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山人浅识

2015-03-27 21:15张兆勇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山人题画八大山人

摘要:按照惯常说法,八大山人是标准的遗民,但八大走出的是一条由忧郁到超越自在的人生之路.纵观八大生平,这不是清政府怀柔政策所致,而是他自身通过读书修习,侦破古厚,达于生趣.八大以“近道”为旨趣,力避中晚明以来的南宗画论,反对开宗立派,从而以自己特有方式澄怀味道,把握味外味,感受“山林之气”.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G8275(2015)05G0066G03

收稿日期:2015G09G20

作者简介:张兆勇(1965G),男,安徽五河人,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古代文学和中国传统文化.

一、涉事与晚安———一条自己定位的超越之路

八大山人,清四僧之一.以社会、文艺思潮惯常说法,他是标准明清易代遗民.清郑板桥有诗«题八大山人山水小幅并白丁墨兰共一卷»:“国破家亡鬓总皤,一囊诗画作头陀.橫涂竖抹千千幅,墨点无多泪点多.” [1]68清叶丹«过八大山人»云:“一室寤歌处,萧萧满席尘.蓬篙藏户暗,诗画入禅真.遗世逃名老,残山剩水身.青门旧业在,零落种瓜人.” [1]69山人作为“前明宗室,为诸生,ƻƻ弱冠遭变弃家ƻƻ住山二十年ƻƻ一夕裂其浮屠服焚之,走还会城,独身猖佯市肆间” [1]107(«八大山人传»邵长蘅)一生自然有太复杂的人生及心理阅历,但只要留意品察,就不难发现,八大山人长达80岁的人生从主体上有一个从抑郁到安详的心理走势.他有两幅字画,一副叫“涉事”,另一幅叫“晚安”,均寄有较长的题款,似代表他人生两个阶段环节.八大这个结安详的心境显然不是满清的怀柔所致,而是他的自我超越.

在笔者看来,八大山人之所以如此,总结起来,首先得力于禅,其次得力以苏黄米为代表的元祐文化熏染,再者即是八大终于侦得中华文化所蕴藏的太古之真,这自然是他创作与体验叠加努力的结果.山人的思路应是这样的:

首先以遗民情绪隐遁“戊子现比丘身ƻƻ”(饶题)“弱冠遭变弃家遁奉新山中,剃发为僧,法号传綮”.奉新在洪州西应是临济黄龙的隆盛之地 ①,此亦可属山谷故园,这两方面自然同时影响这一灵睿敏异之士.世人多以山人后二十年蓄发为告别禅门,实乃他已经参透了禅的殿堂而放浪形骸.且看他的两首充斥禅意的题画诗:“无一无分别,无二无二号.吸尽西江水,他能为你道.”(«传綮写生册题瓜诗»)“尿天尿地无所说,又向高深辟草莱;不是霜寒春梦断,几乎难辨墨中煤.” [1]40(«传綮写生册牡丹»)这两首均应是他为僧时的题画,充满禅意.特别请注意,这里用了马祖之典,显示他显然受临济影响.又据史料,他出家拜耕庵为师乃曹洞38代传人,若是这样,可见在他这里禅门已没明确界限,也可以说由于他有不立门户的广泛吸纳,因此禅门以它的丰富很快即成为他进一步涉事的思维背景.其诗云:“萋萋望耘籽,谁家瓜田里?大禅一粒粟,可吸四海水.” [1]5(«题画山水图轴»)此处虽用马祖之典, ②但显然思维已泛化成为背景.

关于宋代道学,笔者有一个观点,即元祐文化是宋代道学自然升华为人生境界并转化为审美的一个特殊文化现象. [2]197它落点于各种不同文化现象及艺术样式上,它的核心代表人物即苏轼、黄山谷、米芾.对于这些人物,山人均表现明确的会心,«题画诗轴»“青山白社梦归时,可但前身是画师,记得西陵烟雨后,最堪图取大苏诗” [1]31,在他看来,西陵烟雨虽美然须大苏诗作筋骨才有意蕴.又其诗«传綮写生册题奇石诗»“击碎须弥腰,折却楞伽尾.浑无斧凿痕,不是惊鬼神.” [1]43“斫斧”是山谷毕生均在强调的«庄子»境界,山人也加以奖尚.由上可见他对黄山谷的倾情.不仅如此,八大对苏轼山谷的悟入过程亦有着特别的领悟、特别的再诠释.其云:“十二风流曲曲新,闻香谁是闻香人.若从此处寻花悟,缘起无端堕六尘.”“茫茫声息足林烟,犹似闻经意未眠.我与涛松俱一处,不知身在白湖边.”此“闻香人”即见于禅经的山谷与师傅间开示悟入之典. ③“茫茫声息”则是苏轼写于庐山的开悟诗,所谓“溪声乃是广长舌”者. ④由上可见,八大山人是从悟道层面接受苏黄的.

