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青年学生宽容观培育的必要性

2015-03-27 13:20李万银
关键词:市场经济培育时代

刘 浩,李万银

(安徽建筑大学 a.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b.党委宣传部,安徽 合肥 230601)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增添了现代气息,使生活更加丰富与便捷,同时,新媒体传播的虚拟性、快捷性、不可控性等一定程度上导致现代人思维跳跃、行为多样、言语夸张、个性另类,增加了社会的不和谐因素,生活中摩擦与冲突时有发生。青年学生的年龄与心理特征促使其成为新媒体的使用主体和受益主体,新媒体传播的便捷性与内容的丰富性为其带来诸多便利。与此同时,人生观、价值观尚不稳定的青年学生,受到新媒体负面作用的影响,导致部分青年学生思维混乱、言语偏激、行为怪异,人际关系充斥着不和谐因子,对平安校园、和谐社会的构建提出了严峻挑战。为保证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社会稳定发展,包容型的社会文化、校园文化的构建至关重要。在包容型校园文化的氛围中培育青年学生的宽容观,指引学生学会理解与包容是新媒体时代构建和谐校园的必要途径。

一、新媒体时代青年学生宽容观培育的迫切性

“新媒体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它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的结合体。在它的身上既有国际的、前沿的、新颖的、精华的内容,又有消极的、腐朽的、低靡的、淫秽的信息。”[1]新媒体在青年学生群体的传播过程中,矛盾与冲突频频出现,虚假信息、污秽言语、暴露图片、语言攻击等不断出现,是网络媒体未来发展的巨大隐患。

1.新媒体的虚拟性弱化了青年学生的责任意识

新媒体传播的主要载体是虚拟的网络空间,虚拟空间的存在是为了满足个体对不同渠道、不同类型信息的需求。丰富多彩、快捷便利是网络传播的重要表征,这一特征也导致通过虚拟网络空间所传播信息的纷繁芜杂、良莠不齐,有些信息甚至严重带有虚假、腐朽甚至反动性质。信息发布者的匿名性,参与传播者身份的多样性、不确定性,给信息传播的过失追责增加了困难。由于过失追责的困难性,甚至无从追责等因素致使部分居心叵测者肆无忌惮地挑衅网络安全与道德底线。青年学生的身心发展趋于成熟,但思想心理不够稳定,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初具雏形,但尚不完善,易受外界因素影响。情感丰富但思想心理与价值观念尚不成熟的大学生置身于虚拟网络世界,兴奋得忘乎所以,甚至混淆是非、为所欲为,责任意识沦丧,归根结底是现代青年学生“自我中心”的个人价值观念所致,新媒体的技术性、虚拟性为其撑起了“保护伞”。

2.新媒体的娱乐性助长了青年学生的狂野性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其两方面功能:受众需求信息的传递和大众娱乐信息的传播。娱乐功能是新媒体的重要功能表征,QQ群、社区论坛等虚拟公共空间成为娱乐信息发布的重要场域,由于网络公共空间存在的虚拟化、信息发布者与传播者的可匿名性,导致QQ群等娱乐信息的“过分娱乐性”,存在部分信口开河、虚假浮夸、荒诞不羁、颠倒是非、低俗暴力的信息,加之青年学生的自我表现欲较强,信息发布与传播过程中缺乏理性思考,过于随意和自我,有的甚至秉持投机心理匿名发布不法信息。由于网络犯罪侦破的难度较大,一定程度上助长了青年学生的狂野性。

3.新媒体的快捷性冲击了青年学生的辨别力

传播的高效便捷是新媒体的显著特征,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只需动下手指,瞬间便可轻松转发信息。由于信息传播速度极快、信息刷新频繁,青年学生在信息传递过程中更专注于自我需求的满足与个人言语观念的表达,无暇或无意于在信息的分析、归类、真伪等方面认真思索。同时部分青年学生过分看重自我欲望的满足与“才华”的表达,感觉通过网络进行自我宣传比现实生活中更高效,急切地自我确认,存在感的表达使其理性思维淡化,对信息及事务的辨别力极度弱化,甚至一定程度丧失了预防和辨别意识,对事物的真假、是非、善恶的辨别力降低,对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极其不利。

