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绍清
(广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樊运宽,1936年岁尾出生,广西马山县人,壮族,中共党员。广西师大文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61年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留校任教,讲授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史、汉诗研究、陶渊明研究等研究生、本科生课程。1999年初退休。曾发表《庾信后期赋的特色》《叶梦得诗学理论初探》《六朝社会风尚与骈文》等学术论文和作家作品评论数十篇。出版著作《石林诗话选释》《古代山水田园诗精选点评》。参与巨作编著《粤西诗载校注》 《古诗类编》 《魏晋南北朝诗选注》《今注今评昭明文选》《古代文学作品赏析》《古代诗文名篇鉴赏》《古典文学新探》等。且爱好词章,创作诗词逾千首,作品曾在广州《诗词》报等数十种刊物发表,入选《近四百年五百家诗词选》《八桂四百年诗词选》《神舟颂诗词大典》《当代旅游诗词精选》等大型集子。有诗词集《竹韵泉声集》。
樊运宽在桂林攻读深造,传道授业,时逾半个多世纪。他“向往大自然,足迹踏遍桂林的名山胜水,涉及周边县邑的著名景点”[1]2,他对桂林山水风光情有独钟,涉足所及,几乎处处陶醉销魂,处处诗思泉涌。他《登独秀峰》“健步无嫌鸟道难”,为“广厦连云,千峰似笋,纵横蚁路连区畛”的奇丽景观而勃发无比振奋的激情。他多次写《桂林纪游》,为“人文造化,浑然佳胜似仙国”的桂林而处处“倩影屐痕留”。选入《竹韵泉声集》中的600首诗词中,以桂林山水风光为题材的就有300余首,由此可见他寄情倾心。纵观他的诗词创作,这类题材内容份量最重,倾注心力最多,最为引人入胜。就我个人而言,也最为欣赏这类佳作。赏读他的这类诗词佳作,那荡气回肠的诗情,飘逸奔放的意趣,严谨工稳的对仗,昭畅丰美的语言,洞察曲昭的体制等等构成诗美元素,令人爱不释卷,大有“修练有素,文笔老道”的感觉;那字里行间流淌的典雅诗美和时代气息,又展现他“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旷达情怀和不凡抱负。他的诗词多写于古稀前后,沧桑的人生和丰厚的积淀彰显了它鲜明的个性和艺术特色。
樊运宽深知“作诗必先命意”的精义,因为“意正则思生”“然后择韵而用”“此乃以韵承意”[2]127,才能写出好诗,如《望海潮·桂林纪游》:
江如罗带,山犹碧玉,美都最是风流。宏硕象驼,凌空独秀,神工奇洞雕锼,仙阙隐山陬。看琼楼错落,孔道长稠,海宇银鹰,五洲宾客任云游。
桂香万树清秋,水天澄似练,琴韵悠悠。携笔画家,骚人墨客,欣欣俊赏寻求。新作苦思谋,绮丽销魂处,游众吟讴。涯岸山头洞府,倩影屐痕留。
此词从写景落笔,以“达意”取胜。可谓“吟咏所发,志惟深远,体物为妙,功在密附。故巧言切状如印之印泥,不加雕削,而曲写毫芥,故能瞻言而见貌,即字而知时也”[3]159。樊运宽不仅用精湛贴切的言辞,准确勾画了桂林山水风光的绮丽景象,而且更恳切地褒扬了这座“美都”在21世纪的美在于“风流”。“琼楼错落,孔道长稠,海宇银鹰。五洲宾客任云游”,“销魂”在“涯岸山头洞府”之中,“风流”二字所蕴含的寓意何等含蓄深邃,耐人咀嚼。
