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基层社区治理与服务促进社会活力与和谐
——以合肥市蜀山区家家景园社区为例

2015-03-27 22:25
关键词:社区服务社区服务

尹 俊

(合肥市行政学院 社会和文化教研室,安徽 合肥 238000)



创新基层社区治理与服务促进社会活力与和谐
——以合肥市蜀山区家家景园社区为例

尹 俊

(合肥市行政学院 社会和文化教研室,安徽 合肥 238000)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构成单元,社区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所在。文章以合肥市蜀山区家家景园社区为对象,调查其在基层社区创新治理与服务方面的成效。结果显示,社区坚持以深化网格化管理为基石,以盘活社会组织为聚力,以创新沟通平台为枢纽,在基层社区治理与服务管理方式上做出了大胆的尝试,并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但在社区的工作机制、培育社会组织和队伍建设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

创新;社区;治理;服务管理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体系,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指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要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1]作为国家级商业示范社区的合肥市蜀山区家家景园社区以2010年合肥市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开展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为契机,在创新基层社区治理与服务管理工作中做出了大胆的探索,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近些年来,社区先后荣获“全国商业示范社区”、“全国防震减灾示范社区”、“合肥市再就业先进社区”、“合肥市民防先进社区”、“合肥市计划生育示范社区”等多项荣誉称号。

一 创新基层社区治理与服务工作的具体做法

(一)以街道、社区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建设为重点,建成基层社会管理服务工作平台

蜀山区家家景园社区为了适应新形式的发展需要,尤其是为了更好地推进安徽省惠民直达工程,并且在所属区委、区政府和街道工委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坚持“服务无极限,关爱在身边”的服务理念,投入近伍百万元修建了近1200平方米社区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对外服务,把与群众有关的社会管理服务业务尽力整合到社区服务中心来,在便民工作服务大厅设置治安防范、矛盾调解、民政、社会保障、法律援助、心理咨询等服务柜台,开辟了多项日常便民服务项目,构建了为民服务的良好平台。在工作中,实行集中办公、首问负责、一站式等服务机制,以优质服务带动社区环境的改变,实现“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形成了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新型社会性社区。

(二)以创新社区党建和社区管理为突破口,带动社区管理

城市和谐的基础是社区和谐,实现社区和谐的关键在于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2012年以全市城市社区党组织统一换届为契机,家家景园社区党委不断强化自身在社区各类组织、各项工作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大力推行大党委制,理顺社居委与社区内其他社会组织的关系,由于政府对属社区自治性事务的工作,不再大包大揽,家家景园社区为了提升社会管理、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维护社区居民的合法权益,积极组织、引导社区内各类公益性组织的建设,并根据本社区的自身实际,于2012年3月,由社区党委牵头,业主委员会代表、物业公司代表、居民代表、片警、社区、律师、区住建局物业科等共同参与,积极探索并创立了省内首个物业联席会,为化解物业公司与社区各种矛盾搭建了一个有效的沟通平台。[2]截至目前,社区共组织召开物业联席会14次,通过在物管会议上的及时沟通与协调,社区与物业公司共为居民解决各类物业问题和纠纷近百起,收到了很好的服务与管理效果。针对社区党员作用的发挥缺乏有效的平台等状况,社区党委从党员年龄、文化、职业等特点出发,将党支部建在小区、企业,党小组建在楼栋,划分成4个党支部,8个党小组,成立4个非公企业党支部,[3]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三级核心网络”。即党委建在社区、党支部建在小区、党小组建在楼院和楼栋的核心网络建设。并与辖区单位签订共驻共建协议,由此使得社区管理的主体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辖区单位由社区管理的旁观者、局外人变成了参与者、热心人;党员参与社区管理由“无压力”向“有责任”转变。[4]在党委副书记负责的“责任田”中试点建立“e家楼友会”,甄选出每个楼栋的党员代表成立“楼栋自治议事会”,定期、不定期地开展活动,不仅有效化解了楼栋内的矛盾,还增进了邻里间的感情,同时也可以从中寻找到一批支持社区建设的热心居民,走出家门融入社区,打造自己居住小区的特色文化。通过以上措施,实现党的工作重心持续向社区基层下移,基层组织与社会组织结构逐渐契合,全面提升了党在基层组织的整合能力和动员能力。

