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建设“一带一部”核心区的思路与对策*

2015-03-28 02:29黄高荣
湖湘论坛 2015年6期
关键词:核心区长沙区域

黄高荣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6)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工作时指出,希望湖南发挥作为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简称“一带一部”)的区位优势,抓住产业梯度转移和国家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大机遇,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加快形成结构合理、方式优化、区域协调、城乡一体的发展新格局。[1]长沙是湖南省的省会城市,也是“一带一部”建设的核心区,对湖南乃至中部崛起发挥着重要作用,需抓住“一带一部”建设的重大机遇,积极主动实施对外开放战略,并借力国家战略,增强自身国际竞争力和国内辐射带动力,推动城市转型创新发展,带动区域整体增效,引领湖南“开放崛起”。探讨长沙建设“一带一部”核心区的基础与优势,认识建设“一带一部”核心区的内涵与重点,理清发展思路,抓住发展重点,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决策参考价值。

一、深化认识长沙“一带一部”核心区的基本特征

核心区是在经济社会高度发展并达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是区域空间布局中的重要节点[2]。从空间布局、产业布局及城市功能来看,核心区城市是区域经济的增长中心、市场交换中心、文明辐射中心,是周围城市的辐射源和聚集地。长沙市作为“一带一部”的核心区城市,基本特征表现为:

(一)人口和企业进一步集中,集聚性增强

长沙市在省会中心城市中位置日益提升。随着“三化”进程加快,长沙市地区生产总值先后超过长春、福州、西安、哈尔滨、石家庄和郑州,在全国省会城市中争先进位。201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824.81 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全年财政总收入1003.08 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32.80 亿元,增长17.9%。公共财政预算支出802.40 亿元,增长14.3%。GDP 总量在全省的占比为28.9%,人均GDP 为全省的2.7 倍,经济总量在长株潭三市中的占比达67.7%。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省的比重分别为33.3%、24.8%和3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0256 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1663 元。同时,长沙市以其大规模的经济实力吸纳了比其他城市更多的就业机会,成为全省人口集聚中心、高新技术企业集聚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物流中心、航运中心、批发中心等。

(二)经济实力逐步增强,产业结构日趋合理

2014年底,长沙市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18.04 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245.68 亿元,增长11.4%,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3574.93 亿元,增长11.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261.09 亿元,增长9.7%。第一、二、三产业分别拉动GDP 增长0.2、6.4、3.9 个百分点,对GDP 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5%、61.1%、37.4%。第一、二、三产业结构调整为4.0:54.3:41.7,全部工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达45.7%。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4979.21 亿元,占GDP 的比重达63.6%。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逐步形成了日趋合理的现代产业支撑体系。

(三)科技力量强,创新能力高

近年随着新型工业化战略的深入推进,长沙工业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被誉为“中国工程机械之都”,已培育形成了工程机械、食品烟草、材料、电子信息等四大过千亿产业集群,汽车工业跻身全国重要板块,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成为湖南省经济、文化的聚集地,是湖南资金、人才、技术、先进设备、信息交流集约化程度最高的城市,具有创新要素云集、研发环境优厚、科研人员数量多、高校科研院所数量多、科技成果多等特征。[3]目前长沙已孵化出了一批创新能力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色产业、支柱企业,如以中联、三一为代表的工程机械产业等。在科技创新能力方面,长沙也在源源不断地向周边扩散,逐渐成为湖南省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枢纽。

(四)网络发达,辐射力强

长沙东望长三角,南接珠三角,水陆交通便捷,南北有武广高铁,东西有沪昆高铁、全省30多条高速公路纵横交错,地理条件优越。近年来,湖南省大力实施3+5 城市群融合发展,逐步落实完善了区域交通一体化。同时,以沿铁路、长江、航空、公路综合运输大通道为支撑,长沙正不断解决公共交通配套问题,推进了大交通网构建,更好地促进了城市群之间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产业分工与协作,更好推动了与周边城市群的交流与合作。

在基础交通建设方面,长沙加快了黄花机场扩建配套、霞凝港三期、南北货站迁建、武广、沪昆高速铁路、城市地铁轨道交通等工程建设,六桥三环格局已经形成,十纵十横路网全部贯通,初步形成了东西贯通、上下连接、动静结合、内外成网、便捷高效的基础交通体系。在湘江支流通航条件改善方面。长沙不断推进湘江航道整治和梯级渠化,提高了长江支流航道等级,形成与长江干线有机衔接的支线网络;加快了湘江等级航道建设,统筹推进湘江其他支流航道建设。优化了湘江港口功能布局,提升了长江中游航运物流中心地位。在综合交通枢纽工程衔接方面,长沙与周边城市水运、铁路、公路、航空和管道的有机衔接加强,建设和完善了集疏运系统,构建了以武汉、长沙、南昌为中心的“三角形、放射状”城际交通网络,实现了周边省会城市与周边节点城市之间1-2 小时通达。

