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日常友谊诗词研究

2015-03-27 21:29
衡水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友人友情友谊

王 骞

(周口师范学院 文学院,河南 周口 466001)

友谊是伴随一个人从总角少年到长大成人直到白发苍苍的漫长一生的宝贵财富,美好的正面的友谊有助于人们保持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有助于人们以顽强的姿态抗争命运度过人生的低谷。我国自古以来就比较重视友情,鲍叔牙与管夷吾、桃园结义等等留下了许多传颂千古的友谊故事。唐宋诗词中有不少作品表达了作者对友谊的深刻认识,比如大诗人李白就有一首表述他对友情重要性看法的诗歌:

袖中赵匕首,买自徐夫人。玉匣闭霜雪,经燕复历秦。其事竟不捷,沦落归沙尘。持此愿投赠,与君同急难。荆卿一去后,壮士多摧残。长号易水上,为我扬波澜。凿井当及泉,张帆当济川。廉夫唯重义,骏马不劳鞭。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赠友人三首》其二)

此诗态度真诚,认识深刻,颇具启发性,携袖中宝剑赠与志同道合的友人,一起急公好义,沧海横流、风尘同蹈,在李白看来便是人生乐事,人生最贵是相知,得一知己便已足够快慰。而对于友谊的性质,李白也有深刻的认识,他认为友谊应当是有着正确的价值观,具有正义性和崇高性的,不能以金钱为衡量标准,廉夫重义,能够同赴急难方为友谊的上等境界。

当然,生活在世俗之中,友谊在古今社会往往有着现实功利性的种种用途,弹冠相庆、沆瀣一气等情况比比皆是,友谊在某种意义上可谓是人脉和关系的代名词。这在唐宋诗词中也有所反映,即便光风霁月如李白对友谊也不免有现实性的想法,所谓“斯人无良朋,岂有青云望”(《陈情赠友人》)。在李白看来,友谊不仅是人生的精神必需品,也是实现某种世俗愿望的桥梁。

当人们对友谊的重要性有了深刻的认识并且获得了可贵的友谊之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维持住友谊,使友谊尽可能地持久,便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新的重要课题,这一课题我们也完全可以从唐宋诗词中寻找到答案。除了具有思想深度的友谊作品之外,在唐宋诗词里面,也有不少写文人之间日常友谊的诗词,它们大多写得清新自然,韵致风流,行云流水间情谊自现,别有一种打动人心的艺术魅力。这种清新温和的风格,某种意义上而言,正符合友情的特质,诚如法国蒙田所说,相对于其他情感而言,友情“是一股人间普遍的热情,温和平静,又是一股永恒而稳定的热情,一切都那么轻柔坦荡,既不尖锐也不强烈”[1]。温和轻柔的友情正需要清新自然的诗词做载体,下面便让我们具体领略一下唐宋诗词中日常友谊作品的魅力。

一、布囊悬蹇驴,千里到贫居——相访

朋友之间的感情虽不似男女之情需要朝朝暮暮长相厮守,不定期的联络确也是维持友情的必要良方,兴致起时不妨千里命驾。当年贫困如贾岛,也曾不惮旅途艰辛去访问他的朋友姚合,姚合极为感动之下曾写诗纪念此事:“布囊悬蹇驴,千里到贫居。饮酒谁堪伴,留诗自与书。”二人相见后饮酒作诗,颇见情谊。尤为难得的是两人相交,随性随心,不拘小节摆落俗规,“爱眠知不醉,省语似相疏”(《喜贾岛至》)。轻松随意之中自有一种文人相交的风度。文艺细腻的才子李商隐也曾在春日迟迟的正午走在花柳逶迤的小巷之中去拜访他的朋友,还在朋友的墙壁上不无俏皮地题下一首轻嘲诗:“花径逶迤柳巷深,小阑亭午啭春禽。相如解作长门赋,却用文君取酒金。”(李商隐《戏题友人壁》)即便是在风雪漫天的冬夜,诗人李频也曾经毫不犹豫地深入山中寻访朋友:“何人山雪夜,相访不相思。若得长闲日,应无暂到时。叶寒凋欲尽,泉冻落还迟。即此天明去,重来未有期。”(《冬夜山中寻友》)叶凋泉冻之时,因为怕失去相见的机会便冲风冒雪,质朴的文字中尽是浓挚真情。

