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认识论刍议——基于经验的理性抉择

2015-03-28 04:16李应
关键词:经验主义理性主义

科学认识论刍议
——基于经验的理性抉择

李 应

(曲靖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 曲靖 655011)

摘要:经验主义重实证、轻理性的倾向是制约科学认识论形成的一大障碍,在与理性主义的较量中对此缺陷予以补充、完善和发展,是科学认识论产生、发展的本质要求和关键所在。

关键词:经验主义;理性主义;科学认识

doi:10.3969/j.issn.1674-6341.2015.04.056

中图分类号:B08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15-04-08

作者简介:李应(1979—),男,云南曲靖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

作为左右人们认识论思想的两大流派——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都未能就认识论问题给出全面、科学的回答,它们各自的片面性有目共睹。马克思一方面指出它们的错误和不足,对其进行批判乃至否定;另一方面又正视它们做出的理论贡献和现实地位。可以说,在批判地吸取并继承发扬它们合理成分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才得以产生和发展起来。因此,要真正深入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就必须对这两种思想的历史发展状况及其主要观点有所了解。

1经验主义及其产生背景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是这样来解释经验主义的:经验主义是倡导实证经验是知识来源,并可指导行为的一种主观主义倾向,贬低乃至否定理性认识的作用和确定性[1]。它过分强调实证研究对真理性认识的重要性,以致对依赖局部经验的过度依赖成为其惯性做法,排斥理性,拒绝抽象概括是其缺陷所在;此外,它还忽略认识发展的辩证性,看不到感性上升为理性的发展性。

经验主义一方面是应近代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需要而产生的,该斗争为经验主义诞生提供了现实客观条件;另一方面,经验主义也是近代自然科学发展催生的产物,自然科学领域的新成果成为经验主义产生的“助产婆”。此外,经验主义还是追问世界本原系列问题的结果。对世界本原的认识论(方法论)追问促成了经验主义的产生。

2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之争

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也称经验论和唯理论,它们是围绕认识所有问题展开的思想派别。在人类认识史上一直围绕知识起源、认识方法和认识结果的准确性问题展开了无休止的争论,观点各异,分歧如下:

第一, 关于人类知识的来源问题。对于知识起源问题,经验主义主张知识起源于感觉经验,进而否认“天赋观念”,认为人类的所有意识都是由感性内容中加工(归纳、概括、抽象)出来的,即意识以感性经验为原始材料。“我们所有的一切知识都是从感觉获得的”[2],真理性认识必须立足经验的基础上加以理性加工才能获得。相反,理性主义则极力倡导“天赋观念”,否认感性经验对知识的基础决定性作用。如笛卡儿和莱布尼茨都曾以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经验是知识来源的否认态度,认为通过经验不可能获得真理的“普遍必然性”。在唯理主义者眼里,思维本质上具有感官经验无法企及的先天认识特性,万物必须通过先天认识原则来把握才能为人了解;把认识还原为感性经验是不可想象的,思维的理解作用是以它自己固有的天赋原则去理解对象[5]。

可见,在知识来源问题上,经验主义的观点真正坚持了唯物主义可知论和反映论,其对于认识的理解更能令人信服,为后世正确解决认识本体论问题提供了理论参考。

第二,关于认识的方法和逻辑问题。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在认识来源问题上的差异,其实是由它们认识方法和逻辑的差异造成的。面对“普遍必然性知识能否从个别感性经验获得”这个疑问,经验主义一致认为经验归纳是人类探索事物普遍必然性的唯一途径和方式。归纳法促使人们循序渐进地揭露层次各异的事物本质及规律,能够有效防范人们越过经验去作一些毫无意义的想象;而理性主义者则普遍强调只有经过理性演绎的知识才是最为真实的、可靠的、可信的,经验归纳的结果是虚假的、善变的、令人匪夷所思的。认为只要前提和基础是真实的,推理可以运用归纳演绎方法回答并解释世间万物所包含的一切知识、认知问题,并且认为只要有观念的先天性和理性直觉作保证,前提的“真”是存在的。从认识的途径这个角度来看,理性主义的观点似乎比经验主义更具合理性,但即便这样,理性主义所推崇的前提“真”应由观念来保证则明显地、必然地犯了唯心主义错误。

