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州学院 教育学院,海南 三亚572022)
黎族是一个只有口头语言而没有文字的民族,黎族的传统教育无法像有文字的民族一样运用书面教科书和书面文献来进行,而只能靠言传身教来完成。在言传身教的教育结构中,民歌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对于没有文字的民族来说,口头成为文化传承的最为重要的方式,并与身教协同,成为传统教育的形式。民族的历史知识,以及家庭生活、生产劳动、社会生活的知识和技能,都是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传递的。身教,就是在日常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过程中,使儿童通过观察模仿而活动必要的知识和技能。言传,就是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把知识和技能传递给而儿童。黎族在没有文字的状态下“形成了本民族自己的一套传统的‘言传身教’的教育方式”[1]122,言传身教成为民族发展的主要教育形态。在汉文化主流教育传入海南之前,言传身教乃是黎族唯一的教育形态。
就现有文献资料看,汉文化教育方式在唐宋时期传入海南,在黎汉杂居的地区推行汉文化教育,但是推行十分缓慢。唐贞观年间,王义方到达儋州,成为最早对黎族地区关注汉文化教育的人;纵跨中唐到南宋时代的“五公”(李德裕、李刚、赵鼎、李光、胡铨),以及苏轼,对海南黎族的汉文化教育也起到重大作用,但是“从王义方到胡铨,他们所进行的教育,从形式上看,都是‘业余教育’,或者说是辅助性的教育,而非正统的官方主流教育,甚至于连私立的塾学也很难算上。他们对于黎族教育的影响,主要来自于他们的人格魅力,而不是教育体制”[2]。而且,他们都是分散在不同的黎汉杂居地区,黎族能够接触到汉文化正统教育的人数在整个海南黎族之中是十分有限的。
官方在黎族地区设置汉文化正规教育是从元朝的“寨学”开始的,但“元代在中国古代教育发展史上是个低谷,延续的时间短暂,因此寨学发生的作用,我们也不可过高估计”[2]而且,“元代的寨学,尚未见在中部腹地山区设立的记载”[2]。在中部黎族聚居区设置正规学校,是到了明朝。明万历年间在海南岛中部建立的水会社学,“乃是中部腹地黎族获得官方教育权利之始”,这所实行汉文化正规教育体制的学校一直延续到清代道光年间。清代在黎族地区设立义学,“于内地生员中选取品行端正、通晓语言者为教师,让少数民族获得汉文化教育”[2],使黎族子弟在科举中拥有应试的机会,是黎族教育史上的一件有意义的事。民国时代则改为新学体制。上述官方正规教育体制的推行,无疑在有力地改变着黎族的教育形态,但是由于黎族聚居更多聚居在海南岛中部山区,征服的统治力度小,采取的措施有限,涉及的面积狭隘,加上黎族自身社会发展的封闭性和惯性,真正接受汉文化正统教育的人数仍然相当有限。黎族保持民族性发展的教育仍然是民族自身的传统教育,亦即言传身教的教育方式。这种局面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后,才得以大幅度改变。
如上所论,言传乃是黎族传统教育的方式之一。民歌,作为黎族文化口头传承的主要工具,具有着鲜明的教育功能。
黎族民歌的教育功能是与黎族民歌的繁盛和其广泛的社会功能分不开的。有黎族专家指出,“长期以来,黎族地区的生产力落后,而作为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一个组成部分的黎族民歌却十分繁盛”,“大凡节日盛会,人如海,歌如潮。即使平日劳动、恋爱、婚姻、哭丧、祭祀以及路遇问候、迎客送宾都要以歌待言,甚至死了一头牛、建一间茅房,也要以歌述情。……婴儿刚出娘腹,母亲就用‘摇篮曲’启迪孩子的智慧;孩子开始学话,就用童谣给他传授知识;青年男女则以山歌为媒选择情侣;老人临终以山歌口述遗嘱;丧葬祭祀,以歌当哭,可以说是无时不歌,无事不歌,无人不歌”。[3]3民歌如此繁盛,在黎族社会发展中承载着如此巨大的功能,正如学者所言:“黎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由于黎族只有自己的语言,而没有与本民族语言相应的文字,许多民族文化都出现在民歌中被一代代地传唱下来,因而,民歌是了解黎族历史文化、宗教信仰、民族风情的一面镜子。”[4]在这种背景下,黎族民歌自然要发挥巨大的教育功能。
