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感性需求的中式女装设计模型的构建研究

2015-12-23 08:20孙莉,袁惠芬,黄俊敏
关键词:聚类

基于感性需求的中式女装设计模型的构建研究

孙莉,袁惠芬,黄俊敏

(安徽工程大学 纺织服装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摘要:以消费者的需求转变为背景,基于感性工学理论,对中式女装设计模型进行了研究.首先,分析提取了中式女装设计典型的设计元素,然后通过对消费者的问卷调查了解其需求特征并将设计元素与消费者的感性需求进行对应和量化.对量化后的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聚类获取有代表性的设计模型,所构建的设计模型可以满足大多数消费者对中式女装的消费需求,对科学高效地设计中式女装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感性需求;中式女装;设计模型;聚类

中图分类号:TS941.1;J022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15-03-01

基金项目:安徽工程大学青年科研

作者简介:孙莉(1980-),女,安徽芜湖人,讲师,研究方向为服装理论与技术和服装市场开发 .

随着国家领导人出访着装的中式化与APEC新中装的推出,中式服装又一次成为热点,这是中华民族在新时期对服饰文化的积极探索,也是对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精髓的传承与创新[1].要实现传统服饰文化的复兴,需要对其进行常态化的设计研究.

实际上,中式服装的设计一直是业内热门的话题,有从传统服饰的形制、结构、图案、色彩等方面研究其艺术表现和文化内涵的[2-3],也有结合西方元素与现代流行元素研究传统服饰的创新设计方法的[4-5].但是,由于设计师与消费者在产品知识、设计鉴赏力等方面存在着一定差异,这些从专业角度研究出来的设计方法,其实际应用价值却值得商榷[6].

当今,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已不再限于理性的满足,而更多地向感性需求倾斜.也就是说,消费者对产品的感性认同将成为产品市场成功的关键.因此,了解消费者的感性需求特征并将其转换为具体的设计模型来指导中式服装的产品设计是非常有必要的.本研究而通过对消费者的实证研究,将服装的设计元素与消费者的感性需求进行对应和量化,在此基础上聚类获取中式女装的设计模型.

1研究方法

款式、色彩、图案、面料和工艺是构成服装的核心要素,服装设计就是这些要素具体表现形式的选择与设计,所以构建中式女装的设计模型就应该围绕其设计元素来展开.同时,与服装设计相关的消费者偏好也是研究的一部分.具体来说,本研究将分为3个步骤:①分析提取中式女装设计中典型的设计元素;②对消费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需求特征并将设计元素与消费者的感性需求进行对应和量化;③对量化后的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并聚类,以获取有代表性的设计模型.

2研究过程

2.1中式女装设计元素的确定

中国历史悠久、民族众多,五千年的文明积淀了各朝代、各民族服饰的鲜明特征,这些都是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符号,是现代设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来源[7].无论流行趋势如何,传统服装元素都是中式服装设计的精髓与关键.鉴于研究的范围和特殊性,在此主要以应用较为普遍的且比较经典的传统服装元素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大量资料的梳理,归纳出传统服装元素在款式、色彩、图案、面料和工艺等方面的典型表现形式,如表1所示.

表1 主要设计元素分析

2.2中式女装感性需求的调查

2.2.1设计问卷

本次调研主要为了了解消费者的需求特征,以此为指导构建女装设计模型.因此,问卷的内容围绕与中式女装设计相关的消费者喜好而展开,包括3个方面:①被试者的自然属性;②被试者对中式女装的态度及消费状况;③被试者对中式女装设计元素的感性评价信息.其中,针对前期确定的11个项目所有设计元素的感性评价是本问卷的主要内容,要求被试者从每个项目的表现形式中选择最喜欢的感性意向设计元素.考虑到这些元素中存在大量的服装专业术语,所以将部分不易理解的词汇用具有代表性的、清晰易懂的图形来表达,从而方便被试者准确选择.

2.2.2实施调查

图1 购买情况分析 Fig.1 Analysis of purchase

不同年龄群体存在不同的消费需求特征,青年女性的消费潜力较大、需求特征鲜明[8].因此,本次研究将重点针对20~30岁的青年女性展开.另外,由于时间、经费有限,所以调查地点仅限于芜湖市.该调查于2014年11月实施,对象为随机抽取的250名芜湖市适龄女性消费者.去除无效问卷后,最终得到243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7%.