二、正确理解“一带一部”核心区的科学内涵

长沙作为“一带一部”的核心区,拥有十分优越的区位优势,理解“一带一部”核心区的内涵,有助于长沙在发展中以长江经济带为轴线,通过东、中、西互动,发挥南方十字路口的区位优势,加快提升自身经济实力。

(一)长沙“一带一部”核心区建设的重点在于创新

湖南是科教大省,科技创新有资源、有基础、有优势。但是,现有科技成果产业转化率不高,产业提质升级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撑,关键和核心技术有待突破,还需要进一步培育和形成一批重点产业创新型龙头企业,发挥其重大技术攻关、技术系统集成、战略技术储备、产业化推进等方面的优势。[4]对此,长沙应发挥创新引领作用,积极创建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将长株潭三市国家高新区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两型社会”探索新的模式、提供新的经验。

(二)长沙“一带一部”核心区建设需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长沙应积极对接和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等国家对外开放大战略,充分发挥“一带一部”的优势,抓住机遇进一步扩大开放。为此,长沙应积极打造开放型经济发展新平台。抓紧建设湖南内陆水、铁、空口岸体系。加快长沙霞凝港二类口岸服务设施建设,加强与岳阳城陵矶一类口岸的互动。建立长沙与周边其它城市的合作平台,争取在创新进出口货物监管服务模式、扩大服务业开放、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等方面有所突破。以此加快和培育长沙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

(三)长沙“一带一部”核心区建设需积极融入长江开放经济带

我国区域经济战略布局的重心,正在向中西部倾斜,国家已把依托长江建设中国经济支撑带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长沙地处“一带一部”核心区,应将发展机遇转化为发展优势。一是要抓紧制定省级规划对接国家战略。长江经济带是我国今后经济增长潜力最大的区域,有望成为继沿海经济带之后最有活力的经济增长“第四极”。长沙作为长江中游城市群的重要节点,应加强与长江流域各省市联系,积极对接国家长江经济带总体建设方案,抓紧制订具体工作方案,在交通、旅游、生态经济区建设等领域率先突破。二是发挥长沙作为省会城市在城市群合作中的重要带动作用,树立合作的旗帜。不断提升长沙的水运通航能力,加强与岳阳“桥头堡”的联动,推进长株潭及岳阳、娄底、益阳的经济一体化进程,更好地发挥长株潭的核心增长极作用,努力增强环长株潭城市群的集聚辐射功能。[5]三是推进形成区域协调、城乡一体的发展新格局。把对外开放与促进省内区域协调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区域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

三、以创新机制为主导 引领长沙“一带一部”核心区建设思路

长沙应围绕打造建设国家级“一带一部”核心区的战略目标,从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视察时明确提出的要求,抓住产业梯度转移和国家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大机遇,从战略布局、发展模式和融合发展三个方面,全面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着力推进经济持续健康融合发展。

(一)战略布局

充分利用长沙作为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的区位优势,吸引资金、项目、人才等优势资源向核心区聚集。坚持以人才为根本,加大核心区产业人才培养力度;以品牌为龙头,发挥区域品牌优势和优势企业的带动作用;以产业资本为保障,提高园区、产业基地、产业集群的经济带动功能;以联通、融合为基础,提升核心区的发展内涵和区域竞争力;以开放创新为手段,通过经贸交流与合作,拓宽与周边区域的城市联动、分工合作,通过“一带一部”核心区的建立,促进长沙与周边城市群之间的协同发展、融合发展。

(二)发展模式

确立合作、协调、融合的发展理念。坚持以市场经济为准绳,坚持以民营为主,鼓励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参与,形成多主体投资、多层次开发的市场格局,促进现代市场繁荣和产业壮大。以大项目为抓手,引领产业方向。通过大项目建设构筑大平台,以大平台吸引与培育大企业;做好园区和产业基地之间的产业配套,强化其产业内涵,充分发挥园区、产业基地的引领作用与带动作用。突出自身特色,谋求错层竞争。在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区路径上,在推进“一带一部”核心区总体规划中,在进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布局上,在实施重大产业项目建设上,充分发挥长沙与周边城市之间的竞争优势和比较优势,充分利用长沙的自身资源,努力扩大与周边区域城市之间合作的范围、深度和广度。加强统筹规划与政策引导,明确区域产业定位。进一步突出自身特色与优势,实现错层竞争与差异化发展,避免结构趋同与恶性竞争。

