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为心声品言知心
——《孤独之旅》课堂教学实录与反思

2015-03-28 07:22哈尔滨市第四十九中学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15年12期
关键词:油麻品析任性

◎哈尔滨市第四十九中学 张 蕊

言为心声品言知心
——《孤独之旅》课堂教学实录与反思

◎哈尔滨市第四十九中学 张 蕊

(本课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

【背景分析】

《孤独之旅》是一篇非中考篇目,且篇幅很长,教学课时为一课时,从学生的重视程度及教学难度上看,都具有很强的挑战性。但是它不仅是一篇能够给予学生丰富心灵营养的文章,而且还是一篇长文短教的教学蓝本,所以在国培系列活动中,去兰西县与大庆市大同区送教时,我选择了这篇文章作为授课内容。

最初我想从小说的三要素入手,但考虑到这样的设计会让学生失去品析的乐趣,而面面俱到的分析也难以达到对文本进行深层次解读的目的。反复研读,重新思考后,我发现在孤独的背景下,寥寥无几的语言描写是分析杜小康心灵成长历程的关键,因此将此内容设计为重点。但在兰西县的授课过程中,我发现教学重点虽然突出了,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学生对语言描写品析得不够深入,对文本分析得仍不透彻。因此,在去大庆市大同区授课前,我又对预设进行了细化,给每处的语言品析搭建了引导性问题,引领学生用联系上下文、分析补充材料和分析标点几种方法来品析,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经反复修改,我确定了本课的三维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人物语言的分析,联系整部小说的情节,理解人物的心情,并探究出杜小康心灵成长的轨迹。学习通过语言描写分析人物心理、性格的阅读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探究、交流,品味文中的语言描写,分析人物形象,探究文章的主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苦难赋予人的苦难价值与成长的真谛,并能坚强、勇敢地面对人生中的苦难。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泥泞的路我们不愿前行,可是当我们跨越之后,心中会暗暗自喜;孤独的岁月我们不愿面对,可是走过之后,我们才发现孤独原来别有一番滋味。在孤独的两端,可能是全然不同的我们。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个少年的世界,和他一起踏上孤独之路,经历一场人生的风雨,感受一颗变得坚韧的心灵。

1.初感“孤独”

师: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用一句简练的话概括文章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生:文章写了杜小康和他的父亲放鸭的故事。

师:哪位同学能紧扣文章的一个关键词语来进行概括呢?

生:文章写了杜小康父子在孤独的环境里放鸭,并成长的故事。

师:概括得很完整,简洁并且贴切地表现了中心关键词——孤独。同学们发现了吗?因为“孤独”,所以文中的语言只有四句,下面请同学们迅速圈画出这四句话。

(幻灯片展示:“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我要回家……”“还是分头去找吧。”“蛋!爸!鸭蛋!鸭下蛋了!”)请一位同学分别朗读这四句语言描写。(生读。)

师:请同学们评价一下这位同学的朗读。

生:我觉得他的感情不充沛,太平淡了。

生:这篇文章讲述的是孤独的故事,有的语言就是应该平淡,但是有的就应该再有点感情。

师:的确,言为心声。语言、心情与性格应该是契合的,所以我们常常会透过语言洞悉到一个人的心理世界,甚至可以以一言知一人。下面就让我们从这寥寥、孤单的四句话中看看杜小康其人其情。

2.品析“孤独”

师:请同学们先来品析第一句话,并且联系上下文,分析从这句话中你能看出杜小康是个怎样的孩子?

生:我认为杜小康是个胆小的孩子,因为“他站在船上,向后眺望,除了朦朦胧胧的树烟,就什么也没有了”。他就不想再继续走下去了,所以我觉得他是害怕了。

生:杜小康是带了哭腔请求的,我也认为他是害怕的。

师:是什么样的经历让杜小康害怕、胆怯呢?

生:杜小康家里从前的生活特别好,后来他的父亲遇到了困难,没有办法就带着杜小康出去放鸭。

师:杜小康究竟是从什么样的生活状态下跌落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样一些资料。(幻灯片展示。)

杜小康家是油麻地的贵族。房子是最豁亮也是最结实高大的,两扇红门,透着威严。杜小康家没有土地,只开着一间杂货店,众人都清楚杜小康家是全村的首富,过着油麻地人望尘莫及的日子。

杜小康是独生子,这在当时的农村也很少见,所以,油麻地的人常常戏谑地称杜小康为杜家大少爷。

油麻地一般人家的小孩,一年四季,实际上只勉强有两季的衣服,一套单衣,一套棉衣。中间没有过渡的衣服,春天天气非常暖和了,还只能将冬天的棉袄硬穿在身上。秋天,天气已经很凉了,只好将单衣硬穿在身上,缩着身子去抵抗凉意。而杜小康却一年四季都有衣服。——《草房子》

师:从这段资料中,你可以了解到什么呢?

