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天芳
(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 广州511450)
广州高职院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马天芳
(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 广州511450)
目前我国高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培养目标不明确、专业归属意识淡薄、校内实训太少以及专业师资欠缺等;为了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必须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学生专业认同感、加强校内实训以及提高专业师资素养。
高职; 人才培养; 社会工作专业
在社会工作事业发展和建设中,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我国社会工作人才的培育主要有两个渠道,一个是来自高等院校的培养,另一个是来自社会中各类专门的培训机构。在高等院校中,开设社会工作及相关专业的高职层次的院校约有40余所,可见高职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高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要有两个专业。一个是社会工作专业,包括青少年工作与管理专业,另一个是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该专业培养目标之一是社区社会工作人才,是社会工作专业的相近专业。据不完全统计,广州约6所高职院校开设该专业。但就目前发展现状而言,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还面临很多的问题,尤其是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存在诸多的不足。基于此,笔者对广州市高职院校的社会工作以及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该课题对于促进高职院校构建科学、合理的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模式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次调查对象主要是来自于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广州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广东青年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等几所高职的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来收集资料。发放问卷180份,回收有效问卷165份,有效回收率为91.7%。在调查中,大一的学生占21.2%,大二占56%,大三占22.8%;选择该专业的理由(多选),排列前三的理由是:学校调配占40%,家长建议占35%,符合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占31%。填报专业志愿中,社会工作专业属于第一志愿的占39.1%,第二志愿以及调配占60.9%。有转专业念头的学生占49.6%。
对于该专业的未来就业岗位,有46.8%的人比较清楚,有53.2%的人不清楚或者不太了解。对于该专业的就业前景,62.2%的人认为较好,31.4%的人认为一般,6.4%的人认为不好或很不好。对于从事该专业的意愿,有45.4%的人认为以后会从事社会工作事业,33.5%的人视情况而定,21.1%的人认为不会干对口工作。
对于本专业课程的主要上课场所,有52%的人选择普通教室,有6.2%的人选择专业实训室,有39%选择多媒体教室,2.8%的人选择机房;59.4%的人曾经在社会工作机构实习过,40.6%的人没有实习过。对于开设专业实训课的情况,有32%的人认为比较多,有52%的人认为一般,16%的人认为很少或者几乎没有。对所在院校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活动举办情况的满意程度,7%的人很满意,41.9%的人比较满意,一般占46.1%,不满意占5%。在列举最重要的三门专业课程中,排在前三位的课程分别为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会心理学。在社会工作人才应具备的素质中,认为最重要的三项分别为合作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策划实践能力。当问到“您认为所在院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限选四项)”时,教学方法单一占47.5%,缺乏社会工作专业实训设备占37.8%,实训或实习安排太少占34.2%,培养目标不明确占33.6%。对于“所在院校社会工作专业最应该完善的是什么?”这个问题,有58%的人认为是实习和实训,46.1%的人认为加强师资建设,42.7%认为明确培养目标。
(一)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
在调查中,发现部分学生对于专业未来的就业情况或就业岗位根本就不清楚,对专业未来的发展前景也不是很了解,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学习态度。这就说明,该专业的培养目标不够明确。社会工作本科教育与高职层次的教育在培养目标上还是有一些差别的,但是很多高职院校直接照搬本科的人才培养方案,导致职业教育不突出,就业导向不明确,核心技能没凸显,培养目标不清晰,甚至偏移。
(二)专业归属意识淡薄
调查中发现,将社会工作专业视为第一志愿的仅占39.1%,有相当比例的学生选择该专业缘由是学校调配,不是自己的意愿。甚至有一半的人读着读着就想转专业。而且有21.1%的人认为不会从事对口的专业工作。在访谈中,有部分同学抱着混完三年就毕业的消极态度;有的同学很无奈,得过且过。可见,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很低,归属意识淡薄。这对学生的专业学习以及未来成长都是不利的。
(三)校内实训太少
调查显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大都能够满足学生多种形式顶岗实习的需要。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底广东省民办社工机构数量已经达到300家,而广州约有153家正式登记注册的机构,这些机构的建立为社会工作专业实习提供了较为丰富的资源和平台。目前大部分地处广州市高校的社会工作专业大都能够安排到各社会工作机构中实习。除了校外实习给予学生社会工作实践能力的锻炼以外,校内实训也是必不可少的。校内实训室能够提供一个全真的模拟环境,很多重要的社会工作技巧比如建立专业关系的技巧、面谈技巧、影响性技巧、结案技巧等等都可以在实训室里训练完成。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目前有些开设社会工作专业的高职院校,由于人员、资金、场地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还没有建成设施完备的社会工作实训室。实训课程开设比例低,也缺乏相对应的课程实训指导书。即使有个别高职建立了专业实训室,也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真正投入使用的很少,很难保证课程实训教学环节的顺利进行。
(四)专业师资欠缺
