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佳
(河北农业大学 期刊社,河北 保定 071001)
从《汉字百味》谈编辑的“三心二意”
王 佳
(河北农业大学 期刊社,河北 保定 071001)
《汉字百味》以其独特的写作视角和语言,展示了作者身为编辑的“三心二意”。三心即热心、耐心、闲心;二意即诗意和哲意。热心是编辑热情丰富的情感体验;耐心是编辑焦躁寂寞时的坚忍;闲心是编辑匆忙中的感悟和沉思。编辑有了“三心”,就会更加敏锐、坚定和从容,从而超越传统的编辑气质,体现出诗意和哲意。诗意提高编辑的审美能力,哲意提高编辑的思想深度,两者可有力提升编辑的精神境界。总之,“三心二意”是编辑寻常意义外的修为,可使编辑脱离庸碌的存在,使编辑的自我超越成为可能。
任火;《汉字百味》;编辑;修为;哲学;诗
做怎样的编辑,自编辑有学以来一直盛论不衰。或论编辑应当学者化,知识广博,学有所专;或论编辑应当市场化,谙熟国内,远瞻国际;或论编辑应当中介化,采英撷慧,以飨读者。总结起来,大致是编辑要具有学者意识、市场意识、媒介意识。诚然,学者意识很重要,编辑一定要对他所从事编辑的专业领域有所涉猎和学习,才能在一个平等的地位上与该专业的作者、读者交流;市场意识很重要,编辑所编出的作品是否有意义、意义大小,最终是要通过市场进行检验的,不符合市场要求的,一定会被无情淘汰;媒介意识很重要,编辑作为传播中的把关人,其作用和意义不可小觑。然而,除上述以外,编辑还需有其他修为吗?
2013年底,任火老师的力作——《汉字百味》[1]出版。做编辑的,天天与文字打交道,写本有关文字的书并不为奇,奇怪的是本书的独特视角和语言:透过汉字看人生,通过人生解汉字,且文字精炼如诗,寓意深远如哲。这个曾经以出版了《编辑独语》而震撼了整个编辑界的编辑似乎给了我们一个独特的编辑标本:这种编辑,“让自己也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在文化原野上也留下一行他自己的足迹”。他要穿越他所处的环境,摆脱现实环境的束缚,成为一个自由自在的人。这种人,不献媚,不逢迎,不安于现状,不甘于平凡,“活着,是一团燃烧的火焰,死去,是一道耀眼的闪电”。他还要穿越囿于多数人的现有文化,在一片片文化荒原上探索跋涉,“建造一座思想殿堂,营造一道文化风景,构筑一座精神丰碑”[2]。这种文化,为后人提供一种新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使我们的自我超越成为可能。
《汉字百味》可真是本奇书,要怎样的编辑才能发掘出藏于文字中的如此睿智的人生哲理呢?单凭前述的学者意识、市场意识、中介意识是肯定不行的。即使这些意识都具备了,编辑也仅可能成为平常意义的优秀编辑,而非任火老师这样的特例。无疑,他这个特例是同行中的佼佼者。其佼佼在于,他不仅具有一切优秀编辑所应具有的学识、眼光,还多了许多编辑之外的修为。这些修为,让他比一般编辑更敏锐和深刻,更灵动和多彩,更坚忍和热情,比之编辑,更像一个诗人或智者。那么,这些编辑之外的修为是什么呢?换言之,编辑还应该具备哪些特质呢?研读《汉字百味》,领略任火老师睿智多情、如诗如哲的文字,发现,这个特质大概就是“三心二意”。
一心是“热心”。这种热心,不仅体现在编辑对本职工作的执着上,还体现在编辑对世间一切美好的热爱中。编辑是一种特殊职业,其特殊性在于其把关人的角色。这一角色,决定了编辑必须善于分辨美丑,明辨是非,做个情感丰富的热心人。且看这个“热”字,下面四个点,仿佛滴滴心血、粒粒汗水,上面托个“执”字,多么形象地勾画出执于文字、爱于美好、甘于耕耘的编辑形象。翻阅《汉字百味》,任老师或平和、或犀利,或赞赏、或嘲讽,或情思百转、或唾弃嫌恶……,用尽他平生所有情感,为目录中的每个字做解。经历人生中一次次的穿越,从迷茫、彷徨,到痛苦、忧伤,再到重见曙光、另燃希望,命运使任老师一次又一次回望、抚摸自己的生命,不断为生命寻找更合适的安放与出口。对生命的终极关怀和热爱,终使生命如此多情和精彩。而当这个生命终于在文化中发现其价值所在时,便有了一篇篇由情感激流汇聚的文字,便有了《编辑独语》《抚摸生命》《汉字百味》……一个“热”字,几乎贯穿了他整个的编辑人生。可见,热心可以提高编辑的情感敏锐性,激发编撰灵感和创作动力,令编辑永葆活力和激情。可以说,放一颗热心在工作中,做个有血有肉的编辑,所编撰出的作品才会具有真诚得令读者动容的力量。