(三)以“两委两站模式”建设为抓手,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模式

在承担社区的行政性事务和服务性事务上,构建出“社区党组织领导、社区居委会议事、社区工作站做事、社会工作服务站服务”的“两委两站”社区服务管理新模式。在此管理模式下,家家景园所属蜀山区于2008年11月率先在全市范围内,在社区中推行网络化管理,按照“相邻相近、方便管理、界定清晰”的要求划分网格,根据社区所辖范围、居住人口、治安状况、工作难易、基础好坏等情况,将社区确定了三级网络、四片责任区和31个小网格的党员群众服务体系。建立多元化的网格长队伍,通过民主推荐、公开推选程序,选出有热情、有经验、有威信、有责任心的网格长,确定其职责,实行“专人专格专责”,协助社居委和社区工作站开展相关工作,并接受社居委和社区工作站的日常管理,实行日常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社区工作站与社居委评议相结合,考核结果报社区党组织,作为奖惩及辞退、续聘的依据。每位网格长认领400余户的网格“责任田”,通过摸民情、解困难、交朋友,在每个楼栋口安装网格责任公示牌等方式,将社区民警、党员、志愿者、楼栋长等纳入网格管理团队,形成“一人负责,多人协同”的工作局面。网格化管理采取兼职信息员模式,将人、地、物、情、事、组织等内容全部纳入网格进行服务管理,“一栋一册”、“一户一卡”的登记方式,使社区准确掌握辖区内各类民生信息、治安信息、特殊人群、就业信息等重点需求信息,形成一份完整规范的第一手民情资料,使服务机制更加完善,信息渠道更加顺畅,资源整合更加有效,综治维稳更加有力,基本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无缝覆盖”的管理格局。

(四)以“街居整合强化”为先导,推进社区管理体制改革

2011年以来,家家景园所属蜀山区按照“精街道、强社区、提能力、促发展”的思路,对全区街道进行了整合、调整。一是街道机构在设置上进行规范统一。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科室体制,打破上下机构设置对应模式,大幅度精简街道内设机构,由15个左右规范统一设置为6个,内设机构领导职数由30个左右精简到12个。街道人武部、工会、共青团、妇联按照有关章程设置。二是社区机构实行“议行分设”。打破“议行合一”体制,组建社区工作站。明确社区党组织、社居委和社区工作站关系,即:社区党组织是社区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社居委在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承担“议”的职责,代表社区居民讨论、研究和审议社区事务;社区工作站接受社区党组织的领导和社居委的监督评议,承担“行”的职责,作为街道办事处在社区的工作平台,承担社区的行政性事务。通过大胆改革街居管理体制,构建社区管理新体制,来激发基层一线的新活力。

(五)以“标准化、项目化、信息化、品牌化”为手段,提升社区管理服务水平

一是推进社区服务标准化。为了解决新建小区配套社区工作和活动用房落实难的问题,2009年合肥市市政府出台了《合肥市建设工程规划核实管理暂行规定》,明确了由民政部门负责新建住宅区管理和服务用房的专项核实验收工作。此外,合肥市政府还制定和出台了具有本地特色的城乡社区标准化指标体系,以此为契机,目前,家家景园社区正在向创建功能完善、服务完善、特色鲜明的精品社区的方向稳步迈进,拟在年底前完成标准化的考核,争取验收达标。通过创建,社区治理理念得到深化,品位得到提升,功能得到拓展,内涵得到丰富,实现了打造精品社区、树立全市标杆的工作目标,同时也提升了社区规范化、标准化水平。

