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探索*
——以“易班”平台为例

2015-03-28 01:49:46顾怀秋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易班辅导员思想

顾怀秋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上海200093)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发展,当代大学生已处于处处有网络、时时不间断的新环境中。这对思想政治教育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可以而且应该网络化。近年来,通过QQ群、辅导员博客、微信等多种网络途径,师生之间的交流已经不拘泥于单纯的面对面交流,更趋向于网络化。教育部、共青团中央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校园网络管理工作的意见》为进一步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做了统一部署。2009年起,易班(E-Class)平台就是在这一指导思想下,在各个高校开始推广运行。易班系统是由上海市教卫党委网络管理中心独立研发并不断完善的一套高校师生的互联网WEB2.0应用系统。易班搭建了当代学生熟悉喜爱的新闻、博客、互动社区、相册、论坛等平台,逐渐为广大学生所运用,而其相较于其他商业SNS社区的核心竞争力便是辅导员的全面参与性和在校大学生的强针对性。但易班出现的时间较短,推进过程中还出现了学生兴趣不高、注册率低、访问率低等问题。因此,从易班平台扩展开去,探索网络大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是本文研究的目的。

一、大学生网络表达的特征分析

在对大学生进行网络热点问题的调研中发现,大学生最关注的事件有中国好声音、钓鱼岛争端、余额宝、打车软件、女大学生搭黑车被杀事件、Iphone 6等。热门网络热词有“不造”“萌萌哒”“心塞”“小鲜肉”“逗比”“高大上”“逼格”“补刀”“涨姿势”“怎么破”“也是醉了”“也是蛮拼的”“挖掘机技术哪家强”等。这些热词已从无边的网络空间蔓延到超越虚拟的社会生活之中,获得了新的生命力。大学生网络表达呈现以下特征:

一是,言简意赅、表情达意,交流幽默风趣。网络词汇与日常口语词汇有很大不同,网络词汇很多时候是以缩写、简称、字母、数字等组合代替冗长的口语交流,它能让使用者一目了然地看清语意,又趣味盎然。如3Q,表示“谢谢你”,又如多年前流行的《数字歌》就是从网络上引申而来的。这些词语是由发音引申出来,但又不符合语言的语法规范。此外,由象形符号或者文字来表情达意也是很重要的一种网络词汇组成方式,如“T_T”表示泪奔,“囧”表示“面部拧成了结,非常尴尬”。与此同时,随着 WIFI和4G网络的普及和智能手机的运用,“微博”“微信”“微新闻”“微小说”等短小精悍的表达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甚至是中老年人群的追捧。这些充满乐趣的沟通方式,随时随地的晒状态,不但提高了人与人的沟通效率,还因为其快捷生动的特点,备受当代大学生的欢迎,也更容易拉近了人与人的时空距离。

二是,追捧潮流、批判现实,激起群众共识。网络不同于传统的广播、杂志、电视等传统媒介,它不仅打破了时空限制,搭建起公众普及新平台,更重要的是它具有多维立体传播的特点。因此,当代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中最能产生共鸣,其中对社会潮流的追捧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最为突出。网络是新兴的主流媒体,它能映射出发展变化的社会潮流,甚至能引导新的趋势,它始终能与世界最关注的热点关联,并因此泛起或大或小的浪花。“最炫民族风”“江南style”“小苹果”等网络歌曲在短时间内风靡全世界,“这真真是极好的”“安静地做个美男子”“那么问题来了”等网络语句广为流传而成为一时的时髦语句。另外,当代大学生对现实社会中的不良现象持批判态度,往往将这样的事件转发评论。如“七十码”“X二代”“小月月”等事件,一经曝出迅速家喻户晓。网络甚至能推动被批判事件的发展进程。这类网络评价事件往往可以引发涉世未深、思想相对单纯的大学生的共识,大学生们则更容易跟从事件走向,发表含有批判社会现实的言论,甚至为不法分子所利用。