长期的言传身教过程中,黎族传统教育也形成了准教科书,就是“以人们世代口耳相传的歌谣、神话传说、民间故事、舞蹈、音乐以及人们的行为作为教科书”[5]366。与身教相比,言传的教科书价值更高,因为身教是暂时的,而言传形成了比较固定的口头文献,能够更加长远的传递下去。言传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日常生活中的随时指导,一部分则是形成口头文献的歌谣、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日常生活中的话语是随即的,零星的,而口头文献则相对比较固定,是无数人集体智慧的长期积淀,相比较来说,口头文献的教育价值更为重要。那么人们为什么会把歌谣排在准教科书的第一位呢?这是因为歌谣具有比较规律的节奏,押韵顺口,语言精炼,内涵丰富,并且常与音乐舞蹈相结合,具有美感,易记易颂,可以使儿童在审美享受过程中,容易获得必要的教育内容。本文所论民歌,指具有一定音乐因素的歌谣。这种情况在其他没有文字的民族文化教育中有类似的旁证,如一篇论述土家族民歌的文章指出,“土家人对于歌舞十分虔诚,相信它具有巫术的魔力,并将它视为本民族的教育方式。土家族民歌叙述民族起源,颂扬祖先业绩,教授生产技能和生活知识,……像各民族的史诗在历史上曾经承载的文化功能一样,土家民歌处处体现着它的教化作用”[6]。可见,民歌在没有文字的民族中的教育功能是非常突出的。
黎族民歌,堪称黎族传统教育结构中的一种重要的教科书,是一种活在口头上的活动的教科书。
民歌的教育途径与民歌演唱的场合有关系。黎族民歌几乎在任何场合都可以演唱,都能产生不同程度的教育作用。下面选择代表性的四种来论述黎族民歌的教育途径。
家庭生活“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父母,家庭是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5]361家庭教育除了日常话语和身教之外,唱歌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方式。如《摇篮曲》,由母亲歌唱,虽然主要目的是为儿童催眠,但是其纯美的曲调,朴素的歌词,对儿童的审美情感具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摇篮曲》可谓儿童最早接受的审美教育。再如《教诲歌》,由家长唱给孩子听,使孩子反复接受品德教育。
家族祭祀 在家族性的大型祭奠祖先的盛典上,一般由族中长者吟唱的仪式歌曲,如:
父母相媾合,
犹如雨水阳光合。
象姜种一样呵,
象芋种一样呵。
长出的姜子芋头,
又好呵又多多。
假如兄妹媾合,
雷公轰谬种截。
“它用浅显的生殖现象,解释了人类婚娶的规范。在家族性的盛典上无疑是一种普及性的伦理道德说教。”①韩伯泉,郭小东《黎族民间文学该说》,广东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1984 印刷,第46 页。
劳动 黎族人民在劳动过程中,往往边劳动边唱歌,其特点是“结合劳动对象的不同,变换着不同的艺术手法,使之风格迥异,巧妙地体现出不同劳动的不同节奏”“很能抓住劳动的特点,形象地再现特定环境中的劳动生活”。②韩伯泉,郭小东《黎族民间文学该说》,广东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1984 印刷,第37-38 页。黎族人民在生产劳动中分工比较分明,男子负责砍稻秧、耙田、狩猎、砍柴,女性负责插秧、除草、收割、纺织、作家务。黎族儿童,根据性别的不同,跟随父兄或母亲学习不同的劳动技巧。在此过程中,儿童可以学习运用民歌协调劳动、缓解疲劳的经验,并结合动作模仿,掌握劳动技巧。
节日 传统节日是黎族民歌展示最为集中的时日。如春节,初二到初四,“大部分人走村串寨,访亲拜友,互相拜年,饮酒对歌”[1]245;美孚方言区从初三到初五,要“抬头游行”[1]246,游行后要杀猪备酒“到庙前聚餐,男女分别围聚畅谈,尽情歌唱。尤其是“三月三”节日,最能自由而尽情发挥歌唱才华,除了展示各种歌曲之外,情歌更是重中之重。在这些节日里,儿童置身情景,在歌曲的美感中体会本民族的习俗和知识,“三月三”的情歌对唱更是接近婚龄的少年接受爱情情感教育和爱情方式教育的直接途径。