二是推进社区服务项目化。为了进一步拓宽社区服务领域,提高社区服务水平,从2011年起,在全市范围内开始分步骤、有侧重地建设一批群众需求紧迫、社会影响力大的重点服务项目。2013年家家景园社区开设了“老少活动家园”和“智能化便民服务亭”等项目,其中“老少活动家园”主要为社区儿童、中老年人、失业人员等群体提供课外辅导、文体康乐和讲座培训等服务功能。社区“智能化便民服务亭”具有缴费、中介、订票等便民服务和社会治理、信息传播等多种功能,使社区居民不出小区,便可解决多种日常生活需求。此外,为了进一步满足社区居民的多样化需求,加强对社会特殊群体的服务与管理,通过畅通一条“居民热线”、发放一张“连心服务卡”、每天走访一户家庭、记好一本“百姓日记”等有效形式,积极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载体,丰富服务内容,完善服务机制,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服务。比如,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矫正、监督管理和帮困扶助,及时掌握社区特殊群体的实时动态情况。社区还积极创新服务模式,努力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社会资本和专业社工开展服务,比如,无偿提供场地,引进社会医疗组织为符合条件的社区居民提供免费咨询和体检服务。服务期满,对其工作及产生的社会效益进行考评,达到考核标准,再续约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三是推进社区服务信息化。根据《合肥市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结合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和惠民直达工程,按照社区职能及居民需求,以市政府开展“智慧城市”建设为契机,及时建立和启动了社区公共服务信息综合平台和管理平台,建立社区人口、单位基本信息资源库,尤其加大对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水平和力度,依托相关成熟的信息网络,对辖区内所有人口实行有效的信息化动态管理和数据统一管理,为打造“智慧型”社区奠定了基础。

四是推进社区服务品牌化。家家景园社区始终把“创特色,树品牌,争一流”作为社区建设的目标,联系本地区的实际,在社区服务方式、服务项目和服务内容等方面不断探索,创新推行“123”管理服务模式,即:一块公示牌贴近居民心;两大平台(物业联席会与e家楼友会)破解业主自治难题;三支队伍联合服务为民办实事送欢乐。通过“123”服务模式,已基本形成了需求和服务紧密衔接的社区服务体系,在社区与居民之间架起一座沟通、联系的“连心桥”。[5]以社区组织和专业社工引领社区服务,构建出与社区服务、居民自治相适应的社会服务体系;倾力打造居民文体康乐队伍,赋予社区以浓厚的文化内涵,丰富居民文化生活,搭建起居民人人参与、互帮互助的公益慈善帮扶平台,全面做到“一居一品”。社区居民从社区服务中切实享受到了社会发展的成果,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认同感和凝聚力得到了极大增强。

(六)以创新的用人机制,建设社区工作人员队伍

一是加强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建设。在选拔任用方面,2011年合肥市委、市政府两办印发了《“351”社区工作者人才工程建设实施方案》,进一步规范了社区工作者的选拔任用、教育培训、考核评议等体制,即采取选人用人打破身份,实行竞争上岗、双向选择等方式加强社区工作者规范管理。包括街道内设机构、社区工作站正副职一律采取竞职演讲、现场答辩、组织考核、群众参与等方式,公开竞争择优聘用。在社区工作者专业化方面,家家景园社区积极鼓励社工人员参加全国(助理)社会工作师职业资格考试,社区现有21名工作人员,都在报考社会工作者资格考试,通过率达30%。对于资格考试通过的工作人员,将其取得的证书等级与工资待遇直接挂钩,调动其提高专业化水平的积极性。此外,在收入分配上,实行同岗同酬,社区工作者生活和政治待遇“双提高”。首先打破传统的分配机制,取消社区工作站原有的奖金、福利等项目,实行绩效挂钩,设立基本工资和岗位津贴两大块。近年来,在市、区财政的支持下,社区工作工资标准大幅度提高,社区“两委”成员年收入不低于3万元,一般工作人员不低于2.2万元。以上种种举措为优化和稳定社区专职工作队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是加强社居委班子建设。在市、区有关部门的指导下,从2009年开始,社区采取彰显民主的直选方式进行换届选举,选出素质高、能力强、威信高的人员进入社居委的领导班子。社居委成员由专职委员和非专职委员两部分组成,专职委员实行坐班制,非专职委员由本社区内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或退休党员干部、群团组织负责人、社会知名人士、社区群众担任。在社居委班子的领导下,逐步完善社居委的工作规范:召集和主持社区居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涉及本社区经济社会和居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社区一般性自治事务由社居委会议研究决定,并推行居务公开;履行社居委的监督职能,定期组织开展对社区工作站及其工作人员工作、驻地单位参与社区建设情况进行民主监督与评议。

