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菊芳,吉伟卓
(邯郸学院,河北 邯郸 056005)
社区服务研究
河北省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路径探讨
苗菊芳,吉伟卓
(邯郸学院,河北 邯郸 056005)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破解日趋尖锐的养老难题成为一项紧迫而艰巨,并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任务,关系到社会的文明进步和千万家庭的和谐稳定,以及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分析影响居家养老的关键因素,结合省内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所面临的普遍性问题,吸取经验与教训,针对我省经济社会的具体实际,提出促进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的政策建议。
河北省;居家养老;建设模式
2013年8月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任务措施,指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覆盖城乡的多样化养老服务体系,把服务亿万老年人的“夕阳红”事业打造成蓬勃发展的朝阳产业,使之成为调结构、惠民生、促升级的重要力量。
居家养老,即通过社区服务满足老年人居家养老的各种需求,尤为适用所在社区条件成熟的“空巢老人”,为居住在家中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紧急救援、医疗护理、上门探访、外出陪伴、精神慰藉、心理咨询等多种形式的服务。居家养老因其社会成本较低、覆盖面广、服务方式灵活、服务内容多样等特点,日益受到了社会各方的关注。
居家养老的优势目前已论证得较为充分,大多数学者认为这种模式是最适合我国国情的[1]126-128:首先,居家养老能有效填补“空巢”家庭的养老缺位;其次,社区居家养老能弥补机构养老的各种缺陷;第三,居家养老服务收费低且符合老人心理;最后,居家养老扩大了就业,提高生活护理质量。本文在深入分析我省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和供给状况的基础上,广泛借鉴国外经验和国内已有实践,针对性地提出河北省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的模式建议,希望可以为政府、行业和企业的决策提供借鉴和参考。
养老事业的发展不仅是重大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和民生问题。在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进程中,一直把推进养老事业摆上重要位置,近年来在顺平县基础上,河北省大力推广和构建“9073”养老服务体系,即 90%的老年人居家养老,7%的老年人社区养老,3%的老年人机构养老,其中居家养老在养老服务体系中占据了绝对优势,符合我国“未富先老”的社会需求。实践证明,以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载体,加快建立社会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是适应人口老龄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必要补充,是促进社会稳定的有力保障。
河北省不断提高养老服务能力,积极应对老龄化,推动养老福利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十一五”期间,河北居家养老服务稳步推进,所辖11个设区市和36个市辖区,全部构建起以“为老服务热线”和“一键通紧急呼叫”为主要内容的居家养老呼叫服务网络。2012年新建312个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全省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覆盖了近40%的城市社区,但已有的服务中心存在规模小、标准低、利用率不高等问题。
我省当前养老方面比较突出的问题有三类:一是部分老年人不愿意去敬老院生活,比较倾向于在熟悉的环境养老;二是一些老年人需要临时性、短暂性的照顾和救助;三是子女在外地生活的部分老年人需要长期稳定的赡养照顾。[2]36-37因此“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机构养老为辅”的社区养老模式在我省推广中受到肯定。同时我省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存在既缺少法律监管又缺少专业人才的困境,养老设施更是不足,而且对于庞大的养老人群来说,社区养老实在不堪重负。总的来说,我省的养老服务工作仍在起步阶段,面临缺场地、缺资金、缺人才等较多困难。
(一)明确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主要职能