三是,隐形匿名、“自由”言论,从众情绪多发。现实生活中,人们害怕被报复、陷害,纵使内心对社会暴力事件、社会黑暗面有所不满甚至愤懑,往往都不敢肆意抒发自己的情绪。而在互联网上,网民互相识不破对方是谁,所以隐身于网络世界的人们,内心往往觉得更有“安全感”。于是,“匿名性”成为网络区别于其它社交方式的显著特征,这也使得人们在网络社交平台上变得更加随性、自信、轻松自在。有些网民甚至通过侮辱、攻击性话语等方式表达内心的负面情绪,以此得到安慰和减压。于是,吐槽成了大学生最简短的网络表达,曝内幕成为大学生最乐于实践的网络行为。大到“美国大选”,小到“跑男”等娱乐节目,或是学生身边的事件,都能成为颇受大学生关注的新闻。但大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个性又强,所以特别容易在网络大环境中失去自己应有的判断。大学生对一些社会现象往往不能有客观的认识,这就可能导致大学生群体在思想认知上对热点社会现象的偏离。这就需要辅导员老师对大学生进行引导,让大学生逐渐意识到,网络的虚拟性和匿名性固然有其互动自由,能推动热点事件的公正处理等积极的一面,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因为出于网民对于私人目的的满足,网上言论往往会避重就轻,会片面,会对当事人而非事件本身关注过深,这就可能对社会事件产生调侃,不经意间形成网络“软暴力”,给当事人造成不必要的精神冲击,甚至超越道德底线。

二、大学生网络表达的非理性行为分析

从大学生网络表达的特征来看,我们可以发现,在网络这一平台上,大学生的欲望、情感、意志、激情、信念、直觉和群体意识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而抛开好的方面来看,大学生非理性网络行为具有盲目性、跟从性、恶意性及欠稳定性等特点。当代大学生以网络为生者居多,穿梭于虚拟和现实之间。面对虚拟世界的诱惑,对比于现实世界的残酷,大学生常常会产生一些困惑。而当大学生自身原有的判断标准和虚拟网络世界中良莠不齐的言论产生冲突时,当网络世界提供给大学生的满足感和荣誉感大于现实社会时,他们开始只专注于自己,他们开始冷漠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而当他们面对网络突发事件时,他们便无所应对,很容易在网络上产生“非理性”行为,主要表现在:

一是,胡乱评论、盲目转载未经鉴别的真假信息。目前,网络管理监督机制与现有的网络世界的发展不相匹配,网络世界处于“真空管理”状态。追求个性、自我意识强烈的大学生在这“真空管理”的新兴领域里自由发言、抒发情绪。管理机制的缺乏,使得整个网络社会无序化,铺天盖地的言论充斥着网络社会中的年轻大学生,在这个无拘无束的环境下,大学生可以随性而为,随意评论,盲目转载。那些发布在网络上未经鉴别的信息,就此在大学生中快速蔓延开来。大学生就在现象的表面游荡,就事论事的多,深入挖掘的少,至于能用理性思维去思考事物本质的人就更少,于是现象背后的是非对错就被掩盖。网络的快捷,使得人们更倾向于选择“植入式”的认知事物的方式,主动思考、全盘分析认知事物的方式被大多数人放弃。网络世界中视频、图片、声音的获取能更大程度上刺激人们的感官,而传统媒体的阅读方式在网络化时代受冷。这种追求效率、盲目跟风、思维单一、意识肤浅的网络行为逐渐成为大学生网络“非理性”行为的体现。