三是推进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2013年合肥市在全省范围内率先编制出台了《合肥市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3-2020)》,其中将志愿服务队伍建设纳入社区服务体系中长期发展规划,并将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纳入社区建设考核体系之中。同时,着力推进社区志愿者注册登记制度,依托市社会工作协会,初步形成社工引领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的新局面。在家家景园社区,将70岁以上的老人作为居家养老的重点服务对象,建立“爱暮之家”居家养老中心,采用“引进来,送出去”的服务方式,以路、街为单位,通过将党支部的党员业主和“文明经营户”纳入志愿服务队伍中,把理发、送餐、推拿等生活服务项目免费送到老人家中,让他们足不出户便享受到专业的服务。例如,社区内有一住户是中科大的一名教授,也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他主动来到社区担任心理辅导室的心灵导师,经常邀请青少年及其家长到服务中心或自己家里体验亲子沙龙,社区参与其中后,也能深入了解这些家庭的生活情况,为以后采取更周到的服务打下了基础和积累了经验。同时,在团组织的带领下,由80后党团员青年自发成立一支“夕阳百事党员帮”志愿服务队,通过为空巢老年人过生日,[6]陪老年人聊天等形式,跟老人们进行感情交流和精神慰藉,使老人们能更好地安享晚年,促进社会和社区的和谐稳定。

(七)以彰显发展活力为目的,积极培育和建设社会组织

社区为了满足社区群众尤其是孩子和老人的生活、学习需求,开设了“老少活动家园”,让老少有所“托”。活动中心设有各种活动室,为老人和少儿的活动免费提供场所,成为他们真正乐享幸福的家园。由于生活水平和退休工资待遇的提高,社区内90%的老人生活“不差钱”,身体较健康,但很多人从单位退下来后,交际圈突然变小,和人交流也变少,有可能发展成为适应障碍,为了能让这部分人员有人陪、保持健康,社区成立了“家年华”文化活动中心,采取“先发展、后规范、先备案、后登记,部门联动、分类指导”的办法,先后牵头成立了民族乐队、黄梅戏、手工编织等10个文体类的社会组织,[7]为居民送去欢乐和笑声的同时,也为他们的退休生活抹上了斑斓色彩。现在,每月开展的文化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居民,队伍从几十人壮大到200多人。通过社会组织的活动,激发了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工作的激情,有些队员主动成为社区的网格长、楼栋联络员,将快乐、活力辐射到小区楼栋里,不少居民结合自己的职业特色也当起了居民志愿者。

二 存在的问题

(一)社区服务水平还有待提高

尽管近年来,社区做出了一些服务进社区活动,但很多活动缺乏有效的载体,缺乏培育的土壤,因此,没有持久的生命力。针对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个性化服务的需求,社区工作人员开展专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还不够高,使群众对社区服务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得不到满足。社区服务仍存在功能不完善、受益面窄、服务质量不高、专业化不强、缺乏有效的监督考核机制、社区服务的渠道还没有拓宽等问题,尤其是承载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社会组织,比如帮助居家养老、康复助残、社区矫正、失足人员家庭等功能的社会组织极其缺乏,而大多是自娱自乐的社会组织,社区服务的市场化运行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二)社区工作机制有待规范

社区工作机制还存在社区工作职责有些地方还不清晰,职能部门和社区关系还不太通顺,社区承担的事务过多、负担过重等问题。据粗略统计,目前家家景园社区承担着多达250多项政府行政事务,其中包括:诸如食品安全、地下管道调查、招商等需要专业仪器与专业人员才能完成的专业性工作,大大影响了社区服务工作的效果。尤其是社区工作的重中之重的工作——网格化管理工作机制有待加强。一是网格设置不合理。目前全市城区平均每个网格服务管理318户(含流动人口),责任范围过大,造成网格员工作难以深入细致。二是网格员工作负担过重。在调研过程中,目前大多社区采取“一岗双责、一格多员”的模式,网格责任人大多由社区“两委”成员和专干兼任,除了要完成自身原有的工作外,还要负责数百户居民的一切事务,和定期访视自己负责的网格。三是信息平台建设相对滞后。目前,社区信息化平台建设尚处在“条块分割”的状态,不能完全满足现代化网格管理的要求,另外,网格内的信息更新不及时、不准确,也是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的另一重要因素。