婚丧 黎族的婚礼,在不同阶段都要唱相应的歌,如女子出嫁要唱哭嫁,男方迎亲要一路唱歌,新娘夫家煮饭时,男女对歌先赢者举筷,“酒席间,少不了对歌,对歌贯穿婚事的始终”[1]228。结婚是最为喜庆的日子,是少年儿童最为喜爱的日子,他们通过具体情景中的歌声,接受礼俗知识和情感教育。黎族丧礼尤其慎重,其间所唱的歌曲凝聚着更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如守灵时,往往要通宵达旦的唱歌,历数死者的家族谱系、死者的身世经历等。这样的歌谣吟唱,“对于在场守灵的生者,显见是一种教育”[7]243。
有学者指出:“黎族青少年作为社会成员,正是通过耳濡目染、亲身体会,直接或间接地置身于这种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中,接受着本民族文化的熏陶和洗礼,从而学到了作为一个社会成员必须具备的各种知识,养成良好的与黎族社会价值观一致的思想、品德与素质。”[1]124黎族民歌作为黎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方式和教育方式,其教育内容可谓丰富多彩,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重要方面进行论述。
品德教育 黎族是一个十分重视民族传统道德的民族,“黎族传统教育具有民族传统道德教育的性质,千百年来塑造了黎族的民族性格,形成了黎族良好的社会伦理道德”[1]122黎族人们在民歌中积淀了民族性格,弘扬着民族道德观念,在教育过程中,把这些观念一代代传递下去。如《大家好好玩》:
大家好好玩,
玩好莫相打。
不要睁怒目,
老人难招架。
这首歌教导儿童要互相和睦相处,敬爱老人。
黎族摇篮曲中有种教儿歌,“随着孩子年岁的增大,黎族的母亲通过儿歌教育小孩讲礼貌,爱劳动,懂谦让,敬长者,知荣辱,能助人”①韩伯泉,郭小东《黎族民间文学该说》,广东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1984 印刷,第64 页。。歌中唱道:
长大端饭碗,
绕着屋边吃,
绕着屋邻近,
分给同伴吃。
吃完回家要,
要从一边装,
儿呀快长大,
我的好儿郎。
长大拿弓箭,
入林射山鸡。
先射长长尾,
不射高声啼。
阿妈吃它头,
翅膀为爷爷,
大腿给阿爹,
记住呵我儿。
正如学者所指出,这首歌“给孩子灌输的是做人的道理,教育孩子与同伴要搞好团结,不要打架,互助互爱,不要自私自利。培养孩子的好思想、好作风、好习惯。”[5]363
知识教育 “黎族民歌的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历史人文、风光景色、劳动生产、时政世态、社会斗争、婚恋爱情、风俗习尚、伦理道德、神话传说、生活情趣、知识游戏等各个领域,无不涉足,无所不歌。”[3]4黎族的少年儿童在歌曲中掌握各方面的知识,民歌成为知识教育的宝库。
有些是专门为儿童编唱的知识儿歌。“儿童对外在的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但是理解和认知能力却十分有限,于是就有一部分儿歌将有关的知识编入儿歌中教儿童唱,对儿童进行各种知识的传授,成为他们最初的教材。”[7]799这些儿歌可以“丰富孩子们的知识,启发他们的智慧和想象”[7]100。如《黑蝉和白蝉》:
黑蝉和白蝉,
声音不一样。
黑蝉竹间鸣,
白蝉竹间唱。
歌声飞过年,
歌声震山岗。
高音的是父,
低音的是母。
从声音的不同特点告诉儿童辨别黑蝉和白蝉、识别雌雄的知识。
有些民歌并不是专门为儿童而编唱,但是包含的知识可以通过歌声传递给青少年儿童。如:
左手牵着小猎狗,
右手拿着弓和箭,
身上挎着新猎枪,
三窜二跳上山岗。
看见黄猄用箭射,
遇到兔子放狗捉,
撞着蟒蛇用藤缚,
猎枪专打梅花鹿。
这是一首描写打猎过程的诗歌,它以轻松的节奏,用白描手法,活脱而形象地把打猎过程中各种工具的用处歌唱了一遍,鲜明地勾勒了一个英俊敏捷的黎族猎手形象。从教育的角度看,这首歌告诉少年儿童比较详细的打猎劳动的知识。
“在我国,有些少数民族没有产生本民族的文字,因此,民族的历史,最主要的就是通过口述得以延续。毫无疑问,民族歌谣在这种历史知识传授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7]242黎族是没有本民族文字的民族,历史知识最重要的也是通过民歌来掌握。如丧葬守灵时唱的《大家齐肃静》,开头唱道:
听我把歌唱,
听我说端详,
像汉人读书,
像汉人算账,
我唱一桩又一桩。
意味着要通过歌声总结逝者的人生,以及逝者所承载的民族历史文化。
