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人物形象鉴赏的两个误区
——兼及小说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维度

2015-03-27 13:34四川省甘孜县康北民族高级中学邓勇军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15年10期
关键词:里科夫评判人物形象

◎四川省甘孜县康北民族高级中学 邓勇军

小说人物形象鉴赏的两个误区
——兼及小说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维度

◎四川省甘孜县康北民族高级中学 邓勇军

小说人物形象,是小说教学中一个不容回避的重要内容。那么,如何对小说人物形象进行鉴赏呢?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在实践教学中却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先看下面笔者执教《套中人》的一个教学片段:

师:这节课最后一个环节,我们来对小说的主人公“别里科夫”的形象进行探讨。哪位同学来谈谈,“别里科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1:我觉得别里科夫很封闭。

师:文中哪里体现了他的封闭呢?

生1:透过小说内容,我们可以看到,不必说白天出外,即使晚上在家里,再热再闷,他也要关紧小得“活像一只箱子”的卧室的门,钻进帐子,“拉过被子蒙上脑袋”,仍然“深怕会出什么事”,以致“通宵做恶梦”。

师:嗯,确实能够感觉到一种“封闭”。然而“深怕会出什么事”好像不能体现出他的“封闭”吧?

生1:哦,这一点内容可以看出他的“胆小”与“多疑”。

师:嗯,确实不错,概括得很到位。那么,对于这样一个人,我们应该持怎样的态度呢?

生2:对于这样一个封闭、胆小、多疑的人,我觉得我们应该持批判态度,从反面学习一些诸如“开朗”“勇敢”等积极向上的东西。

师:嗯,回答得很好。

上面这个课堂片段,是一个鲜活的小说教学,特别是小说人物形象鉴赏的例子。从中我们不难梳理出目前小说人物形象鉴赏的一般思路:概括——分析。首先是概括人物形象(含性格、心理、情感以及身份等内容,一般课堂不会有意辨析这几者的关系与区别),然后是结合课文内容印证概括内容。不能说这种鉴赏模式有多大问题。然而,经历了一些教学反思之后,笔者发现,在小说人物形象的一些教学细节处理上,教师一般有两个误区:

首先,以偏概全,不能聚焦。在小说人物鉴赏中,很多时候我们容易陷入“以偏概全”的泥淖中不能自拔,只盯着人物的某一些特点,而忽视了其余的特点。如上面课例分析中,师生通过对话分析,得出了“别里科夫”“封闭”“胆小”“多疑”,实际上,笔者在细细品味文章之后认为,“怀旧”应该也是“别里科夫”的一个重要特点。另外,当下对小说人物形象赏析多“分散”,少“聚焦”,也就是说,一般小说人物形象鉴赏往往是抓住几句话或者几个细节,归纳出一个性格特点,然后再抓住几句话或几个细节,再归纳出一个性格特点……实际上,这样教学的结果会带来一个弊端:“零散化”,缺乏“聚焦”。学生对小说人物形象的概念也仅仅停留在“散点”,缺乏系统性,久而久之,对人物形象很难建立起一个核心印象。就上面的教学案例而言,“别里科夫”的性格,无论是“封闭”“胆小”,还是“多疑”“怀旧”,都仅仅只是他某一方面的特点的集合,并非一个“整体印象”。在小说人物形象鉴赏过程中,教师须要对学生进行由“散”到“聚”的引导和尝试。

其次,武断评判,脱离历史。任何一个人物形象的存在都有其独特的社会、历史等原因。我们在评价人物形象的时候,切莫以当下的价值观去品评。上面教学案例中末尾呈现出的“批判”“反面”等字眼,便是“武断评判,脱离历史”的典型。“别里科夫”的性格虽然带有很多致命的缺点,然而,当我们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眼光”,将他放置在整个社会发展的长河中去定位思索,便不会轻易地对其进行“批判”了。因为,“别里科夫”是那个时代的思想、观念,甚至物质基础的产物,而非一个独立产生的个体。他的身上带有鲜明的时代感与历史味。所以,对于这样一个在历史中存具着缺陷的人物,我们除了从现代的价值观去“批判”外,更多的可能还要给予其“同情”。这样一种解读评判思维,是需要教师积极引导的。这对于学生正确认识小说人物形象以及其他事物均有益处。

小说人物形象的鉴赏,是一个从文本具体到生活抽象的过程,教学中,教师对其的理解也会陷入困境甚至误区。然而,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语文教学上不断前行的脚步和不断追问的心灵。

E-mail:lili79928@163.com

❖编辑/李莉

猜你喜欢
里科夫评判人物形象
难以挣脱的精神套子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不要用街头小吃来评判北京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别里科夫为什么是动人的
辛弃疾田园词中的人物形象
基于学习的鲁棒自适应评判控制研究进展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评判改革自有标准
相约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