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实践是指学生围绕一个具体可操作的实践活动项目,在真实情境中充分选择和利用各种资源,并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相关任务或解决关联问题的一种探究性学习方式。
基于项目实践的小学科学学业评估,是指教师利用给定的项目实践活动和相应的评估标准,对学生的项目完成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等情况作出实时评价的过程。主要考量学生对科学概念和基本事实的掌握与理解程度、对基本操作技能和过程技能的掌握和运用程度、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科学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在项目完成过程中伴随的科学态度与行为习惯。
一、基于项目实践的小学科学学业评估的设计五要素
基于项目实践的小学科学学业评估的设计,由内容、情境、活动、结果、量尺五大要素构成。
1.内容
包括项目实践评估的主题和目标,主要指向现实生活和真实情境中表现出来的各种较为复杂的、非预测性的、学科交叉的问题。教师通过对项目实践评估内容的确定,管理学生科学学业发展的态势和进程。内容应具有如下特征:
(1)一致性。主要是对学生阶段性的学习过程与学习表现加以评估,以考查学生是否达成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评估内容与教学目标、学习活动要保持高度的一致。
(2)整合性。实践项目往往体现学科交叉,并将理论与实践融于一体。其内容涵盖科学知识、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领域,具体包括概念与技能、方法与策略、态度与习惯等。
2.情境
情境是指支持学生进行项目实践以及帮助教师进行学业评估的环境。情境包括用于学生项目实践及其评估的场地、设施、器材、工具所组成的物质情境,以及驱动学生从事项目实践的由真实任务场景转化而来的虚拟情境。情境应具有如下特征:
(1)真实性。项目实践的情境多取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通常以现实问题或真实任务来激发和组织探究活动。学生的实践探究也多是真实情境下的常态活动,而不是剥去各种复杂因素后的单纯活动。
(2)技术性。项目实践的情境应该暗含有效使用各种操作技术和解题方法的理想场景,并有助于拓宽学生收集、处理、递交相关信息的能力。
3.活动
活动是指学生采用一定的技术工具和探究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或真实任务的过程,主要涉及获取任务、实践探究、处理信息、呈现结果四个基本过程。活动方式涉及个体学习、小组学习、亲子学习等。活动应具有如下特征:
(1)多样性。项目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对课堂内外的真实问题进行多样化的探索。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操作、实验、调查、访问等多种方法来收集证据以支持他们的观点。
(2)建构性。学生通过项目实践活动获取信息,并用自己的标准和方法甄别信息、加工信息,从而达到巩固知识、贯通知识、建构知识、丰富知识的目的。
4.结果
结果是指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或结束时所产生的动作结果、智力成果和活动产品。结果应该是能够被观察到的,并能利用一定的指标评估的,比如技术操作、实物产品、书面报告等。包括教师、学生、家长在内的评估参与者,通过对结果的评估来了解学生目前的科学学业状况。结果应具有如下特征:
(1)丰富性。在项目实践中,学生学思结合、学做合一,从而形成不同的学习结果。这些结果包括动态的技术操作、书面的小报告、数字化的视频成果、实物形式的作品等。
(2)可测性。由于结果将用于对学生学业的评估,它应该是可测量的。评估时,需要用不同的观测指标对动态的技术操作、实物产品、书面成果进行实时或非实时的观察与评估。
5.量尺
量尺是指对学生在项目实践中产生的行为过程与形成的活动结果进行观察测量、批阅赋分的评量标准。其中,用于衡量学生行为过程的量尺称为“过程量尺”,用于衡量学生活动结果的量尺称为“结果量尺”。量尺应具有如下特征:
(1)明确性。量尺需要为评估者提供明确而详细的标准,而且标准中的每一项评量指标都应该是可观察测量的。评量指标需要清晰描述,以指导评估者如何根据标准来评判学生的实践活动。
(2)适恰性。量尺中的评量指标应该涵盖科学知识、过程方法、态度习惯等方面,并结合教师对学生项目实践过程与结果的价值判断赋予合理的权重。
二、基于项目实践的小学科学学业评估的设计
基于项目实践的小学科学学业评估的设计,一般经历项目确定、内容构建、情境创设、进程设定、学单设计、量尺研制、方案形成七个阶段。
1.项目确定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段特征以及单元学习的进展来确定实践项目的主题。一般情况下,首先要罗列出学生当前已经学习过的、可进行量化评估的各项实践活动。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各项实践活动所涉及的操作技能、信息加工、探究常规的达标标准、优秀标准进行具体描述。最后从诸多实践项目中择取一个或几个项目用于评估。
2.内容构建
当教师从诸多实践活动中择取若干个项目用于评估后,就需要对项目内容进行精心设计。一方面,内容的构建要与先前的学习保持一致,并要有所提升和发展,以帮助学生有效建构知识;另一方面,内容的构建还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态度习惯等,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内容的构建主要包括实践操作、知识应用、态度习惯三个部分。
3.情境创设
教师应该根据实践项目的内容需要和学校场地、器材配置的实际情况,确定相应的物质情境,或以书面叙述方式创设虚拟情境。情境创设主要包括器材准备和组织、任务情境描述两个层面。器材准备和组织,可以事先公布探究器材,以便师生进行先期准备,但更好的做法是评估实施者自行准备探究器材并进行先期分装。任务情境描述通常描述的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个真实问题。
4.进程设定
进程设定广义上包括教师层面上的评估进程设定,一般包括评估引导、操作提示、实时评估、结果递交等过程。这里所说的进程设定,是狭义上的学生层面上的操作进程设定。学生实践操作进程的设定,应该根据实践项目的内容和情境,按照实践探究的逻辑顺序进行有效安排。
5.学单设计
学单是学生在项目实践活动中用于任务导引和学习记录的书面材料,也称学习单、导学单等。学单设计应基于先前所构建的项目、内容、情境、进程,一般包括项目名称、活动器材、虚拟情境、任务导引、证据处理、知识形成等部分。学单设计要顾及学生的应试心理,采用诸如宽松行距、问题色框、应答标识、关键字提醒等方式,以减缓他们的紧张情绪,提升解答质量。
6.量尺研制
量尺是对学生在项目实践中产生的动作结果、智力成果和活动产品进行观察测量、批阅赋分的评判标准。量尺应依据评估目标设计,其内容通常涉及知识应用、操作技能、态度习惯三项,每一项又按实际需要进一步细分为明确的、可测量的若干个子项。对于子项的赋值,可根据教师对学生学业进展的价值判断给予相应的权重。为了便于测量和统计,各个子项最好以整数分赋值,累计总值以整十数为宜。
7.方案形成
基于项目实践的学业评估的实施方案,用于指导整个评估活动的总体操作,涉及评估操作方案和考务操作方案两部分。评估操作方案包括评估目的、检测时间、测试对象、测试项目、器材准备、操作流程等。考务操作方案包括场地安排、评委安排、材料领取、资料回收、考场规则等。实施方案应当提前公布,以有助于学校、教师和学生做好相应的物质准备,从而提升评估活动的效率,达成评估的既定目标。
七个阶段完成后,教师就可以根据实施方案中的指定操作程序,利用学单和量尺对学生的项目实践活动进行测量与评估,评估结果可用于衡量学生的科学学业进展,并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教育局教研室
(310005)
责任编辑 刘绍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