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大陆棉的起源和传播
曹秋玲,刘慧娟,王琳
(河南工程学院 纺织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7)
摘要:对国外有关二倍体栽培种棉的古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进行梳理和分析.公元前1500年—公元前1000年的《梨俱吠咜》中,有最早关于棉的书面文献.探查世界棉花考古史发现,目前所知旧大陆棉花应用的最早实例是公元前第六个千年美赫尕尔棉纱线的发现.结合国外文献记载与考古发现,印度河流域是早期旧大陆棉花重要的种植区域,是栽培种亚洲棉的起源中心,同时也有草棉的种植.亚洲棉从印度次大陆传入地中海沿岸和欧洲.
关键词:旧大陆棉;亚洲棉;草棉;起源;传播
中图分类号:S562 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15-05-20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
作者简介:曹秋玲(1970-),女,河南郑州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古代纺织工程方面的研究.
棉花是锦葵科棉属植物,有4个栽培种,包括二倍体栽培种亚洲棉和草棉与四倍体栽培种陆地棉和海岛棉,其原始类型为多年生灌木或小乔木,种皮上的纤维短而稀少.经过长期的自然驯化和人工选择,棉花纤维细长而洁白,极具纺织价值.一般认为,二倍体栽培种亚洲棉和草棉起源于东半球亚非大陆,又称旧大陆棉;四倍体栽培种陆地棉和海岛棉起源于西半球美洲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又称新大陆棉.
陆地棉是在19世纪才传入中国的,海岛棉在中国的种植历史也较短[1-2],中国古代应用的是二倍体栽培种草棉和亚洲棉.以下对国外有关二倍体栽培种棉的古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进行梳理与分析,探寻国外旧大陆棉的起源与传播.
1国外旧大陆棉的古文献记载
公元前1500年至公元前1000年,印度的一部上古诗歌总集《梨俱吠陀》中,提到了“织布机上的线”和“日夜两女织工缠结连续的线”[3],说明当时已用棉纤维纺纱织布,这是印度最早有关棉花利用的书面文献.
希罗多德(公元前484年—公元前425年)在《历史》卷三中写道:“那里有一种长在野生树上的毛,这种毛比羊毛还要美丽,质量还要好.印度人穿的衣服便是从这种树上得来的”[4].从描述中可以看出,希腊人对印度种植的棉花感到很好奇,认为棉花是长在树上的毛.书中还记述了公元前480年希腊和波斯一次规模巨大的战争,当时有几个国家的军队入侵希腊,其中亚述人身着粗糙的亚麻军服,利比亚人披着笨重的兽皮,而印度人却穿着轻盈的棉布军装,从中可以判断当时棉花生产在印度已经很普遍,但是还没有普及到其他地方.
植物学之父泰奥弗拉斯托斯(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8年)在《植物的历史》中记述印度用来织布的棉花是长在树上的羊毛,结的荚果如苹果大小,树叶像黑桑葚的叶子[5].
《摩奴法典》中多处提到棉花与棉线:“至于戴在肩上的、三股合一而往右搓的圣线,婆罗门的应该是棉线制的,刹帝利的应该是麻线制的,吠舍的应该是毛线制的”“偷盗线、棉花、酵母、牛粪……,罚款应该是原价的两倍”“偷野蚕丝者成为鹧鸪,偷麻布者成为青蛙,偷棉布者成为格隆杰鹤……”[6].庄严的《摩奴法典》的记载确切地表明了当时棉线与棉布的使用.
在古代印度佛经如《佛本生经》《大品》和《长阿含经》中,提到了棉花屡见不鲜,说明棉花在印度已经是很常见的东西了.
《政事论》相传为孔雀王朝(公元前324年—公元前187年)开国大臣考底利耶所著,其中提到了丝绵、亚麻、棉和羊毛等各种纺织原料[7]51.
