芷江国际和平文化名城的打造,将对提升芷江的知名度和城市的文化品位、促进芷江县域经济的发展、提高芷江人民生活质量和人文素养、推动整个区域社会的和谐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和平文化; 和谐社会; 文化名城

一、芷江国际和平文化名城建设的源起

芷江的国际和平文化名城建设是从湖南芷江的太和塔和谐和平文化标志发端的。1995年,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和平老人程思远先生在筹建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的进程中,先后发表了两篇论弘扬中华和合文化精神的文章,在文章中提出,面对国际上“中国威胁论”和“文明冲突论”的喧嚣,面对包括台独势力在内的各种企图分裂祖国、分裂民族的势力,需要建立和谐和平文化标志——太和塔[1]。以实物的形式来彰显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和平理念,同时也希望借助这方平台,通过接触、交流、讨论来传播中国人民的和平文化思想。

2002年,芷江县委县政府根据芷江拥有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抗战文化资源,顺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抓住契机,制定和实施了“一个总体目标,四个加速推进”(即以“打造和平名城,构建和谐芷江”为总体目标,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新型城镇化,旅游国际化)的发展战略。从2003年开始,又将抗战文化升华为和平文化理念,提出“打造和平文化品牌,建设国际和平城”,以图通过开发、利用芷江独有的和平文化资源、民族文化资源及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资源来带动旅游产业,从而促进芷江经济社会快速的发展,最终达到构建社会和谐的目的。

2005年程思远逝世后,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向国务院提出继承程思远先生遗愿、建成太和塔和谐和平文化标志的建言。2006年,国家发改委下文到湖南省和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太和塔项目建设正式立项。为此,发端于太和塔“和谐和平文化”标志建设的芷江国际和平文化名城建设正式拉开了序幕。

二、芷江国际和平文化名城建设的比较优势

1.独特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设施

芷江位于湖南省西部边陲,地处武陵山系南麓,云贵高原东部的余脉延伸地带,古属“五溪蛮地”。其区位独特,东邻中方县、鹤城区,西连新晃侗族自治县及贵州省的万山特区,南接洪江市、会同县及贵州省天柱县,北界麻阳苗族自治县及贵州省铜仁市,有承东启西的桥头堡位置,素有“滇黔门户、黔楚咽喉”之称[2]。

目前,芷江交通越来越方便快捷,拥有“国道、铁路、高速公路、机场”等发达的交通体系。已经贯通的沪昆高速公路、包茂高速公路和沪昆高速铁路穿境而过,320国道横贯东西,同时,芷江机场也正被打造成为湖南省第二大航空港。便捷的交通网络,大大缩短了芷江与外界的距离,为促进芷江同外界的联系与交流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丰富的历史文化建筑资源

芷江悠久的历史及各种文化在传播过程中的互相交融,汇集成了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和平文化等,至今还保留着相当数量的文化古迹:

(1)芷江境内留存着世界上最长的风雨桥——龙津桥,风雨桥不仅是芷江先民用来遮风、避雨、休闲的公共场所,其建筑本身更是设计典雅、美观,桥上建筑全木工制作。如今通过修复的龙津风雨桥,集古典民族建筑艺术与当代园林建筑艺术于一体,是中国侗族桥梁建筑的杰出代表,也是彰显人文关怀的经典之作。(2)有被誉为“天下一绝”的中国内陆最大的妈祖庙——天后宫,天后宫耸立在穿城而过的舞水河西岸,原为福建客民会馆,乾隆十三年(1748年)由福建客商改建,供奉妈祖(天后),意即保佑他们做生意顺风顺水。其石坊雕刻技艺巧夺天工,远远望去,岸上的实体和水中的倒影浑然一体,庄严肃穆而又大气天成。(3)有湘黔边境最具特色的宗教圣地——明山,明山位于芷江县城北郊10公里处,早在宋朝以前就建有庙宇,是芷江及周边县市的重要宗教活动场所,朝圣圣地。(4)有一代文豪沈从文、闻名遐迩的民国内阁总理熊希龄等近现代名人的陈迹故居。(5)当地出土的商周编钟,遗存的宋代城墙、护城河、黄甲街、奎文阁、景星寺,以及分布在县域各处的会馆、商铺、码头、古庙、古观、古碑刻、古井、民居等;还有红军长征、湘西剿匪等革命历史遗迹[3]。

