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的高职院校微课程开发与应用

2015-03-27 11:05:56陈小健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内容高职教学模式

陈小健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咸阳 712000)

一、引言

21世纪是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新知识和新技术不断涌现,学习理念和学习方法也发生着不断的变革,以多媒体和网络应用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已经深入到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成为教学改革的强大助推力。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的普及使得网络上的学习资源更为丰富,使在线学习和移动学习成为一种新的发展潮流。如何进行学习资源的开发,如何科学、合理、高效利用互联网进行多媒体视频教学,促进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提高,是教育领域众多研究者所关心的问题。

二、高职院校教学现状与存在问题

随着数字化技术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推动,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模式逐渐转变为采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手段的数字化教学模式。目前,高职院校教学方式仍存在不足,例如:有限的教学学时不能满足大容量专业课程学习的需要,教学活动设计及课程教学过程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要,课程教学环境及教学资源与学生学习需求不相适应等。近年来,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微信、微博、微课程等简单、快捷的信息传递方式被人们广泛接纳。微课程有助于学习者将宝贵的“碎片化”时间利用起来进行学习,由于其“短”“小”“精”“活”,适应了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师生可以利用强大的跨平台即时通讯软件、网络在线学习平台、社交媒体平台等多种手段,灵活而便捷进行教学交互。但是目前高职院校软件专业的微课程数量还比较少、没有形成体系。因此,教学改革更要紧跟时代步伐,进行基于网络技术的微课程开发与应用。

三、基于网络的高职院校微课程设计与开发

(一)微课程的概念

“微课程”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核心,包含与该课程有关的教学设计、教学素材、教学反馈及教师点评等教学辅助内容的教学资源,是教学改革与信息化进程中学习资源创新,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整合为一体的新型教学资源。它借助网络平台,整合了正式或非正式的学习环境中的学习资源,可供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专业发展所用。上海师大的黎加厚教授给出的定义是:微课程是指在10分钟左右,有明确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

(二)微课程的特点及开发原则

微课程具有开放性、可扩充性、延展性及主题性强、打破时空、使用方便等特点。开发微课程一般须遵循以下几点:一是目的性。微课程的制作一般是围绕某个知识点、或者某个抽象概念、或者某个观点等而进行的有重点、有目的教学视频的制作。二是教育性。基于建构主义教育理论,针对某个知识点、技能点或实训环节制作教学视频,具有较强的指导性、针对性和教育意义。三是趣味性。在保证教学内容相对完整的前提下,针对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设计主题鲜明并具有趣味性和生动性的教学活动。四是应用性。开发微课程的最终目的是应用,是让学生受益,因此,在开发微课程时需要做到短小精悍,并适合在线学习、适合网络传播、便于学生下载观看。

(三)微课程的开发

1、确定微课程类型

根据课程教学目标的不同,可以将微课程分为认知型微课程、技能型微课程和情感型微课程。认知型微课程以陈述性知识为主要内容,该类微课程设计可以参考课程标准形成知识层次体系。技能型微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该类微课程的设计可以引入实验演示、实际操作等活动。情感型微课程主要是对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培养。此类微课程应该采用更为灵活的方式,可以与生活密切的活动相结合,让学生产生情感体验。有时一节微课程同时具有两个以上课程类型特点,这类微课程可称做混合型微课。混合型微课程的设计,首先要分清培养目标的主次,再要依据主次,对微课进行灵活地混合式设计。

2、分析知识单元形成教学序列

知识单元是每节微课向学生展示的主要知识点,分析知识单元,是微课程设计的首要任务。根据软件技术专业课程有关教材,将知识单元序列化,按照教材知识体系确定知识单元的序列结构,形成教学序列。

3、课程教学内容准备

课程教学内容不局限于教材,内容可以是开放的、可拓展的,这样可以使微课程具有“灵活性”。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内容、辅助内容等,从教材分析中得到的知识单元内容,是一节微课的主题。