罗马统治时期的希腊地理学家斯特拉波(约公元前63年—24年)在《地理学》中把印度的棉花称作“树上的羊毛”“用这种羊毛织成精细的毛织品,马其顿人用它作枕头和鞍褥”“至于结羊毛的树,花包着种子,当种子被摘出后,其余部分像羊毛一样可以梳理”[7]6.
上述资料记述了棉花早期在印度的广泛应用并通过战争声名远扬.在史前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印度人的精美棉织品享有盛名、远销各地,本生经故事里记述了棉纺织品在印度内外贸易中是一种很重要的物品.公元前519年,波斯国王亚哈隋鲁王在过节日的时候,专用印度织的白色和蓝色条纹的棉帐装饰圣殿.公元前500年,埃及王阿迈赛司曾赠送给斯巴达使者精致的棉背心作为珍贵礼品.早期的旅行家也盛赞印度的棉织品“样式新颖、纤如蝉翼”.印度商人经常携带棉织品航行到非洲一些地方做生意,《厄立特里亚海航行记》中记载了在公元1世纪以前,棉制品贸易从印度到埃及和非洲的合恩岛,希腊人进口印度棉花用于制作有复杂花纹的织物[8].此书还提到了印度3个主要的棉花出口地区:西部的古吉拉特、东南部的乌木海岸和东部的孟加拉.由于这些地区接近港口而且与内陆相连,既利于出口又能保证原材料和产品的正常供应,所以成为印度拓展海外市场的中心[9].
棉花经过古吉拉特和信德在旧大陆传播,也有明确的记载早期曾在印度以外的地方种植.公元前705年至公元前681年,好大喜功的亚述王西拿基立,在底格里斯河沿岸建都尼尼微,在其宫殿花园中种有“生絮树”,这些树上剪下的“羊毛”实为棉花.然而,在亚述帝国衰落之后,便没有了更多有关棉花的记载.这可能是由于美索不达米亚北部的冬天较为寒冷,曾经被西拿基立作为珍奇植物引进的棉花不适于广泛种植,在尼尼微毁坏后没有传播生存.棉花种植往南方更加成功,普林尼(23年—79年)在《自然史》中记载了阿拉伯福地——也门生长的亚洲棉.棉花在埃塞俄比亚和上埃及(位于尼罗河三角洲南部的尼罗河河岸)也有种植.
2国外旧大陆棉的重要考古发现
公认的最早使用旧大陆棉纤维的考古证据是20世纪20年代从印度河流域摩亨佐达罗发掘出来的棉织物残片,纤维属亚洲棉种,织物使用茜草类植物染料染为紫色[10].实物证明,在公元前第三个千年,印度次大陆的印度河流域文明时期已有棉花生产,并已织出比较高级的织物.
约旦东部的Dhuweila遗址干旱、荒芜,只有贝多因人冬春季节在这里放牧.1986年,在此处发现有游牧人留下的公元前4450年至公元前3000年综版织机所织的棉布,纱线捻向Z捻.通过扫描电镜观测,确定棉纤维为亚洲棉种.织物的来源尚不能断定,但北阿拉伯棉织物的发现在反映早期古代社会的交流方面有重要意义[11],这一发现较摩亨佐达罗的棉织物提前了一千多年.
巴基斯坦西部的波伦山口,自古就是中亚、西南亚与南亚间的交通要冲.美赫尕尔遗址位于波伦山口脚下、Kachi平原北部,是连接伊朗高原山区和印度盆地的要道.法国考古机构对美赫尕尔新石器遗址(公元前第六个千年)铜珠进行了金相分析,发现了在铜珠孔洞中矿化保存的几根棉纱线[12].美赫尕尔棉纤维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旧大陆棉花应用实例,它把棉纤维的应用较阿拉伯棉织物又向前推了一千多年,尽管尚不能确定其是否是栽培种,但表明Kachi平原可能是旧大陆棉的起源地之一.古代印度是南亚次大陆的总的地理概念,其疆域包括现在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尔、锡金和不丹等印度次大陆所有国家,这与前述有关棉的古文献记载相互印证,确认了古代印度是棉花的原产地之一,印度人很早就掌握了棉纺织技术.