3.闻名遐迩的七里桥抗战胜利洽降地

“八年烽火起卢沟,受降一日落芷江。”1937年7月7日的卢沟事变,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标志。面对侵略者举起的屠刀,中国人民不畏强敌,不惧艰难,通过八年艰苦的抗战,终于在1945年的8月迎来了抗战的胜利。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向中国政府及盟军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21日,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派代表今井武夫来到芷江,向中国政府及盟军代表洽谈有关投降事宜,史称“芷江受降”。“芷江受降”宣告了日本侵略者的彻底失败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最终的胜利。

为了纪念这次重大的胜利,1946年2月,当时的国民党政府在位于芷江县城东郊3公里处七里桥乡的原会址处修建了“血”字型受降纪念坊。芷江受降纪念坊是全球六座凯旋门(罗马、柏林、米兰、巴黎、芷江、平壤)之一,也是华夏大地唯一的纪念抗战胜利的建筑纪念物,它不仅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标志,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历史见证,同时还是国共合作,中华民族同仇敌忾共御日寇,从屈辱走向光荣的象征。因此,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有“始于卢沟桥,终于七里桥”之称,芷江也因此声名远播。

4.方兴未艾的和平文化实践活动

(1)举办“国际和平文化节”。为打造和平文化名城,扩大影响,芷江县委、县政府分别于2003年11月15-16日、2005年9月6-7日,2007年9月21-22日,2010年9月6-8日成功举办四届“国际和平文化节”。在这成功举办的四届“国际和平文化节”中,参与者有国际友人,也有国内的重要领导,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媒体记者等。如,第二届芷江国际和平文化节被列为中国人民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系列活动之一。节会由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的李铁映宣布开幕,中国对外友协会长陈昊苏、美国飞虎十四航空队协会主席克利福德·隆、湖南省政府省长周伯华分别讲话。国务院原副总理钱其琛,中国外交协会、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员会、中台办等中直部门领导,韩国前总理李寿成,俄罗斯老战士委员会主席前苏联远东军总指挥戈沃罗夫大将,美国飞虎队协会主席罗西,法国兰斯市副市长,法国格朗康迈西市长代表,美国、乌克兰、苏丹等国驻华使节及两岸三地媒体记者近千名中外嘉宾参加[4]。节会的成功举办,对扩大对外开放,加强招商引资,促进国家统一大业,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提升了芷江作为世界和平文化名城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今年,借助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芷江正筹办第五届“国际和平文化节”。

(2)开展“和平文化论坛”。伴随着“国际和平文化节”而举行的“和平文化论坛”则从反思战争、弘扬和平、倡导和平文化与社会和谐等方面进行了阐释、论证和宣传。如,第二届“国际和平论坛”的主题是见证胜利与和平。韩国前总理李寿成,中国对外友协会长陈昊苏,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长田小刚,苏丹驻华参赞等知名人士发表了精彩演讲,并签署了《芷江和平宣言》。第三届“国际和平论坛”则立足于芷江少数民族的特色确立了“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的主题,等等。

(3)设立海峡两岸交流基地。2011年7月29日,在芷江侗族自治县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举行了湖南省首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授牌仪式。芷江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的设立,标志着芷江今后将以中国人民抗战胜利受降旧址为依托,积极争取把芷江建设为国共两党基层交流城市、两岸大型交流活动定点县。这一活动的开展,对推进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两岸旅游和民间交住、加强青少年联谊等一系列活动,对全面提升两地合作交流的水平、促进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均起到积极的作用。

(4)举行妈祖文化联谊活动。芷江天后宫作为中国内陆最大的妈祖庙,是全国妈祖文化联谊会成员单位。芷江妈祖文化联谊会借助这个平台,积极与台湾、大陆各地妈祖庙开展了一系列联谊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同时也扩大了芷江的影响。