二、新媒体时代青年学生宽容观培育的可能性

由新媒体所带来的网络纷争与社会现实矛盾的案例日益增加,给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促使青年学生间的矛盾冲突激化。幸而新媒体时代置身于和谐开放的现代文明社会,社会固有的文明因子与包容的社会文化一定程度上化解、消融了新媒体所带来的矛盾、分歧与冲突,这种包容的社会文化为青年学生宽容观的培育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也提出了严苛标准,要求青年学生所培育的宽容观应该是符合社会进步与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应该是有原则、有限度的理性宽容观。

1.新媒体蕴生于现代文明社会

3G网络、BLOG、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产生依赖于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然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更依赖于和谐的文明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会推动社会的文明进程,伴随高科技而产生的新媒体是现代文明社会的产物,同时,新媒体的产生也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的发展,提升社会的文明程度。新媒体生成的本意是适应社会的发展,促进文明社会的构建,但作为新生事物,其有待于更广泛、长久地接受社会检验与监管以不断改进与完善,更好适应社会的需求,真正促进文明社会的构建。由此而论,新媒体所处的生涯阶段与青年学生的生涯阶段极为相似,二者都亟待文明社会的包容与助推。

2.新媒体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

新媒体的快速兴起与备受推崇的主要原因在于公众对于高效与自由的追求与向往,这与市场经济社会的核心内涵是一致的。竞争、高效、自由、平等是市场经济社会的重要标志。新媒体蕴生于市场经济社会,其依赖于市场经济社会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水平和优越的经济生活水平,更得益于市场经济社会自由、开放、和谐、包容的社会文化环境。可以说新媒体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其同样具有“自由与包容”的核心内涵,新媒体的功能特征启示我们“真正的自由都以限制为基础,它是一种全体社会成员都能享有的自由,也是一种从那些不伤害他人的活动中进行选择的自由”[2]。

3.新媒体依赖于包容型的社会文化

新媒体时代从属于市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阶段,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促使其所属的社会应当是自由民主、公平开放、文明和谐、包容互助的开放型民主社会。这种开放型、包容型的社会文化与新媒体的社会存在价值相一致。新媒体作为新生事物的另类化、其传播过程的虚拟化、神秘化等都需要开放包容的社会文化、舆论氛围予以支撑与维护,其传播的内容繁杂无序、良莠不齐,需要青年学生以开阔包容的胸怀去对待。因而,伴随新媒体的改进、发展与完善,青年学生的思想行为也更深地被打上社会的烙印,深受当前社会文化的影响。同样,包容型的社会文化氛围使舆论更加自由,言语观念及行为丰富多样。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传播内容更加犀利、接地气、引人关注,极大程度地丰富了新媒体的表现形式,激活了新媒体的生命力,提升了新媒体的影响力与竞争力。

三、新媒体时代青年学生宽容观培育的重要性

新媒体的“双刃剑”性质使其“亦正亦邪”“善恶交错”,尽管“邪不胜正”“利大于弊”,其负面影响仍足以引起重视,QQ群、社区论坛等各色言语纷至沓来、“各显神通”,怀揣不同目的,争芳斗艳。青年学生心高气盛、情感激烈,部分学生为达成自我目的或满足自我表现欲望,言辞极端犀利,甚至低俗刻薄,恶意攻击、贬损他人名誉。新媒体的负面影响对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均造成致命创伤,故而,青年学生宽容美德的培育极为必要,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宽容观,全面、深刻理解“何谓宽容、为何宽容、如何宽容”,培养理性宽容观,做一个真正懂得宽容的人,尽量减少虚假宽容、宽容无度的现象。

1.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和谐社会的本质是“和而不同”基础上的协调与统一,和谐社会不是整齐划一、毫无差异的社会,而是不同个体遵循共同的原则与制度,维护社会的和平与稳定,营造有利于社会成员身心健康的社会氛围,促进和平相处、共同发展。个体迥异的个性特征是和谐社会得以形成的社会基础,新媒体时代信息形式的多样性、内容的丰富性,传播的快捷性对和谐社会的构建产生巨大助推作用,同时新媒体的负面影响也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增添了阻碍,产生了一系列不和谐因素。青年学生作为新媒体使用的庞大群体,其网络素养的提升至关重要,教育引导学生意识到新媒体的利与弊,增强网络的自觉性与自制力,正当合理地使用新媒体网络,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其最高正面效能,严于自省,时刻防范新媒体的负面冲击。青年学生网络素养的提升依赖于宽容观的培育与生成,对待新媒体既要包容与维护又要警醒与防范。所以,青年学生合理宽容观的培育是新媒体时代和谐社会构建的必要环节。

