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论》面向“中国问题”的研究方法分析

2015-03-27 12:44冯思淇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三民主义新民主主义资产阶级

冯思淇

(中共中央党校,北京100091)

·马克思主义研究·

《新民主主义论》面向“中国问题”的研究方法分析

冯思淇

(中共中央党校,北京100091)

面向中国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传统。在《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毛泽东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方法论,深入分析中国革命的历史和现实,科学总结了鸦片战争以后,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揭示了中国革命的道路和规律,回答了当时中国面临的迫切问题。具体运用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方法、史论结合的方法、阶级分析的方法、比较研究的方法,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树立了典范,对全面深化改革亦具有指导意义。

毛泽东思想;新民主主义;问题意识;方法论

DOl:10.3969/j.issn.1671-7155.2015.02.008

一、面向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传统

“问题是时代的格言”[1](P203),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的过程就是对时代问题的回应。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与问题相生相伴,将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马克思想回答的问题是如何破除资本对人的异化,列宁和毛泽东想回答的问题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取得革命成功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想回答的问题是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可见,面向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传统。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着强烈问题意识的党,是善于提出问题、勇于面对问题、勤于分析问题和巧于解决问题的党,一部党史就是一部解决问题的历史。毛泽东同志强调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之“矢”去射中国革命问题之“的”,“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2](P801)而去从马克思主义理论找立场、观点和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同样强调问题意识并直面问题,他说:“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可以说,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的,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3](P8)

问题就是矛盾,问题多种多样,问题永远不会终结,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解决。“解决中国问题只能在中国大地上探寻适合自己的道路和方法”[4](P8)。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成功解决中国问题的主义,是具体化、民族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生机勃勃的马克思主义,是毛泽东所说的“香的马克思主义、活的马克思主义。”

二、运用正确的研究方法是正确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关键

(一)问题的提出

《新民主主义论》是反映毛泽东思想的经典之作,发表于1940年1月。1940年1月9日,毛泽东准备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做演讲,一开始拟题为《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与新民主义的文化》,1940年2月15日载于在延安出版的《中国文化》创刊号,同年2月20日在延安出版的《解放》第98、99期合刊登载时,题目被改为了《新民主主义论》。

毛泽东同志之所以写这篇文章,是因为当时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国民党中顽固派、投降派被日本侵略者一时的气势汹汹所吓倒,再加上日本侵略者的政治诱降,他们便采取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并大肆叫嚣“一个主义、一个政党、一个领袖”的谬论。在这种情况下,有识之士对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的前途忧心忡忡,是走资本主义的道路,还是走社会主义的道路或是其他,于是,“中国向何处去”就成为当时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必须对此系统地表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要在全国人民面前旗帜鲜明地提出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政治主张,于是,毛泽东写下了《新民主主义论》。

从逻辑架构上看,文章开门见山,明确提出了“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接着论述了中国的历史特点,对中国革命的地位和性质做了科学判断,进而从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分别阐述了党的政策主张,并驳斥了一些错误观点,最后总结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三者的结合就是新民主主义共和国,这便是我们的目标,也是解决“中国向何处去”问题的答案。全文体现了作者强烈的问题意识,从提出问题到分析解决问题,思路清晰,逻辑严密,不仅澄清了各种错误认识,也统一了全党思想。

毛泽东特别注重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和解决中国问题,反对不顾具体实际地拘泥于教条和本本。他曾说:“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不应当把他们的理论当作教条看待,而应当看作行动的指南。不应当只是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词句,而应当把它当作革命的科学来学习。不但应当了解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他们研究广泛的真实生活和革命经验所得出的关于一般规律的结论,而且应当学习他们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立场和方法。”[5](P533)本文从方法论角度切入,剖析毛泽东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提出了新民主主义论。

(二)分析问题的方法

1.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方法

高压喷射灌浆施工孔轴线布置在闸室前后齿墙及两侧岸墙下,为增加墙体厚度,各孔采用摆喷灌浆[1],设计摆角23°。设计一序孔喷射板墙与轴线成20°,二序孔喷射板墙与轴线成160°,板墙平面呈140°交叉折线型[2]。高压摆喷灌浆如图1。

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方法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最基本的方法论。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政策和策略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而不能从理论和主观想象出发。恩格斯指出:“为了使社会主义变为科学,就必须首先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6](P732)“现实的基础”具体到中国,就是要基于中国具体条件去研究把握中国革命的规律。毛泽东指出:“我们不是空想家,我们不能离开当前的实际条件。”[7](P684)毛泽东分析的逻辑起点是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当时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任务的完成应分为两步走,一是民主主义革命,二是社会主义革命,两者是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他指出:“革命的第一步、第一阶段决不是也不能建立中国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的社会,而是要建立以中国无产阶级为首领的中国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社会,以完结其第一阶段。然后,再使之发展到第二阶段,以建立中国社会主义的社会。”[7](P672)并同时指出:“两个革命阶段中,第一个为第二个准备条件,而两个阶段必须衔接,不容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阶段,这是正确的,这是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发展论”[7](P685)。