2.3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2.3.1对消费者中式服装消费状况的分析

本次调查对消费者是否购买过中式服装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如图1与表2、表3所示.

表3 未购买原因分析

表2 购买原因分析

由图1与表2、表3可见,52.67%的消费者曾经购买过中式服装,购买的主要原因是喜欢这种风格、穿起来显气质或具有中国特色,这说明作为中国的特色服饰,中式服装的市场前景还是比较乐观的.也有47.33%的消费者未曾购买过中式服装,原因主要是穿着场合有限或不好搭配.因此,应对中式女装进行改良以适用于更多场合并注重服装的整体搭配设计.

表4 选择标准分析

2.3.2对消费者选择标准的分析

该部分主要是想了解消费者在选择中式服装时更关注中式服装的哪些属性,调查结果如表4所示.

由表4可知,选择款式的消费者占78.5%,选择面料的消费者占59.5%,选择色彩的消费者占35.5%.因此,在开发设计中,款式的设计及面料与色彩的选择应是设计的重点.

2.3.3消费者消费态度的分析

该部分主要是想了解消费者对今后中式服装设计发展走向的态度,调查结果如图2和图3所示.

由图2和图3可见,有32.1%的消费者倾向于必须创新以适应现代生活,还有36.63%的消费者认为保持特色与创新设计都要有,以适应不同需求.而对于中式女装的创新发展点,有43.62%的消费者选择了款式的创新.因此,今后中式女装的设计必须注重创新发展,将重点放在款式的创新上.

图2 发展建议的分析 Fig.2 Analysis of development suggestion

图3 创新设计点的分析 Fig.3 Analysis of innovation design point

2.3.4设计模型的构建

该部分主要是建立中式女装的设计元素与消费者感性需求的量化关系,对量化后的数据进行聚类分析,从而获得中式女装设计的基本模型.研究是基于K-Means 算法来进行聚类的,为了加快聚类的收敛速度并避免数据湮灭,以及降低奇异数据的对算法的敏感度,要对原始数据进行权重的归一化处理[9],即原始数据中的11个项目涵盖了54个元素,将每个元素的属性都赋予数字类型,取值为0或1,分别代表“未选择”和“选择”两种状态.

使用WEKA软件对经过归一化处理的数据进行K-Means 聚类分析,聚类参数设为k=3,seed=10,选择的标准是集群内平方误差的总和最小,最后聚类获得3类数据.对聚类输出的这3类数据分别进行再整理,根据各类的特征确定该类的代表设计模型,即从243个样本中聚类出3个设计模型,如表5所示.构成设计模型的特征元素是各项目属性中最具代表性的设计元素,选择的依据就是该项目中其均值最大[10].

表5 设计模型分析

由表5可知,第一类设计模型由单一丝绸面料、中国红色系、X廓型、水滴领、窄袖、斜襟、植物类刺绣图案及刺绣工艺元素组成.此类样本共94个,占38.7%.这些元素组合而成的服装其实是较为经典的旗袍类礼服,故称为经典旗袍类,可知消费者对经典传统旗袍款式的认可度还是很高的.因此,这一类中式服装的设计还是应该以保持传统特色为主.

第二类设计模型由拼接的丝绸面料、青花蓝色系的近似色搭配、A廓型、立V领、倒大袖、对襟、山水景色类刺绣图案及镶嵌滚工艺元素组成.此类样本共73个,占30%.由这些元素组合而成的服装属于中式服装中的唐装类别,但与经典唐装款式不同的是面料的拼接、青花蓝色系、A廓形、立V领和倒大袖,而这些元素恰恰使唐装更为年轻化、时尚化,故称为时尚唐装类.这也说明了要实现中式服装的常态化,就必须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改良与创新.

第三类设计模型由拼接的丝绸面料、青花蓝色系的近似色搭配、X廓型、水滴领、倒大袖、斜襟、山水景色类刺绣图案及刺绣工艺元素组成.此类样本共76个,占31.3%.与第一类设计模型不同的主要是拼接的面料、青花蓝色系、倒大袖及山水景色类型图案,这些元素的变化实际上也正是旗袍生活化与常态化的体现,故称为时尚旗袍类型.

