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市场营销职业技能竞赛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何云春
(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安徽淮南232007)
摘要:市场营销是一个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要求极强专业,职业技能竞赛在促进学生营销技能培养方面扮演者着重要的角色。本文重点分析了高职市场营销职业技能竞赛组织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高职院校在技能竞赛开展方面的不足,以探求促进高职市场营销职业技能竞赛更好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职业技能竞赛;市场营销专业;问题;对策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向岗位需求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是其鲜明的办学特色。为了秉承高职院校“能力驱动,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宗旨,深入贯彻教育部[2006]16号文对高职教育应该“建立健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各省教育主管部门都在组织开展相应的职业技能大赛,旨在通过大赛推动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从目前市场营销职业技能竞赛活动的开展情况来看还存在诸多的问题需要解决。
“以赛促改、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是职业技能大赛的目标,完善的市场营销职业技能竞赛将有利促进高职院营销专业的课程教学的改革、“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培养、校企合作的深入、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以及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但就目前来看,与市场营销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竞赛活动组织方面还不尽如人意,尚未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竞赛体系还不够完善
由于我国的高职职业教育起步比较晚,相应的职业技能竞赛工作的开展还不到十年时间,而市场营销专业的职业技能竞赛的组织更是不足五年,所以尚未能够形成一个由校级、地市级、省级和国家级相结合的立体竞赛体系。例如,安徽省目前比较具有影响力的市场营销职业技能竞赛只有一年一度的省级和国家级竞赛。
(二)竞赛项目少,设置随意性大,且缺乏连续性
职业技能竞赛的目的主要是通过竞赛来考察学生对于各种职业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情况,市场营销专业对于学生的操作技能要求是相当全面的,但在职业技能竞赛中到底应该设置什么样的竞赛项目,重点考察哪些技能以及采取何种形式加以考察尚未形成一套成熟的机制,竞赛项目的设置比较随意且缺乏连续性。例如:安徽省2011年首次把市场营销策划纳入省级职业技能竞赛项目,考察的是市场营销策划书的写作能力和现场展示;2013年设置了1个汽车营销(交通运输类)项目重点考察汽车专业知识和推销技巧;2014年在2013年的基础上新增了1个市场营销技能(财经类)项目,采用的是软件模拟对抗的形式考察学生的营销综合能力。由此可见,项目设置的太少,竞赛频率也太低,因而所能考查的技能面也就比较窄。
(三)商业化倾向明显
市场营销职业技能竞赛要想能够体现专业性就必须紧密贴合企业的营销工作实际,因而有一定的企业或行业专家参与竞赛的组织和评审工作也是相当必要的。但从近两年的市场营销职业技能大赛的组织形式来看商业化的倾向越来越明显。这些大赛合作商对学校的教学改革不太关注,却更加热衷于对企业的宣传和实训设备、软件的推销以及人才的争夺。例如,现在很多市场营销软件公司在推销过程中都以技能大赛软件自居或者是承诺能够提供大赛培训的相关服务或者是能够帮助获奖事项的内部运作。除此之外,还有些地方的市场营销职业技能竞赛呈现出获奖面太宽,参赛费用过高等问题。
(四)评审制度不够完善
例如,安徽省的高职市场营销职业技能竞赛是由几所省属示范性高职院校具体承办,评委由相关系部主任或专业带头人、部分企业或行业专家以及大赛合作商的管理人员共同构成。因此,承办院校的参赛队就在竞赛中占据着明显的主场优势,竞赛的评审结果受个人情感因素的影响较大。此外,竞赛软件和设备的选用对竞赛结果也有着莫大的影响。职业技能竞赛的结果的公正性受到一定的质疑。
以上问题的存在已经开始影响到职业技能大赛结果的公正性和权威性,也极大的打击了部分高职院校(尤其是地方性高职院校)参与竞赛的热情。
职业技能竞赛对于高职院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是各院校在具体的竞赛工作开展方面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这些问题在那些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少或者地处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地方性高职院校(尤其是民办院校)身上体现的尤为突出:
(一)对职业技能竞赛功能认识错位,重功利轻投入
部分高职院校在职业技能大赛的功能认识方面重奖牌和名次,片面地给老师定任务下指标,而在相关投入方面却做的很不到位。比如:对老师只下任务不提报酬,只关注学生的培训不关注教师的培养,对专业实训条件改善和实践基地建设关注和投入不够等。此外,还有部分指导教师仅仅把指导技能竞赛作为积攒职称评审条件的手段,更有部分学生只是把参加技能竞赛作为换取“考试不挂科”“评优评先”的砝码,在这种功利认知指导下的技能竞赛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
(二)职业技能竞赛相关工作机制不完善
部分高职院校对职业技能竞赛工作方面的主动性不够,尚没有形成一套有效的工作机制。例如,对参赛选手遴选机制不完善,对参赛教师和学生的激励制度不明确,对竞赛工作的考核制度缺失等,很难带动指导教师和学生参与职业技能大赛的积极性。
(三)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职业技能竞赛靠“应试”性培训