又一心是“耐心”。有了热心,就会执于某事,而太执于某事,漫长追寻中,就会难免焦躁,难免寂寞。编辑工作,是一份重复性很强的工作,期刊编辑尤其如此。组稿、编辑、校对、出版,组稿、编辑、校对、出版……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再多的编辑热情,再丰富的编辑情感,仿佛也会消磨、耗尽。看看这个“耐”字,“而”旁一个“寸”。“而”可以表示并列,也可以表示递进,但无论表示哪个意思,都是寸连着寸,寸摞着寸,告诉我们光阴是要一寸一寸地度,寂寞是要一寸一寸地挨,痛苦是要一寸一寸地熬。这一寸一寸,如果耐住了,就会有所收获。比如学生,耐住了十年寒窗,就会学业有成;做官的,耐住了金钱美色,就会造福一方。而编辑,耐住了重复寂寞,就会书香远扬。从1971年,任火老师一脚踏上西去的列车,在塞外戈壁的漫天风沙中拿起笔开始,40多年来,耐住荒凉,耐住失落,耐住浮躁,耐住寂寞,创造了独特的编辑文化、瑰丽的编辑世界。读他的作品,字里行间,无不浸透着光阴的洗涤和沉淀。耐心,真的是一枚利器。多少繁冗复杂,多少刻板枯燥,多少名利是非,多少落寞繁华,在编辑一寸一寸的耐心前,都会化为一缕缕、一段段、一篇篇文字,冷静而深沉。
再一心是“闲心”。这个“闲”,不是游手好闲的“闲”,而是忙中偷闲的“闲”。闲,一门一木,门里有木,木安门中,令人不禁联想起门内葱茏的花木,门内静放的木椅,以及闲敲棋子落灯花的怡情。其实,“闲”本是从“閒”转化来的。“閒”是个从门从月的会意字,意喻月光透过门缝洒进来,也就是门有空隙,将空隙比喻在时间上,就不难理解闲暇之意了[3]。现代社会,竞争激烈,节奏加快,人难免要忙。作为编辑,忙的当然是稿件的编校,期刊的定级,甚或个人的功名利禄。你忙,我忙,大家忙。仿佛只有忙,才证明你是在工作;仿佛只有忙,才证明你没有止步不前。《汉字百味》解忙,心亡。心亡了,眼就会瞎,就会美丑不辨,是非不分,就会人云亦云,被人牵着鼻子走,结果是忙忙碌碌,为人所用,全都成了“佣”。左思写《三都赋》,十年才成,并不是天天忙着写赋,而是闲时等灵感上来再动笔。《汉字百味》也绝不是忙出来的作品。观此书序,任火老师也是急中生智,焦灼中停下来偶发的第一个灵感。因此,编辑要有闲心,学会在忙碌中主动停下来,把心门打开,让月光照进来,给自己多一些感悟的时间。《汉字百味》解“停”:“人有一亭。”忙中偷闲时,在亭中歇下来,看景色旖旎,说不定许多编辑智慧就闲出来了。
编辑有了“三心”,就会比一般编辑更加敏锐、坚定和从容,呈现出与庸庸碌碌的编辑匠完全不同的存在。这种存在,已经脱离了传统意义的编辑形象,更接近于诗人或智者,时时体现出一种诗意和哲意。
先曰诗意。编辑不是枯燥的存在,不是刻板的存在,更不是重复的存在。当编辑超越了日常繁复的本职工作,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寻求自我价值的体现和升华时,他必然要持有一双诗意的眼睛,心怀一腔诗意的热情,去发现美,创造美。因为唯有诗意,才能让编辑嗅觉更敏锐,思维更灵动,行为更积极。很难想象,缺乏诗意、刻板枯燥的编辑怎能写出《汉字百味》这样情思丰富的奇书?任火老师的作品,多有诗的语言和意境,精炼优美、瑰丽大气。他的许多文章,拆成行其实就是诗,这一点,在《汉字百味》里体现得尤其明显。从某些特质上说,任火老师其实就是个诗人。是的,编辑何妨是个诗人呢?诗,是人类最美的语言,而编辑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就是语言,编辑和诗有着天然的纽带和联系。有诗意的编辑,是善于发现美的编辑,他能在寻常处,捕捉到不经意的闪光;有诗意的编辑,是善于品尝美的编辑,他阅尽文字间的一切美好,如饮甘泉;有诗意的编辑,是善于创造美的编辑,他时常情思涌动,不得不一诉为快。于是,世间多少优秀的文化作品,便在编辑的案头诞生了。
再曰哲意。如果说诗意可以丰富编辑的工作体验,那么哲意则使编辑能够更加理性地思考。科学是人类改造世界的工具,而哲学告诉人类怎样使用这些工具,从这个意义上说,任何工作都需要哲学做指导。我们常言文史哲不分家,编辑工作作为一项文字性很强的工作,与哲学更是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掌握一些哲学知识,学会哲意地思考,有助于编辑科学地总结规律,辩证地看待问题,避免浑浑噩噩、乱麻一团和主观臆断、执拗偏见。《汉字百味》的魅力之一,就是其字里行间蕴含的发人深省、引人沉思的哲意。别的不说,单开篇一个“人”字,作者关于一撇一捺,正反两笔的阐释,就道尽了世间多少矛盾和对立,道尽了生而为人的多少别扭和无奈。这样的编辑智慧,缺乏哲意的思考,想必是很难生发的。有了哲意,编辑才能冷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客观对待一切;有了哲意,编辑才能深刻,拨开表面,穿透浮华,看清事物本质;有了哲意,编辑才能悠远,破除局限,超越当下,望向遥远未来。
诗意和哲意,如同两翼,令编辑一旦拥有,便能从精神审美的高度看待日常生活,就能使自身的编辑境界从世俗名利中解脱出来,自由翱翔于编辑崇高的精神殿堂。这个殿堂里,充满编辑神圣的历史责任感和文化使命感,在对真善美的终极追求中,一切虚假丑恶无处遁形。
