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彦龙
(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普外一科 新疆喀什 844000)
肝胆外科手术后胆漏原因及治疗分析
曹彦龙
(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普外一科 新疆喀什 844000)
目的:分析肝胆外科手术后胆漏的原因及治疗效果。方法:搜集2010年8月-2014年8月我院接收的肝胆外科手术后胆漏63例患者,分析胆漏原因,并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30例治疗方法为常规治疗,实验组33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生长抑素。观察对照组与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引流量明显较少,拔管时间较短,治疗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胆外科手术后胆漏与多种因素有关,生长抑素治疗效果确切,可推广。
肝胆外科;胆漏;原因;生长抑素
胆漏为肝胆外科手术常见术后并发症。引起胆漏的原因较多,拔管、操作不当、医源性损伤等均可导致胆漏,因此,必须加强对胆漏原因的深入分析,从根本上做好防治,对胆漏患者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危害。胆漏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种。一般来说,非手术治疗疗效较为确切,简便可靠。现搜集2010年8月-2014年8月我院接收的肝胆外科手术后胆漏63例患者,对其胆漏原因及治疗效果进行总结性分析,并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搜集2010年8月-2014年8月我院接收的肝胆外科手术后胆漏63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共30例,平均年龄是(57.62±5.42)岁,年龄范围是21-72岁。实验组共33例,平均年龄是(58.12±5.33)岁,年龄范围是20-73岁。对照组与实验组的一般临床资料相比,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胆漏原因(1)胆床细小副肝管或毛细胆管损伤:原因为电凝止血不够充分或者胆囊床未缝合;(2)胆囊管处理方式不当:LC术中使用钛夹对胆囊管进行夹闭时,使用的钛夹过小,或夹闭不全;胆囊管质脆、炎性水肿;胆囊管结扎不牢固,使钛夹或结扎线随着胆囊管残端的不断退缩,而逐渐滑腻,引起胆漏;次全切手术中残端未完全缝合也可引起胆漏; (3)肝断面胆管发生胆漏:细小胆管常发生肝断面胆漏,术中疏忽了对细小胆管破损及断口处的观察和相应护理,导致引流不畅,远端压力较大,造成胆漏;(4)右肝管、胆总管或肝总管损伤:炎症导致局部解剖变异或解剖不清,术中出血引起盲目缝扎或钳夹,均可导致胆漏;胆总管壁的局部切口缝合处发生缺血和坏死,引起胆漏;开腹术或LC术中过度应用电凝,导致热电效应对胆管壁造成灼伤,诱发迟发性胆漏;(5)胆肠吻合口未良好愈合:吻合口狭窄,对胆汁流出造成阻碍,由于患者全身情况较差、吻合处供血较差、创面感染等,造成吻合口无法良好愈合,引起胆漏;(6)T管拔除后胆漏:糖尿病、感染、长期应用激素、营养不良等导致窦道形成不全或缓慢,引起胆漏;T管过长,弯曲,用力过猛或拔管过早等均可引起胆管或T管窦道撕裂,引起胆漏。
1.2.2 临床治疗对照组治疗方法为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生长抑素。生长抑素每日1次,每次用量为6mg,给予患者肌内注射。
准确记录术后第1d、4d、7d患者引流量,观察治疗效果,记录拔管时间,并比较。
1.3 统计学分析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1 观察指标对照组术后第1d引流量是(168.4±24.3)ml,术后4d是(100.3±12.3)ml,术后7d是(40.2±6.5)ml,拔管时间是(265.3± 35.6)h。实验组术后第1d引流量是(159.5±26.7)ml,术后4d是(50.2 ±9.6)ml,术后7d是(6.9±2.1)ml,拔管时间是(163.3±23.5)h。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引流量明显较少,拔管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2 临床疗效对照组治疗有效率是83.33%,25例治愈,5例无效;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是93.94%,,31例治愈,2例无效。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治疗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肝胆手术后胆漏患者术后3d有胆汁持续引出,或每日单次胆汁引流量>100ml,则诊断为胆漏。未放置腹腔引流的患者,术后出现腹膜刺激征,再次实施手术或抽出胆汁时,可在腹腔内发现大量胆汁聚积[1]。由于手术中患者多为应激状态,术后早期仅有少量胆汁聚积在肝脏,胆漏量较少,加上与引流的出血性液体互相混合,故较难发现。随着休克改善,肝创面血性液体的渗出相应减少,胆汁分泌相应增加,胆汁引流至患者体外时较易发现[2]。除此之外,中老年患者是肝胆手术的主要人群,所占比例高,易发生糖尿病,受高龄、并发症多、久病、肝功能差和低蛋白血症等因素影响,T形管周围的窦道较不牢固,拔除T形管后,易导致胆漏腹膜炎,故临床主张,为了有效改善患者高糖血症等,术前应给予患者胰岛素,且术后需持续应用4周左右,直至T形管拔除方可停药。常规治疗为给予患者半卧位或右侧卧位、胃肠减压、抗感染、禁食水、促进水电平衡、控制消化酶分泌、保持引流通畅、营养支持等。通过非手术治疗,促进肉芽组织的快速生长,从而加快漏口闭合。生长抑素属于肽类激素,可有效抑制胰腺多肽、胃肠液和胰岛素分泌,对胰酶的促胰液素、胆囊收缩素反应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在药物作用下,胆道括约肌得到松弛,胆汁分泌明显减少,引流胆汁量也相应减少,具有避免肝细胞损伤和保护肝脏作用[3]。生长抑素可有效控制胆汁分泌,减少分泌量,降低胆道压力,缩短自我愈合时间,疗效显著。在本文研究中,分析胆漏原因,并给予实验组生长抑素治疗,对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治疗,结果显示,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是93.94%,对照组治疗有效率是83.33%,且实验组引流量明显较少,拔管时间较短,表明生长抑素治疗效果确切,疗效显著。
综上分析,生长抑素治疗肝胆外科手术后胆漏效果较好,可有效减少引流量,缩短拔管时间,值得推广。
[1]陆山.肝胆外科手术后胆漏原因分析及治疗手段[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0,10:87-88.
[2]梁堃.肝胆外科手术后胆漏的原因及防治探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06:98.
[3]何林海.肝胆外科手术后胆漏的原因及防治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25:133-134.
R256.4
B
1009-6019(2015)03-01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