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敏
(淮安市清河幼儿园, 江苏 淮安 223001)
对小班游戏材料投放的思考
刘 敏
(淮安市清河幼儿园, 江苏 淮安 223001)
小班幼儿身体各方面的协调能力较差,对精细动作的把握有所欠缺,游戏集中时间较短。针对小班幼儿的这一特点,应创设符合小班幼儿的游戏区域,并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制作科学有效的游戏材料,开展以自由选择、自由探索、操作摆弄的自主活动环境,让幼儿在游戏中与材料快乐地互动,发展幼儿小肌肉群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小班幼儿;游戏;材料;投放;思考
幼儿的天性就是爱玩。玩什么?怎么玩?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大有学问。投放科学有效的游戏材料是开展游戏的前提和基础,有了必备的、恰当的游戏材料,才能引发幼儿游戏的兴趣和愿望。游戏材料投放得当对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小班幼儿刚入园时,不能适应幼儿园生活,容易出现焦虑情绪。为帮助他们摆脱焦虑情绪,要注重为他们创设像家一样温馨的游戏区域,如:“娃娃家”、“小车玩具屋”、“玩具乐园”、“宝宝游泳馆”、“拼搭区”、“益智区”,在各游戏区域中为他们投放一些颜色鲜艳、操作简单的半成品游戏材料,如动植物镶嵌版、小熊拼板、切水果、拖拉玩具等。幼儿的情绪逐渐稳定之后,就会有参与游戏的愿望,可逐渐投放一些游戏材料,如“喂小动物”、“绕毛线”等。等幼儿情绪进一步稳定,动手操作能力、思维想象能力都会有较大的发展,但是由于幼儿手眼协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都比较弱,所以应当投放一些“小刺猬背果果”、“插花”、“毛毛虫吃树叶”、“冲牛奶”等游戏材料。小班幼儿的思维特点是直观形象,只有通过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循序渐进地投放游戏材料,幼儿才能较好地与材料互动,并在游戏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进而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探索欲。
小班幼儿由于来自不同的家庭,在各自的家庭中,所受的教育也有所不同,他们在性格、能力、兴趣等方面都有所差别。因此,在游戏区投放活动材料时要考虑到幼儿的个体差异,有层次性地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要求投放丰富的游戏材料,努力让每个幼儿都能快乐地游戏并能到游戏中去探索、去发现。如:“喂七星瓢虫”要求幼儿将用小勺从篓子里舀乒乓球放到七星瓢虫身上的圆心里,把圆心补上;“舀小鱼”要求幼儿将鱼塘里的小鱼用长柄的小网将小鱼舀到篓子里。这两个操作游戏虽然都是锻炼幼儿舀的技能,但在难度上有所不同,“喂七星瓢虫”是用短的小勺,幼儿在舀乒乓球放在七星瓢虫的身上时准确度就比较容易一点,而“舀小鱼”是用长柄的小网舀小鱼,放在篓子里准确度就比较难一点。再如穿珠先用粗绳子换成细绳子穿珠子,再把珠子换成大小不同的吸管穿,这也有助于提高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在适合幼儿的发展水平基础上,考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使不同层次的幼儿能够选择到适合于自己的游戏材料及方法进行操作、探索,有效地促进每一个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材料的变化一般应跟随主题的需要。每个学期,我们都会结合主题内容,制作适合幼儿,具有趣味性、令幼儿喜欢的游戏材料,并投放到游戏区域中。