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应具备以下三种功能:家庭帮助服务中心,提供日常生活照料和服务,包括洗衣、做饭、医疗护理等上门服务;日间活动中心,提供社区老年人日常聚会、社交娱乐活动场所,条件具备的可以配备康复锻炼、认知康复训练器材或设施;夜间照料中心(托老所),生活基本能自理但又需要一定照料服务的中高龄老人,痴呆患者,让照料她们的家属可以在白天正常上班,可以获得休息调整时间。
(二)积极拓宽居家养老服务建设路径
社区居家养老工作正处于起步摸索阶段,面临着不少问题和困难,我们要进一步坚定信心,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创新发展,不断探索推进,切实把我省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引向深入。结合本地实际,创新服务模式,坚持需求导向,设定服务项目,坚持规范服务,保证服务质量,在服务内容和对象上有所拓展,并在服务形式和内涵上有所突破。同时,鼓励社会各界积极支持和参与社区居家养老工作,为推进居家养老事业作出贡献。
(三)积极寻求福利性与产业性的结合点
一定要坚持普惠、微利的原则。大多数老人经济资源较弱,养老助老更多的是一种社会福利行为,虽然可以产业化运作,但不能作为盈利性产业,最好引入非营利性社会组织。而且在现有经济发展背景下,养老事业也不能追求大而全,精而高,绝不能作为面子工程。务实、实效、民惠才是根本。居家养老应该面对大多数老人,应该优先解决老人的生理与安全需求。引进社会资本注入是解决资金不足,人力不足的根本。政府可以通过税收、用地、荣誉、勋章等等优惠政策,吸引投资者。同时一定要加强监管考评,防止市场化。垄断化远比商业化更可怕。养老服务需要不同层次,而且政府和企业需要承担不同的责任,政府做好福利化工作,企业做好市场化工作,何乐而不为。2012年7月民政部下发的《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的实施意见》,其中就明确规定:“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举办适宜老年人特别是失能、半失能、高龄老年人集中照料、护理、康复、娱乐的养老院、养护院、老年公寓、敬老院等多种形式的养老机构。”
(四)牢固树立民生和服务的理念
切实做好居家养老服务,最关键的是服务理念的转变,政策理念的转变。我们的老龄化事业首先要做的是保障老年人的生存权,我们并不主张走西方过度社会福利化的路子,但也绝不能走单纯产业化道路。老龄化事业是一项民生工程,是政府取信于民的举措。多年前,我们提出“只生一个好”,“养老政府管”,如今如何取信于民,保证政策的延续性,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
针对以上我省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关键因素,提出关于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建议如下:
(一)养老组织实体化、规范化
居家养老的运作机制可以采取“政府推动、市场化运作、信息化管理、专业化服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要实现社会化服务,离不开市场化运作的服务机制。采取由民间服务实体承办,吸纳有关单位成为居家养老服务商,整个管理实行市场化运作,建立企业化家政员工队伍,组建紧密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通过产业化的运作,将分散的社会化的社区服务网点整合成为有组织、实体化的社区服务产业;将随意的市场化的社区服务实体,引导为有信用的品牌化的社区服务产业。而政府在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发挥着推动者、扶持者、协调者和管理者的重要作用,通过建立居家养老服务评估体系,对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进行全方位评估,使居家养老服务逐渐走向规范化的运作模式。
(二)养老服务队伍制度化、常态化
逐步建立和完善三支队伍,即专业服务队伍、义工队伍和志愿者队伍。采取公开招考、招聘和定向培养等方式引进养老专业人才,同时吸收下岗职工充实到养老服务岗位,并建立岗前培训和养老护理员持证上岗制度,对取得专业职称者给予一定额度的补贴,以提升为老人服务的质量;此外充分利用小区养老网络资源,培训有一定劳动能力的退休人员进行互助服务,以老养老,以劳换养,进而整合社会资源;积极鼓励志愿者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进行规范管理并制定激励机制,提高志愿者的服务质量和效率。按照老龄工作“六个老有”的要求,一方面充分发挥社区老人的聪明才智,积极扶持建立各类老年人特色活动队伍,开展健康向上、形式多样的老年文体活动;另一方面壮大社区实力,为开展各类活动、提供各类服务做后盾。可以联合相关部门举办居家养老服务员培训班,对各中心的专兼职服务员进行礼仪礼节、家庭保洁、家庭餐制作、饮食卫生、常见病防治和老年人起居、老年人照护等居家养老服务专业知识的培训,以提高为老年人服务的质量。总之,要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共同支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三)服务项目具有针对性