如果说上面这首《望海潮》是以宏观的眼光用大笔勾画桂林风光“美”的总貌的话,那么另一首《望海潮·夜眺桂林解放桥》则从微观的视角,用工笔刻画了城中“桥”的迷人魅力:
沧波摇彩,扁舟游弋,横江高卧新桥。天柱海灯,星光月色,望收桂海千娇。看俊侣如潮,翠袖蹁跹舞,丽影夭夭。处处欣闻,歌声笑语入云霄。
新征万,马蹄骄,喜文明建设,业绩昭昭,山水景观,人文胜概,添花锦上妖娆,引万国荣褒。谢先公邓老,在世贤豪。我欲千杯纵饮,酣畅醉今宵。
此词在浓墨重彩描摹桥的“天柱海灯,星光月色,望收桂海千娇”的瑰丽夜景之后,灵感闪光,激情翻腾,诗思升华,胸中喷发出了“添花锦上妖娆,引万国荣褒”;“我欲千杯纵饮,酣畅醉今宵”等佳句,使整首词顿然增加了思想的重量和理性的力量,那是因为“意与理胜,则文字自然超众”[4]203。
想象是诗词的翅膀,有了想象的“望远镜”,就可以“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5]1-2,就可以“吐纳珠玉之声”“卷舒风云之色”[3]102-103,化“庸常”为神奇。例如《清平乐·龙脊壮乡侗寨吊脚楼》:
岭头山畔,吊脚楼招眼。原木架桁遮瓦片,星月近邻为伴。
前檐柱脚虚悬,厅堂雾霭横穿。泉水流来厨下,阳台筑在云端。
樊兄先实写这楼的“前檐柱脚虚悬,万堂雾霭横穿。泉水流来厨下”,然后虚笔一挥出妙句:“阳台筑在云端”,使可触可摸的平凡景观陡然向上飞升,拼发出美的耀眼火花。阳台能“筑”在云端吗?现实生活回答“不能”,诗的想象回答“能”!想象“奇”矣,仅着一“筑”字,全篇尽风流。
《踏莎行·榕湖》一词中也有出奇的想象,先读原词:
琴韵悠扬,亭台隐现,繁花茂树鸣莺燕。轻舟荡漾浪千重,欢声越过垂杨岸。
玉砌雕栏,全新曲栈,诗文碑刻才情漫。虹桥横卧枕清波,喷泉迸射如流电。
从整首词看,几乎全是榕湖新貌的实景描摹,实写榕湖可观可赏的琳琅满目的亭台琴韵、轻舟垂杨、雕栏曲栈、诗文碑刻等蕴满诗意的客观物象,而末句“喷泉迸射如流电”却如电光石火,熠熠闪亮,想象的诗绪爆出了警句,使榕湖引人入胜的美景增添了耀人眼目的斑斓色彩。“流电”二字的奇思异想可谓出奇制胜。
宋人沈括论及“书画”时留下名言:“神领意造,恍然见其有人禽草木飞动往来之象,了然在目,则随意命笔,默以神会,自然境皆天就,不类人为,是谓活笔。”[6]137画是有形诗,诗是无形画。诗词创作与绘画艺术都追求“意境融彻”,有相似的艺术手法和相通的构思技巧。樊兄深谙个中机理,写诗填词善用手中“活笔”,“随意命笔”,用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方法,创作了许多“意境融彻”的诗词,《江城子·秋日桃花江》便是其中的一首:
桃江碧绿转流长,映秋阳,泛银光。欸乃一声,竹筏任徜徉。钓叟垂竿临草莽,花怒放,蝶蜂忙。
粱红垄亩稻金黄,果芬芳,笑声扬。飞鸟欢歌,清啭颂澄江。竹影槐荫遮覆处,新别墅,胜天堂。
这词描绘的如一幅美轮美奂的桃花江秋色画图,所创造的意境,“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8]124,与陶渊明的“采菊东离下,悠然见南山”有异曲同工之妙趣。
又如《西江月·猫儿山神韵》:
泰岱峨眉雄秀,华山之险的真。黄山幽境醉游魂,豪壮阴柔蓄蕴。十里不同天宇,一山四季同存。春花秋叶夏浮云,总是醉人方寸。
