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 崧
(长江大学 文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搭便车”新义的衍生机制
芜崧
(长江大学 文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摘要:“搭便车”这一说法有“名不见经传的普通事物依傍著名的事物,并且尽量弄得与名物相同或相似,从而获益”、“应该付出代价或劳动而没有付出、反而获益的行为”、“借助各种有利条件来做自己的事情”等新义;“搭便车”结构的凝固与新义(比喻义)的稳定,与汉语中大量“1+2”音步的动宾隐喻式的三字格固定短语的影响有关。
(责任编辑:余志平)
关键词:搭便车;新义;衍生机制
中图分类号:H146
文献标志码:码:A
文章编号:号:2095-4824(2015)02-0073-03
收稿日期:2014-09-01
作者简介:芜崧(1959-),男,湖北江陵人,长江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Abstract:Free-riding has new meanings, including benefiting from unknown things which it relies on and is made the same or similar to famous things, benefiting from no cost or labor which it should have paid, doing one’ s own things by virtue of various advantages, etc. The structure fixity and stability of new (figurative) meaning for free-riding is related to the influence of large quantities of 3-word fixed phrases in the “1+2” feet verb-object metaphoric style in Chinese.
“搭便车”本指人们出行时无须出钱买票而搭乘他人的车子,在上世纪60年代中叶被借用到经济领域,成为一种“搭便车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曼柯·奥尔逊在《集体行动的逻辑:公共利益和团体理论》(1965年)一书中提出,其基本含义是不付成本而坐享他人之利。财政学中也称“免费搭车”,指不承担任何成本而消费或使用公共物品的行为[1]。那么,“搭便车”的这一新义是怎么衍生出来的呢?本文试作一番分析与梳理。
首先,搭便车表现为一个小物体因依附于一个大物体而获益。本来,搭车人步行的速度是远不如车行速度的,一旦他搭上便车之后,二者的速度便相同了;在我国,搭便车被有些地方的交管部门禁止,因为它侵犯了正常运营的交通车的权益,也存在安全隐患。根据这些特点,人们用“搭便车”比喻名不见经传的普通事物依傍著名的事物,并且尽量弄得与名物相同或相似,从而获益。具体表现为玩文字游戏,借他人作品(产品、商品、商标等)名称中的字词为己所用,甚至抄袭、冒用他人作品的名称或产品的外观设计,以致鱼目混珠——自己作品的名称、产品设计与他人作品的名称、产品设计具有高度的相似性,误导消费者把普通作品当作名牌作品;或者在宣传中把自己的产品或劳务跟知名度高的、影响大的人或事物联系在一起,借他人之名扬己之名: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傍名牌”“沾名牌的光”,以此获益,却侵犯了他人的商标权、著作权、产品权等权益。例如:
(1)“乡巴佬”商标遭遇搭便车,“乡吧佬”涉嫌侵权(《温州日报》 2014年3月5日)
(2)到底是原告“眼红”被告挣了钱?还是被告的《泰囧》搭了原告《人在囧途》的便车?(中国广播网 2014年1月8日)