有时候,我们去访问友人,性子太急去得太早,友人尚在酣眠,这也无妨,你看诗人雍陶遇到这种状况就很悠闲惬意地写道:“落花门外春将尽,飞絮庭前日欲高。深院客来人未起,黄鹂枝上啄樱桃。”(《访友人幽居二首》其一)落花随风,飞絮逐日,主人酣眠,友人悠闲,黄鹂灵动,樱桃红艳,一派静谧美好,而在这静谧美好中隐藏着的便是作者和友人的轻松率意的友情。有时候,我们去寻访友人,见到了友人却一时间拙于言辞或者临时找不到两人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这时候也不必紧张,你看诗人裴说碰到这种“及见却无言”的情况,就很放松享受地和友人“静坐将茶试,闲书把叶翻。依依又留宿,圆月上东轩”(《喜友人再面》),这种随意淡然自有一种文人特有的安谧静好的文雅格调。

有时候,唐宋文人去寻访友人,正值友人外出,未能相遇,他们便会留下诗词一首以作纪念。晚唐诗人李咸用就曾经写过这么一首诗:“出门无至友,动即到君家。空掩一庭竹,去看何寺花。短僮应捧杖,稚女学擎茶。吟罢留题处,苔阶日影斜。”(《访友人不遇》)赏竹品茶之后,仍不见友人归来,诗人只好留诗一首告知友人自己曾来相访,挥翰之处一派风雅。有时等待太久,难免心生寂寞,宋词人周密在访友不遇的时候内心便颇为凄苦,他的《四字令》便是这种心情的写照:“残月半篱,残雪半枝。孤吟自款柴扉,听猿啼鸟啼。人归未归,无诗有诗。水边伫立多时,问梅花便知。”情至则怨生,这微微的怨苦之意又何尝不是源于对友人的热切期盼?

二、共有春山兴,幽寻此日同——同游

朋友常常是最好的旅游同伴,今天的我们经常约上朋友,避暑旅游,古人亦是如此。在唐宋诗词中,有时候寻访朋友,只是一同寻幽访胜的前奏,约上朋友同游山水比个人独往更能畅情惬意。北宋词人贺铸曾与两位朋友吴择仁、赵子漪同游雍丘燕溪,三人分韵赋诗,极尽文人之风雅,其中贺铸诗曰:“舍辔步平陆,解襟俯清池。微风度修竹,瑟瑟生沦漪。梨华照晴影,暖雪正纷披。把酒久沉想,况与玉人期。”(《游雍丘燕溪分韵作》)梨雪清池,友人同游,真是赏心乐事。两宋之际的朱敦儒亦曾在中秋佳节之时约上好友同游松江长桥,他的《念奴娇·素秋天气》不无得意地对此胜游作了描述:“我遇清时无个事,好约莺迁鸿翥。旋整兰舟,多携芳酝,笑里轻帆举。松江揽月,望云飞棹延伫。”千载之下我们仍能体会他与好友兰舟轻举,望月飞觞的高情逸致。

相较于山水胜景,寺庙似乎是文人出游更为偏爱的地方。唐代诗人岑参曾与友人一同游玩龙冈寺,在一番快意游乐之后,深情感慨:“良友兴正惬,胜游情未阑。此中堪倒载,须尽主人欢。”(《陪群公龙冈寺泛舟》)唐代另一诗人戴叔伦也曾与朋友一同寻访山寺,在竹雨茶香中消磨时光:“共有春山兴,幽寻此日同。谈诗访灵彻,入社愧陶公。竹暗闲房雨,茶香别院风。谁知尘境外,路与白云通。”(《与友人过山寺》)北宋诗人欧阳修也曾与朋友丁元珍同游东山寺,并写诗抒怀道:“幕府文书日已稀,清樽岁晏喜相携。寒山带郭穿松路,瘦马寻春踏雪泥。翠藓苍崖森古木,绿萝盘石暗深溪。为贪赏物来犹早,迎腊梅花吐未齐。”(《冬后三日陪丁元珍游东山寺》)而令北宋诗人张耒最感开怀的莫过于在与友人游山寺的时候碰到了其他朋友,他尚未从“休日不造请,出游贤友同。城南上人者,宴坐花雨中”的沉醉里清醒过来,就被“尚书三二客,净社继雷宗。黄子发锦囊,句有造物功”的更大惊喜所震撼(《休日同宋遐叔诣法云遇李公择黄鲁直公择烹赐茗出高丽盘龙墨鲁直出近作数诗皆奇绝坐中怀无咎有作呈鲁直遐叔》)。