部分高职院校的市场营销实践教学体系极不完善,缺乏有企业工作经验的营销实践指导教师,校内实验实训条件严重不足,那些地处商业不发达地区院校的校外实践更是难以实现。所以,他们的营销技能竞赛培训工作就必须等到“竞赛规程”出台后才能展开,为了取得理想的名次学校不惜让指导教师和参赛学生停课集训,甚至对参赛学生做出“考试不挂科”“评优评先”的许诺。这种培训机制下学生和教师都是仓促上阵,效果可想而知,而且容易造成职业技能竞赛和常规教学的冲突。
(四)技能竞赛训练重个别轻全面,遴选机制不完善
出于组织方面的考虑市场营销职业技能竞赛往往严格限制参赛(队)名额。因而。目前的技能竞赛还只能面向一小部分“优秀”分子。但是很多高职院校尚未能形成一套成熟的遴选机制,参加集训和竞赛的往往都是学生干部或者是部分教师或领导的关系户。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还发现其中有一部分同学会以“参加大赛”为借口逃课、违反校规校纪,在学生中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而,目前的职业技能竞赛并没有能够真正带动学生的全面参与和训练,这与开展职业技能竞赛的初衷是相悖的。
(五)生源素质低且参差不齐,参赛积极性不高
最近年随着高职生源的逐步减少,部分院校(尤其是地方性民办高职院校)开始面临生源紧缺的问题。为了获得充足的生源,他们开始想尽一切办法(诸如:自主招生、免试入学、校长实名推荐等等)开发生源。但随之而来的便是生源素质低下、水平参差不齐,学习兴趣不高,对参与职业技能竞赛更是漠不关心。此外,相当一部分高职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尊重他人和与人沟通协作的能力。这些都与市场营销技能竞赛小组合作、较强的学生能力和高度自信的要求相去甚远。
面对高职市场营销技能竞赛工作的诸多问题,作为职业技能竞赛的组织方的教育主管部门和参与方的高职院校都应该做出努力,逐步完善工作机制,只有双方共同努力才能促进此项赛事的健康发展,进而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一)竞赛组织方面
为了确保职业技能竞赛的权威性和导向性,使得市场营销职业技能竞赛沿着正确方向前行,作为教育主管部门有着责无旁贷的义务,本人认为其必须履行好两个方面的职责:
1.紧扣岗位需求,完善竞赛体系
由于市场营销职业技能竞赛工作刚刚起步,相应的竞赛体系还不够完善,作为主办方的教育主管部门当务之急就是要密切联系行业和企业紧扣岗位能力需求,做好顶层设计,逐步完善竞赛体系。根据市场营销的岗位能力需求,分别设计更具针对性的竞赛项目,尽快推动形成地市级竞赛体系,增加竞赛层次,提高竞赛的频率,丰富竞赛内容,进一步扩大职业技能竞赛项目的覆盖面。
2.做好组织保障,确保公平公正
职业技能竞赛权威性取决于其结果是否公平公正,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在市场营销职业技能竞赛中必须做好组织保障。在竞赛方式及软件设备的选择、承办方的确定、竞赛规则的制定,评委的构成和选择、成绩的公布、申诉和仲裁程序的设立等方面都要把好关,杜绝竞赛中的歪风邪气。
(二)竞赛参与方面
作为职业技能竞赛参与方的高职院校必须正确认识大赛,积极的发动和组织学生参与大赛,才能推动大赛的健康发展,进而带动学生技能培养工作的推进。
1.正确认识职业技能竞赛,树立正确的竞赛观
要想开展好市场营销职业技能竞赛工作,首先要对其有一个客观的认识,树立正确的竞赛理念和活动观念。要看到职业技能竞赛在参赛选手的职业素质、职业精神、职业道德以及综合职业能力考核方面的作用,也认识到它并不能包治百病,解决学生职业技能培养方面的所有问题。因而,一切为了竞赛,为了竞赛抛弃一切的做法也不可取。应该树立通过大赛“显质量、找差距、促发展”的竞赛观念。
2.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将技能竞赛融入人才培养计划
市场营销职业技能竞赛的根本目是促进学生营销技能的培养,但这个目标的最终实现需要有一个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为保障,只有把技能竞赛工作融入到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中去,使同学们真正掌握了职业技能,他们才会有信心积极的参与职业技能竞赛。
3.完善校内竞赛机制,带动全面参与
为了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职业技能竞赛,各高职院校应该加大对职业技能竞赛的宣传并建立一套完善的校内职业技能竞赛机制。首先,可以根据市场营销岗位能力需求在校内或校际间设置专业性的职业技能竞赛项目(例如,营销策划大赛、推销技巧大赛,广告策划大赛,沙盘模拟大赛等等),增加大家参与职业技能大赛的机会;其次,完善针对指导教师和学生的技能竞赛激励机制,鼓励同学们积极参加技能竞赛,例如,对专业课教师指导技能竞赛计算工作量,并作为职称评定和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依据;对于学生的竞赛成绩赋予学分或记入学籍档案等。第三,对校内的职业技能竞赛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制度化,常态化。第四,通过校内竞赛的形式公开遴选省级以上赛事的参赛选手,增强学生参与技能竞赛的积极性和荣誉感。
(注:本文系2014年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市场营销特色专业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4tszy068;2012年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电子商务专业综合试点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2zy109)
参考文献:
[1]宋园园.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3,(11).
[2]孙伶俐,阚文婷,等.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技能大赛的研究与实践[J].现代商业,2011,(11).
[3]辛文琦.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教育的影响力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2011,(10).
[4]高洋.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学生影响力的调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