(3)在图书市场上同样存在搭便车的例子,比如前几年有一本《谁动了我的奶酪》很畅销,市面上立即出现了《我该动谁的奶酪》、《谁也不能动我的奶酪》等一系列跟风书。(《山东商报》2014年3月12日)
(4)为了能搭上奥运便车,国人可谓搅尽脑汁,“奥运牌”香烟、“福娃牌”糖葫芦及西瓜……只要是个商品,就能和奥运沾上边。(《南方都市报》2007年12月29日)
其次,搭便车的人本来应该向驾车人支付报酬而没有支付,因此,“搭便车”比喻应该付出代价或劳动而没有付出、反而获益的行为,例如:
(5)社交网络中存在着部分用户不贡献任何内容,或仅贡献少量内容而享受其他用户贡献所形成的“公共资源池”内容的“搭便车”行为。(王慧贤等,《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3年第3期)
(6)提倡独立撰写学术论文,反对来稿中任何形式的搭便车行为,作者署名原则上不超过两人。(《改革》2012年第1期)
(7)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合作社成员在集体行动中不愿付出而坐享其成的“搭便车”现象……(肖云等,《中国农村观察》2012年第5期)
其三,车子本来是运货的,却顺带装载客人,行使其他职能,据此,“搭便车”比喻趁(利用)做甲事的机会做乙事。乙事有时是不合理的做法:
(8)行政审批环节岂能如此“搭便车”(《新闻晨报》2013年5月23日)
说的是“福建省寿宁县工商局规定,个人如在当地登记注册公司,必须出示计划生育证明。”
乙事更多的时候是(趁机)捞取好处或占便宜:
(9)网友质疑:平阳事业单位招考搭便车收费(新浪 2008年9月28日)
(10)何亮亮:(学生)赴美夏令营暗含潜规则,老师搭便车(凤凰卫视2013年7月11日)
从另一个角度看搭便车,体现了驾车人(司机)对赶路人的关爱,这种助人为乐的精神是值得提倡的。因此,“搭便车”也有褒义的用法,指合理合法的“搭便车”。由于搭车人利用便车得以完成自己的出行任务,“搭便车”比喻借助各种有利条件来做自己的事情。有利条件可以是借以渡过难关的类似于交通工具的物体:
(11)搭便车:……原先在水中挣扎的一只小老鼠……优哉游哉地趴在蟾蜍背上,蟾蜍则不紧不慢驮着老鼠游到岸边。(看看新闻网 2013年10月10日)
可以是生产优良品种的经验:
(12)“我们不仅是好邻居,还是经济发展上的好搭档。”石壕镇党委书记张文野说,像发展糯玉米,毗邻的习水县几个村搭了石壕的“便车”;反过来,石壕发展方竹笋产业,也向桐梓县“取经”。(《重庆日报》2013年9月27日)
可以是先进的工业技术等:
(13)庄呈展:未来二十年,中德可以互搭便车(网易新闻 2014年7月9日)
说的是中国可以从德国获得新能源方面的技术;同时,“德国也希望能搭上中国发展模式转型、对新能源高需求的便车”。
也可以是无形的社会资源如“名人效应”:
(14)在市场竞争中,企业若是能够游刃有余地用好搭便车理论,也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迅速普及和推广一个品牌,很多企业都选用与品牌相适应的明星来代言,这种“名人效应”从某一方面来讲,也是一种“搭便车”。当年TCL为了打造“国产手机第一品牌”的国际化形象,斥巨资千万元聘请“韩国第一美女”金喜善……(《山东商报》2014年3月12日)
还可以是难得的有利时机或者机遇:
(15)吴用“搭便车”智取大名府(《山东商报》2014年3月12日)
说的是智多星吴用利用元宵节灯会让众多好汉随人潮混入大名府,然后里应外合,攻取大名府,救出了卢俊义和石秀。又如:
(16)饭岛爱以前拍A片的同事,一些幕后工作人员眼见《柏拉图式性爱》狂卖疯赚,于是也出了一本《饭岛爱的真实》,极力抢分一杯羹。如今这本《饭岛爱的真实》果真搭便车成功,也卖个满堂红。(新浪娱乐2001年11月9日)