4、教学活动设计

微课程的主要呈现方式是微视频,对于以知识掌握为主题的认知型微课程,微视频的重点在于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难点在于对复杂概念和原理的掌握。技能型微课程的主题是展示技术流程、操作标准、操作判断等技能。一般情况下,微视频的设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主题设计。课程主题设计主要考虑基于教材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的微型化。通常使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提取微小知识点,形成单一主题。(2)过程设计。微视频过程简洁而完整,整体时间约为10分钟。过程设计要注意的问题有:引入主题要快,立论要简而精,内容讲解要清晰,总结收尾要快。(3)教学语言设计。在录制微课程之前,要设计好精简、明确、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将重点和难点内容的关键词提取出来,在讲解过程中围绕关键词逐条展开。在认知型微课程的教学中,教学语言要注重对关键词、关键原理的复述。在技能型微课程中,教师的操作动作与语言紧密结合,教学语言要客观明确,准确客观地描述每一个动作和步骤。(4)辅助内容设计。辅助性教学资源是微课程的补充,这些辅助性资源可以以视频、图文、链接等方式给出,可以存放在微课程资源包内。学生在完成课程主题内容学习之后,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广度和深度上的进一步探寻。(5)信息脚本的设计。微视频设计脚本是针对微视频的内容进行详细设计的一种表单,开发者在创建微课程之前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创建好各种信息脚本将会有利于后期的维护。

5、录制微视频

微视频开发制作方式灵活多样,常见的微视频制作可以利用摄像设备、电脑录屏软件等。录课软件有camtasia studio、屏幕录像大师等。录好视频后可用剪辑软件premiere、edius等进行后期剪辑,去掉录制时重复内容及语病、修饰不清晰的音频、增加适当的特效包装技术等,通过剪辑形成清晰、完整的教学内容。

四、微课程的应用

微课程的核心价值主要体现在它的推广和应用上,通过微课程的建设方便学习者使用,实现“人人皆学、处处皆学、时时皆学”的教学氛围。微课程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翻转课堂是近年来风靡全球的一种教育模式,学生在家或在有无线网络覆盖的地方通过观看视频进行学习,教师在课堂上先聚焦主要问题进行答疑,再有针对性组织学习。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有效降低内在认知负荷,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与立体化教材相结合。将微课程资源通过二维码载入到纸质教材,学生可以运用智能手机,扫描教材上的二维码,下载观看微视频,利于学生利用零碎的课余时间巩固学习内容。由于微视频可以反复使用,可以降低教学负担。

(三)与移动学习相结合。移动学习是指在数字化学习基础上通过有效结合移动技术使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学习的教学模式。利用网络技术与app应用软件技术可以让移动终端具备较强的资源展示及交流互动的能力。所以将微课程的实施与移动学习相结合,极大地为学习者提供便利,有利于学生养成随时随地利用零碎时间学习的好习惯。

(四)将微课程作为一种研修新资源,形成网络环境下师生专业能力培养的一种新方式。为教学提供优质的辅助资源,为学生提供易用、易得、适用的学习新资源,以满足个体差异学习、自主学习等需要。

五、小结

微课程将课程教学从课堂内延展至课堂外,需要教师在构建教学网络平台、制作教学微视频、设计学习任务、整合学习资源等方面花费心思,这对教师和学习者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微课程教学模式是一种新的教学组织方式,是对传统教学的支持和补充,有利于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与自主探索能力。

[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4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的通知[G].教技厅[2014]1号文.

[2]钟琦,武志勇.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微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02):26-32.

[3]张剑波,张欣杰.高职微课程的开发与应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9-11.

[4]赵毅.面向数字化学习环境的高校微课程设计与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5]胡铁生,周晓清.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5-12.

[6]陈明选,徐旸.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校园建设与发展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8):61-65.

猜你喜欢
内容高职教学模式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科学大众(2022年11期)2022-06-21 09:20:52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8:24
主要内容
台声(2016年2期)2016-09-16 01:06:53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学习月刊(2015年18期)2015-07-09 05:41:22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海峡影艺(2012年1期)2012-11-30 08:15:44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