一切从实际出发,还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尊重规律和发挥能动性结合起来才符合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在文中提出了“能动的革命反映论”,注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动地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人的活动的根本目的在于改造世界。他指出:“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而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的表现。”[7](P663-664)他借用马克思的话:“从来的哲学家只是各式各样地说明世界,但是重要的乃在于改造世界”。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和文化,就是告诉世人路在何方,中国共产党人的任务是如何把中国变成一个独立富强文明的新中国,彻底改变受人欺辱的局面。

2.史论结合的方法

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从文化战线或思想战线上、文化革命的统一战线两个方面来论述文化革命的历史,史论结合、夹叙夹议,清晰地勾画了文化斗争的历史,阐明了各个历史阶段的特征,明确了革命的性质、阶段,正确分析了革命的步骤、依靠力量、动力、前途等问题。

第一,毛泽东把文化战线或思想战线的斗争以“五四”为界分为了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在“五四”之前,“中国文化战线上的斗争,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和封建阶级的旧文化的斗争”,最终的结果是资产阶级思想被“外国帝国主义的奴化思想和中国封建主义的复古思想的反动同盟”打退了,原因是中国旧的资产阶级文化腐化无力以及帝国主义文化十分强势。而在“五四”之后,是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共产主义的文化思想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文化的斗争。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无产阶级和中国共产党成为了新的文化生力军,联合世界革命中的一切同盟军,向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文化展开了英勇的进攻,“其声势之浩大,威力之猛烈,简直是所向无敌的。其动员之广大,超过中国任何历史时代”[7](P698)。第二,毛泽东把文化革命的统一战线分为四个时期,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是第一个时期;从1921年到1927年大革命失败是第二个时期;从1927年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是第三个时期,1937年以来是第四个时期。在四个分期的基础上分别论述了每个时期中阶级的变化和党的方针策略主张。通过历史分析指明了革命斗争的前途,指出“中国人民总是要胜利的”。此外,还对这段历史做了评价:“全部中国史中,五四运动以后二十年的进步,不但赛过了以前的八十年,简直赛过了以前的几千年。假如再有二十年的功夫,中国的进步将到何地,不是可以想得到的吗?”[7](P703)可见当时毛泽东对革命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另外,毛泽东还更宏观地界定了中国革命的历史阶段和性质。他以“十月革命”为标志,认为在此以前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部分,此后的是属于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在革命的阵线上,则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了。这个革命以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为主力军,以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为同盟军,具体到中国革命,各革命阶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形成了一个伟大的独立的政治力量去反对本国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最终以建立社会主义为奋斗目标。

3.阶级分析的方法

阶级分析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论。毛泽东的绝大部分著作中这一方法体现得最多,运用得最娴熟。他首先分析了工人阶级在“五四”前后的变化,在“五四”之前,“中国无产阶级还没有当作一个觉悟了的独立的阶级力量登上政治的舞台,还是当作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追随者参加了革命。”[7](P672)“五四”之后,中国无产阶级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迅速成长,成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政治领导者”,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和实行土地革命。对于其他作为革命参加者的阶级,指出:“中国无产阶级、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小资产阶级,乃是决定国家命运的基本势力……他们必然要成为中华民主共和国的国家构成和政权构成的基本部分,而无产阶级则是领导的力量。”[7](P674-675)并接着指出,未来的共和国是国体和政体的统一,是各革命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其中,民族资产阶级自身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大资产阶级完全是反动的阶级,是必须要消灭的阶级。

4.比较研究的方法

毛泽东曾说过:“事物因比较而存在,因斗争而发展。”比较研究法就是对物与物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似性或相异程度的研究与判断的方法,具体可以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宏观和微观比较、定性和定量的比较等。这样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把握事物本质,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新民主主义论》中的比较研究法在多处体现出来。

第一,新政治、新经济、新文化与旧政治、旧经济、旧文化的比较。毛泽东指出这一时期,“新的政治力量,新的经济力量,新的文化力量,都是中国的革命力量,它们是反对旧政治旧经济旧文化的”[7](P695)。在政治方面,指出这一时期的民主既不是欧美式的民主,也不是苏联式的民主,是中国式的新民主主义的民主。国体上是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政体是民主集中制。而以前的旧民主主义是资产阶级欲建立的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新民主主义经济要实行“耕者有其田”和“平均地权”,在此基础上发展各种合作经济。实行“节制资本”和“平均地权”,决不能是“少数人所得而私”,决不能让少数资本家少数地主“操纵国民生计”,决不能建立欧美式的资本主义社会,也决不能还是旧的半封建社会。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它不同于当时的帝国主义文化和半封建文化,不是替帝国主义和封建阶级服务的,也不是含奴化思想的反动文化。具体说来,首先,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民族的。它是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的。另外还应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和古代文化,反对那种不加分析批判的生吞活剥与形式主义吸收;其次,新民主主义文化是科学的。它是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主张客观真理,主张理论和实践一致的。对中国的古代文化要尊重历史但不能颂古非今,应批判继承发展;再次,新民主主义文化是大众的,因而即是民主的:它应为全民族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农劳苦民众服务,并逐渐成为他们的文化,而不是少数精英分子的文化。最后总结: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新文化。