调查数据显示,对于所在院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限选四项)这个问题中,排在首列的是“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占47.5%。可见学生对于老师的专业教学水平并不是很满意。由于我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发展比较晚,而近十年来,新办该专业的高校却突飞猛进,不可避免会导致社会工作专业师资供不应求。目前在高校中,担任社会工作专业课程的大部分老师是从其他专业如心理学、教育学等调配而来,有的甚至是从完全不相关的专业中转过来。虽然有少部分老师是社会工作科班出身,有一定的理论造诣,但却缺乏基层社会工作实务经验。在后期继续教育中,参与各种社会工作专业相关的培训也不够多。这种专业化知识的匮乏,实务经验的欠缺,会严重影响到专业教师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一)明确专业培养目标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与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既有相通之处,又存在高职教育类型的个性,所以在制定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高职特点,不能盲目地照搬本科。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必须以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培养为目标,紧密结合学生的未来工作实际,充分体现职业岗位核心技能要求和工学结合特点,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基础,侧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因此,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要切实把握好职业教育的办学层次和特色,把专业和职业结合起来,做好学校和用人单位的无缝对接,保证高等职业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基于此,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为各类社会群团组织、企业、学校、社区及其他非政府组织培养的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技术人才。这样一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就非常明确,以行业、机构需求为导向,突出实务性取向,强调专业应用型特征,为用人单位输送“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学生专业认同感
所谓专业认同主要是指学习者对所学专业持认可态度,有接纳意识,并且在行动上愿意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专业中去学习与研究。作为一名大学生,对于所学专业的喜爱程度、学习态度以及未来择业意向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专业认同感。因此,作为高校培养学生对于所学专业的认同感显得尤为重要。社会工作事业在中国出现比较晚,发展也是近几年的事情,对于很多人来讲,还是一个新生事物,认知和接纳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初来咋到的新生亦是如此。进入大学初接触到该专业,有的学生会迷茫和困惑,有的学生会失落,有的学生会有抵触心理,新生的这些不良情绪很容易消解对社会工作专业的认同感。因此,学校在新生入学教育中,要把专业教育作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目前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概况、国内外的发展趋势、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及未来的就业方向等等向新生做全面的介绍。在此基础上,邀请几名从事社会工作专业的优秀毕业生与新生进行互动与交流,让新生对该专业有较清晰的认知,继而在以后的专业学习过程中慢慢培养专业感情。同时,在整个大学专业学习过程中,教师对大学生要系统的、完整的传授社会工作专业理论知识和技巧,注重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给学生提供最新的专业和职业信息,帮助学生解决专业学习和职业选择方面的困惑,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度。
(三)加强校内实训力度
社会工作专业不同于其他专业和学科,它不是一门对社会问题、社会现象进行解释的理论性学科,而是一门与社会接轨并直接作用于社会,致力于使社会发生某种改变,并使人类与社会更加和谐发展的应用性学科,包括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实施专业过程的方法技术,一个部分是专业理论与专业价值观。专业理论与专业价值观作为观念形态的知识需要在教育过程中循序渐进地培养,而专业的方法技能则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的训练。这不是书本和课堂所能实现的,必须在实践中或者在模拟条件下进行的较长时间的训练,学生才能掌握的专业技能,因此,专业训练是社会工作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基本手段。所以作为高职院校在校外实习基地已经建设完备的情况下,还应该加强落实校内实训室的建设,比如在资金投入方面,在实训课程的安排上,在师资力量的配备上等方面都要给予一定的政策、资金的扶持,为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实训基地和实训平台,从而达到增强学生的实务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实务经验的目的。
(四)提高专业师资素养
作为课程教学和改革的执行者,教师在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中也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目前社会工作专业的教师几乎没有社会工作实务经验,这是专业教育中急需解决的问题。社会工作专业非常重视技巧和方法的掌握,这种强调实务的特点对专业教师亦提出很多要求,特别是在参与学习和培训的过程中,不能只注重理论修养的培养,更重要的是掌握实务技巧,提高实务经验。若要构建一支专业化的、高质素的教师团队,一方面,可以加强与国外、港台的学术和人才交流,聘请具有社会工作教学和实际工作经验的人才来校担任教师;另一方面,专业教师也要多接触社会,下基层,以专业知识、方法和技能服务于社会,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提高。
[1]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 周沛.社会工作概论[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2.
[3] 王明伦.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4] 侯国凤、戴香智.高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9(1):44-47.
Analysis on Training Mode of Social Work Professionist in Guangzhou Vocational Colleges
MA Tian-fang
(Guangdong Women's Professional Technical College, Guangzhou Guangdong 511450)
Currently,there are many aspects of the problems in the vocational training model of social work profession,for example,unclear training objectives,weak professional awareness,few practical training and a lack of professional teachers,etc.In order to establish a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talent training mode,vocational colleges must be clear training objectives,cultivate students'professional identity, strengthen school training and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teachers.
vocational colleges; personnel training; social work profession
C916.2;G717
A
1671-4733(2015)02-0058-04
10.3969/j.issn.1671-4733.2015.02.016
2015-03-23
广东省高职教育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一般课题“广东高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项目编号:YGL2013057);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科学、教学研究基金资助一般课题“广州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发展困境以及路径选择”(项目编号:B201318)
马天芳(1975-),女,湖北钟祥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社会学,电话:13392640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