第三,关于认识的确定性或真理性问题。即感觉经验与理性思维到底哪种方式获得的知识更真实、可靠的问题。经验主义认为,感官被动接受事物影像,错误、虚假在感官这里没有生存的可能,错误或虚假是在判断里,或是在心灵里[6],即把认识的不确定性归咎为人的理性。相反,理性主义则因为感觉经验是对事物表象的反映,而表象可能蒙蔽人,所以认为这种由感官获得的经验并不可靠,甚至是骗人的。因此,他们主张要抛弃感觉,致力于理性来寻找切实的知识。无疑,理性主义崇尚理论放弃感觉经验的观点极易步入唯心主义泥沼,但后来的认识论发展路线及成果表明,在认识真理性问题上,理性主义的主张在揭示确定性知识问题的观点更符合逻辑,更为科学,它预示了未来科学认识论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之间的矛盾发展历程,不但丰富了哲学史的内容,还对认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理论贡献,它们各自以不同的角度对认识系列问题作了比较系统的考察,对人类科学认识思想的形成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各自具有的进步性是不容忽视或抹煞的。经验主义主张经验是认识源泉的观点在认识论的基本立场上坚持了唯物主义,无论是解决人类认识的发展,还是个体认识的起源,都是正确的。而且,经验主义从认识的两个阶段及其关系来论证了在人的头脑中不存在“天赋观念”,从而批判了唯心主义认识论。理性主义认为理性是认识源泉的思想虽然体现了唯心主义世界观立场,但它强调人可以借助天赋理性,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整理,去揭露和把握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规律性,进而形成科学知识。即它看到了理性的能动性,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真理性。

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在解决人类认识本体问题上仍存在各自无法解决的缺陷和片面性。以至于毛泽东曾这样说,哲学史上的唯理论和经验论各有真理的一面,但他们都忽视了认识的历史性和辩证性,因此在认识的本体论问题上都是错误的。

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基于经验的理性超越和发展

作为欧洲历史上持续二百多年的两个流派,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思想的辩争,是长期主导人类认识发展过程及方向的主线。尽管它们并非时常壁垒分明,但在涉及认识论系列重大问题上,两派确实观点分歧,尤其是在知识起源问题上泾渭分明。因此,把知识起源问题看作区分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的分水岭和“真正”标准是恰当的[7]。经验主义强调感觉经验重要性的同时极力贬抑理性思维,必然逻辑地走向唯我论和不可知论;同样,理性主义片面夸大理性思辨作用否认经验基础性地位的做法,极易走向唯心主义认识论,更不可能正确解决人类认识问题。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各自的片面性和内在缺陷,不仅为以后的哲学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而且也留下了广阔的超越空间。后世科学认识论观点的形成,有赖于对二者关系的辩证处理。鉴于此,正确对待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的态度就是要避免走两个极端,警惕用自身片面性去反对对方片面性,更不应否定对方的合理思想,而要坚持对感性和理性进行辩证思考,注意纠正各自的片面性,汲取各自的合理性,取长补短。只有将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这两条小溪汇聚融合,才能形成科学认识论这条真理长河。

19世纪40—6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适应新形势需要,借助当时自然科学进一步发展的新成果和无产阶级斗争的新经验,在人类史上首次将科学实践观纳入认识论,将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实现了认识和实践的有机统一,并在此基础上合理地解决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矛盾递进关系问题,从而彻底克服了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认识问题上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创立了科学认识论,为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正确认识和有效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的思想理论武器,开创了哲学史上的崭新时代。

参考文献:

[1]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中国大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7:373.

[2]霍布斯.论物体.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5:90.

[3]洛克.人类理解论.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5:366.

[4]莱布尼茨.人类理智新论.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5:503.

[5]邹化政.《人类理解论》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60.

[6]伽桑狄.对笛卡儿《沉思》的诘难[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75.

[7]周晓亮.西方近代认识论论纲: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J].哲学研究,2003,(10):49.

责任编辑:卢宏业

猜你喜欢
经验主义理性主义
包豪斯理性主义设计思想刍议
从理性主义到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利益观的形成理路研究
批判的语境经验主义:数据与语境
——第十七届《哲学分析》论坛专题研讨之二
思 辨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麦克尤恩小说《爱无可忍》的电影改编
论政治哲学对确定性的追求
浅析乌尔姆学院理性主义的来源
杜威经验主义课程理论指导下的探究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