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习作评改;意义;方法;自改;
鉴别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04—0037—01
叶圣陶先生说过:“写完一篇作文,看几遍,修改修改,然后算数,这是好习惯。”《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可以说,不会修改习作不算真正学会了写作。那么,教师如何来指导学生评改作文呢?
一、明确意义,克服写作障碍
对于修改作文,学生心理上有种种障碍:有的想改却不知怎么改;有的缺乏耐心,虎头蛇尾;有的抱着轻率的态度,不想改或被迫改。对此,教师应通过古今中外的小故事,让学生明白修改的重要性。如,《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艰辛;托尔斯泰为了小说《复活》中一个人物的外貌描写,竟然改了20次。这样,能够在学生心目中树立修改的榜样,充分发挥名人效应,使学生懂得,大作家的文章尚且要修改,我们的作文更要如此,从而引导学生学习作家严肃认真的修改态度,激发学生的修改动机,培养学生的修改意识,并将这一工作贯穿于作文的始终。
二、教会方法,具体指导示范
1.明确步骤,掌握方法。修改步骤:一是“读”、“ 想”、“ 改”。读,文章是否朗朗上口,语句是否通顺;想,文章内容是否合情合理,立意是否明确,结构是否清晰;改,改正错别字、标点符号、不通的文句,对文章进行润饰,为文章锦上添花,使其更加完美。二是“增”、“删”。增,就是根据习作中心的需要,增加必要的段落、情节;删,就是去掉和中心无关的情节、段落和语句,使表达更简洁,使文章句子更干净。
2.讲评示范,传授方法。在引导学生修改作文的初始阶段,教师必须要“下水示范”,带学生走一程。具体做法是:学生完成习作后,教师要重点批改一些有代表性的作文,将这些作文展示给全班学生,组织全班学生集体修改,并用彩色笔修改给学生看,旨在方法的指导,为日后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自批自改做铺垫。
三、互批互改,提高自改能力
学生限于习作水平,往往对自己的文章已形成思维定势,找不出毛病来,此时教师可采用互批互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互帮互学,多向交流,集思广益。
1.多种方式,激发兴趣。作文批改方式的变化易激起学生的兴趣,增强其修改的欲望。所以,在作文批改中,应采用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方式,指导督促学生动手动脑批改。可根据需要采用同桌修改,前后桌互改,合作小组间交叉改等方式。当然,起初学生只能写简单的批语,或从文中找出错别字,但是经过多次反复的批改实践,学生的批改能力定会有所提高。
2.小组合作,多向互改。叶圣陶先生在《和老师谈写作》中指出:“修改稿子不要光看,还要念,就是把全篇稿子放在口头说说看,—路读下去,疏忽的地方自然会发现。”读,对于修改文章来说是最为方便而且有效的方法,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语感。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在修改作文时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以四人为一组,一人读自己的习作,多读几遍,另外三人听后提出修改意见。在此过程中,要求批改者勾画错别字、不通顺的句子等,并写出修改意见;划出自己认为优美的词句,适当地写出旁批。
四、改评结合,提高鉴别能力
作文批改之后,教师应让学生推荐优秀习作进行讲评。首先当众朗读优秀作文,然后根据批改的情况发表看法。对于程度较差的学生,只要能讲出作文中哪个句子写得好,哪个词用得好即可。目的是促使他们大胆参与,在参与中培养其写作兴趣。在作文讲评中,教师还应留出5至10分钟的时间给学生,在这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将选定的精彩片段读给大家听。这样能给予更多小作者展示作品的机会,满足学生的自我表现欲,而这种“满足”又会转化为激励学生不断向上的动力,增强学生的写作兴趣,进一步加大交流的力度,使全班学生受益。
通过以上方法对学生进行作文评改能力的培养,既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锻炼学生的写作独立性,又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精益求精、认真负责的写作态度,使学生达到“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习作水平”的目的。
编辑: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