(三)融合发展

明确整体定位,把自身融入到整个区域发展的进程当中,实现区域内外的资源共享、要素整合、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结合我国的发展正由东部地区逐步向中西部地区梯度推进,由“沿海时代”迈向“沿海、沿江比翼互动发展时代”的特点,以“一带一部”为核心,组合沿长沙周边区域,有效地充分利用各地资源优势,形成各地之间的协同发展。

坚持开放创新。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合作加快发展的大背景下,构建进一步扩大长沙与周边城市群彼此间的开放,扩大城市间的科技创新交流,在更广的领域和更深的程度上实现经济技术合作,通过开放和创新,将劳动力、资源、市场等方面的自然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进一步扩大核心区城市间的开放力度,进一步拓宽合作领域,最大限度破除行政壁垒,促进生产要素在彼此间自由、高效流通。通过创新驱动,在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现代物流、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方面形成优势,争取核心区建设成为国家级新区、自由贸易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形成合作交流机制。全面落实和建立与周边区域不同层面定期或不定期的会商制度,构建合作信息交互平台。提升合作层次和合作成效。认真总结经验,遵循区域经济发展规律,大胆探索、努力开拓,明确方向、突出重点,使合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合作领域进一步拓宽,合作层次进一步提升,合作成效进一步提高。在政策体制方面,共同研究制定区域之间合作的重大政策措施,共同协调解决合作的突出困难与问题,共同探索和建立经济协调融合发展的政策体系,共同努力营造良好政策和社会环境。

四、以重点任务为抓手 推进长沙“一带一部”核心区建设力度

(一)塑造核心区现代文明都市形象

在价值引领、改革创新、市民素质、经济形态等领域,凸显现代城市精髓,形成与“一带一路”核心区相适应的城市风貌。

形成充分彰显人文精神的现代都市。在塑造现代城市形象中突出文化引领,坚持城市功能与城市形象、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国际规则与地方特色有机统一,全方位提升长沙城市空间、城市形态、城市环境的品位。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市民素质、人文环境等领域,凸显长沙文化精髓,充分体现湖湘文化的特色,充分体现长沙秉承创新求变的人文精神。形成具有鲜明文化标识的现代都市。充分挖掘核心文化元素和地域文化特色,形成具有国际化的城市文化标识。在整体提升城市文化形象的基础上,突出长沙特色湖湘文化品牌,建设系列文化载体。围绕凸显山水洲城特色,用新文化视野规划湘江产业带,建设一批具有世界水准的人文景观和标志性设施;围绕打造城市名片,深入挖掘文化内涵,衍生各种文化创作、文化传播和文化生产的形态。

形成经济高度发达的现代都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和作用,以重大项目为载体,以工业园区为平台,以优势核心企业为龙头,以配套企业为支撑,集中配置资源,大力扶植核心企业,创新核心技术,提高核心能力,推进产业链横向集聚、纵向延伸。坚持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城市面貌相结合,发挥长沙现有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品牌优势和比较优势。

形成影响辐射全国的现代都市。在核心区建设的过程中,坚持以“新技术、新平台、新模式、新业态”为基本思路,大力实施科技产业创新和文化创新双驱动战略,使产业科技和文化“软实力”逐渐转变成城市经济发展的“硬支撑”。在产业布局上,树立大视野、力求大突破,力争打造一批具有现代国际水平的创意新业态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牌,形成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的支柱产业。广泛开展全方位的国际经贸文化交流合作,使长沙核心区影响力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

(二)打造核心区良好的“软硬”投资环境

优化法治环境。构建完善的商业法规体系,在行业规范、市场准入、商业分级设置、商品质量安全标准、相关行业标准上制定和完善符合长沙市实际的流通行业法规体系和相关行业标准体系,使核心区商贸流通行业的发展步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优化信用环境。构建良好的商业诚信体系。着力改善商业企业和银行、商业和其他行业之间的信用关系,实现良性互动,共同发展;在商业企业、商贸行业大力倡导依法经营、照章纳税的守法意识,进一步理顺商贸企业和相关行政执法部门之间的关系,形成依法经营与依法行政之间的畅通渠道;规范商贸企业之间的竞争行为,避免低层次的过度竞争和恶性竞争行为,形成公开、公正、公平、透明的商业竞争环境。

优化人文环境。构建具有长沙文化特色的商业文化体系。重视商业品牌的建设,利用品牌的无形价值扩充对市场的渗透,同时带动有形产品的生产。大力提升长沙商业的形象与品味,精心建设和完善具有现代文明气息和湖湘文化底蕴的长沙商贸发展的标志性基础设施,倾心打造现代商业文明。加强对商贸流通企业中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和机关中知识型、专业型年轻业务骨干的选拔和培养,造就一批年富力强、既懂技术又懂经营管理的现代商贸流通专业人才。制订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吸引国内外各类人才加盟长沙市商贸流通行业。