苏轼所欣赏的米芾、文同也是元祐文化标志性的重镇,山人对他们也有明确的会心.其曾肯定黄子久的«富春山居图»云“米家画法,以此品为第一.”由此可见他领悟了米家父子神奇的高淡及对后世影响.山人曾手抄东坡跋文与可画竹的尺牍,明确表现了他亦钦佩文与可“诗在口,竹在手”的才气, [1]9把文与可“所以静厚不可致”的境界作为追寻目标.

所谓侦得太古之真,在笔者看来,在于山人在获取禅门睿智在领悟元祐文化转而主体化以后再率意升华,最终直达中华文化以阴阳表露的根性.请看山人对罗牧山水册的赏玩题画“远岫近如见,千山一画里.坐来石上云,乍谓壶中起.” [1]13他以为是由于远近虚实变幻共同导致画的神奇.特别是山人发现画的魅力即在于用画转换阴阳文化之根,画家的成功在于结合自我以画的方式将文化传承下来.他曾肯定过一幅董其昌仿吴道子之作,认为其所以成功即在于感受道玄.其释董«云山图轴»云“此画仿吴道玄阴骘阳受,阳作阴报之理为之,正在毖地.” [1]19

总之,山人以这三点标志他独树的成功,换言之,山人最终获得这样成就,除了有禅门开示以化解遗民情绪外,更是他遍访中华文化重镇结缔苏黄,最终历览泛滥于中华文化的结果.

二、藏身于怪,关纽于迂———一种自己风格的文化靠拢方式

从文字资料上看,山人是从董其昌、徐天池到魏晋逆推修习的, ⑤有一个跟踪徐渭体悟元四家以及以自己的方式对北苑的参悟过程.如果说禅门初化了遗民情绪,那么以此逆推追溯,八大通过历览终于消除了自己的视界之障.山人曾表述这过程:“静几明窗,焚香掩卷,每当会心处,欣然独笑.客来相与,脱去形迹ƻƻ觉悠然神远.” [1]3山人越来越打通了山水花鸟、印章、书法,使其共同呈现出自在的氛围.山人做花鸟时常连带背景,既而还原宇宙大全.

如果说从鹰的刻意性转而花鸟虫鱼的随意性是八大审美旨趣的转变,那么读者没必要分清他山水花鸟,只要去注意山人刻意的简繁用心,即能侦得其魅力.世人最看重山人简的独特别具,的确,简是贯于他毕生的,但若仔细读下去会发现,前后期心理内涵显然不一样.前期乃繁以简出,后期乃淡以简出.前期由简出繁乃是情绪集中之故,后期淡以简出乃内在品味自然显露,并逐步充实自在.总结起来说,带着遗民情绪回融于禅形成于文化的敦实,终使八大获得安宁,以致于“愈简愈远,愈淡愈真,天空壑古,雪个精神”(何绍基语),此种精神被自己标举也为世人认可,总结起来有如下标志性亮点:

1.奇怪

清谢彬«国绘宝鉴续纂»云“僧雪个,南昌人.善写意花卉,奇奇怪怪,巨幅不过朵花片叶,善能用墨点缀.” [1]63

2.古厚

清杨翰«归石轩画涛»云“八大山人人鱼石ƻƻ古厚之气人不能学ƻƻ石之古峭,鸟之萧闲,反侧观之,神味不尽.” [1]65

3.生趣、诗韵

清李松庵«八大山人花卉册»云“涂来数页不枯淡,随笔毫端墨润新,生趣来须迎雨露,绿窗人对信精神.” [1]67

清吴昌硕«题八大山人竹石立轴»云“石迸竹生根,中有雪个魂,江头无杜甫,谁赋衷王孙.” [1]74

以下笔者亦从以这几点为切入点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者,关于怪.在笔者看来,怪出于山人自觉,山人有诗“自性宁薄劣,独步乃幽偏.” [1]4又其«草书唐贤绝句四条屏之一»有云:“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1]6

在山人的眼里,世界的活力在于万化各以其态、各以尖新呈其态,而最终“东西南北怪底同”.山人这是在斑斓的自然万化中找寻同之于异,而最终发现他们的同即异,即均怪也.应该说这是一次与本真的接触,结果不仅让他把握本质,也平添了山人的自信.且看他不止一次的以怪应世.«题画诗»:“棠墅人家自琢琴,峄阳传说就知音.雍雍鸣雁水仙操,风里求凰无是心.” [1]8世间有知音,但人与人的交好,在于心与心的交流,并不需明确的目的.在八大看来,人的魅力在于人各以其志而有个性.遥想明清初易代之际,世人多因遁世,其藏身方式亦多不一样.譬如三大家顾炎武走遍大地期江山之助,船山隐遁南岳以七躯活埋达道,梨洲则志在以反思呵护圣证.八大山人作为同时代人,则最终以怪藏身,以怪吞吐华夏本真与心灵疮痍.如果说八大山人之心越来越趋于安逸,那么此结果在于八大山人终于找到了以怪藏身的存活方式.

