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排螺旋ct在肝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陈伟
(六盘水市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贵州六盘水553400)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16排螺旋ct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9月-2015年5月收治的肝癌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应用16排螺旋ct进行诊断,并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检查结果显示,30例患者经过16排螺旋检查确诊28例,93.3%,其中病灶位于左侧患者10例,位于右侧18例。在所有确诊的患者中总共检测出病灶57个,其中单发病灶32例,2个病灶4例,3个病灶3例,检出的病灶中肿瘤直径为0.6-2.4cm,平均为1.7cm。结论:在肝癌患者诊断的过程中,应用16排螺旋ct进行扫描,可以将患者的病灶特点充分显示出来,在提高患者确诊率的过程中,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关键词16排螺旋ct;诊断;肝癌
【中图分类号】R445.6
临床中的原发性肝癌指的是肝细胞的肝细胞癌,或者是来源于患者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胆管细胞癌,当然在临床中还会出现两者兼有的混合型肝癌[1]。根据临床肝癌的特征可以将其评分为巨块型、结节型、弥漫型与巨块结节型,属于临床恶性肿瘤中一种常见的肿瘤。临床中该种病证的病死概率仅次于食管癌和胃癌。临床中针对肝癌的诊断有多种方法,但是16排螺旋ct扫描具有速度快,这样对诊断肝癌的检出率与诊断准确率具有显著的帮助[2]。本文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9月-2015年5月收治的肝癌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研究探讨16排螺旋ct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9月-2015年5月收治的肝癌患者30例。其中男22例,女8例,患者年龄为40-80岁,平均年龄为(56.3±3.5)岁。所有患者中具有肝炎史的有15例,肝硬化病史的有8例,酗酒史6例,1例患者原因不明。在临床表现中所有患者均出现肝区疼痛、消瘦等不同程度的症状。
1.2 方法
在所有患者诊断的过程中,均采用16排螺旋ct平扫。所有患者在检查前禁食、禁水7h左右。在患者进行扫描前的半小时,均口服2%的泛影葡萄胺500ml,扫描过程保持的条件均为120kv、260mA,层厚5mm,螺距1.5mm,患者在开始的时候实行全肝平扫。
检查结果显示,30例患者经过16排螺旋检查确诊28例,93.3%,其中病灶位于左侧患者10例,位于右侧18例。在所有确诊的患者中总共检测出病灶57个,其中单发病灶32例,2个病灶4例,3个病灶3例,检出的病灶中肿瘤直径为0.6-2.4cm,平均为1.7cm。
常规检查由于缺少特异性,从而导致早期肝癌的漏诊或误诊。近年来,临床上更多采用多层螺旋ct技术诊断肝癌,其优点在于对原发性肝癌的检出率以及诊断准确率非常高,为治疗提供了极其有用(准确的信息%其机制在于螺旋ct通过1次屏气完成全肝ct扫描,其图像较为连续,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呼吸运动造成的腹腔扩张和收缩所带来的误差。正是这样的情况,临床诊断肝癌多采用多层螺旋ct的方法进行检验。而在多层螺旋ct检测选用的过程中,16层螺旋ct检测应用的非常普遍,并且这种检测在临床中更具诊断价值。
临床中普遍认为导致患者出现肝癌的情况主要有这么几种,即病毒性肝炎、化学性致癌物质与寄生虫感染。病毒性肝炎主要是致病因素,而临床中通常会将肝癌分为肝动脉供血,而肝实质主要的是门静脉供血[3]。16排螺旋ct扫描速度快,能在肝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分别进行2次到3次全肝螺旋扫描,其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在增强扫描的不同时期进行扫描,充分利用肝脏双重供血的特点来充分反映病灶的ct特征,而且病灶有二次被检出的机会,因而使得肝癌病灶检出率和定性诊断准确率有明显的提高。
相较于其他的癌症种类,肝癌的病死概率较高,患者诊断的过程中实行早期诊断对患者生存率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4]。临床中所应用的传统普通ct扫描在确诊方面具有一定的诊断性,但是对于小肝癌,采用传统的传统扫描难度非常大,容易造成患者最佳治疗时间。在ct技术不断发展与设备不断应用的过程中,扫描的时间逐不断减短,并且影像图像的质量也在不断提高。采用16排螺旋ct扫描,可以快速提高扫描的速度,在10s内就可以完成一个部位的扫描,并且分辨率非常高,可以一次性完成16幅清晰的图像,并且还可以获得多层面的图像,进而促使细小病变显示的更加清晰,有助于肝癌的诊断。通过应用16排螺旋ct扫描,可以看见肿瘤部位多为浸润性或浅分叶性的生长,图像表现为圆形影,少数呈现出不规则。当前在肝癌中的不同不同种类中,通过16排螺旋ct可以清晰看清其中的变化。患者在进行ct扫描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肝脏病种与肝实质的密度差异,进而对病灶进行鉴别与诊断[5]。这样就可以更加清晰了解患者的病情。在对肝癌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如果医院具备相应的诊断条件,在诊断的过程中采用增强扫描,就更有利于诊断。但是如果采用增强扫描的方法,应当注意增强扫描的局限性。
本研究,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9月-2015年5月收治的肝癌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应用16排螺旋ct进行诊断,并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检查结果显示,30例患者经过16排螺旋检查确诊28例,93.3%,其中病灶位于左侧患者10例,位于右侧18例。在所有确诊的患者中总共检测出病灶57个,其中单发病灶32例,2个病灶4例,3个病灶3例,检出的病灶中肿瘤直径为0.6-2.4cm,平均为1.7cm。由此可见,在肝癌病症诊断的过程中采用16排螺旋ct诊断,可以明显提高诊断的准确率,进而在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可以根据16排螺旋ct诊断的结果,为患者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在肝癌患者诊断的过程中,应用16排螺旋ct进行扫描,可以将患者的病灶特点充分显示出来,在提高患者确诊率的过程中,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参考文献
[1]赵海仙,赵华云.原发性肝癌三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2,10(12):86-87.
[2]郑飞,周文平.四种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观察[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3,8(10):89-90.
[3]陆启军.多层螺旋CT多期扫描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6(10):65-66.
[4]张通地.多层螺旋CT多期扫描在肝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7(11):71-72.
[5]李扬彬,崔恩铭,李树欣,等.肝癌16层螺旋CT肝动脉三期强化特点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3,7(13):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