黎族的长篇创世史诗更是“黎族人民的百科全书”。如被收集到《中国歌谣集成·海南卷》中的《黎族祖先歌》,在三亚、陵水、乐东、琼中、白沙、昌江、保亭等黎族地区以不同的形式流传,“歌词内容叙述了黎族先民所想像和追忆日月的形成、黎族的起源以及各种动植物、早期社会人们生活资料来源和撮取;汇集了黎族人民的婚姻情况,生活习俗以及天帝鬼神、‘禁公’‘禁母’等等传说和故事。”[8]显然,这样一部百科全书,可以看作是黎族系统掌握本民族各方面知识的优良教材。
情感教育与审美教育 黎族民歌的情感教育与其品德教育密切相关,如民歌中教育孩子要尊重老人,与小朋友有爱和谐,这是品德教育,同时也是情感教育,可以培养孩子浓厚的亲情和美好的友情。但是情感教育与品德教育还是有差别,品德教育更多一份理性说教在内,而情感教育更多一些感性的感染在内。情感教育更多的与审美教育相结合。从歌词上看,那些歌颂美好事物、美好感情,批判黑暗社会、丑恶事物的作品,对培养孩子的对美好、丑恶事物的分辨以及分明的爱憎之情都具有良好的作用。大量的风物描写对培养孩子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审美能力十分有利。黎族民歌中有大量的爱情歌曲,“是黎歌中艺术较高的珍品,除少数较为庸俗低级者外,大部分情调健康,情真意实……有的委婉缠绵,意真情挚,主要表达男女之间的热烈追求,真情的幕恋和离别的思念;有的怨意重重,衷情如水,主要是表达女男之间的爱情遭到破坏和被对方遗弃的痛苦;有的表达他们对破坏婚姻恶势力的蔑视和抗议;也有反映男女情侣之间的猜疑,埋怨,最后言归于好的。”①韩伯泉,郭小东《黎族民间文学概说》,广东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1984 印刷,第31-32 页。大量的情歌演唱,也是儿童接受情感教育的环境,不仅可以培养他们健康的爱情观,而且通过婚恋过程中产生的复杂现象,使他们增强更为复杂的情感趋向。
黎族民歌的情感教育和审美教育功能,与诗歌音乐的特点有关。诗歌是最为美妙的文学形式,具有着简洁的语言、美好的韵律、丰富的意象、真挚的感情,语言风格多样,给人以美的享受,情感的感染。所以古代教育非常重视诗教,科举考试产生之后,诗歌更成为必考内容。音乐是从天籁之音中提纯的更加符合人的生命律动的声音,更深层次地培养人的感情和审美。日本教育家铃木镇一说,“在我们的世界里存在的最好听的声音是音乐。音乐世界里的声音存在着生命,它与单纯的声音的汇集不同。这种音乐声音的存在也就构成了更美好的世界吧”“在音乐世界里,其声音存有感情和生命。如果人没有感受其声音的感情和生命的能力,那么就与狗和猫一样,听到的声音只能如信号”,因此他强调早教必须进行音乐教育,来“培养对声音的感情和生命之感性能力”[9]61。早期的诗歌与音乐是密不可分的,后来从艺术体裁上虽然分离开来,但是其血缘关系仍是紧密联系的,所以古代教育常常诗、乐并论。如《毛诗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10]所论就是诗、乐相伴而生的过程。而从这个过程中看,诗、乐发挥情感教育作用也往往是相伴而生的。
黎族没有文字,其民歌就是诗、乐的结合。从文学角度看,“黎族歌谣以其广泛的题材、丰富的内容、旺盛的生命力与优美的表现形式,为黎族人们所喜闻乐见、众口相传,尽管岁月流逝,但其熠熠神采依然,并不因为年代的久远而失却其光辉。”[7]103从音乐角度看,“黎族人由于聚居的区域不同,生活条件、语言文化的差异,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民歌曲调……不同的歌调有不同的音乐色彩,实际演唱中,歌手还可以根据演唱的内容、场合、形式、对象、情绪、目的而选用歌调。”①张巨斌《黎族传统民歌的分类特征——以〈黎族传统民歌三千首〉为例的归纳分析》,载《琼州学院学报》,2013年第4 期可见黎族民歌的音乐歌调也是比较丰富的。尤其是有些旋律更适合儿童接受,张巨斌在分析黎族民歌曲调的三大形态之一时指出,“以同度音级和二度音级进行,旋律起伏不大,接近于讲话语调,在故事长歌和儿歌中最为常见”[11]这些特征都有利于其发挥教育功能。黎族民歌演唱时,很多时候伴以舞蹈,在施行教育的过程中,情景生动,感性非常强烈,能够在少年儿童的情感教育和审美教育中产生良好效果,是与中外的诗教理论、乐教理论相一致的。