除纤维制品之外,南亚考古还发现了大量不同历史时期的棉籽[13],从考古发现的棉籽分布可以清晰看出棉花种植在印度的传播.早期的考古发现均是在印度河流域,直到公元前2000年以后才有考古发现在恒河流域有公元前1500年后的棉籽.在公元前第一个千年,棉花在南亚自西北向东、向南种植和使用的区域愈来愈广.
埃及人最早穿着的是亚麻和羊毛织物,也有人认为远在亚麻种植以前,埃及中部的人就已经利用了棉花.1962年,埃及努比亚发现小动物粪便中残留的一些棉纤维,经碳14测定年代为公元前2600年至公元前2400年.从种皮和表皮毛的结构来看,这种古代的棉花和现在的亚洲棉、非洲棉都有近似的地方,是野生种进化到栽培种的一种早期阶段.这种棉纤维只在中间有转曲,两端没有,和摩亨佐达罗遗留的织物中被认为是亚洲棉的纤维有相似之处[14-15].在埃及努比亚还发现了罗马时期的纺织品包装物,纤维是亚洲棉种.苏丹的梅罗伊遗址发现了公元前300年至300年的织物,纤维也是亚洲棉种[16].这些亚洲棉纺织品应该是从印度贸易得来的.
1947年,在库姆兰山洞发现了“死海古卷”.采用SEM和X射线微光束衍射技术对源于此的纺织品进行了鉴定,发现有棉织物的存在[17].从考古学的角度来看,棉织物的发现意义重大,因为棉在以色列早期历史中还不清楚,从纺织品可以获得与死海区域交流的信息.
Shishlina和Orfinskaya等[18]对来自北高加索公元前第四个千年的纺织品残片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惊奇地发现织物残片中不仅有羊毛和亚麻,还混有螺旋状转曲的棉纤维.一般认为,棉花从18世纪开始在高加索地区种植而且仅在外高加索种植,早期的棉是否有更强的气候适应性和更广泛的分布、当时当地的生产力是否足以发展棉花种植,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闻名于世的庞贝古城在公元79年被爆发的维苏威火山湮没,在其周边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纺织品.Orazio等[19]通过扫描电镜、光学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观测,判明有炭化的棉、羊毛、大麻和椰壳等天然纤维的存在,其中有3个样品是棉织物残片.
巴基斯坦境内及印度西北部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天气干旱、气温高、日照充足,适于棉花的生长.从上述考古发现来看,印度河流域是早期旧大陆棉花重要的种植区域,是亚洲棉的起源中心,同时也有草棉的种植.依据上述考古发现时间的先后,可以看到亚洲棉一路从印度传入地中海沿岸和欧洲的足迹.
3结束语
棉花原产在国外,古代印度是亚洲棉的起源中心,同时种植有草棉.在公元前1500年至公元前1000年古代印度的《梨俱吠咜》中,有最早关于棉的文献记载.此后,《历史》《植物的历史》《摩奴法典》《政事论》《地理学》《厄立特里亚航海记》《自然史》及古代印度佛经中,均有旧大陆棉花的记载.古代印度的棉花及棉纺织品通过战争和内外贸易声名远扬,公元前6世纪,棉花出现在亚述宫殿的花园中.由前面可知,旧大陆棉花纺织应用的最早考古证据是公元前第六个千年美赫尕尔的棉纱线.约旦东部Dhuweila遗址遗留的公元前4450年至公元前3000年的综版织棉布,在反映古代社会的交流方面有重要意义.20世纪20年代举世闻名的印度河流域摩亨佐达罗考古发现的棉织物残片,证实了公元前第三个千年哈拉帕文明时棉纺织已经出现.除纤维制品外,南亚考古还发现了大量不同历史时期的棉籽,这证实了印度河流域是早期旧大陆棉花的重要种植区域,是栽培种亚洲棉的起源中心,其后亚洲棉从印度次大陆传入地中海沿岸和欧洲.