词的前四句把中国四大名山的景色特点巧妙地熔于一炉,创造了一个“雄奇博大”的艺术境界,进而用比附的手法更加巧妙地把猫儿山除了兼有这四大名山“雄秀险幽”意象外,还独具“十里不同天宇,一山四季同存。春花秋月夏浮云,总是醉人方寸”的独特景色和独特神韵写了出来。方圆十里的弹丸之地,竟有如此神奇的山峰,甚为令人神往。
樊兄作诗,炼字遣词,造句成章,皆精心推敲,千琢百炼。综观其诗词之遣词用字,尤以韵律声色为工。如《江城子·大野神境游兴》所抒写:
一行耆老喜洋洋,沐初阳,赴云冈。路转峰回松竹郁苍苍。泉水叮咚琴鼓奏,如雅乐,胜笙簧。性情犹似少年狂,走溪浜,跨山梁。深壑探奇,观瀑赏鹰翔。闻说登临须履险,欣迈步,入羊肠。
读这首词,仿佛“大珠小珠落玉盘”。此词上下阙均用ang韵,一韵到底,用字浅近,通俗雅致,诵之琅琅上口,听之赏心悦耳,性情声色,跃然纸上。这乃是作者用审美的知觉为契机,即景入目一瞬间,获取审美感受,抒写纸上,使超越时空的散点透视美感构成了富赡飘逸的语言风格,因而自然产生“拂拂然若与我喉舌相习,……琅琅可诵,引出一种兴会来”[8]126。
又如七律《登高》:
又登叠彩象山游,桂子枯荣几度秋。旧梦萦怀欣可忆,物华纷至喜凝眸。
千峰媚态嫣然笑,一水娇姿婉转流。最是销魂勾魄处,莺歌燕舞正春稠。
诗题《登高》,应是秋高气爽,桂花飘香时节吧,可他视野所及,竟是“物华纷至喜凝眸”,为“千峰媚态嫣然笑,一水娇姿婉转流”所陶醉。这些诗句显得“气韵清高深渺,格律雅健雄豪”[9]134;韵律声色可人。而“最是销魂勾魄处,莺歌燕舞正春稠”的尾联,巧妙地勾画出“秋天里的春天”的瑰丽景象,是莺歌燕舞、春意盎然的明媚春光让诗人顿然“销魂勾魄”。“销魂勾魄”这四个字“如矿出金,如铅出银。超心炼冶,绝爱缁磷”[10]4。简直可以与贾岛的“推敲”之工相媲美。《江南好》 (四首)所抒写的桂林杉湖、榕湖、桂湖、木龙湖这“四湖”的“湖光美”,也“若黄金在冶,至铸形成之后,妙夺化工,无复丝毫痕迹,乃为至佳”[11]224。
樊教授谙熟诗词曲的多种体制,能“熔铸经典之范,翔集子史之术,洞晓情变,曲昭文体,然后能孚甲新意,雕画奇辞。昭体,故意新而不乱;晓变,故辞奇而不黩”[3]108。在动笔创作时便能“心随物转,新裁斯出”[12]。他不仅工于律体绝句平仄对仗的技巧,还善于各种词牌的灵活运用。在他的诗词集《竹韵泉声集》的600多首诗词曲中,除律诗绝句外,还运用了沁园春、水调歌头、江城子、望海潮、唐多令、长相思、满庭芳、一剪梅、鹧鸪天、清平乐、西江月、踏莎行、卜算子、念奴娇、天净沙、金缕曲、御街行、翠楼吟等70多种词(曲)牌。在今人的诗词创作中,运用这么多体制者可谓凤毛麟角。而樊教授能如此“循体而成势,随变而立功”[3]112,全在他长期修练,刻苦琢磨,烂熟于心,“是以括囊杂体,功在诠别”[3]112,运用得心应手,左右逢源。特别是对一些常人不甚运用,内容比较丰富,平仄韵律较多较复杂难度较大的词牌,他也能轻松驾驭,以之吟咏,抒发怀抱,情真意挚,感人肺腑。在《御街行·王城》中,他为“王城盛世添新异”而讴歌,为王城的沧桑往昔而慨叹:
王城盛世添新异,引四海,游春骑。月池岸柳拂沧波,岫顶危栏迢递。华堂金碧,亭台雕柱,贡院存风纪。
王侯过客匆匆去,何事事?无踪迹。人民作主入王城,栽得百花繁丽。栋材万树,蛟腾鸾翥,一派风云气。