二是,恶意编造、发布信息。“非主流”一词,原本是“80后”群体根据部分“90后”在网络上出现“有悖于主流意识”的行为,而给“90后”群体冠以的称呼。在网络中,大学生可以没有后顾之忧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也可以根据自身的意愿在各种不同身份中来回切换以体验不同的生存状态,还可以扮演不同角色体会人生百态。而这些行为又以网络信息传播为载体,被更多的人熟知并效仿。这就为“非主流”行为的出现和传播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平台。更有甚者,大学生通过恶意编造信息并在网络上发布,以求提高自身的受关注度。就如2010年在网络上红极一时的“小月月事件”,原本只是一个网友在论坛上发布的一个“抱怨”帖,但几经网友的转载、分享之后,被推至网络热点事件。而正当此时,有一位沪上女大学生,在网络上发布自己身着世博志愿者服装的照片,并声称自己就是事件主人公小月月。由此,因“小月月事件”而引起的对改名女大学生的人肉搜索再度成为网络热点事件。然而事实上,该名女生并不是真实的小月月。网络正在普及化,当下已经成为老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更成了大学生交友、展示自我、体现个人价值的舞台。这个不设门槛的舞台,只要愿意秀出自己的风采就很有可能成为网络红人,而这种体验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那么容易实现。在这种诱惑下,思想单纯又急于证明自己的大学生,自然会通过个性化的语言、犀利的观点、出格的表现形式、夸张的表情,甚至编造扭曲信息,来博人眼球。此番行为,都是非理性行为的体现。

三是,恶意评论,网络集群行为普遍。大学生业余时间相对较空,他们乐于穿梭于网络之中,对网络中出现的热点人物或热点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因为别人对自己言论的认同而感到满足和有成就感。但在评论他人或者网络热点问题的时候,通常依据事情的表象来做出判断,并且将自己的评论转载、分享给更多的好友,其中最直接的方式则是以“@”的方式来告诉特定的好友,使更多的人关注网络“红人”或者热点问题。过多的恶意评论会左右大众对事件本身的认识,还易形成网络集群行为,从而形成新的评论流和认识流,使得事件原本应该体现的价值和正向的评论不被大众关注,这会严重威胁到网络环境的和谐性和稳定性。

三、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当代大学生的网络行为,是社会大环境决定的。处在中国信息化潮头的大学生,他们优先体验着信息时代带来的便捷感。易班则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在易班,老师是资源的整理者和供给者,学生是信息的使用者和反馈者,老师和学生都可以在易班平台上表达情绪,师生之间的交流模式较传统方式更为亲切和开放。在网络形式的彼此评价中,在嘻哈玩笑的分享交流中,师生之间的隔阂感少了,互相有了更好的熟识度和信任度,这让平常枯燥的思想政治教育更为温暖,效果就更好一些。而在网络中,大学生更愿意表现自己,这使得老师在网上对学生的了解更为全面,延伸到线下,则能更好地帮助师生在现实生活中恰当地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当代大学生更加健康向上地成长。在易班平台上,我们不断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一是,互动分享模式。现实中的师生关系,会因为教师的权威感而导致师生间的距离比较疏远。网络的出现则打破了这一传统格局。正因为网络的虚拟性,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平等交流的平台,更因为网络语言的亲切感和随意性,为师生间平时可能僵化的沟通提供了更优良的途径。在易班上,老师不可能再采取传统的理论说教来教育学生,而是在线上调整好自己的状态,与学生分享工作中的感悟和喜悦。而通过大学生参与度较高的活动,老师则可以从网络上了解更多学生的动态,除了点评以外,甚至都可以加入到学生的讨论回帖中去,与学生分享自己的人生经历,在拉进师生距离的同时也引导了学生的价值观。学生也能从这种互动中,更加真切地了解自己的老师,体会到老师对学生的良苦用心,这能更好地指引学生成长成才。同时,辅导员在易班上可以同时看到自己所带各个班级的分享。据了解,大学生在使用易班中,最主要的活动还是浏览自己班级的主页。那么,辅导员就可以利用这一条使用规律,将在不同班级中看到的有利于学生成长的优秀文章或帖子互相转发到自己所带的其他班级中。这既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学习思路,又能拉进各个不同班级之间的距离,增强凝聚力。通过这种模式,师生之间、各班级之间的关系都可以得到一定改善,学生不仅能从老师引导这单一的途径获得提高,还能从自我表达和同学鼓励等多方面获益。