如:春天来了,可以准备一些红绿皱纹纸让宝宝搓柳条搓桃花、做小花蝴蝶让宝宝练习涂色;夏天来了,可以组织幼儿用橡皮泥捏西瓜、冰激凌;用彩纸折出知了、小青蛙;为爸爸设计领带、为妈妈制作裙子太阳帽等等。这些跟随主题变化不断更新的材料能帮助幼儿在游戏中更深刻地理解主题内容,了解身边的生活。再如“送小动物回家”的游戏,教师可以结合主题活动课程里的一节体育活动“小小运输队”,用大油瓶做成小拖车,为幼儿提供小动物、玩具、口香糖瓶子等,让宝宝们来玩拖拉游戏,体验运送货物的乐趣。又如:结合主题“水果屋”设计小刺猬背果子游戏。教师在纸板上制作成小刺猬的样子,引导幼儿说秋天到了,小刺猬饿了,请小刺猬吃好吃的水果,然后拿一个水果小夹子,小手捏住夹子,夹到小刺猬的身上。通过这样的游戏操作,幼儿既练习了说、捏、夹的技能,又认识了各种水果。对于这些材料的制作,教师不仅要将幼儿的发展目标与这些材料的教育功能较确切地对应起来,有目的引导幼儿进入到活动中,还要通过幼儿的操作活动,使幼儿逐步接近预定的目标。同时,教师要充分挖掘材料在不同区域的多种教育作用,引导幼儿积极地与材料互动,进一步提高材料投放的实效性。
教师要通过观察幼儿的游戏来不断提供游戏材料,推动游戏的进程,同时也要根据游戏的发展提出问题或建议,用语言来推动游戏的延伸和扩展。
1)及时更新游戏材料。幼儿会自发玩一些简单游戏,如:“吃蛋糕、开汽车”等,这些都是幼儿生活经验的再现,由于幼儿的经验还很零散,不能与游戏材料互动,需要我们的观察、参与、引导,及时补充材料,扩展幼儿的游戏内容,让幼儿在游戏中,以积极的状态、愉快的心情、兴趣盎然地边玩边学。
2)利用游戏材料还原生活。很多时候,如果娃娃家只是提供一些炊具,孩子除了做饭、买菜,很少有更多的情节出现。但是如果增加了奶瓶,电脑键盘鼠标、衣服、洗衣机、电话,孩子可以做的事情就多了。我们可以借助材料,帮助幼儿进一步梳理娃娃家中不同角色的分配,给宝宝喂奶,洗衣服,打电脑。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津津有味地“生活”,参与到“生活”中去。
3)趣味性和启发性相结合的原则。游戏材料要有趣味性。小班幼儿处于以自我为中心的阶段,游戏时注意持续性短暂,注意力也较容易被转移,当游戏材料没有变化不能吸引幼儿时,我们应及时地调整,尊重和支持幼儿,促使其自发地对游戏材料产生兴趣,使幼儿对事物的探索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如“恐龙戴围巾”游戏。在实际游戏中,宝宝给不喜欢的动物戴围巾的兴趣不大,带一个、两个就不戴了,教师要及时增加游戏材料的趣味性,即把材料换成宝宝喜欢的动物“恐龙”,还可画上色彩鲜明的颜色来吸引宝宝,效果会特别好,宝宝对“恐龙”的兴趣很高,会争着抢着帮“恐龙”戴围巾。
4)科学性和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教师给予幼儿的知识应准确、科学,同样,投放的游戏材料也应是科学的,要严格保证其科学性,使幼儿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同时还应从幼儿的认知水平出发,根据本班幼儿的兴趣爱好以及感知觉的特点投放适宜的游戏材料。再者,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的每一件游戏材料,都应与教育内容相适应,真正发挥它的教育作用,做到根据阶段性的教育目标,科学合理地投放游戏材料。
5)合理性和安全性相结合原则。幼儿游戏材料比较多,可以把经常使用的游戏材料分类存放在开放性的较矮的地方,这样,既帮助幼儿轻松顺利地取放材料,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也便于教师管理。另外,游戏材料在材质上应体现安全性原则,以保证幼儿的身心健康。
[责任编辑:李强]
2015-03-08
刘敏(1982-),女,江苏淮安人,小教一级,主要从事幼儿教育研究。E-mail:447491261@qq.com
G61
:A
:1671-6876(2015)02-016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