山人除在应世与人格上甘守其怪,还有一个创意即在艺术上以迂释怪,从而联络魏晋到元明,从竹林七贤、二王、董其昌到徐天池,走了一条特别体验之路.他认为“画家传模移写自谢赫始以法道为画家捷径,盖临摹贵在神气难传,师其意而不师其迹乃真临摹,如巨然学北苑,元章学北苑,大痴学北苑,倪迂学北苑,北苑耳,各各学之而各各不相似.” [1]18

在笔者看来,诚然山人这些是在强调不相似,但目标则是强调这些人是在什么意义上共同站到了北苑平台,在这一点上他最推倪云林而又重点凸现其迂.八大山人曾明确表明自己在迂上秘联了倪云林,其«题山水画轴»有云:“倪迂画禅,称得上品上,迨至吴会,石田仿之为石田,田叔仿之为田叔,何处讨倪迂耶.每见石田题画诸诗于倪颇倾倒,而其必不可仿者与山人之迂一也”. [1]20

综上看来,山人藏身于怪,关纽于迂,实际上是自觉地追寻以自己的风格向文化靠拢,而倪云林所以最受推崇即在于其以迂显怪,山人以为最具艺术效果.此种批评观有点像常州词批评家谭献的观点,“以无厚入有间”. [3]3990

二者,关于古厚.在清代学人杨翰眼里,山人的古厚之气,人不能学,诚然.但在山人,此古厚之气是有明确内涵的,即山人通过吴道玄深悟太极阴阳,计白当黑,知黑守白之理,最后以书画语言通达传统文化.这一点显然不同于赵孟頫所倡导的古意而意在表现它的浑厚性和文化的原生态. ⑥后人看重也是从这个角度.潘天寿云:“个山僧曾题其所画焦墨松石曰此快雪时晴图也.今予偶作山水,山间树间空白似积太古雪,亦可以个山僧题松石语题之,然画材意境不同间求同,黑白间求致,此意个山僧已早知之矣,癸巳山僧作此以为清凉之药.” [1]73

潘指出八大山人出神入化,其调动浓淡、干湿、黑白似侦得传统文化于绘画语音的连结转换点,此无疑是其画所以古厚之因.因此在雪个这里,绘画不在于表现了什么,而更在于己会融了什么.

据此可概述一下山人表现出的古厚意:

1.在笔者看来,山人虽没明确倡古厚,但倡“浑浑斧凿痕” [1]43,表现在他画中即应古厚意.前面讲过所谓“斤斧”是庄子所论被山谷反复标举的境界,山人显然亦推此境界.这种境界不故作惊人之举,宛若天成.

2.笔者理解山人的努力在于要明确越过眼碍直达万化之真,山人道:“世界八万四千,究竟瞻顾碍眼.” [1]38且读他的数幅«游鱼图»即如此,无疑这是向着古厚的还原.

3.“古厚”非法观是山人刻意强调的,山人持“古厚”非法,不知从何出,其评苏轼曰“士大夫多讥东坡用笔不合古法,盖不知古法从何处出耳”. [1]46又其云:“南北宗开无法说,图画一向拔云烟”.

三、林下风,味外味———一种自己认可的近道模式

泛读山人言论,发现山人虽甘守古怪,追寻古厚,但他的最根本目的还是以近道为旨趣.

他曾泛览自庞公以来的隐遁之士,得出结论:“远游非避地,访道爱童颜” [1]7,并据此重新解读陶潜、谢灵运所以受人尊重的原因.其观点是“陶潜老懒得成醉,太守流风自一家”,也即是说,在山人看来大谢陶潜的魅力在于他们能各以其志近道.换言之,他们不以避地远游,不以徇机巧争夺,而更在于以忘情抱杖自闲.山人在回答以下两个问题时思路非常清晰:一者为什么要以近道为旨趣,二者怎样近道.为什么要以近道为旨趣?山人是以感慨为由,八大山人于«米芾西园雅集图记»中有云:“独余凉笠,老僧逍遥林下,临流写思,为之慨然”.这幅写在晚年藏在温州的字幅,说明他其实一生慨然未脱,推其慨然主要来自于两方面:一者于杭州西湖慨叹世风变俗.其云“三十可来处士家,酒旗风里一枝斜.断桥荒藓无人问,颜色于今似杏花.”即是说他发现小孤山前已是酒旗飘斜,昔日傲寒之梅,今日已被闹热杏花取代,通往小孤林和靖坟已为寒藓所封.二者深感“空中泡影虚丝迹,局内机缘假认真”,亦即是深感“此身如幻”.山人将“见道”建立在此忧患之中.

