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玥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大学英语教学中心, 广州510970)
人文关怀视域下的高校管理问题探析
李 玥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大学英语教学中心, 广州510970)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迅猛发展,人才竞争日趋激烈,人才以及人力资源的的重要性不断突显;高校作为培养人才和提供人才资源的重要平台,其管理水平关系到高校的发展和学生的进步;人文关怀是坚持以人为本和重视人的发展和满足人的需要,与高校管理理念紧密相通;因此,从人文关怀视域下研究高校管理问题十分必要,不仅有利于高校建立人性化的管理机制和提升管理成效,还能够促进高校及其管理的持续性发展。
高校; 管理; 人文关怀
知识经济的到来和迅猛发展突出了人才培养和人才管理的重要性。而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通过有效管理为社会输送大量的人才。人文关怀侧重以人为本,主张将人的发展和满足人的需要放在主要地位,这与高校管理相通。因此,深入研究高校管理问题,并从人文关怀视域下探析高校管理问题,能够不断完善高校管理制度,提升管理效果和人才的综合素质,进而促进高校管理水平的持续性发展。
人文关怀的观念最初产生于西方并随着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逐步走入人的思想认识中,之后人文关怀被马克思肯定并将其发扬,提倡以人为本,强调保障人的根本利益,并以尊重人和满足人的需要为原则,有效升华了人本思想。高校管理的目标和核心与人文关怀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高校管理的对象是广大学生和教师,这一管理的特殊群体具有主观能动性、完善且具有独立的人格,具有较高层次的需求,这都决定了从人文关怀视域研究高校管理问题具有巨大意义和可行性。然而,当前高校管理中的人文关怀存在如下问题:
(一)高校管理的民主性缺乏
就目前而言,高校管理过程中的行政化倾向较为严重,缺乏一定的民主色彩,不能根据管理的实际需要和新情况的出现进行管理的优化。高校管理中,没有有效征询教师的想法和了解专业教师的教学需要,同时在制定管理制度时不能够结合辅导员教师的工作经验,造成学生管理工作脱离学生的实际需要,学生不能够充分抒发自己的见解,教师的教学工作也不能很好的展开。由于学生以及教师的学校管理参与权和管理权得不到落实,其发展需要得不到重视,进一步导致高校管理民主性缺乏和人文关怀观念难以落实的现况。
(二)高校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科学有效的高效管理需要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作为支持和保障,虽然目前高校管理中已经具备较为完善的分配制度、奖惩制度等,且能够有效保障高校的正常运营。但是高校管理制度必须要根据环境的变化和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进行完善和创新,同时也要在人为关怀视域下进行制度内涵的完善,以便促进高校的持续性发展。单一拥有基础的管理制度是不全面和不完善的,仍然需要在职称评定、管理考核、奖惩度等方面进行具有人文性的管理制度的探索,以便更好地落实人文关怀观念,确保高校的长足发展。
(一)树立民主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人文关怀观念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并且强调的是民主性和平等性。高校管理人员必须要将以人为本作为根本的管理理念,深入认识和了解到高校管理任务的贯彻都要用以人为本的民主平等的理念来落实,以便提高高校管理的民主性和人文性,进一步解决高校管理中学生和教师的建议和需要得不到尊重和重视的情况,用民主和以人为本的理念建设和谐美好的高效校园,保证教师和学生的正常要求和中肯建议能够被采纳和认真对待。高校管理人员在构建以人为本和民主化管理观念的过程中,必须要将以人为本的内涵和民主平等的真正含义贯彻到管理工作中去,避免出现专制性和命令式管理,同时也有效克服形式主义。与此同时,无论在管理工作的哪一环节,都应该将教师和学生放在主要地位,让民主思想渗透进管理工作中,合理利用学校管理的资源,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全面发展,确保高校管理工作的时效性。教师和学生是高校管理的主要对象,在人文关怀视域下进行高校管理才能够确保教师和学生的长足进步和以人为本、民主管理理念的准确落实。
(二)注重和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就高校的构成而言,学生是其最主要和任务最多的管理对象,因此,人文关怀的对象也要放在广大的学生身上,真正实现高校管理的人文关怀性。在对广大学生进行人文关怀管理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第一,在对学生进行管理时,要从人文关怀视域下开展管理工作,必须要重视和鼓励学生,即重视学生的地位和学生的实际需要,鼓励学生形成积极向上和不断进取的状态。