将数百年沧桑巨变与百花繁丽的辉煌现实熔为一“词”,没有“括囊”的艺术功力是很难奏效的。《凤凰台上忆吹箫》描绘隐山的“更有层岩僻处,林总总,七十香龛。摩崖上,千尊佛像,意态千般”的宗教文化之“诗意形象”,其诗画合璧的造诣与《御街行·王城》有异曲同工之妙。仔细赏读全词,令人产生“味之者无极”[13]11的妙趣:
步履从容,寸心陶醉,隐山游后西山。六洞珍藏久,画圣遗篇。更有层岩僻处,林总总,七十香龛。摩崖上,千尊佛像,意态千般。
弯弯,仰攀石径,挥汗到巅峰,小立云边。喜碧空盘绕,白鸽飞鸢。在望槐荫别墅,桃江上,竹筏悠然。凝眸处粱红稻黄,蔗绿川原。
如果说上阕所写的“六洞珍藏”“画圣遗篇”“七十香龛”“千尊佛像”是光辉的历史沉淀的话,那么,下阕所描画的“碧空盘绕,白鸽飞鸢”“槐荫别墅,桃花江,竹筏悠然”,田野里“粱红稻黄,蔗绿川原”,则是灿烂的现实写照,真可谓写真寓意水乳交融,幽情美趣浑然天成,诗花生色气韵灵动,毫端流彩粲然日新。
还有《翠楼吟·赏荷忆同窗》 《风入松·安夏世纪城》 《江城子·临江别墅即景》 《金缕曲·伏波山迎江阁致诗友》 《王漏迟·春游》等篇都是这类内涵丰盈,寓意深广,韵味浓郁,脍炙人口的佳品。
樊运宽的诗词之所以意韵绵长,真情实意,是与他质朴自然、清新雅致的诗风分不开的。他的诗词作品,几乎每一首都是自己“身之所历,目之所见”而触景生情,从肺腑中自然流露出来的真情实感,毫无矫揉造作之态。加之用词炼字造句,不堆砌辞藻,不滥用典故,平易近人,雅俗共赏,新颖跳脱,自然而生动地展现出作者的情趣和旨意。故而显得真实而亲切,让读者心里产生共鸣,产生“感同身受”的审美效应。
樊兄长期从事魏晋南北朝文学史的教学和陶渊明诗歌的研究,又编著过《古代山水田园诗》(精选点评)等多种著作,因而仔细品读他那些浅里寓深的词章,咀嚼那些清新可人的诗句,以及“指事造形,穷情写物”[13]10的滋味,便隐约可见其字里行间流淌着陶渊明、谢灵运、王维、孟浩然等大家的“诸诗血脉”,是这些大家山水田园诗的独特诗风的潜移默化和自然传承,进而造就了他相当鲜明的艺术个性。
[1]樊运宽.竹韵泉声集[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
[2](宋)魏庆.诗人玉屑[M].长沙:商务印书馆发行,1938.
[3](梁)刘勰.文心雕龙[M].上海:大达图书供应社,1934.
[4](宋)陈亮.陈亮集(上册)[M].北京:中华书局,1974.
[5](晋)陆机.文赋[M].北京:中华书局,1985.
[6](宋)沈括.梦溪笔谈[M].长沙:岳麓出版社,1998.
[7](清)王国维.宋元戏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8](清)曾国藩.曾国藩家训[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
[9](清)薛雪.一瓢诗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10](唐)司空图.诗品二十四[M].北京:中华书局,1985.
[11](明)胡应麟.诗薮[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12]姚华.曲海一勺[M].贵阳:文通书局,1942.
[13][(梁)钟嵘.诗品[M].北京:中华书局,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