2.有利于新媒体的健康快速发展

当代高校青年学生与新媒体的关系极为密切,其不仅是新媒体的庞大使用群体,而且也是新媒体影响的主要受众范围。对于新媒体而言,青年学生宽容观培育的主要目的在于理性认识、看待新媒体,传播其正面效能,包容其瑕疵与缺陷,批判并抵御其负面影响。宽容观属于道德领域的观念范畴,每一种道德都受特定时代与社会制度的影响。所以青年学生宽容观的培育必然应与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与市场经济发展相协调,应当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符合经济发展需求的新时代宽容观。由此而论,这与新媒体的生成原则极为相似,二者同是文明社会的产物,应相互适应,共同促进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3.有利于青年学生的身心和谐

新媒体时代加强青年学生宽容观培育,主要目的在于促使青年学生进一步完善自我,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新媒体时代青年学生宽容观培育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启发学生接受事物的差异性与多样性,将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新媒体信息“化为己有”,为我所用,摒弃观念上的偏见。对于具有正面效能的信息,即使其表现夸张怪异,也应持包容态度,保证其存在的平台与空间;第二,教育引导学生培养理性思维,客观辩证看待新媒体、看待自身、善待“他者”,不要盲目跟风,对于不合理、不合法、不合情的信息绝不发布,同时,对于“他者”的个性差异、习惯特征等予以认同与确证;第三,鼓励学生要敢于追寻真理,对与法制精神、人道精神、宽容精神相违背的“他者”与信息,绝不姑息,坚决抵制。由此可见,青年学生宽容观培育的目的也在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合理认识自我、他人与社会,保证自我身心和谐发展。

结 语

综上所述,新媒体时代是文明社会、包容型社会,同时也是充满诱惑与挑战的社会,差异、矛盾与冲突成为新媒体时代的固定元素。新媒体时代青年学生宽容观的培育尤为重要,因为“宽容是个体成长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文化氛围和精神力量”[3]。其培育途径,笔者结合时代特征与青年学生个性特点进行了简要构思。首先,加强高校制度宽容体系建设。制度宽容较之于变幻莫测的个体宽容,显得更加稳定、可靠。波普尔说:“我们需要的与其说是好人,还不如说是好的制度。”[4]只有不断健全、完善社会宽容体系、制度宽容机制,新媒体时代高校青年学生的宽容观才能获得适宜的生长环境,在制度文明的保障下健康发展。其次,完善高校宽容文化体系建设。完善的校园宽容文化体系,允许高校青年学生不同价值观念、价值取向的共存,使多元价值相互碰撞,多元文化相互交流,允许不同的观念、异样的言行、独特的个性共存于同一时空,使宽容观念更加务实、更加丰富,促进个体宽容观的培育,利于社会宽容机制的构建。再次,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学生宽容美德的培育。“青少年宽容美德的形成是其身心协调一致的结果。其形成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青少年知、情、意的相互作用与协调,需要青少年内部心理与外界社会活动的亲密互动。”[5]最后,要强化学生的宽容边界意识。宽容是有限度的,无限度的宽容必定会导致容忍的消失,导致原则、信念的丧失。新媒体时代青年大学生宽容边界意识淡漠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源于无知,对宽容行为本身及其后果的无知;二是由于责任意识的淡漠、匮乏,对于事不关己的行为后果的冷漠、不负责任。”[6]宽容权利的行使是有资格条件的,首要条件便是敢于承担和履行责任。

[1]丁金诺.论新媒体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12(3).

[2]霍布豪斯.自由主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44—45.

[3]刘浩.保持宽容合理限度的意义及对策[J].江汉大学学报,2013(1).

[4]【英】波普尔.猜想与反驳[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491.

[5]刘浩.市场经济条件下青少年宽容教育的路径探析[J].太原大学学报,2012(4).

[6]刘浩.当代高校青年学生宽容观现状与展望[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2(6).

猜你喜欢
市场经济培育时代
市场经济下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管理
财政税收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市场经济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关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