二是,评比推广模式。在现实的大学生活中,学生往往是各种比赛和评比的客体,老师对学生的考核或者评价一般是单线条的。但在互联网时代,线上项目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选择空间。老师可以而且应该在网络上搭建互动的网络评比模式,让全校学生都参与到评选五四标兵、十佳歌手、寝室之星等活动中来,对在易班上活跃度大的班级、优秀的原创博文、帖子等进行评价推广。学生在易班上的优秀表现经过老师的表扬鼓励,能得到更大程度地传播,从而对增强学生的自信,拓宽学生的交际圈,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都有很大的益处。这种模式建立后,老师会更加注重学生在易班上发出的声音,更好地回应学生的问题,让学生及时得到解答,引导学生成长。而学生也会意识到,在易班,他们可以直抒胸臆,自己的声音可以被倾听,可以得到老师更多的关注,从而形成师生间思想沟通和引导的良性循环。

三是,魅力养成模式。易班和其他社交网络的最大不同在于有辅导员的管理。调查中,32%的学生认为,有辅导员的存在,让自己只愿潜水;但更多的学生则表示,他们渴望与辅导员老师进行良好沟通。因此,老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在和学生的互动中显得尤其重要。一个优秀的辅导员要有足够的魅力把学生吸引在自己身旁,而做到这点就需要辅导员具备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切实解决学生问题的应变能力。拥有了这点,老师在网络上就会有号召力,学生自然愿意与自己交流。沟通中,师生关系变得更加平等,老师不再强势而变得可以信赖,学生不再被动而愿意开口表达。学生能感受到老师浓浓的爱意,更能体会到被尊重的感觉。在易班,如果学生抛出的棘手问题能在第一时间被自己的辅导员老师关注,并能得到妥善解答,那么,这位老师会被大多数学生认可,老师的魅力在坚持与坚守中得到学生的肯定和赞扬。再者,学生都具有多面性,现实中看到的那个人也许和网络上给你的印象并不相同。那么,易班这个平台能帮老师了解学生不轻易展示在人前的另一面,能帮助辅导员老师更好地认识学生,帮助学生找出闪光点或不足之处,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展示自己的能力。在互联网时代,老师更为宽容平和,平易近人,从而更能赢得90后大学生的信任。学生更为轻松勇敢,从而赢得师长和同辈的欣赏。在这种模式中,师生都能养成自己的网络魅力,不断弥补自己的不足,更好地发展。

四、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现途径

在易班平台的基础之上,我们看到了更广阔的网络环境。在网络环境中,大学生热衷转载和分享,热衷于个性化的表达,对热点事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大学生愿意在线上满足自己的心愿,尝试新的生活方式,他们希望享有公共事物参与权和知情权利。而极端行为的出现不论对大学生本身,还是对于社会,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于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将工作的重心慢慢转移到网络上来,懂得教育,就要懂得网络工作,解决问题不能只是点对点,要注重要素与要素,要素与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统筹协调。思想政治工作要以鼓励为主,要考虑动力机制,调动好内外两方面的积极性,体现大学生的迫切需要,真正实现以人为本,服务好学生的成才发展。所以,新媒体时代,必须从多种途径入手,保障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成效。

一是,针对性开展新媒体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越来越呈现上升趋势。为了加强舆情监控,可以畅通学生举报途径,对于不良信息及时掌握、及时处置。同时,可以选派工作人员深入QQ群、贴吧、微信群等了解并汇总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当代大学生大多为90后,甚至95后,大部分学生具有一定的思辨能力。他们在正确思想的引导下,许多网络非理性行为就可以避免。科学有效地发挥大学生意见领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成为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大重要课题。辅导员老师要善于发现大学生中的意见领袖,抓住其特征,积极引导,有针对性地培养,努力使意见领袖成为自己思想政治教育的小助手。传统教育评估体系的对象仅仅是大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但是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大学生网络行为日益增多,并严重影响着网下行为。因此,高校应将学生的网上、网下行为都纳入德育评估体系中,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大学生在网络上的行为规范,更全面、更系统地引导大学生成为德智兼备的有用人才。