三、良宵宜清谈,皓月未能寝——畅谈

当然朋友相聚,最必不可少也最能促进彼此感情的行为还是聊天。古人相聚,亦如今日友朋聚会,除了飞鹰走狗打猎游宴等必要的娱乐活动之外,一番天南地北的开怀畅谈总是少不了的,在谈天说地的过程中,彼此若能发现观点一致态度相似,友情便能迅速升温,这样的畅谈也往往能够给彼此留下深刻印象,多年之后其中一方还常念念不忘。李白的《友人会宿》记述的便是这样一种典型的友人之间的相聚谈天:“涤荡千古愁,留连百壶饮。良宵宜清谈,皓月未能寝。醉来卧空山,天地即衾枕。”青天皓月,凉风习习,最是宜人良宵,好友相逢各怀愁肠,清谈抒怀,美酒消愁,一番畅谈睡意渐生,归卧空山之中,天为衾被地为枕席,潇洒不羁之态尽显唐宋文人日常交往的风流韵度。

同样是深夜长谈,唐代诗人刘得仁的诗中则展现出另外一种情形:“莫说春闱事,清宵且共吟。频年遗我辈,何日遇知音。逼曙天倾斗,将寒叶坠林。无将簪绂意,只损壮夫心。”(《秋夜喜友人宿》)在有意避开的科举话题之外谈诗文创作,却又忍不住在吟诵诗文之时感慨考场的失利,感慨之下更生知音难觅之悲凉感,而读者在其欲说还休欲休还说之反复中,足可想见二人相交之久、相知之深、情谊之厚。

当然,作为一名诗人,唐宋诗词作者在与友人畅谈时时常会出现的一个聊天主题便是诗文。李白与杜甫相聚,就曾畅谈诗文,以至于杜甫多年之后还想忆当初的文艺谈天活动:“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春日忆李白》)

对往事的追忆,则是好友重逢晤谈必不可少的环节。唐代诗人项斯与友人重逢,便共同追忆少年时一同喝酒题诗的往事:“相逢孤馆夜,共忆少年时。烂醉百花酒,狂题几首诗。”(《途中逢友人》)刘沧与友人相逢,谈论的也是当年两人山寺同游的少年往事:“上国相逢尘满襟,倾杯一话昔年心。荒台共望秋山立,古寺多同雪夜吟。”(《长安逢友人》)若是上了年纪的故友相聚,谈得更多的则是人事变故沧海桑田,杜甫和卫八处士的重逢,聊天的内容就是“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的人事变化(《赠卫八处士》),白居易和牛僧孺同宿话旧,感慨的也是“交游今日唯残我,富贵当年更有谁。彼此相看头雪白,一杯可合重推辞”(《酬寄牛相公同宿话旧劝酒见赠》)。

四、今宵一别后,何处更相逢——惜别

彼此成为好友之后,难免因种种原因天各一方,不能相聚,这种不能相聚之痛在交通通信都不发达的古代,显得尤为刻骨铭心。虽然中国人安土重迁,但是作为文人士大夫的一员,大多数唐诗宋词的作者还是会为了功名前程等原因经常漂泊在外,离别便成了唐宋文人经常经历的画面,有关离别的诗词可谓汗牛充栋。对于友谊而言,离别对友谊既是一种考验,又是能凸显双方感情的时刻,因而离别诗词中颇有一些优秀的友谊诗词作品。

于是我们看到了王勃在异地他乡潸然泪下:“久客逢余闰,他乡别故人。自然堪下泪,谁忍望征尘。”(《别人四首》之一),也看到了孟浩然在送别友人时的孤单与伤感:“君登青云去,予望青山归。云山从此别,泪湿薜萝衣。”(《送友人之京》)更听到了李白感慨地叹息:“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如果我们仔细聆听,还可以听到不是那么有名气的诗人于武陵的浓浓哀伤:“白日去难驻,故人非旧容。今宵一别后,何处更相逢。”(《夜与故人别》)

分别之际,我们最常说的话语便是叮嘱朋友保持联系,唐宋文人亦是如此。李白在送别友人的时候便谆谆嘱咐对方:“送君游梅湖,应见梅花发。有使寄我来,无令红芳歇。暂行新林浦,定醉金陵月。莫惜一雁书,音尘坐胡越。”(《送友人游梅湖》)项斯在送友人离开的时候也握手叮咛:“握手无别赠,为予书札频。”(《送友人之江南》)