(三)社区居民对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还没有充分挖掘和调动起来

“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理念还没能深入人心。受到旧的思想观念的影响,一些群众只关注自身利益,而不关注社会公众的事务,导致公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还不高,尤其是一些驻地单位,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还不强。一些公民虽然有较高的参与热情与愿望,但由于公民参与机制的不健全,导致他们对如何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还很陌生。另外,多方参与社区建设的协调机制也不够完善,使得社会组织协同的作用难以发挥,现有的一些社会组织定位模糊,发展方向不明确,过分依赖政府,缺乏公共服务的理念和协同社会管理的意识,缺少自我管理的能力。[8]

(四)社区工作人员的队伍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

近年来,社区工作人员总体素质有了显著的提高,但与新形势、新要求和所承担的任务相比,还有很多不足之处。社区工作人员的流动、流失现象严重,这是因为应聘社区工作者的大多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这些大学生通常是以进入社区参加社工应聘为工作和生活的“跳板”,当其找到更合适的工作时,便会舍弃社区工作,造成社工人员的流失。此外,造成社区工作人员流失的主要原因还体现在经济上,与其承担繁重工作任务,而获得较低的工资待遇有关,虽然近些年,社区工作人员的工资补贴待遇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与社会上的公务员和事业人员相比,还有着较大的差距;在政治上,还与社区只有极少的职数和没有能形成能上能下的职务晋升机制有关,由于社区工作人员大多不是公务员、事业编制,干了很长时间也没有途径转变身份,因此导致社区留不住高素质的人才。

三 创新基层社区治理,促进社会活力与和谐的几点启示

合肥市蜀山区家家景园社区创新社会管理的一些举措收到明显的成效,近年来获得多项荣誉称号,许多社区治理的创新之举,受到了省、市、区领导的高度肯定,其社区治理与服务管理的实践探索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提高社区服务水平,培育发展各类社会组织

“小政府大社会”是现代社会的标志。政府的职能无限扩大,不仅不利于提高服务能力,反而出现效率低下。由于社区工作任务繁重,社区工作人员力量较薄弱,服务内容不够宽泛,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引入第三方的社会资本和市场机制来孵化培育各类社会组织,向社会组织和机构购买公共服务,既可以减轻政府的压力,提高政府管理和服务社会的效率,也能促进社会组织和机构的良性发展。[9]发挥好其作用,开展好各类社区服务,并制定有效的社会组织考核与监督体系,从而推进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打破社区服务区域封闭、项目偏少的状况,开发多样化社区服务项目,形成功能完善、环境良好、方便快捷的社区服务体系。

(二)加强和完善社区工作的运行机制,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

为了解决有些政府职能部门层层下压的繁重工作,社区工作不堪重负,在缺资金、缺人手的情况下,要想完成分派的任务,其结果和效果可想而知,往往就会出现敷衍了事的现象发生,社区治理和服务的效果也大大折扣。因此,加强和完善社区工作的运行机制,首先就是要制定社区工作准入制度,不能把所有事务都往社区头上压,什么样的事务和职能需要社区承担的,社区就必须承担起责任;而那些本应该由政府职能部门承担的事务,可以由社区协助相关部门将事务做好。社区最根本的工作就是为群众做好服务,最基础的工作就是网格化管理。成熟的网格化管理,是一种数字化管理模式,需要功能完善的信息平台作为支持,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在实际运行中,为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可以将社区网格化管理与先进技术手段的信息化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利用信息技术对收集来的社区信息进行自动提炼、统计、加工、分析,使网格化管理可以根据其分析结果,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和办法,将会进一步提高为群众服务的工作效率和水平。此外,信息收集人员对信息的及时收集与更新,将直接影响社区信息化建设,没有准确及时的信息,社区信息化就无从谈起,因此,要想实现网格内居民矛盾纠纷及应急事项等工作的“一网打尽”,就要明确社区信息化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加强信息化人员的管理和考核,制订规范统一的社区信息化工作管理标准和流程,是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三)整合社区资源,提高居民参与积极性