经验无法替代,阅历不可重复,造就每个编辑的时光和环境都是独一无二的。《汉字百味》,以其独特的视角、诗样的语言、哲意的内涵,为我们揭示了一份别样的编辑人生,引编辑后辈探寻匆匆光阴中,最值得编辑去修为的是什么。其实,无论做什么工作,都是需要一些“三心二意”的。编辑工作的审美性、选择性、创造性,更决定了编辑要在本职工作之外生出一些其他的修为,否则工作再出色,也只能是个娴熟的“匠”而不是智慧的“家”。那就做个“三心二意”的编辑吧。停下我们匆匆行走的脚步,收回我们焦灼远眺的目光,带几分“三心二意”在编辑的人生之旅上一心一意走下去,相信我们自己也会有一份别样、精彩的编辑人生。
[1] 任火.汉字百味[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
[2] 任火.编辑独语[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3:1-7.
[3] 时学祥,赵伯平.语林趣话[M].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2007:421-422.
On the Editor’s “Three Kinds of Mind and Two Kinds of Sensibility” from A Taste of Chinese Characters
WANG Jia
(Periodicals Publishing House,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f Hebei, Baoding, Hebei 071001, China)
Through the unique perspective of writing and language, A Taste of Chinese Characters shows that the author, an editor, has “three kinds of mind and two kinds of sensibility”. The three kinds of mind are enthusiasm, patience and leisure mood; the two kinds of sensibility are poetic sensibility and philosophical sensibility. Enthusiasm is the editor’s feeling from his rich emotional experience; patience is the editor’s perseverance in anxiety and loneliness; leisure mood is the editor's perception and meditation during his busy work. With the three minds, the editor will be more acute, firm and calm than the traditional editor in temperament, which indicates his poetic and philosophical sensibilities. As poetic sensibility can improve an editor’s aesthetic level and philosophical sensibility can develop an editor’s insightful thoughts, these two kinds of sensibility could effectively deepen an editor’s spirit. In a word, with “three kinds of mind and two kinds of sensibility” an editor can go beyond mediocrity to self-transcendence, so it is not usual but especially significant.
Ren Huo; A Taste of Chinese Characters; editor; self-cultivation; philosophy; poem
H15
A
1673-2065(2015)05-0121-03
10.3969/j.issn.1673-2065.2015.05.023
(责任编校:耿春红 英文校对:杨 敏)
2015-03-10
王 佳(1977-),女,河北保定人,河北农业大学期刊社编辑,文学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