生:杜小康家境非常好,从“首富”“望尘莫及”这两个词语就可以看出来。他家的生活条件超出其他人家许多。

生:他又是独生子,而且从他的穿戴上可以看出他的家人应该是非常宠爱他的。

师:联系背景,我们再去分析杜小康的语言,看看能不能对这个人物的性格有更加精准地概括?

生:杜小康不想“放鸭”,可以看出来他害怕劳动。他还想“上岸”,我们都知道水上的生活是艰苦的,所以我觉得杜小康特别怕辛苦的生活。

生:杜小康以前的生活条件好,现在突然要吃苦,肯定不适应。

师:哪位同学能用一个形容词来概括刚刚遭遇生活变故,面对艰难境遇的杜小康带着哭腔喊出的这句话,从中可以看出他是怎样的孩子?

生:娇气的。

生:不懂事的。

生:任性的。

师:杜小康是不是一直都停留在这样一个娇气任性的幼稚状态中呢?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下一句语言描写。不同的人面对同样的事件或是人物,都会有自己的见解,下面让我们结合文章内容,再次分析“我要回家……”这句语言描写,杜小康是在继续任性吗?

生:我认为他还是很任性的,因为家里发生这么大的变故,他父亲一定更难受,他还是说想回家,所以我认为他是任性的。

师:父亲难受这是你感受到的,文章之中流露出父亲难受的表现了吗?

生:没有。

师:阅读一定要结合文本,既然文中作者没有描写父亲的难受言行,我们可以从文章所描写的何时、何地、何境况来进行分析。

生:“当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他害怕了——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杜小康有一种永远逃不走的感觉。他望着父亲,眼中露出了一个孩子的胆怯。”从“涌到天边”“如万重大山”“永远逃不走的感觉”可以看出他们所处的环境太让人感到胆怯,文章还说:“父亲显然也是有所慌张的。但他在儿子面前,必须显得镇静。”作为一个成年人都这么慌张,何况是十几岁的孩子,所以我认为他的任性是情有可原的。

生:我也觉得是情有可原的,他是到这里很多天之后,才说想回家的,而不是时时刻刻在说,我想他一定是坚持不住了才说的。

师:两位同学能够通过分析文章的词句,对人物进行分析,非常好。那杜小康是在什么样的具体境况下说出这句话的呢?

生:“他们一连十多天遇不到一个人。杜小康只能与父亲说说话。奇怪的是,他和父亲之间的对话,变得越来越单调,越来越干巴巴的了。除了必要的对话,他们几乎不知道再说些什么,而且,原先看来是必要的对话,现在也可以通过眼神或者干脆连眼神都不必给予,双方就能明白一切。言语被大量地省略了。这种省略,只能进一步强化似乎满世界都注满了的孤独。”从这段内容中可以看出他是在极度孤独的境况下说出的。

师:同学们能够理解“干巴巴”的对话是什么样的吗?老师从《草房子》中找到了这样一段干巴巴的对话。(幻灯片展示。)

“饱了吗?”

“饱了”

“你饱了吗?”

“我饱了。”

“就在河里洗碗?”

“就在河里洗碗。”

“困吗?”

“不困。”

师:看了这段对话你有什么感受?

生:太枯燥了,就是没有话可说,应付式的回答,这种感觉太孤独寂寞了。

师:哪位同学能再具体一些,找到他说这句话的时间吗?

生:夜里做梦看到母亲,哇哇大哭起来,将父亲惊醒。

师:综合我们分析的这些内容,你认为这时的他还是因为害怕艰苦的生活而流露出娇气任性脾气的杜小康吗?

生:不是,我认为他现在是尽量在控制,这是他在睡梦中并不清醒的状态下说出的话,这肯定是他心里的真实想法,但是在清醒状态下他没有说,所以我认为这时的杜小康不同于之前,他是在努力控制情绪。

师:同学们能够综合语言的背景,用心体会孤独背景之中的语言,让我们对潜藏在文字背后的杜小康的成长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非常好!下面让我们跟随一段音乐,用朗读的方式感受杜小康简单言语中内心汹涌的孤独。(幻灯片展示,学生配乐朗读。)

师:这位同学用低沉无助的语调,向我们展开了杜小康的孤独世界,让我们对杜小康有怜意的同时也升腾起一丝敬意,一个十几岁的曾经娇生惯养的孩子,在巨大的孤独恐惧中,能够懂得自控,在孤独中成长。接下来的杜小康是否会带给我们更大的惊喜呢?请一位同学朗读一下第三句语言描写:“还是分头去找吧。”(生用激动的感情朗读。)

师:同学们认为他把握的情感准确吗?

生:我认为不准确,因为这句话是句号,不是感叹号,语气应该平一点。

师:这位同学捕捉到了一个小小的标点,难能可贵。语气平应该表现冷静的心情,杜小康是在什么情况下说出这样冷静的话语呢?