第二,三民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比较。两者的相同点在于基本政纲相同。“新三民主义中的革命的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这三个政治原则,同共产主义在中国民主革命阶段的政纲基本上是相同的”[7](P687-688),这是国共二党合作的基础。不同有三,一是民主革命阶段上一部分纲领不相同。共产主义的全部民主革命纲领中有彻底实现人民权力、八小时工作制和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三民主义则没有。二是有无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不同。三是宇宙观的不同。共产主义的宇宙观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三民主义的宇宙观则是民生史观,实质上是二元论或唯心论。四是革命的彻底性不同。

第三,旧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的比较。旧三民主义的内容是民主,民权,民生;新三民主义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旧三民主义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1924年1月,孙中山接受共产党人的建议,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对三民主义重新作了解释,旧三民主义从此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包含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和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纲领,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旧三民主义主要反对满洲贵族统治,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新三民主义增加了对外反帝、对内主张民族平等的内容。旧三民主义是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新三民主义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实行专政,把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纲领发展为反帝反封建的纲领。旧民生主义提出平均地权的主张,新三民主义增加了节制资本的内容,使私人资本不能操纵国计民生。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中有彻底实现人民权力、八小时工作制和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后,还要经历一个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最高革命纲领。而新三民主义则没有这些内容。

第四,政治立场上错误与正确观点的比较。毛泽东批驳了政治上实行资产阶级专政、“左”倾空谈主义以及顽固派,妄图将革命“毕其功于一役”或者是丢弃“共产主义”,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都是不可能的。在文化上既不能搞资产阶级的文化专制主义,也不能搞单纯的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文化,而是要建设新民主主义文化,即科学的民族的大众的文化。

综上所述,在这篇经典著作中,作者视野宽广、立意高深、思虑长远,运用的研究方法充分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的研究方法的运用使得立论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在当时思想文化界复杂的环境下,中国共产党以新民主主义理论在思想上站稳了脚跟!应当指出,这些方法的运用不是孤立存在和被使用的,而是相互渗透、综合运用的,共同来解释说明问题。文中第一次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完整理论,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它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三、历史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具体分析和解决中国问题,切勿主观化、片面化和认识僵化,毛泽东同志在这方面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做出了表率,对我们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一,注重调查研究,全面深刻把握中国国情和发展阶段。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基础是进行调查研究,毛泽东同志最痛恨和反对教条主义和主观主义,最赞赏调查研究,他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明确指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就是解决问题。”[8](P109-110)习近平同志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3](P37-38)全面深化改革具有整体性、系统性和协同性,任务艰巨繁重,每一项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胆子既要大,步子又要稳,必须深入实际,做好调查研究工作。

第二,加强历史的学习。能够运用史论结合的方法首先要熟悉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了解过去才能更好地理解现在、开辟未来。学习历史可以从历史经验教训中更好地研判发展大势,提高运用战略思维、系统思维、法治思维、创新思维和底线思维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水平。领导干部既要有历史知识,又要有理论素养,才能做到决策科学化,更好地把握改革的方向和节奏。

第三,走自己的路,在与各种文明交流互鉴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比较研究法的运用就是研究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异同点,目的是看出事物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走自己的路就是在世界发展大势中正确认识中国发展的特殊性,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性和历史走向,既要看到中国发展没有离开人类文明发展大道,也要看到中国发展是基于自己的历史传统、基本国情。全面深化改革,既不要固步自封、妄自菲薄,也不要照搬别国模式,而是要在比较分析中走出一条适合中国自己国情的道路。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4]牢记历史经验历史教训历史警示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N].人民日报,2014-10-14.

[5]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8]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责任编辑张娅)

冯思淇(1981—),男,河南淇县人,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2012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A841

A

1671-7155(2015)02-0044-04

2014-12-20

猜你喜欢
三民主义新民主主义资产阶级
浅析新民主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渊源
三民主义说
三民主义说①
马克思主义大论战与湘学的新民主主义转型
解放战争时期新民主主义话语优势的确立
论毛泽东对三民主义的认识
1920—1927年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的认知及影响
三民主义之民族主义浅析
刘少奇新民主主义思想研究综述
毛泽东对资产阶级军事思想的批判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