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因素在构建高职英语学习环境中的体现

2015-03-27 21:23:31秦冬梅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情感高职英语

杜 娟,秦冬梅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文理学院,南京210046)

长期以来,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大多关注教学模式的变更,教学方法的创新,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由于忽视了情感因素的重要作用,割裂了认知与情感的统一关系,未能从根本上改变高职英语的教学现状,因此,要从根本上倡导以情促知、以知增情,知情并茂的教学理念,促进教学现状的全面更新。

一、理论依据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50、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在主要人物马斯洛(A.H Maslow)、罗杰斯(C.Rogers)等学者的推动下,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逐渐被世人所认同,并且深刻地影响了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其中,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主要运用在对学习动机的研究上;罗杰斯的“自由学习观”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本化教育思想”主张以学生的自发性和主动性为学习动力,把学生的需要、兴趣和潜能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自由地学习具有个人意义的知识,从而促进个体的完整发展和自我实现[1],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扮演促进者(facilitator)的角色,通过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让学生对自己和自己的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此外,该理论体现的学习观主要是意义学习,即只有当学习者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以自发性和主动性为其学习动力,也就是智力和情感都共同参与的学习,才是最持久和最深入的学习状态,也才能最终实现学习效果的最优化和自我潜能的充分发挥。

(二)情感教学心理学

所谓情感教学心理学,完全是因现代教学发展的需要而试图创立的一门学科。它将紧紧围绕着情感教学这一主题,大大收缩教学心理学的内容,以便能更集中、充分、深入地研究教学中的情感现象,为教学工作者充分利用情感因素,实施知情和谐统一的教学提供有关的情感心理学依据。[2]教学活动是知识和情感混合交流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边传授知识、技能,一边施以某种积极或消极的情感体验,以此来影响着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尤其是在情感教学中,这种情感被予以高度重视,它在教学中的运用,构成情感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情感是学生认知实践能力发展的推动力,情感因素也是教学活动中一个予以重视的因素,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如果不考虑教师和学生的情感因素,造成师生间情感不太融洽,也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影响到教学效果,而且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学生学到某些知识和技能,但因为不能引起他们对学习产生自发的兴趣,因而也就不可能使他们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

二、情感因素与外语教学的关系

长期以来,我国的外语教学只重视语言本身的学习以及相关语言活动的训练,忽视了情感因素在师生课堂互动以及课外交流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认知与情感的促进统一关系。但语言的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中理论和实践互为补充的学习模式,语言学习虽然需要通过认知学习和反复操练的过程,但同时如果能够通过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有效解决教学和学习中存在的情感问题将能够更加有助于提高外语学习成效。大量实证研究表明,学习者的社会心理,包括态度、动机、学习者的自我认同或身份、归属等,是语言学习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3]情感是人类心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支配着我们的学习,使我们对学习产生某种倾向,引发某种情感体验,与其他学科领域相比,语言学习与情感的关系尤为密切。研究表明,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包括兴趣、动机、情绪、心境、性格等,其中,积极情感如自信心、强烈的动机、良好的心境、外向的性格等能创造有利于学习的积极心理和主动行为,有效地作用于语言实践活动中,加快语言的掌握;消极情感如焦虑、害怕、担忧、胆小等情绪会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不自觉的抵制心理和被动行为,从而严重地影响了学习者的英语学习成效和个人的发展。由此可见,情感因素是学习者在外语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教师应重视情感因素的积极影响作用,最大程度地降低消极心理的危害,主动创造有利于培养师生健康情感的外语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形成稳定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扫除不利的语言学习情感障碍。

三、高职英语学习环境创建中情感因素的体现

(一)注重以人为本的总体原则

罗杰斯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强调以人为本,重视人的因素,强调尊重人的价值和主观能动性,崇尚人的创造性与自我实现的能力,体现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就要充分肯定学生的中心地位,提倡非指导性的教学,强调让学生通过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对外部世界的理解,充分相信学生的潜在能力,激发他们深层次的学习动机,促进其潜能最大程度的发挥。上述原则运用到高职英语的教学设计中,要求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把学生作为一个具体的、完整的、有感情的人对待,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得到身心和谐发展,把其培养成“完人”。具体来说,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任务不单单是教学生知识,也不仅仅是教学生如何学习知识,而是要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自觉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使其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然后再向学生传递教学内容,这中间,除了认知活动参与以外,还有大量的感知、想象等心理活动参与,教学要从“教师中心”转化为“学生中心”,学生的“被动学习”要转变为“主动学习”。因为研究表明,任何内容的外语学习都要经过学生的主观努力才能完成,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直接影响着学习成效,学生作为英语学习的主人,是积极主动的创造者,而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为学生尽可能提供学习的工具、手段、资源,创造一种促进学习的自由、民主的氛围,让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如何实现认知和情感的统一。

(二)培养情感与认知相结合的学习理念

罗杰斯认为,情感和认知是人类精神世界中两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彼此融为一体。[4]一直以来,我国高职英语的课程总体设置、教学目标制定以及教学过程设计等等都受到大学英语传统模式的影响,仅仅停留在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基本技能的训练以及为社会培养英语人才这些方面,忽视了学生的跨文化意识等情感教育的熏陶,因而,要转变学习理念,从情感意义上学习英语,认识到学习英语的目的不只是为了考试,而是学习一种语言所承载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亦即学习一种文化,从而产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在情感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在接受语言知识过程中的认知信息加工能力,而且还要关心学生接受语言知识过程中的情感表现状态,努力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接受教学内容,没有积极的情感投入和强烈的学习动机,英语学习的热情不会持久,也很难坚持。以高职艺术类学生为例,这类学生英语基础较差,个性较为懒散随意,认为英语学习无关紧要,旷课、迟到、玩手机现象严重,不管教师做出任何课程教学的改革举措,都不喜欢上英语课,缺乏学习动机和兴趣,所以说情绪、情感和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的行为,我们相信,这类学生如果能对学习、教师和同学形成积极的情感和态度,就能转变学习观念,乐意学习、主动学习并养成终身学习习惯。