五、当代知音少,相思在此身——思念

知己友朋天各一方,难免彼此想念,文人多感,相思之意更甚常人,友人之间的思念在唐宋诗词中是司空见惯的现象。节日,可以引发对友人的思念,诗人雍陶便在寒食夜想念远方的朋友:“亲友皆千里,三更独绕池。”(《寒食夜池上对月怀友》)秋天,可以引发对友人的思念,诗人贾至在秋天到来之际深情吟诵:“我有同怀友,各在天一方。离披不相见,浩荡隔两乡。”(《闲居秋怀寄阳翟陆赞府封丘高少府》)明月,可以引发对友人的思念,韦应物在寄给朋友冯著的诗中就点明明月与思友的关系:“思君在何夕,明月照广除。”(《寄冯著》)流水,可以引发对友人的思念,诗人李群玉在从洞庭湖乘船入江的时候便感叹:“去事旋成梦,来欢难预期。唯凭东流水,日夜寄相思。”(《洞庭入澧江寄巴丘故人》)吟诗,可以引发对友人的思念,杜荀鹤在吟诗的时候就深恨友人不在身边:“苦吟方见景,多恨不同君。”(《秋宿栖贤寺怀友人》)下雪,亦可以引发对友人的思念,罗隐在下雪天就想念远在吴越之地的朋友:“腊酒复腊雪,故人今越乡。所思谁把盏,端坐恨无航。”(《雪中怀友人》)

唐宋文人之间的这种别后思念,既有和普通人一样的朋友之情,也有文人之间惺惺相惜的知己之谊。诚如唐代诗人朱庆余在寄给友人的诗歌中宣布的那样:“当代知音少,相思在此身。”(《寄友人》)知音之感正是唐宋文人别后思寄的重要内因,以众所周知的李白和杜甫的友谊而言,杜甫对李白的别后思念情意深长,而这样的情意正是基于“众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不见》)的对李白的深刻了解。又如唐人任华在和杜甫分别之后,时常思念杜甫,曾热情直白地在诗歌中抒发:“任生与君别,别来已多时,何尝一日不相思。杜拾遗,知不知?”而这样的热烈情感正是建立在任华对杜甫有着深刻的了解和赞赏的基础上的:“昨日有人诵得数篇黄绢词,吾怪异奇特借问,果然称是杜二之所为”“曹刘俯仰惭大敌,沈谢逡巡称小儿”“只缘汲黯好直言,遂使安仁却为掾”(《寄杜拾遗》)。这些赞颂的诗句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杜甫的诗歌和为人的欣赏。再如元稹和白居易二人常有相互思念赠寄的诗歌,元稹思念白居易的名句如“无身尚拟魂相就,身在那无梦往还”(《寄乐天》),白居易思念元稹的名句如“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回梦见君”(《梦微之》),足见二人之间友情之深厚,这样的深厚情谊除了两人日常相处培养起来的生活友谊,更有二人在宦海之中志同道合的知音之谊,这种志同道合在白居易的诗中是“宦情君早厌,世事我深知。常于荣显日,已约林泉期”(《昔与微之在朝日同蓄休退之心迨今十年沦落老大追寻前约且结后期》),在元稹的诗中是“鹦心明黠雀幽蒙,何事相将尽入笼。君避海鲸惊浪里,我随巴蟒瘴烟中”(《酬乐天春寄微之》)。

六、骚人夸竹杖,赠我意何深——赠物

离别日久相思日深,礼物便派上了用场,睹物思人,适当地赠送礼物可以传情达意加深友情。古代朋友赠物可以出手豪阔,宝马雕鞍、美人豪宅送与友人毫不吝惜,也可以很简朴,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相比日常俗客,在唐宋诗词中呈现的文人友谊更倾向于简单雅致,美酒、名琴、古董、书画、毛笔、砚台、纸张、茶叶、特色饮食等,均可成为传达文人情谊的信使。相对而言,唐人爱酒,美酒是唐代文人相赠的重要礼物,收到朋友赠送的美酒,似乎能够与朋友一起隔空开怀畅饮一般,最是令重友情的人开心愉悦。唐代诗人雍陶就为在除夕夜收到朋友李绀送来的美酒快慰不已:“岁尽贫生事事须,就中深恨酒钱无。故人充寿能分送,远客消愁免自沽。”(《酬李绀岁除送酒》)宋人嗜茶,黄庭坚就给亦师亦友的苏轼送过家乡的双井茶:“我家江南摘云腴,落硙霏霏雪不如。为公唤起黄州梦,独载扁舟向五湖。”(《双井茶送子瞻》)而砚台作为古往今来文人皆爱的书房之宝,更是频繁出现在唐宋文人的交往中,韦应物就曾对着朋友送的砚台感慨良多:“故人谪遐远,留砚宠斯文。白水浮香墨,清池满夏云。念离心已永,感物思徒纷。未有桂阳使,裁书一报君。”(《对韩少尹所赠砚有怀》)北宋的王安石收到朋友送的最代表当时文坛时尚的绿石砚也是感激不已:“玉堂新样世争传,况以蛮溪绿石镌。嗟我长来无异物,愧君持赠有佳篇。久埋瘴雾看犹湿,一取春波洗更鲜。还与故人袍色似,论心于此亦同坚。”(《元珍以诗送绿石砚所谓玉堂新样者》)