参考文献:
[1]于绍杰.中国植棉史考证[J].中国农史,1993,12(2):28-34.
[2]汪若海.我国植棉史拾零[J].农业考古,1991(1):323-324,337.
[3]Eric B.The Book of Looms[M].London: Studio vista,1979:20-21.
[4]希罗多德.历史[M].王以铸,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242.
[5]Schlingloff D.Cotton-manufacture in ancient India[J].Journal of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History of the Orient,1974,17(1):81-90.
[6]印度教伦理规范:摩奴法论[M].蒋忠新,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19,165-245.
[7]古印度帝国时代史料选辑(上古部分)[M].崔连仲,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51.
[8]John G.Woven Cargoes: Indian Textiles in the East[M].London:London Thames & Hudson,1998: 20.
[9]Padmini T B.Spread of cotton from India to China and Japan[C]∥被更乌泾名天下——黄道婆文化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51-57.
[10]Gulati A N,Turner A J.A note on the early history of cotton [J].Journal of the Textile Institute,1929(20):1-9.
[11]Alison B,Klaas V D B,Ari D J,et al.Early cotton in North Arabia [J].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1994(21):489-499.
[12]Moulherat,Christophe,Margareta T,et al.First evidence of cotton at Neolithic Mehrgarh, Pakistan: analysis of mineralized fibres from a copper bead [J].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2002(29):1393-1401.
[13]Fuller D Q.The spread of textile production and textile crops in India beyond the Harappan zone:an aspect of the emergence of craft specialization and systematic trade[C]∥Linguistics,Archaeology and the Human Past Occasional Paper 3.Kyoto: Research Institute for Humanity and Nature,2008:1-26.
[14]Chowdhury K A,Buth G M.Cotton seeds from the neolithic in Egyptian nubia and the origin of old world cotton [J].Biolog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1971,3(4):303-312.
[15]Chowdhury K A,Buth G M.4500 year old seeds suggest that true cotton is indigenous to Nubia [J].Nature,1970,227(4):85-86.
[16]Hearle J W S,Greer R.Fibre structure [J].Textile Progress,1970,2(2):1-187.
[17]Martin M,Bridget M,Manfred B,et al.Identification of ancient textile fibres from Khirbet Qumran caves using synchrotron radiation microbeam diffraction[J].Spectrochimica Acta(B),2004(59):1669-1674.
[18]Shishlina N I,Orfinskaya O V,Golikov V P,et al.Bronze age textiles from the North Caucasus: new evidence of fourth millennium BC fibers and fabrics [J].Oxford Journal of Archaeology,2003,22(4):331-344.
[19]Orazio L,Martuscelli E,Orsello G,et al.Nature,origin and technology of natural fibres of textile artefacts recovered in the ancient cities around Vesuvius [J].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2000(27):745-754.
Origin and spread of old world cotton
CAO Qiuling, LIU Huijuan, WANG Lin
(CollegeofTextile,HenanInstituteofEngineering,Zhengzhou450007,China)
Abstract:Foreign literatures and archaeological findings of diploid cultivated cotton were sorted out and analyzed. The earliest literature about cotton appeared in "Rig Veda" in the year of 1500—1000 BC. The cotton yarn from Neolithic Mehrgarh allowed us to consider the earliest use of cotton in the old world, dating to the 6th millennium BC. Based on foreign literatures and archaeological findings, it is found that the Indus Valley was the important early growing area of old world cotton, which was also the original center of G.arboreum. G.herboreum from the Indian subcontinent was introduced to the Mediterranean and Europe.
Key words:old world cotton; G.arboreum; G.herbaceum; origin; sp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