5.不断充实和扩大的和平文化实物载体

近年来,芷江县先后投入数亿元,完善抗日受降纪念地的功能,建造体现抗战及和平文化的主题公园,包括太和塔及附属建筑、国际和平论坛永久会址、和平广场、和平钟亭、中华故土地图、和平艺术雕塑群、景观围廊、橄榄湖等。其中,抗战胜利受降纪念馆旧馆改造及陈列布展于2015年4月底完成,抗战纪念中心布展预计到7月底完成;而象征中华和平与和谐文化的标志性建筑——太和塔,以其内涵深刻的建筑样式昭示中华文化和谐与和平的理念;在距县城仅3公里的小河口修建的国际和平村,内有杨溪云树、屈子祠、蝴蝶艺术博物馆、古楼、吊脚楼、凉亭等,是一个以“和文化”为主题,以侗乡民俗风情为特色,集文化观光、民俗体验、休闲度假为一体的风景优美、意境妙幻、奇特雅致的村落。另外,芷江还计划修建和平书院、和平学校、世界和平荣誉村民住宅,申报抗战英烈园和苏联援华志愿航空队纪念馆等一系列凸显和平文化主题的建筑及设施。今年来,芷江围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确定了21个Ⅰ类重点项目,计划投资19.47亿元。目前,21个重点大项目正有序推进[5]。

三、芷江国际和平文化名城建设的功能价值

1.提升了芷江的知名度和城市的文化品位

(1)扩大了广泛的境外政治影响。芷江通过一系列和平活动的组织,使得二战反法西斯国家驻我国使领馆及政府代表团,美国飞虎队队员,德国、英国、俄罗斯、丹麦、罗马尼亚等国的二战老兵及家属均有机会来此造访。同时,芷江还通过这一平台与法国诺曼底格良康迈西市缔结为友好城市,芷江抗战纪念馆与法国兰斯市二战纪念馆已结为友好纪念馆。这无疑加强了芷江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标志性事件及发生地中占有的重要位置,也使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和平理念由芷江发端传播海外,给了那些“文明冲突论”“中国威胁论”者一个响亮的回答。

(2)产生了深远的国内影响。目前,受降旧址及展馆已被中宣部确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二级博物馆(纪念馆),是上海、贵州、湖南等省市百余所学校和单位联系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德育教育基地”,有关活动曾多次被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全面报道,在国内拥有很高的知名度。

(3)提升了传播平台。2003年以来,湖南省人民政府、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等在芷江已成功举办了四届“芷江·国际和平文化节”,李铁映、钱其琛、陈昊苏等均亲临会场,并与世界各国爱好和平人士签署了《芷江和平文化宣言》,中国和平文化研究、和平文化学由此发端并广为传播,芷江城市的文化品位得到提升。

2.促进了芷江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在和平文化与和平文化研究影响下,芷江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打造和平名城、构建和谐芷江”的总体目标,形成了以和平文化、生态休闲为主题的旅游产业,这一特色产业的推动进行,顺应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要求,满足了人们对业余生活质量的追求,促进了芷江旅游产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自创建和平文化名城以来,芷江县历年接待游客人数不断增多,旅游收入不断增长,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年增加。据统计,2001年仅接待旅游人数40.4万人次,旅游产业收入2 300万元。2009年芷江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50万人次,实现旅游行业总收入1.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2.7%、46%[6]。2011年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50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近9亿元,分别比2010年增长18%和14%[7]。而今年1至2月,全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9亿元[5]。由此可见,在打造和平文化名城的前提下拉动起来的以和平文化为核心的芷江旅游经济,不仅改善了芷江的人居环境、人文环境,更为提高芷江人民的生活水平打下了基础。芷江因此先后荣获“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县”、“全国生态示范县”、“中国著名文化旅游县”、“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等一系列荣誉称号。随着芷江美誉度的不断提升,其社会影响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不断慕名前来,感受这特色文化的独特魅力。