以上3类模型的实例个数比较均衡,效果较为理想,揭示了能够被这一特定消费群体所认可的重要设计元素的组合形式是符合消费者感性需求的中式女装的设计标准.也就是说,以中小城市青年女性消费者为对象进行中式女装产品的开发设计,应该以这3个设计模型为标准.而产品的不同与特色则是通过对相应元素具体表达方式的创意设计来实现的,比如面料拼接的具体形式、刺绣的针法与位置、同类图案的不同构图效果等.

另外,表5中设计元素的均值与标准差也反映了该类中所有被试者对该元素的分歧程度,所以在实际设计时也不一定要与该类设计模型完全一致,特别是当均值相对较小时,此元素可以做变化设计.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所有远离这3类特征值的元素组合所组成的服装款式,不属于被试者喜爱的类型.

3结束语

本研究证明了当今中式女装仍具有一定的市场潜力,发展的重点应在于产品的创新设计.中式女装的创新应注重款式的设计、色彩与面料的选择及整体搭配,同时应积极开拓不同场合的着装需求.另外,根据感性工学原理聚类构建了3个中式女装的基本设计模型:经典旗袍类、时尚唐装类和时尚旗袍类,这是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基于消费者的偏爱,通过科学的统计分析对已有设计元素的重组,所构建的设计模型能够满足中小城市青年女性消费者这个特定群体的感性需求,对中式女装的感性设计工作起到了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元风.衣裳浩荡,礼耀中华[J].艺术设计研究,2014(4):36-39.

[2]刘运娟,陈东生.客家传统服饰刺绣图案[J].纺织学报,2012(7):116-119.

[3]段小萌,张竞琼.近代民间服装的开衩形制与结构研究[J].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14(6):40-44.

[4]王立新,范雪荣,孙晓玮.传统与新流行文化元素融合的皮革服装图案设计[J].纺织学报,2012(7):111-115.

[5]吴春胜.传统与时尚融合的中国风格服装设计手法 [J].丝绸,2011(1):37-39.

[6]高维,肖军.基于女大学生的服装设计感性评价个体差异[J].纺织学报,2014(5):137-141.

[7]彭容.中国传统元素在中式品牌服装中的运用研究[D].上海:东华大学,2013:13-23.

[8]谭顺霞.中国公民服装需求调查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11-14.

[9]曹丽君,吴湘华.k均值聚类算法归一化处理前后效果研究比较[J].电子制作,2014(8):50-51.

[10]吕佳,陈东生.基于聚类算法的服装感性数据挖掘方法[J].纺织学报,2014(5):108-112.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style women’s clothing design

model based on the perceptual demand

SUN Li,YUAN Huifen,HUANG Junmin

(CollegeofTextileandClothing,AnhuiPolytechnicUniversity,Wuhu241000,China)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design model of women’s Chinese-style clothing is studied, with the consumer demand change as the background, and based on the theory of Kansei Engineering. First of all, typical design elements in Chinese-style women’s clothing are extracted and analyzed. Then through a questionnaire survey to consumers, the demand characteristics are understood, and the design elements and the perceptual demand of consumers are corresponding and quantified. Finally, based on the processing and analysis of these quantized data, representative design models are obtained by clustering. These design models can cover and meet the consumption demand of majority of consumers to Chinese-style women’s clothing, which has an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the scientific and efficient design of Chinese-style women’s clothing.

Key words:perceptual demand; Chinese-style women’s clothing; design model; cluster

猜你喜欢
聚类
基于K-means聚类的车-地无线通信场强研究
基于高斯混合聚类的阵列干涉SAR三维成像
条纹颜色分离与聚类
基于扰动因子的相似度下的聚类算法
基于Spark平台的K-means聚类算法改进及并行化实现
局部子空间聚类
基于加权模糊聚类的不平衡数据分类方法
基于最小圆覆盖的海上突发事件空间聚类研究
基于改进的遗传算法的模糊聚类算法
基于特征选择聚类方法的稀疏TSK模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