除了这些常见的礼物,在唐宋诗词中也可以看到较为独特的礼物。唐代诗人李嘉祐就收到过朋友送来的竹杖礼物,面对这别致的礼物,李嘉祐颇费了番心思,最终领悟到朋友赠竹杖的深意:“骚人夸竹杖,赠我意何深。万点湘妃泪,三年贾谊心。愿持终白首,谁道贵黄金。他日归愚谷,偏宜绿绮琴。”(《裴侍御见赠斑竹杖》)甚至,禽鸟也能成为文人之间相互赠送的礼物,宋之问就曾收到过一只与一张名琴一起送来的白鹇鸟,他在《放白鹇鸟》诗中将自己与琴、鹇的品性相类比,对朋友所赠之物满意之情不言而喻:“故人赠我绿绮琴,兼致白鹇鸟。琴是峄山桐,鸟出吴溪中。我心松石清霞里,弄此幽弦不能已。我心河海白云垂,怜此珍禽空自知。”

此外,药品或者不能称之为礼物,但是在朋友生病之时赠以药物,既实用又能表示心意,也是不少真正关心对方的朋友乐于采取的做法,这在唐宋诗词中也可见一二。中唐时期白居易与元稹交情莫逆,一次白居易听闻元稹生病,便以两种药品相赠:“已题一帖红消散,又封一合碧云英。凭人寄向江陵去,道路迢迢一月程。未必能治江上瘴,且图遥慰病中情。到时想得君拈得,枕上开看眼暂明。”(《闻微之江陵卧病以大通中散碧腴垂云膏寄之因题四韵》)拳拳之心,殷勤之意,千载之下犹令人感动。

七、 寥落故人宅,今来身已亡——悼亡

若是友人不幸早于自己去世,唐宋文人多半会写诗词予以哀悼,在对朋友的真情怀念中将彼此的友情从精神上单方面持续下去。元稹故去,白居易写诗哭祭,悲哀沉痛:“八月凉风吹白幕,寝门廊下哭微之。妻孥朋友来相吊,唯道皇天无所知。”(《哭微之》二首之一)诗人鲍溶去世,刘得仁经过他的故宅伤心痛哭:“寥落故人宅,今来身已亡。古苔封墨沼,深竹映书堂。秋色池馆静,雨声云水凉。无因展交道,日暮剖心肠。”(《哭鲍溶有感》)追忆之情,发自肺腑。

尤为难得的是,唐宋文人的悼亡诗词往往能够结合朋友的生平予以最沉痛的追怀,只言片语交情立现。如韦应物给一个受到世人冷遇忧愤去世的朋友写悼亡诗便对其人品和死因重点阐述:“白璧众求瑕,素丝易成污。万里颠沛还,高堂已长暮。积愤方盈抱,缠哀忽逾度。念子从此终,黄泉竟谁诉。一为时事感,岂独平生故。唯见荒丘原,野草涂朝露。”(《悲故交》)这种不平之鸣既是二人友情的体现,也是对死者最好的怀念。又如孟郊死后,贾岛悼念孟郊的诗歌将孟郊的家穷而诗佳概括得极为到位:“身死声名在,多应万古传。寡妻无子息,破宅带林泉。冢近登山道,诗随过海船。故人相吊后,斜日下寒天。”(《哭孟郊》)这种了解和推重,堪称是孟郊的知己。再如梅尧臣死后,好友欧阳修作诗哀悼,从当年二人初识时梅尧臣的风度豪情写到梅尧臣的诗歌成就,最终归结到梅尧臣的悲剧命运:“文章落笔动九州,釜甑过午无饙馏。”(《哭圣俞》)在泪眼朦胧的哀哭中颇有为人穷诗工的梅尧臣鸣不平的意思。

总的来看,唐宋日常友谊诗词或欢快或忧伤,或平淡或深情,大多数都写得清新脱俗,能在自然晓畅的叙述中流露出对朋友的重视和珍惜之情。这样的作品对今日的读者仍然有着相当的感发力量。而这种纯真的友情对今日的社会良好风尚的建设与维护,其作用和意义更是不言而喻的。

[1] 米歇尔·德·蒙田.论友谊[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10:4.

猜你喜欢
友人友情友谊
以城为“媒”话友谊
向美好友情进发
当友情遇到禁忌
致友人(组诗)
美好的友谊
风记得我们的友谊
《戏答友人》
《友人伤足有赠》
友谊之路
《戊戌元日与友人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