3.加强了芷江人民的和平理念

八年抗战,终于芷江,芷江成了结束中国人民屈辱历史的见证地,芷江人民格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今天,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大背景下,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氛围中,芷江人民更加注意崇尚和平,热爱和平,并注重用和平文化教育人、和平理念引导人、和平精神塑造人,学会用和平的方法看待和协调、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正确面对各种问题和困难,勇于承担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他们以和平文化历史资源为载体,大力发展区域经济的同时,通过开展以“社区服务好、社会秩序好、文化生活好、人际关系好”为标准的“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单位”等创建活动,倡导文明新风,共建美好家园。通过开展“月月乐”广场文化活动,送戏、送电影下基层,不断丰富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陶冶人们的和平情愫。今天,芷江人民顾大局、识大体,相互包容、和谐相处的人际关系逐步形成。

4.推动了芷江民族文化的发展

这些年来,芷江借助“中国芷江·国际和平文化节”这方大舞台,在挖掘、发展和平文化的同时,也系统地发掘、整理和利用了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培育了一批文化名镇、名村、名人、名品,并将一批具有民族民俗特色的节目搬上了国内国际舞台。同时,对现有民族文化基础设施、传统文化生态村落和区域进行了建设改造和整体性保护,确立了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及传承机制,这些举措,无疑对推动芷江民族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从而进一步丰富了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芷江利用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和平文化名城的成功实践,将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小康提供一个真实的典范。诚然,很多工作均还在启动和进一步完善过程中,但芷江人的追梦行动在一步步的落实,相信不久的将来,国际和平城的品牌形象会更加完善,芷江人民生活比现在更幸福。

四、芷江构建国际和平文化名城建设的发展构想

1.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扩大芷江的知名度

虽然经过各方前期工作的努力,使芷江的知名度增加不少。但是,相对于它的历史地位来说,其知名度和影响力还远远不够。很多人其实还不知道日军投降事宜是在芷江洽谈完成的。由于历史的原因及宣传的不到位,关于日军投降地,他们只知道有南京,不知道有芷江。如今,进一步扩大芷江的知名度就应该注意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是搭建各种国际国内交流平台。以和平文化为载体、以论坛交流为平台,组织官方或非官方的各种国际国内的交流会,并将交流讨论成果整理成册出版。

二是利用各种媒体、渠道进行宣传报道。充分利用网络、报纸、电视、广播进行宣传,并在高铁、火车、汽车、路边做吸引听力的广告语及吸引眼球的广告牌等,以增强听觉和视角的冲击力,从而使人印象加深。

三是加强和平学及和平文化的理论研究。以湖南省和平文化研究基地及芷江和平文化研究所为依托,进行深入的和平学及芷江和平文化研究,研究成果的发表无疑对在业界扩大芷江的影响起到很好的作用并又可为芷江的未来建设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指导。

2.以“和平教育”为核心,营造和平文化氛围

首先,加强和普及和平教育,唤起民众的和平意识。培育以家庭和睦、社区和谐等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和平意识及和平精神,使他们自觉加入到文化保护和文化传承的队伍中来,热爱脚下的这片土地和土地上生活着的一切生灵。

其二,通过创办和平学校、和平学院等方式来进行和平知识的宣讲和学习,教育、强化青年人的和平知识及和平观念。青年是祖国的未来,牢记历史,不忘国耻,建设国家的重任最终都会落在青年人的身上。只有让他们真正明白和平来之不易,懂得珍惜眼前,我们的建设事业才会真正后继有人。

其三,增加和平文化活动项目,把和平精神深入到民众的文化生活之中。几年一度的“中国芷江——国际和平文化节”的举办固然重要,但如何把和平文化当作一种精神食粮渗透群众的日常文化生活之中,也是十分必要的,这才能真正起到润物无声的效果。如,可以一年或者半年举办一次大规模的全县的乡、镇、社区、学生、各单位的内涵和平文化因子的文艺表演竞赛活动(必要时甚至可以把活动参与范围扩大到全市、全省等),设大奖,从外地聘请知名专家做评委,从海选到决赛,用电视等媒体跟踪报道,扩大影响。要知道,民众的参与过程,同时也是和平文化、和平精神的宣扬和传承过程。

