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端玲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福建泉州362000)
基于风险管理的高校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
吴端玲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福建泉州362000)
高校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是教育系统内惩治腐败的重要内容,从风险管理的视角出发,依据COSO发布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设计了高校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的具体流程,内容包含:优化廉政风险内部环境和设定风险目标;识别、评估和应对廉政风险因素;建立风险信息监控平台,全面监控风险因素,三项内容做到了廉政建设的“防”、“控”合一,在高校廉政建设中有现实的应用空间。
风险管理; 廉政建设; 防控机制; 高校
高校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指的是在高校反腐建设过程中,引入现代管理理念,针对高校廉政体系建设,建立长效的风险管理机制。这一防控机制包含了腐败行为的前期监测、中期监控和后期处理的全过程,对重点腐败环节和重要部门进行全面防控,有助于提前化解和有效应对廉政风险。目前,理论界和实务界已对高校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的建设展开了深入的讨论与研究,但大都侧重于研究风险监控的措施。本文引入企业风险管理理论,全面论述了风险防控机制的建设,以期为高校廉政建设提供具体指导。
风险管理理论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最初仅限于保险购买规划。1953年美国经济学家加拉格尔正式提出成熟的风险管理概念,建议保险行业改变以往被动转嫁风险的措施,拓宽风险管理渠道。上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风险管理历经了纯粹风险管理阶段、整体化风险管理阶段,最终演变成为一门独立的管理学科。目前,新颖的风险管理方式不断涌现,而风险管理的领域也扩展到了各行各业。
COSO曾经发布了一篇名为《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的报告,受到了金融街及其它领域的广泛重视。该文把风险管理分成了八个方面的要素,即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风险监控。COSO发布的这一风险管理框架设计时考虑到了其它行业的特点,正是如此,该框架所确立的风险防控机制也可以移植到其它行业之中。国外诸多高等院校根据这一理论框架,进行了系统的风险管理实践,内容涉及到财务风险、学术道德风险、教育廉政风险、合同法风险等。我国高等教育学校的性质、办学目的、办学指导原则、管理模式,甚至教育方式具有很大的趋同,这些特点决定了其廉政风险具有普遍性,继而也决定了可以根据全面风险管理理论,设计具体的风险防控机制[1]。依据COSO风险管理框架,设计了如下风险防控机制。
内部环境与目标设定。建立高校廉政风险防控领导机构,分配廉政目标责任,同时表达出明确的廉政风险防控信心与决心;各项业务目标与廉政风险目标挂钩,注重对全员进行廉政风险教育;创设“廉洁奉公、严于律己”的廉政大环境。
事项识别与防范。职能部门制定风险防控方案;查找风险类别,明示风险类型;评估风险发生的概率、风险损失程度;制定风险防控制度,初步建立风险防控机制。
信息沟通与全面监控。建立风险信息数据库,全面服务风险防控工作;细化风险防控流程,涵盖权力分配、权力监管、腐败处理等内容。
(一)内部环境与目标设定
首先,风险防控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相结合。党风廉政责任制要求高校党员干部把党风廉政建设的相关规定自觉融入到日常教学、科研与管理之中。在风险防控管理中把具体的廉政职责和岗位职责确定到部门或个人,定期进行量化考核,依据谁出问题谁负责的原则,对未落实或不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相关责任人给予相应处罚。二者的结合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风险控制跟进行政执行,有利于“一岗双责”制度的落实。此外,高校以党风廉政建设为依托,促进风险管理的实施,确保二者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落实,无形中确立了风险防控的隐含目标,继而也为风险管理的实施创设了一个优良的环境。
其次,完善廉政谈话制度。廉政谈话制度是预防腐败的重要措施,它明确了反腐主体的态度与立场,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潜在风险因素转化为具体的腐败行为[2]。我国的廉政谈话制度主要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党委组织部门对新任命的领导干部提出廉洁从政若干要求;其二是党委组织部门对部分单位负责人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交谈,了解各责任部门可能存在的廉政风险,并对此提出强化廉政建设的具体要求。风险防控机制的目标设定阶段主要出发点在于发现和提前规避廉政风险,促进党员干部自律。党委组织通过群众调查或接受群众举报等方式选定谈话对象,对谈话对象在思想意识、职责履行、工作态度、个人品质等方面可能存在的腐败行为或微小的腐败行为进行深入探究,帮助他们从思想深处认识到腐败的后果,符合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廉政建设理念。