在全球化越来越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人们也更加注重提倡文化多元化。“多元共存是指各种文化都有平等的生存权利和发展空间,互相之间应该平等共处、和谐发展。它是文化多元化的价值追求和基本特征,也是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内在要求。经济全球化是文化多元化的基础和前提。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世界文化多元化已成为历史发展趋势;而信息网络时代所带来的各民族人民交往的便捷和网络特有的片面性,激发和增强了人们的民族意识和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另外,因为每一种民族文化都具有其他文化所没有的优势因素,因此,文化的多元共存为各种文化的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提供了条件,各种文化在彼此借鉴优势、共同发展和繁荣的过程中产生了互相依存的共生性,从而形成了多姿多彩、魅力无穷的人类文化景观。”[12]文化多元化对于全世界是重要的,对于一个国家也是重要的。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度,在中华大文化的背景下,各民族一定程度上保持自己的文化特征,对于整个中华文化的多元化结构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黎族是海南岛的原著居民,是我国唯一长期聚居于热带海岛的少数民族,具有十分鲜明的民族文化特点。但是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黎族汉化速度也随之加快。从教育方面看,幼儿园教育和学校教育完全接受国家体系教育,采用汉语汉字教学,使用与汉族同等的教材,参加与汉族同等的考试,这对于没有本民族文字的黎族继续保存本民族的特色文化是十分不利的。在现实形势下,国家体系教育是不可能更改的,但是黎族可以在国家体系教育的基础上,增加本民族特色教育因素,尤其在家庭教育和民间的社会教育中,黎族的传统教育仍能发挥良好作用。比如黎族语言,由于在国家体制教育结构中不可能进行黎族语言教学,在加上整个黎族社会汉化水平迅速提高,黎族少年儿童能够说黎语的人数越来越少,如果说黎语已经面临着行将消失的危机,那也并非耸人听闻。在这种局面下,提倡家庭和民间社会传统教育就是必要的了。相对于日常口头语言的说教,民歌更具趣味性、审美性、愉悦性,因此,民歌作为黎族的传统教育的重要形式,在现代黎族教育中尤其是在学前教育中仍然应该发挥一定的作用。
[1]高泽强,文珍.海南黎族研究[M].海口:海南出版社/南方出版社,2008.
[2]李景新.黎山脚下读书声[N].海南日报,2013-11-18(B2).
[3]符策超,戴英杰.黎族传统民歌该说[C]//符桂花.黎族传统民歌三千首.海口:海南出版社,2008:3.
[4]张巨斌.黎族传统民歌的分类特征——以《黎族传统民歌三千首》为例的归纳分析[J].琼州学院学报,2013(4):50-58.
[5]谭爱萍.黎族传统教育浅议[C]//海南省民族研究所.越过山顶的铜锣声.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6.
[6]王跃辉.浅析土家族民歌的教育功能[J].广播歌选,2008(3):64-65.
[7]杨兹举,罗海燕,李柏青.海南民族歌谣初探[M].海口:海南出版社/南方出版社,2008:103.
[8]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中国歌谣集成·海南卷编辑委员会.中国歌谣集成·海南卷[M].中国ISBN 中心,1997:78.
[9][日]铃木镇一.早期教育与能力培养[M].刘孟州,张锁柱,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8:61.
[10]毛诗序[M].//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第一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63.
[11]张巨斌.黎族传统民歌的音乐形态刍议——以《黎族传统民歌三千首》为例的分析[J].琼州学院学报,2013(6):56-63.
[12]文化多元化[EB/OL].( 2011-07-19)[2015-7-1].http://baike.baidu.com/link url=Ef0iCv6B _GDnwTlewttzKfnRq48edYZfkO6DQ1Opt3vvDu1dcTEBbwucaz22-ddBGJjP6Gh2q6iNttRjzwp4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