二是,注重引导个体完善。大部分网络非理性行为都是由于情感宣泄需求或者对突发事件的非理性认识引起的。因此,提高自我认识有利于避免因一时冲动而引发的非理性行为;同时,也能使大学生在面临网络集群行为时,保持理性、清晰的思考。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大学生在享受其便捷性的同时,也常常为网上大量不道德、不文明行为所困。例如制造谣言、散布虚假信息、网络诈骗、传播他人隐私、传播网络病毒、“黑客”恶意攻击等。相当一部分青少年网民网上出言不逊,法律意识淡薄。因此,提高大学生网络素养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

三是,从政府角度呼吁网络立法。个体存在虚拟性、信息传播的开放性、交流行为的自由性使得网络存在起了争端和纠纷。法律是网络社会与现实世界中最专业、最有效地保护民事权利和控制社会秩序的工具。从我国关于网络立法的现状来看:1994年,国务院颁布了《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1997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以管理互联网。网络立法正在不断地加快脚步,并在网络监管、域名注册、网络犯罪、网络交易、版权保护等诸多方面有了特定的法律条例。同时,应当指出的是,我国的网络立法水平仍然较低,至今尚没有出台一部关于信息网络方面的法律。当下,对网络犯罪的立法规范远远落后于网络文化自身的发展,不能很好地维持网络秩序。现有法律法规与现实操作存在很大距离,甚至存在立法漏洞,依法治网的效果并不明显,同时法律盲点多,不法之徒可钻的空子也多,因此,政府应该加快新媒体立法进程。

四是,确定新兴媒体的社会责任。维护网络安全和保障网络的自由,除了运用法律之外,也可以利用网络自身已存在的特性以及通过社会的力量和主流价值观的舆论影响,使网站进行自律。同时,一些作为新兴媒体的企业,也应该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促进社会的发展。从技术层面来说,网络的开发和利用是一种提高人类生存、生产与交往能力的手段。网络交往主体的非理性行为大多是利用了网络技术的漏洞,因此,新技术的开发和利用迫在眉睫。例如,美国利用“限制芯片”实施对加密技术的垄断等。同时,加强网络文化治理也要强调反三俗、恶意言论等不良文化现象。“三俗”文化和恶意言论是低俗、庸俗、媚俗的文化,与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和先进文化相背离。它们所滋生的是肤浅但不深刻、浮躁且不深邃、恶俗而非幽默、低廉并不高尚的快餐式文化、游击式文化,乃至垃圾泡沫文化,对我国政治、经济、文明的全方位发展产生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不论是易班平台,还是整个网络大环境,作为老师,应该携起手来,共同为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保驾护航。

[1]历利亚.论高校网络思想教育队伍建设的途径[J].法制与社会,2011(7).

[2]岳宗德.论自媒体环境下主体间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向[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3).

[3]诸俊,廖运文.浅谈辅导员博客在思政工作中的作用[J].中国电力教育,2011(31).

[4]王英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博网络平台的利用[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5).

猜你喜欢
易班辅导员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华人时刊(2022年7期)2022-06-05 07:33:26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完善“易班”建设探析
思想与“剑”
当代陕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34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浅议易班在高校共青团改革中的作用
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 07:23:08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人大建设(2019年4期)2019-07-13 05:43:08
“思想是什么”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0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辅导员(2017年18期)2017-10-16 01:14:53
高等学校易班平台推广建设探析
现代企业(2017年8期)2017-09-06 09:25:44
辅导员应用“易班”开展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求知导刊(2017年2期)2017-03-24 04:3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