(三)建立多样化情感的交互机制

罗杰斯指出:一旦真诚、对个人的尊重、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等态度出现了,振奋人心的事情就发生了,所得的回报不仅体现在像分数和阅读成绩之类的事情上,而且也体现在较难捉摸的事情上,诸如更强的自信心、与日俱增的创造性、对他人更大程度的喜爱。[4]由此可见,人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由情感反射和情感体验来推动的,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坦诚、包容、充满理解地对待学生,会促使学生发挥自己的潜能,提高学习的效率。所以说,教师要重视教学中的情感投入,注重情感满足,让学生的身心都能投入到课堂的学习过程中来。师生在教学活动和安排中发展了和谐的情感关系,老师关爱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学生也欣赏老师的教学风格和个人魅力,那么这种情感便会迁移到教学过程和活动中,使学生也喜欢该老师所教的学科和内容,这样便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促进教学过程中认知信息的传递以及吸收的效果。反之,师生间如果感情相处不融洽,不仅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会进一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一方面应以为人师表的形象感染学生,将对学生的爱有意无意地渗透到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去,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一定基础的安全感与信赖感,把教师当成除父母以外重要的人;另一方面,教师不仅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还应该在课后主动多与学生接触和交流,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及思想动态,架起师生之间心灵彼此沟通的桥梁。

(四)创造主动和自由的学习氛围

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效果如何、师生情感交流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时的环境气氛。良好的学习效果是由积极的探索活动产生的,所以说不管是课堂上的互动还是课后的交流一定要把学生吸引到积极有趣的探索活动中来,并使他们能更多地体会到独立和合作学习掌握知识的快乐。因此,教师要试图让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和激情的过程,重视教学环境的情感渲染,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产生自觉的情感体验,不知不觉中接受所学知识并主动进行语言活动训练及话语互动实训,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习不是简单训练学生的机械和枯燥记忆,而是享乐和愉快的发现,重点是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情感体验。因此,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创设一个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寓教于乐,对每个学生都表现出真诚的关注和接纳,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还要培养他们的情感交流能力和想象力、创造力。以高职英语课上的教师提问学生的环节为例,在课堂上,最频繁的师生言语交流应该就是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老师反馈的形式了。教学实践表明,当英语老师以一种很民主而不是强制的姿态让大家发言时,学生在感觉到自己有充分的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以后,就会减轻自己在发言时的焦虑感,也会更容易接受上课发言作为自己课堂上学习英语、使用英语的一种学习方式,久而久之,他们就会自发地珍惜课堂上运用英语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

(五)创建学习共同体,建立新型的合作学习模式

合作学习的某些形式体现了罗杰斯的自由学习观,因此,教师在设计高职英语学习环境中,要考虑建设学习共同体,让学生们合作性地参与小组学习活动,经常提供学生与同伴合作的机会,通过让学生之间建立起亲密关系并在这样的关系下互动,发现并建立他们的现有兴趣,帮他们形成并维持对英语学习较为积极的态度和培养深层次的兴趣。例如,在高职英语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引进角色扮演,讨论、辩论等活动,让学生们参与到与同学的互动中来,把以往单独完成的课堂内容形式,转变为合作活动,通过学生结对或组队合作,互相交流,互相帮助,讨论问题,想出问题的解决方法,或是小组一起做份报告、展示或其它的任务,这种合作性的英语学习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学单词、讲课文等单调的英语语言实践学习,而是通过让学生们在学习共同体中分工合作并担任一定的角色,自己主动寻找如何将教学内容和自己的兴趣与目标更好地结合起来,这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使得学习参与感大大增强,体现出学习的自主性。

(六)引进全新的情感评价系统

除了考试等评价方式以外,高职英语学习环境的设计中还应引进情感评价系统,因为在管理和控制教学的过程中引入恰当的评价方式,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学生努力投入学习活动,还能刺激学生发展出对这些活动的内部兴趣。其中,表扬是教师广泛而又常用的奖赏方式,也是师生沟通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但是在进行表扬(的表述)时,重要的是作为信息反馈来沟通而不是评估。有效的表扬表达对努力与成就的赞赏,以一种让学生注意努力或成就本身的方式,而不管其再取悦老师的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5]教学实践证明,大多数教师喜欢给出表扬,学生也喜欢接受,因为这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将自身努力归因于内部动机,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和努力。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表扬的作用尤其重要,因为一方面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相对薄弱,他们大多害怕用英语表达,另一方面,用不是自己母语的语言来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确实需要别人的鼓励和认可,所以说教师如果能在课堂中不失时机地采用表扬的奖赏方式来与学生交流,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改变目前沉闷、消极的英语学习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

[1]傅林,高瑜.静悄悄的革命―卡尔·罗杰斯自由学习观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4(2):118-123.

[2]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3]高一虹.中国大学生英语学习社会心理[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4]洪显利.教育心理学的经典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5](美)J·布罗菲.激发学习动机[M].陆怡如,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情感高职英语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失落的情感
北极光(2019年12期)2020-01-18 06:22:10
情感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8:24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读英语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酷酷英语林
海峡影艺(2012年1期)2012-11-30 08:15:44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