生:“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过不一会儿,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纪已到了末日。四下里,一片呼呼的风声和千万支芦苇被风撅断的咔嚓声。”这段环境描写让我想起有一年哈尔滨的暴风雨,天气有点发狂,就像战争要把世界摧毁的感觉。

生:杜雍和大叫了一声“我的鸭子”,几乎晕倒在地上。因为他看到,鸭群被分成了无数股,一下子就在他眼前消失了。鸭子分成无数股,肯定是非常难追,可以说他们的全部希望都在这些鸭子身上,现在马上要从眼前消失了,而且读过《草房子》后,我们知道杜小康的父亲应该是走南闯北,见过世面的,他都几乎晕倒在地上,杜小康这个时候说出这句话,可以看出杜小康比他父亲还要沉着冷静,太了不起了!

生:杜小康现在是一脸的伤痕,双唇乌得发紫,他还拒绝休息,“分头”可以看出他一点都不惧怕天气,不惧怕受伤,所以我也觉得他现在成熟了。

师:的确,沉稳冷静的话语常常会表现心灵的坚韧成熟,所以透过这些文字,我们感受到了杜小康在逐渐屹立起来!下面让我们看看收获胜利果实时的杜小康。请同学朗读第四句语言描写:“蛋!爸!鸭蛋!鸭下蛋了!”

师:“蛋!爸!鸭蛋!鸭下蛋了!”这句语言描写是不是又让我们感受到杜小康回归到幼稚的心态上了?

生:这是他们用辛苦、用忍受寂寞换来的,所以惊喜是在所难免的,所以不是幼稚,是情不自禁。

师:如果此时得到这样一个鸭蛋,和得到一辆自行车相比,你认为哪个收获会更让杜小康惊喜?

生:我认为是鸭蛋,因为这个鸭蛋太来之不易了,而且是靠自己的努力换来的,所以他一定是格外珍惜的。懂得珍惜说明杜小康又成长了。

3.感悟“孤独”

师:说得太好了。懂得珍惜可见成长,通过深入的分析,杜小康的孤独之旅结束了,哪位同学能说说是什么让杜小康成长的?

生:是孤独的遭遇让杜小康成长的。

师:是不是孤独一定会让人成长?

生:在孤独的环境中,要能承受孤独,用坚强迎战孤独,否则就会被孤独战胜,而杜小康胜利了。可见孤独的同时,还需要有一颗坚强的心,才会让人成长。

师:著名作家周国平曾经说过:“人最珍贵的东西便是孤独。”懂得迎战孤独的人,一定是深谙生活定义的智者。同学们,当生活中有孤独、苦难来袭的时候,你们还会畏惧吗?

生:(齐声)不会!

师:从你们坚定的回答中,老师也读出了,在陪伴杜小康走过这段孤独之旅时,同学们也一定获得了坚强的勇气,生活不永远是晴天,如果暴风雨来了,那么就请同学们昂首微笑着面对吧!杜小康未来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这个昔日油麻地小学的骄子,能坦然,甚至不带一丝卑微地在自己曾经辉煌过的油麻地小学门口摆起地摊,让油麻地小学的校长感慨道:“日后,油麻地最有出息的孩子,也许就是杜小康!”杜小康是不是如校长所言呢?让我们课下一起到《草房子》中去寻找答案吧!

【教学反思】

语言是感悟人物心理世界最直接的窗口,相对于人物描写中的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更容易展现人物的心理和性格。也正是由于语言的这种直观性,使得很多教师忽视了对文章语言的品读咀嚼。在突破品析语言教学“瓶颈”的过程中,我有了如下思考。

◎联系背景,横向思考语言的作用。如果不联系家道中落的背景,就不能感受到杜小康初登孤独之旅的任性;不去分析杜小康在何时、何地、何种处境下说出的“我要回家”,不能理解杜小康坚持隐忍的心理。所以无论是节选的小说,还是独立成篇的文章,分析语言时,都要联系语言出现的背景,全面地分析人物心理及性格。

◎关注细节,纵向思考语言的余音。语言描写中无论是修饰词还是标点符号都能合力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及性格。只是许多信息容易被学生忽视,例如,“还是分头去找吧。”这句话的末尾用了一个句号,这就能表现出杜小康在近似世界末日般暴风雨后的冷静与成熟。关注这样的细节在语言分析的教学中十分重要。

◎综合观察,动态分析语言背后的人物成长。富有心理变化,体现人物成长的文章很多,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不同心理认知阶段的语言是不相同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领学生透过语言的变化分析人物的变化可以成为解读文本的重要方法。

◎语文教学要想有滋有味,深入品析是关键。不能为了完成教学进度或是囿于机械的教学模式,匆忙、盲目地教学。品析人物语言以及描写人物的语句,是深入文本、细致阅读的重要方法,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进行积极的研究与引领,让阅读教学充满情感!

E-mail:lili79928@163.com

❖编辑/李莉

猜你喜欢
油麻品析任性
油麻花街
如何培养学生的诗意品析能力
对一道试题的品析与再探究
草房子(三)杜小康(上)
千万别任性
《草房子》第一章 秃鹤
品析一元二次不等式
植物杀手
任性者的搞笑
戴上就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