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工程类专业课程的二维整合研究

2015-03-27 21:23王广保王晓玮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技能高职专业

王广保,王晓玮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传媒工程系,安徽 滁州239000)

伴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快速发展,考生的文化基础与高校扩招前相比在急剧下降,原来的学科体系已不适应现代高职专业教学需要,高职院校迫切需要建设与之匹配的课程体系,因此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加大实习实训在教学中的比重,创新顶岗实习形式,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是建立健全课程衔接体系的重要途径。为适应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需要,建立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标准联动开发机制。推进专业设置、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衔接,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过程等方面的衔接,形成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1]以满足当前高职院校职业教育教学和课程改革要求。因此,有效整合高职课程,形成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高职课程体系。

一、横向整合,开发特色课程

高职工程类专业课程的整合有两个维度,第一个维度是横向整合,包括课程开发中学校、企业,技能、知识,老师、学生,教学手段等要素及关系的整合。整合的目的是提高质量和形成特色。

(一)整合学校和企业资源,开发就业导向课程

高职工程类课程开发应该遵循“入格、定格、出格”这样一个螺旋发展的思路。[2]学科系统的专科课程不适合高职教育,就不能“定格”在其中,必须“出格”,出格是创新,是再一次探索。整合学校和企业资源,开发就业导向课程,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针对工程类专业来说,与合作企业共同开发专业课程是实现校企深度合作最重要的途径。学校组织专业教师团队,由专业带头人负责,深入到企业和工程一线,与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共同研究。根据实际工程过程,对岗位任务进行分析归纳;按照课程构建的方法,对工作任务进行教学过程分析和整合;在学习情境中,设计教学实施方案。按照这种方式“定格”出一类特色课程,整合出一种教学模式。在整合中,专业教师进行大量企业和工程实践调研,合作企业全程参与课程设置,课程标准制定,课程内容组织等。教学实践中,校企双方不断互动,持续改进和优化课程,课程具有很强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整合出的课程内容来源于企业和工程一线,凝聚着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和学校专业教师的双重智慧,岗位针对性强,成为名符其实的高职特色课程。

(二)整合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突出行动导向和实践重点

通过整合,在课程结构上,完全摆脱学科教学的章节形式,紧紧围绕实际工作中的阶段性任务开展教学,突出了任务驱动的职业能力培养重点。在课程内容上,以实践教学为中心,理论教学围绕实践教学开展,以适度和够用为准。对工作过程各个工序中涉及到的技术进行排序和整合,构成系列技术点,教学活动以系列技术的习得为重点,理论教学串接在各工序和技术点上相应开展,目的是加深对技术、规范、工具使用和材料选择等的理解,引导学生在技术学习和实践能力锻炼的基础上对理论进行适度学习。在教学中,通过对学生分组和岗位角色分工扮演,培养学生岗位技能和岗位意识。取消期终试卷考核形式,实施教学过程考核方式,强化技能和态度以及职业精神和创新能力考核,浅化理论卷面考核,把学生从中学阶段的考试阴影中解脱出来,促进技能培养,增强学生信心。在课程开始,将学生组织到在建工程现场考察,引入实际工程现场情境,体现实践第一的高职教学理念。引入实验情境,加强学生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育。依据工作过程中的行动顺序,来传授相关的课程内容,实现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的整合,突出行动导向。

(三)整合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学习中心地位

高职院校课程改革,尽管取得了不少令人兴奋的成果,但在教与学关系处理上还很不到位,人才培养模式没有实现根本性的突破。从创新人才培养和企业对人才规格新需求的角度来衡量,现在的课堂教学改革任务还远远没有完成,以学为主课堂还没有全面实现,教与学关系调整没有到位,“一言堂”“满堂灌”的现象还普遍存在。经过整合,教师要能“放得下”,把学习任务发给学生,让学生在分组协作和角色扮演中,学会查阅图书资料,查询网络资源,完成个性化教学任务,学会自评、互评学习成果,不断提高自学能力。同时教师又要能“拿得起”,加强高职特色工程类专业课程开发研究,不断总结教学实践经验,深入调研学生思想状态、心理特征、学习态度,努力提高自己的导学能力。在教学实践中,要确立“以人为本,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新的核心理念。“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的价值选择,也是一种教育理想。在“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下,要努力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不仅要把技能和知识作为重要的课程教学内容,而且要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纳入到课程内容的设计中。3