(三)增强核心区城市综合竞争力

围绕转型创新发展,壮大区域经济主体规模。遵循市场和城市发展的规律,培育和壮大产业集群核心区,发展一批在全国有重大份量的骨干企业和区域优势行业。践行“六个走在前列”,实施产业提质改造,实现区域经济结构升级。[6]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产业结构的提升重点放在高效益、可持续、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的部门和行业。通过优势产业改造、特色产业提升来实现区域经济和产业的结构升级。提升创新价值。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经济发展水平的动力引擎,在资源开发和载体建设等方面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骨干企业加速科技创新发展,实现由做产品到做品牌、由“长沙制造”到“长沙创造”的转变。构建现代市场体系,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不断增强区域经济的活力以提高竞争力。通过有区域特色的经济园区和特色优势产业建设,带动区域经济产业链完善,推动产业资源整合和结构优化,形成具有长沙特色的区域经济中心。

(四)扩大核心区经贸文化交流

坚持立足长沙、放眼世界,形成长沙与周边城市的频繁交流与互动,不断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推进城市经济融合,构建区域开放型经济。利用自身优势,加强与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等周边地区城市的融合互补,[7]把核心区融入到整个区域发展的进程当中,不断加强经济、教育、科技、规划、环保、交通运输、商务、文化、旅游等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实现区域内外的资源共享、要素整合、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扩大对外交流活动,拓展区域经济发展空间。实施“走出去”战略,利用国内外资源和市场,发挥政府和行业协会两个作用,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官方与民间并重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体系,并使合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合作领域进一步拓宽,合作层次进一步提升,合作成效进一步提高,不断提高长沙本土特色区域经济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五、以保障措施为依托 提升长沙“一带一部”核心区建设质量

(一)突出规划引领

按照构建“一带一部”核心区建设体系总体要求,把“一带一部”核心区建设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与经济发展目标和任务一同规划、一同部署、一同实施、一同考核。发改、建设、规划、国土等部门要做好重大产业项目和产业设施的立项、规划、建设等相关工作。财政、税收、工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教育、科技、旅游等部门要通力协作,形成合力,抓好各项政策的落实,推动规划的有效对接和有机统一。

(二)强化政策引导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的有关政策,抓紧制定出台长沙建设“一带一部”核心区发展的若干政策文件和法规等。建立健全核心区发展财政保障长效机制,加大对核心区建设的财政投入。按照城市统一要求标准,设立核心区发展专项资金,列入常年财政预算。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银行信贷和民间资金以及资本市场融资等为补充的多元化发展投融资体系。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核心区产业项目的信贷支持,鼓励各类担保机构对核心区金融提供融资担保。

(三)实施项目带动

坚持以项目为支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高品位、大手笔策划和运作重大项目,打造推进核心区建设的坚实载体。强化责任制和执行力,让核心区项目与市政工业项目、商业项目同等对待、共同铺排、协同推进。

(四)优化发展环境

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提高政府行政办事效率。制定考核机制。要从建立动态的考核指标体系,严格考核制度,完善奖惩机制等方面提出核心区建设考核体系,发挥考核监督作用,同时从优化融资环境、发展资本市场、构建产业发展平台等方面着手营造良好的社会和政策环境。大力弘扬创业创新精神,在全社会形成鼓励创造、宽容失败的创业文化,营造尊重企业家、服务创业者的良好氛围。

(五)强化人才支撑

坚持把人才战略作为核心区建设的核心战略,统筹规划,长期坚持。实施国际人才引进工程,引进一大批国际高端人才。实施高端人才培养工程,从人才引进、培养、选拔等方面提出配套政策,为“一带一部”核心区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1]杜家毫.发挥“一带一部”区位优势 努力实现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发展[J].新湘评论,2014,(5).

[2]饶会林.城市经济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3]刘凌瑜,张德军.长沙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若干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10).

[4]何六生.长沙对外开放战略优化升级探析——兼论长沙在“一带一部”建设中的战略定位[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4,(3).

[5]罗能生,李佳佳,罗富政.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研究——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J].湖湘论坛,2014,(1).

[6]熊婕.践行“六个走在前列”推动长沙“两型社会”发展[J].经营管理者,2014,(9).

[7]新湘评论编辑部.“一带一部”:湖南区位优势的新定位[J].新湘评论,2014,(5).

猜你喜欢
核心区长沙区域
长沙之旅
分割区域
我眼中的长沙
打造永久“大粮仓” 助推粮食核心区建设
打造永久"大粮仓"助推粮食核心区建设
打造永久"大粮仓"助推粮食核心区建设
打造永久“大粮仓”助推粮食核心区建设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多姿多彩的“长沙窑”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