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运行之前,首先要对本辖区老人的养老服务需求进行调查摸底,根据不同老年群体的需求特征进行相关服务的提供。将职业、性别、收入、生活自理能力这四个个体特征作为区分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主要特征,分类比较不同老年群体在居家养老服务需求上的共性和差异性[3]35。针对不同老年群体需求设置服务项目,分期分批分层建设。依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率先开展困难老人的居家养老工作,满足老人最迫切的医疗、生活照料的现实需求。从建立日间照料中心、托老所或老人食堂、助餐服务点、社区健康小屋、老年医院开始,把家庭养老和社区养老结合起来。
(四)场地建设多方化
为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元化的需求,大力扶持民营养老机构进入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推进社区居家服务养老场地建设。一方面,完善社区建设规划,将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建设用地和土地利用规划,并将“养老用地”作为单独的类别,对养老所用土地价格、水费及养老机构和场所的水、电、气给予适当优先和优惠。另一方面,针对小区养老场地短缺,而小区单身空巢老人住房和空置房屋较高的现象,可以通过统一租赁,共同集中使用的方式,解决养老场地不足的问题。从上到下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养老体系:区里有老干部活动中心,街道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各小区配有老年人活动室,最终建立一个由政府、社会、家庭和个人共同承担的养老服务体系,加快养老机构和场所的建设。
(五)家政服务信息化
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运行之前,首先要对本辖区老人的养老服务需求进行调查摸底,针对需求设置餐饮休息、医疗保健、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法律维权、精神慰藉、洗衣购物等服务项目。建立家政服务信息平台,打造虚拟养老院,老人在家即可与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沟通并解决问题;建立应急服务网络,进一步实现“12349”一键通全覆盖;建立老年家庭档案,建立联系人制度,联系人要与老年家庭特别是与空巢家庭定期保持联系,并制定相应的问题处理办法。通过整合公共服务资源和社会服务资源来满足老年客户在安全看护、健康管理、生活照料、休闲娱乐、亲情关爱等方面的养老需求,从而为广大选择居家养老的老年群体提供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
(六)资金保障多元化
国际经验表明,养老服务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养老服务补贴制度的建立。包括对于低收入的高龄、独居、失能等养老困难老年人,经过评估,采取政府补贴的形式,为他们入住养老机构或者接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支持。同时,还要积极探索建立由政府主导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鼓励和引导商业保险公司开辟长期护理保险业务。增强群众长期护理保险意识,减轻长期高额护理费用压力。国家要从政策扶持上入手,在土地、税收、用水、用电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总之,可通过采取财政拨款、民间投资、社会集资、有奖募捐、各方捐助、街道和居委会出资等方式致力解决社区养老助老服务资金问题。同时,优化财政投入模式,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一次性建设奖励调整为按照服务内容、服务量和服务效果给予不同的运营补助,着力提高养老的服务质量和吸引力。比如,可以根据接受服务老人的不同状况,制定不同的补助资金标准,分为自理老人、半自理老人、失能老人不同级别。
(七)养老宣传全面化
居家养老在我国是一个新生事物,许多居民甚至老年人自身也不清楚这样一种养老途径。通过开展各种联谊、座谈会等宣传活动,向辖区群众广泛宣传居家养老服务,加大对居家养老的舆论宣传,让社区老年人对居家养老工作有更进一步的了解,这样不仅可以赢得老人的支持,听取老人的有益意见,而且可以非常有效地团结各种社会力量加入到居家养老项目中来,从而在人力资源和经济资源方面开拓新的渠道,有效地提高了群众的满意度。
[1]聂兴超,罗智楷,裴大双,庞晓轩. 现阶段社区居家养老研究述评[J]. 学理论,2013(28).
[2]贺薪蒙. 我国社区居家养老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研究综述[J]. 知识经济,2013(20).
[3]胡娟. 上海市不同老年群体居家养老服务需求与对策研究[D]. 上海社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8.
(责任编辑:贾建钢 校对:朱艳红)
D669.6
A
1673-2030(2015)01-0126-03
2014-02-15
2013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民生调研专项课题,项目编号:201301187
苗菊芳(1975—),女,河北邯郸人,邯郸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