建议有关部门能够出台关于驻地单位参与社区建设管理方面的文件,要求驻地单位自觉遵守、积极参与、热情支持所在社区的各项社区建设和管理。不但构建社区与驻地单位之间的融洽关系,还要调动驻地单位之间的合作与共建的积极性。加强协调和引导,鼓励他们在不影响其工作的前提下,内部设施能向社区居民开放,大力宣传,树立“共驻、共建”的意识,发挥好“桥梁”的作用,以此实现“社区资源整合化、社区设施配套化、社区服务群众化、社会效益最大化”的目标。[10]通过各种各样的参与渠道和参与机制,让社区内单位、居民逐步形成自觉参与社区建设的习惯与意识,有益于提高社区管理服务水平。

(四)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

对于社区工作人员,要从政治身份、经济待遇,社会地位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在政治上,要打通能够转变身份和晋升的通道;在经济上,为了稳定社区工作者队伍,可以参照全市职工最低工资标准的一定倍数制定社区工作人员的基本工资标准,在市、区两级财政按照1:1的比例安排专项资金给予保障,其它补助和绩效考核奖由县市区、街道(乡镇)承担。这样使其承担的工作职责与所获得的报酬能够相匹配。另外,还要进一步提高社区工作者地位和工作积极性,同时,加大对社区工作者各类业务培训的力度,提高他们综合素质和能力,发挥其最大工作效率,才能更好地为社区群众服务。

[1] 本报评论员.围绕民生改善社会和谐 深化社会治理体系改革[EB/OL].中国西藏新闻网: http://www.chinatibetnews.com/news/2014/0104/1314883.shtml,2014.1.4.

[2] 詹伟伟,庞宏强,朱震宇.“物管联席会”:搭建社区和谐自治大平台[EB/OL].合肥在线网: http://news.hf365.com/system/2012/08/15/011695457.shtml,2012.8.15.

[3] 安徽先锋网蜀山区分站. 合肥蜀山五里墩街道家家景园社区“一针见血”找问题“刮骨疗毒”转作风[EB/OL].安徽先锋网:http://www.ahxf.gov.cn/ztlm/ahqzlx/gdlsqk/hfs1/479512.SHTML,2014.4.11.

[4] 来建强.让党的声音畅通到社区[EB/OL].福州新闻网: http://news.fznews.com.cn/fztg135/2012-7-20/2012720EzlKynEQvv104827.shtml,2012.7.20.

[5] 周 迪.家家景园社区创新推行“123”管理服务模式[EB/OL].蜀山网:http://www.hfss.gov.cn/News_wenzhangye.shtml?d_ID=22328,2013.3.19.

[6] 安徽先锋网合肥分站.合肥市蜀山区五里墩街道家家景园社区:党建重在联系服务群众[EB/OL].安徽先锋网:http://www.ahxf.gov.cn/djgz/csdj/sqdj/247723.SHTML,2013.1.13.

[7] 朱 茜,张昕怡.家家景园社区开展“家年华”社区文化活动[N].合肥日报,2012-03-26(5).

[8] 蔡新燕.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的调查与思考[J].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13,12(2):50-54.

[9] 周潜之.购买公共服务要明确权责[N].光明日报,2013-08-02(2).

[10]李鸿儒.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实践与思考[EB/OL].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http://dangjian.people.com.cn/n/2013/0705/c117092-22097254.html,2013.7.5.

The Innovation of Grassroots Community Governance and Services for the Social Vigor and Harmony——Take Jiajia Garden Community of Shushan District of Hefei City as an Example

YIN Jun

(Social and Cultural Department,Hefei Municipal Administration College,Hefei 238000,China)

Community is the basic composition unit of the society,community construction is the foundation of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Based on Jiajia Garden Community of Shushan District of Hefei City,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effectiveness of grassroots governance and community services.Findings show that the community adheres to deepening the grid management as its foundation,with active social organizations and innovation platform for communication.The grassroots level community management and service management mode are attempted for good social benefit.But community work mechanism, cultivation of social organization and team construction and other aspects need to be further improved.

innovation;community;governance;service management

2014-08-17

尹 俊(1973-),男,安徽巢湖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社会文化研究。

D669.3∶C916.2

A

1671-1181(2015)01-0079-06

猜你喜欢
社区服务社区服务
建设“家门口”服务体系 “绣”出高品质社区服务
“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有哪些看点?
“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社区大作战
打通社区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