总之,“搭便车”的新义是根据事物之间高度相似的联系以比喻的方式衍生出来的,也与人们的辩证思维方式有关系:既看事物的正面也看反面,既看有利因素,也看不利因素,而不失之偏颇。于是,“搭便车”便由本义衍生出了相反的两类新义(比喻义)。
从语义的附加色彩看,首先“搭便车”具有褒贬两种感情色彩;其次,具有视觉形象色彩;其三,由于“搭便车”经常运用于交通(本义)、经济、商业、财政(比喻义)领域,可归属行业词,具有书面语色彩;同时,它也经常运用于日常生活,又是一个大众化的通用词(惯用语),具有口语色彩。
在用法上,“搭便车”常常作宾语,受“禁止、制止、防止、严防、遭遇、称为”等动词的支配;还可作谓语中心,受“不能”“不准”的修饰;还可作“行为”“现象”“理论”等名词的定语。“搭便车”和其他三字格惯用语一样,可以扩展,中间插入别的词语,如(12)中的“搭了石壕的‘便车’”,又如“(某产品)搭了奥运的便车”。
“搭便车”还具有修辞功能:可构成拈连手法,将描写具体事物的“搭”用于抽象的事物,使“搭”临时获得了“引”或“惹”的新义;扩大了动词与名词(动宾)搭配的范围,这种超常搭配,体现了语言的变异美:
(17)搭便车“搭”出的连环情债官司(中国法院网2004年1月21日)
(18)女同事搭便车“搭”出离婚纠纷,法官调解化矛盾(大河网 2013年11月12日)
还可与其他同构(结构相同)格式构成对偶(画线段),体现对称美:
(19)探索制止“傍名牌”、“搭便车”的有力措施(《工商行政管理》2002年第8期)
(20)一个品牌的名气大了,有人就想着要搭便车、走捷径。(中国法院网2006年8月15日)
“搭便车”的反义词是“自力更生”:
(21)人民日报:发展不能搭便车,自力更生是现代化法宝( 凤凰网 2013年7月23日)
在语言“类推机制”的作用下,“搭便车”产生了影响力,有人仿其造出了“搭便(飞)机”:
(22)搭便车?不,现在流行搭便机(《信息时报》2013年9月23日)
“搭便车”结构的凝固与新义(比喻义)的稳定,与汉语中大量“1+2”音步的动宾隐喻式的三字格固定短语的影响有关,正如邢福义先生所说:“现代汉语里,动宾格式是一种优化格式,有很强的促成力。”[2]这种促成力使得惯用语中的动宾结构占主导地位[3]。许多“1+2”音步的惯用语中,“1”基本上是高频使用的单音词,“2”则是双音化造成的稳固的双音节词,两者的稳固性共同促成了三音节惯用语的稳固性[3]。二者组合成的新义由于高频使用而逐渐约定俗成。起初,“搭”和“便车”都是稳定而常用的词语,二者发生支配(动宾)关系组成了“搭便车”的自由短语,同时构成了比喻辞格,它常常被加上引号,或者说成松散的“搭……(的)便车”便是明证,其临时的比喻义由于大面积、高频率地运用而逐渐成为固定的词义。在“开倒车、开小差、走后门、碰钉子、唱高调、开绿灯、拖后腿、踢皮球”等“1+2”音步的老三字格固定短语的影响下,“搭便车”与“炒鱿鱼、吃软饭(以软件开发为职业的人)、做笼子(设圈套)、接地气”等新三字格一道由于高频率地运用逐渐凝固成有特定含义的固定短语。与此同时,另一词形“免费搭车”在另一种强势的“2+2”音步的四字格固定短语的影响下也成了固定短语。前卫的电子工具书已经认可这两条词语的新义(比喻义)*百度百科已经收录“搭便车”和“免费搭车”的词条,并认可其新义(比喻义).。
[参考文献]
[1]李栋栋,朱玉.免费搭车行为对实体店与电商竞争的影响[J].中国商贸,2013(18):80-81.
[2]邢福义.汉语语法学[M].长春:东北师大出版社,1997:83.
[3]池挺钦.浅析三字格惯用语的稳固性[J].广西社会科学,2004(8):177-179.
Derivative Mechanism of New Meanings of Free-riding
Wu Song
(LanguageInstitute,YangtzeUniversity,Jingzhou,Hubei434023,China)
Key Words:free-riding; new meaning; derivative mechan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