(四)整合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学习效率,提供个性化学习需求

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3]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是多年来反复讨论的话题,实践上也有很多探索,主要表现在网上招生系统的开发,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上的运用,网络教学资源下载,教师在线学习平台的搭建,数字化校园建设,教育行政部门数据采集系统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教学效率,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使学生超越个人狭隘的经验和时间、空间限制,高效获得专业信息,深入理解专业理论,实现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互动发展,促进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转化和升华。近年来,现代信息技术对有些领域影响是根本性的,特别是消费领域,网络的集中程度、密切程度,全面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网上购物已经使人们,特别是青年人的购物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刻改变着人类的思维、生活、学习方式,深刻展示了世界发展的前景。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创新人才,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4]现代信息技术如何实现像网上购物那样,从根本上改变学校教学、学生学习方式,影响学习领域,这还需要在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过程中继续探索和推进。

二、纵向整合,优化课程结构

第二维度是纵向整合,主要任务是理顺专业技能和知识的逻辑关系,做好技能和知识紧密对接。

(一)整合中、高等学校课程,关注学生学习能力过渡衔接

高职院校的生源已呈现出多样性特征。有通过普通高招录取的高中文理类考生、艺术类考生,有通过自主招生录取的普通高中毕业生、中职毕业生、具有高中同等学历的在职企业工人、部队转业军人等。他们的文化基础、技术水平、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各不相同。要实施有效高职专业教学,就必须具体分析中等学校课程,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技能、经验和兴趣,推进中等学校、职业资格培训和高等职业学校课程整合衔接,并根据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需要,动态调整高职专业课程,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应劳动力市场需要,有职业发展前景的学习资源。在学习内容、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方面,给教师提供创新的空间,构建开放式的课程体系,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5]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

(二)整合专业课程,强化技能和知识的连贯衔接

工程类专业的选修专业课和核心专业课程内容的排序整合需要专业负责人牵头,专业教师集体讨论,集中梳理调整。这种整合不是某位专业老师个体能独立做到的,一定是通过专业教师团队来实现的。集中大家的智慧做整合,就是要站在整个专业的立场上,研究每个学段任务目标和教学内容安排。哪些技能和知识在衔接上缺失,需要充实;哪些技能和知识无关衔接,可以删除;哪些课程是基础,必须先修;哪些课程没有先后逻辑和技能知识递进关系,可以同步开设;哪些课程,学生在已有的课程知识和技能基础上可以学习,在后续推出,要做好课程内容的逻辑衔接和适合学生认知心理规律的整合。这个整合过程有几个困境:一是课程观念陈旧;二是整合能力欠缺;三是内容整合难产;四是教材整合滞后。[5]。经过多年的课程改革和探索,陈旧的课程观念已经有所突破,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实践技能和职业能力为重点的观念基本成为共识。“整合能力欠缺”是个瓶颈,它直接导致“内容整合难产”和“教材整合滞后”。面对瓶颈,专业教师团队应该态度积极,首先要放手做起来,努力把整合工作向前推进;其次,不要期望过高,指望一蹴而就,完美无缺;要沿着正确的路线和方法整合,坚持在整合中总结,在改进中整合。经过几轮的整合和改进,团队能力就会提高,整合的课程就会越来越完善,整合的教材也会越来越完美。

三、结语

课程整合是一项挑战性工作,专业带头人的决心和专业教师的团队合作精神非常重要,只要坚持把第一轮整合做完,很多教师对自己的课程就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和新认识。整合前,教师都是各自为阵,在分散的知识点上教学,缺少对专业的整体认识和把握。整合后,教师的专业和教学实践能力有了质的飞跃,自己也站到了课程的制高点上,散在的技能和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反映在从工程实际抽象出的课程中,面对企业工程实际和专业教学会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通过二维整合,不但可以开发出具有高职特色的工程类课程,而且有利于教师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跃升,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为实施继续教育,促进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参与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 号)[EB/OL].(2014-06-22)[2015-05-29]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4-06/22/content_8901.htm.

[2]田慧生.深化我国课程整合与课堂教学改革[J].教育科学论坛,2015(1):4-21.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4-07-30)[2015-05-29]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77/201407/171904.html.

[4]习近平致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EB/OL].(2015-05-23)[2015-05-29]http://news.sohu.com/20150523/n413638335.shtml.

[5]张健.高职课程整合:困境、价值与突破[J].职教论坛,2013(24):75-79.

猜你喜欢
技能高职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劳动技能up up!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