山人在如何近道问题上谈得很具体.

首先,山人主张晦养深厚,行万里路,读百卷书.其«题画摹答樵谷太守之附上»有语”读书至万卷,此心乃无惑.如行路万里,转见大手笔”. [1]58其次,山人特别看重朱明王朝开国公刘基的议论,以为“天道不翕聚不能发散,花之千叶便无实,为之英华太露耳”,山人就此感慨,“人家酿成好酒,须以泥封口,莫令丝毫之泄露,藏之数年则其味转佳,才泄露便不中用”. [1]59此亦即向内晦隐,以隐显明,充分相信只有包诸所有,才能空诸所有;只有充实才更空灵;只有内外搜求,才能是大手笔之根要.至于怎样近道,山人以“法法不宗而成”为旨趣,明确表示自己虽欣赏董宗伯的真字画,但并不欣赏他«画禅室随笔»中的观点,为此他特别赞赏石涛的自成一家,其目的则是为了将自己的理念建立在«画禅室随笔»以外 ⑦,其云:“南北宗开无法说,图画一向拔云烟.如何七十年光纪,梦得兰花淮水边.禅与画皆分南北,而石尊者画兰则自成一家也.” [1]47又其云:“禅分南北宗,画分东西影.说禅吾弗解,学画那得省.至哉石尊者,笔力一以骋”. [1]58(«题画奉答樵谷太守之附下»)

笔者看来,关注山人必须要关注藏在日本京都泉屋博物馆的字画.其边上有一段不太长的题款,云:“少文凡所游履,图之于室,此志也.甲戊夏至,退翁先生属书”, [1]39此题款非常明确表达山人追踪宗炳以图书卧游澄怀观道为志的心路.这也许是他自始至终均以摆脱明人宗派门户而获得安逸,以自己方式近道的明确表达.

当代学人石泠研究八大山人,特别注重于评估从倪云林到山人从对逸草之笔到抹笔的强调.其云:“作画不称绘描制而称写是中国文人画的飞跃,山人此处更以一抹字题之.可见山人敢于解开所有束缚”. [1]57的确,在审美境界上,山人自信以自己的方式找准了林下风味,感悟到山林之气,此即“抹”,由逸草、率性过渡为抹.其«题画»云:“三五银筝兴不穷,芙蓉江上辞秋风.于今邈抹浑不似,落草盘桓西社东”. [1]45由此可见,无疑山人对此是自信的.

今天看来,此风味的获取首先在于他把握了味外味.他曾深有体会:“盐醋食何堪,何堪人不食.是义往复之,粗餐近同列”. [1]49即在他看来,人食五谷杂粮无论粗细关键要寻出味外味.

其次,它以雅为旨趣,围绕雅有效落实了笔墨气力.其有诗云:“雅乐既以当,推之气与力.元公本无力,铜铁断空廓.” [1]再次,以山人自己的理解,这些均是“无法法”,是巧与拙的统一,简与繁的统一.

注释:

①主要指五代北宋以来,临济禅自身分化为杨岐、黄龙二支,其中黄龙一支主要隆盛于以洪州为中心的赣北一带,此处亦是黄庭坚的家园.

②见于«景德传灯录»中马祖回答庞蕴居士“不与万法为侣者是什么”之典.

③此处可参阅(日)忽滑谷快天«中国禅宗思想史»第489 页,所记载的山谷与其师祖心法师间的对话.

④苏轼诗云: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⑤八大山人在«书临河序·题识»有云:“晋人之书远,宋人之书率,唐人之书润,是作兼之.”说明含融晋宋至于唐,是他要刻意为之的行为.

⑥在笔者看来赵孟頫所倡古意仅是简单的还原唐宋,矛盾极多.

⑦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将中国山水画分为南北宗说,此说与其它领域学人一起演绎着一直困惑明人的正统观.

猜你喜欢
山人题画八大山人
陈洁白
论谢榛诗歌的山人书写
八大山人的大尺幅行草立轴书法探析
《扬州八怪题画诗考释》——直抒胸臆,寄情于画
八大山人作品欣赏
如何鉴赏题画诗——以2019年高考试卷中的陈与义诗三首为例
回望传承——八大山人纪念馆建馆60周年故宫典藏特展
最后的守山人
《明 徐枋题画诗》
沈鹏《题画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