同时,通过大力宣传,使社会各界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和平文化在芷江的经济、文化、政治、社会生活等各项建设中的积极意义和重要价值。

3.继续发掘、完善和平文化资源的硬件设施

总体来说,这些年芷江在发掘和完善和平文化资源的硬件设施上,已取得了不扉的成绩。将来,除了加快实施规划中的和平书院、和平学校、世界和平荣誉村民住宅,申报抗战英烈园和苏联援华志愿航空队纪念馆等一系列凸显和平文化主题的建筑及设施外,建议修建和平钟,每天凌晨或傍晚定时敲响,让和平的钟声永伴着芷江人民的生活起居,让每个来自外地的游客也能聆听和感受这和平之声。另外,为在抗战期间被日军炸死在东紫巷防空洞内的所有遇难民众立碑,以警示后人珍爱和平,不忘国耻。同时,还可在县城各出入口修建统一的象征和平的标志性建筑等。

4.利用现代技术和手段扩大芷江和平文化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围绕和平主题,在各类展厅建造声、光、影播放平台,让学生、青少年、普通民众在参观过程中能够以较少的时间更直观地了解和感受那段历史。同时,通过拍摄系列电影、电视剧,来反映和阐释抗战进程中芷江所处的特殊地位及芷江人民所做的艰苦努力和重要贡献,从而深化和扩大由战争走向和平、倡导和平、保卫和平及和平文化资源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做到让每个去芷江参观的人能感悟历史、敬畏历史,珍爱和平。

芷江县委县政府完全可以通过成功的规划、支持、营造,让芷江成为享誉天下的和平之城、和谐之城。诚然,物质层面的东西建设好了,怎样进一步打造宣扬和平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精神层面的东西,借群众口口相传,让旅行者在芷江流连忘返,将会是更艰巨的任务。

[1]高举和平文化旗帜 推进惠民利民工程——华夏文化纽带工程执委会和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开展湖南芷江国际和平城建设调研论证工作[DB/OL].http://www.stdaily.com,2012-12-25.

[2]胡扬帆.国际和平城:中国芷江旅游手册[M].长沙:湖南地图出版社,2005.

[3]扬帆,吴章文,梁隐泉.湖南芷江和平文化与森林生态休闲旅游[J].中国城市林业,2010(6):51-53.

[4]田均权,吴和平.和平、发展和合作的时代潮流催生了芷江和平文化[J].怀化学院学报,2008(7):30-32.

[5]怀化日报记者龚卫国,杨英涛,杨建平.芷江抗战文化项目建设激活旅游经济[Z].红网怀化站2015年3月13日讯.

[6]宋艳辉.旅游产业对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分析——以芷江县为例[J].当代经济,2012(5)下:86-87.

[7]杨翠.芷江县域经济发展研究[J].怀化学院学报,2013(4):54-56.

Study on the Function Value and the Future Concep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Peace Culture City of Zhijiang

HE Yong-mei

(CollegeofMarxism,HuaihuaUniversity,Huaihua,Hunan418008)

Zhijiang’s particular geographical location,profound national culture,and a series of flourishing peaceful and cultural activities have created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building Zhijiang as an international peace culture city.The construction will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popularity and cultural taste of the city,boosting the county’s economic development,enhancing the people’s quality of life and humanity attainment,and driving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the whole district.

peace culture; harmonious society; cultural city

2015-07-07

湖南省和平文化研究基地2012年招标课题“和平文化与和谐社会、和谐世界构建研究”(HPZB2012-2)。

何咏梅,1966年生,女,湖南芷江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共党史和政治文化。

F

A

1671-9743(2015)09-0033-04

猜你喜欢
芷江和平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难忘芷江红
谁远谁近?
芷江受降纪念坊有感(外四首)
博弈·和平
期盼和平
Five Hundred Times五百遍
“遥远的和平”等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