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进松
(吉林工商学院食品工程学院,长春 130507)
我国的进口食品来自于全球多个国家,不合格食品涵盖了多种类型的食品,这些食品的不合格原因大多是微生物含量超标或食品不符合我国进口食品标签管理制度,重金属残留等问题。我国对于进口食品实行全面的检验检疫制度,在日常工作中贯彻落实进口食品安全监控计划,从整体上来看,我国进口食品的安全质量检测处于一个平稳的状态,没有出现轰动性、行业性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随着全球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国际食品贸易不断壮大,进口食品的数量和种类也在不断增多,势必会给进口食品的检验与检疫工作造成极大压力,面对挑战,我国需要不断完善食品监管制度,不断革新食品检验检疫技术,为广大民众的生命健康负责,也为国家的安全与稳定负责。
不合格的原因主要包括品质不合格、食品添加剂不合格等。为了保证出口产品的质量,我国做出了很大努力,逐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并形成以“一个模式,十项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出口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在严格的控制与管理下,我国出口食品的安全性总体为良好,但是在未来,我国在出口食品的安全管控方面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结合国际食品贸易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我国的进口食品主要面临着以下安全问题:一是我国对主要的贸易国存在持续贸易顺差,导致外国对我国的食品输出量日益增加;二是国内市场中存在非法进口食品的现象,给我国的食品安全埋下很大隐患。
我国在保证出口食品安全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是存在逃检、漏检的非法出口食品,这些出口食品往往以次充好,存在食品添加剂不合格、微生物污染等多种问题。二是我国的食品出口市场比较单一,对于突发性事件的抵御能力比较差,缺乏市场竞争力。
为了更好的保障进出口食品的安全,我国需要借鉴发达国家进出口食品安全管理的经验,建立起一个高效的风险预警系统。这个风险预警系统主要包括预警通报、信息通报以及风险分析三个方面,当国内市场或者国外市场出现存在安全问题的食品时,进出口食品安全局要及时采取行动,发出预警通报,使食品安全检验检疫机构得到消息,从而在食品检查时留意是否有类似的问题食品。对于确认存在安全问题并且已经被我国拒绝入境的食品要进行信息通报,使消费者可以及时获得问题食品的处理信息,消除恐慌情绪。我国还要建立起进出口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风险评估制度等,注重多管齐下,不仅仅局限于一种标准,对食品中的添加剂等进行科学的评估,对于高风险的食品要制定必要的食品安全突发事件预警应急机制,以保证我国的进出口食品安全,维护国家利益。
完善过程控制需要从源头抓起,在生产源头上加强控制可以有效降低进出口食品检验检疫工作的风险,因此,食品种植和养殖要尽量采取安全、天然的种植和养殖方式,避免使用化肥和农药,食品生产基地必须要符合标准,并推行标准化种植和养殖。全过程控制要求对生产加工企业、种养殖基地、进出口商进行备案管理,构建全程监管追溯体系,此外还要加强对进出口食品的包装、运输等控制,避免监管过程出现纰漏。
食品安全检疫部门要总结工作中出现的漏洞,对容易出现安全问题的环节进行重点控制,构建食品安全检疫体系。在体系的试运行阶段,要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食品安全检疫体系进行充实与完善。为了降低进出口食品安全检验检疫工作的风险,我国需要打造进出口食品安全示范区,并加强示范区的宣传与建设,发挥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进出口食品安全示范区实现敏感食品的稳定供应。我国还应加快进出口食品安全模式改革,不断落实卫生注册制度、检疫审批制度、口岸检验检疫制度、境外出口商备案制度等,变严出宽进为严进严出,不断推动我国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的改革。
进出口食品的安全性不仅关系到广大民众的身体健康,还关系到世界范围内的食品贸易能否顺利进行,关系到国家、社会的稳定以及发展。经济社会的发展使食品行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但在繁荣发展的背后,食品安全问题却频频出现,因此,我国必须高度重视食品的安全检疫工作,尤其是进出口食品的安全检疫工作,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风险控制。
[1] 高翔.浅谈进出口食品检验检疫工炸的风险控制[J].江苏食品与发酵,2009,(11):14-56.
[2] 李书国,陈辉,李雪梅,等.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与对策[J].食物安全,2009,(06):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