需要注意的是在管理学生时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引导学生用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态度对待学习和生活,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过最有意义的生活;第二,高校管理人员要培养学生适应校园生活、高校学习生活的能力,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注定的参与到高校的各项活动中,不断锻炼和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另外,还要教育学生要与同学和教师和谐共处,建立良好的社交网和人际关系网,促使学生形成完善的人格;第三,在管理学生的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思维能力,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第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人文环境,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人文关怀和高校管理的人性化,促进高校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三)重视和强化对教师的人文关怀
具有人为关怀色彩的高校管理模式具有极强的应用价值和生命力,教师是这一管理链条中的关键环节,只有重视和强化对教师的认为关怀才能最大化的提高高校管理水平。第一,高校必须将教师作为高校管理和学校发展的核心部分,承担着校园建设、高校发展和学生教育等重要责任。贯彻人文关怀性的高校管理要发挥教师的核心作用,激励和鼓励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关注和满足教师的情感需要和发展需求。另外,在高校管理中要为教师创设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够感受到来自学校的人文关怀,促使教师在宽松的环境中发挥更大的价值;第二,在制定高校管理的各项制度时必须要符合教师的需要和满足教师的利益需要,使学校的规章制度兼具严肃性和人文关怀的特征,让广大教师能够感受到学校制度的人情味。例如,在对教师的工作时间进行安排时要给予其较大的时间弹性,使教师保持最佳的工作状态,提高教师的工作动力;第三,要尊重教师的个性和提高教师团队的创造性,这不仅是教师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人文管理的必然要求。教师团队是培养人才和促进学校进步的根本前提,只有尊重教师团队的创造力,才能够真正发挥教师团队的凝聚力,促进学校的全面进步。但是,在尊重教师群体的同时也要准中教师个体的个性,并给予其自由发展的空间,为教师个性的发挥创造有利条件。
(四)坚持贯彻人文主义管理原则
人文关怀视域下高校管理水平的提高和人文关怀作用的发挥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公平正义原则。高校在进行师资管理时必须要坚持公平正义原则,在尊重教师发展的基础上做好分配的公平正义和竞争的公平公正;第二,民主公开原则。在高校管理中要坚持广泛的民主参与和公开的管理,避免出现形式主义和命令主义;第三,以人为本原则。这是人为关怀视域下最为基础的管理原则,要求管理环节必须要坚持以学生和教师为中心,促进人才和高效的共同进步和长远发展;第四,激励和奖励原则。在高校管理中要用有效的激励和奖励制度以及广泛的人文关怀,提高高校管理的效率,提高人才培养的成效。
(五)完善和创新高校管理制度
完善的高校管理制度是确保高校长远发展的保证和关键,必须坚持高校管理制度的完善和创新才能为人文关怀视域下的高校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奠定良好的根基。管理制度给人的感觉是严肃和无情的,进而导致高校管理工作中缺乏人文关怀的色彩,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高校管理制度的完善和创新必须体现在人文关怀理念的渗透上,这样才能够更多的兼顾教师和学生的发展需求,促进学校的长远发展。在完善和创新高校管理制度时要增加制度的弹性和人文内涵,要从管理对象的实际需要和特征出发,不断调整和创新管理制度,切忌生搬硬套和完善单一制度。要将人文关怀深入到职称评定、管理考核、奖惩制度等方面的制度的制定中,促使以人为本的高校管理制度的建立,促进高校的又好又快发展。
在人文关怀视域下对高校管理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够促进高校管理的民主化和人文性,也能够为和谐校园建设和高校管理水平的提升创造良好的条件。高校管理中,必须树立明珠观念和以人为本的思想,注重和强化对广大学生和教师的人文关怀,有效贯彻人文主义管理原则,建设完善的高效人文管理制度,全面提高高校管理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社会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1] 王朝昕.人文关怀视域下的高校管理问题浅谈[J].东方企业文化,2014,10(5):45-46.
[2] 汪秀霞.人文关怀视域下的现代高校教育管理初探[J].时代教育,2013,31(17):90-92.
[3] 田利斌.人文关怀视域下的高校管理问题[J].环球人文地理,2014,23(20):67-68.
G647
A
1671-4733(2015)02-0055-03
10.3969/j.issn.1671-4733.2015.02.015
2015-02-10
李玥(1985-),女,湖南郴州人,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教研究,电话:15989259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