最后,强化廉政教育。廉政教育是创设廉政防控环境的基础。高校应从廉政风险因素规避为着力点,系统地开展廉政教育,促进全体教职员工树立风险意识,打造公正廉明的校园廉政文化氛围。具体廉政教育实施中,应区分教育对象的类别与特点,开展分层教育或分类教育,以此提高教育的针对性与时效性。例如,对校级领导干部而言,要引导他们树立科学的权力观、利益观和价值观,采用集中教育方式,促进他们深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于院系领导,要突出岗位职责教育、职业纪律教育、管理规范实施教育、权力行使教育、法律法规教育等;针对学科带头人或科研项目负责人要强化专款专用教育、公款使用教育、反对拜金主义教育、学术诚信教育等;对于一线工作教师或服务人员,要强化教师职责教育、服务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教育。
(二)事项识别与风险评估和应对
风险识别与风险评估和应对是一个系统而连贯的工程,具体分成以下三步进行:第一步,查找风险因素。采取多种途径获取风险信息,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细致还原业务流程,查找各环节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对关键部门或岗位,如招生部门、后勤部门、人事部门、财务部门、建设部门等重点进行风险排查,排查内容包含职责风险、制度风险、内外部环境风险、思想道德意识风险等;第二步,划分风险等级并公示。权力的覆盖范围和作用、自由裁量范围度、风险因素转化为风险事实的概率是衡量风险事件的重要因素。按照风险因素的危害程度把风险事件分成了高、中、低三个等级,如果风险事件达到上述三个风险因素衡量的临界点,当视之为高等级风险;达到其中两个风险因素衡量的临界点时视之为中等级风险;接近或超过其中任何一项风险衡量临界点时,当视之为低等级风险。权力风险等级划分完成之后,主管部门对其进行汇总、梳理,制定出“廉政风险等级目录”,经学校党委组织部门和纪律监察部门审核之后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公示。公示内容尽可能做到全面、具体,让全体教职员工能更为详细的了解风险因素,以便于在日后工作中能够及时进行风险提醒,达到提前化解廉政风险的目的;第三步,完善廉政风险防控制度和措施。孟德斯鸠曾说过,把权力关进笼子里,才能从根本上预防腐败。健全的廉政风险防控制度,一方面为惩处违法犯纪人员提供了理论依托;另一方面也规诫了相关人员的行为,起到了相应的预防作用。当然,制度的制定在于实施,一个具有较高科学性和适用性的制度会促进人们更好的遵守,一个疏松、宽泛的制度不但不会起到控制管理作用,还会引发人们走入歧途。鉴于此,在高校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中,针对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工作流程、每一个责任人都制定出针对性的防控措施,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和操作。
(三)信息与沟通及全面监控
首先,建立廉政信息平台。高效的廉政信息平台是确定风险因素和划分风险等级的重要渠道[3]。廉政风险信息采集可以采用调查、访问、接受举报、自查等方式,采集渠道可以覆盖到学校纪检部门、公会组织、人事部门、审计部门、财务部门、普通职工等多个组织或个人。通过细致梳理各类信息,建立全面时效的廉政信息平台;其次,制定并公开权力运行流程图。权力运行流程图包含相关责任人的权力范围、权力类型、自由裁决权限度、责任承担等内容,通过在校内网、校园板报等多种形式公开,明细各责任人的执行权、决策权,减少因权力集中不透明产生的腐败;再次,健全权力制约和监控机制。高校应按照上级部门和学校党委的要求,统一部署廉政建设工作,建立各部门的有效协调、广大师生广泛参与的廉政防控工作新格局。具体来讲,要完善以下环节:一是建立院系共同负责制或联席会议制度,深入开展党内监督;二是对关键行业(如财务、招生、招标等)的工作流程及责任人进行重点监督;三是厉行重大事项公开制的同时做好政务、财务公开;四是配合审计部门开展审计监督,不包庇,不纵容;五是优化“三重一大”的决策、执行、监管环境,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监管氛围。最后,要完善风险处理机制。风险处理机制是风险管理的关键环节,也是高校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重要内容。全面的风险处理机制应当包含考核制度、奖励制度、处罚制度等内容,具体而言:一是要建立科学的风险考核标准。对相关部门或责任人进行综合评议,确保风险处理有据可依;二是建立奖励制度。对那些廉洁务实、道德高尚、责权行使分明的个人给予适当的物质或精神奖励。奖励设置要分层次,以提高奖励的实效性;三是建立惩罚制度。对于达到风险临界值的相关单位或个人进行适度的惩罚,而对于已超出风险临界值的单位或个人,要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严厉惩处。
[1] 刘芳丽,赤宝文.高校廉政风险管理漫谈[J].吉林教育学院学报,2013(8):20-21.
[2] 郭戎静.促进高校廉政建设,坚持诫勉谈话制度[J].安徽文学(下旬刊),2012(2):90-94.
[3] 张雪梅.高校廉政信息采集流程的构建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2(8):107-109.
D262.6;G647.5
A
1671-4733(2015)01-0018-03
10.3969/j.issn.1671-4733.2015.01.005
2015-01-14
吴端玲(1984-),女,福建泉州人,研究实习员,从事纪检监察审计工作,电话:15980404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