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2015-03-27 03:54何俊,胡凯
关键词:独立思考创新

大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何俊1,胡凯2

(1.湖北工业大学,湖北武汉430068;2.湖北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205)

摘要:独立思考能力缺乏是当代中国人才培养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独立思考能力培养有助于改进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式、有助于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有助于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回归教育本质。培养独立思考能力需要强调学生的知识积累,需要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模式,需要以考试促教学,推行教学、考试一体化改革。

关键词:独立思考;知识和能力;创新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纲要》提出,要“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注重学思结合”。2012年,国务院原总理温家宝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和清华大学的两次演讲中,均指出大学最重要的是倡导独立精神、自由思想,独立思考是青年学生最宝贵的财富。但长期以来,由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文化传统等对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忽视,学校和学生普遍缺乏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意识和自觉性,更勿论这方面的能力训练。但“钱学森之问”则让我们不得不思考这样的问题,并在日常教学中身体力行,以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独立思考的界定

独立是指基于个人判断而不是仰仗于他人的论点,独立的关键是精神、意识的独立。思考是指对观察、调查、检阅得来的材料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并形成个人的见解,是人脑在外界信息刺激下的内在意识活动。独立思考是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自主运用自己的头脑进行能动思维的过程亦即在坚持观察客观事物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体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独立地能动思维、认识的过程,是指不仰仗他人意志,不受他人干扰,自主的对某个问题进行较为深刻而周密的思维活动(孙艳、赵正,2008)。[1]独立思考就是开动自己的思维机器,靠自己的头脑和理性想问题,判断是非曲直,判别美丑善恶,提出真知灼见,决定进退取舍(刘小兰,2011)。[2]独立思考指的是一种洞察力思维,是一种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考(高有涛,2012)。[3]

与之对应,现实中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典型表现就是人云亦云,缺乏个人独立见解。当今社会经济变动不居,各种新现象、新事物、新问题层出不穷,同时由于现代传媒、资讯咨询发达,每一个新问题的出现后立马总能听到来自媒体的专家声音。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对新现象、新事物、新问题的认知,就会停留在所谓“专家”见解的层面。而事实上,由于知识、立场、利益等局限,一些专家之言并非客观。此外,一些媒体为吸引眼球,往往对专家之言断章取义甚至歪曲报道,如果不能够联系专家言论的前后背景和事实背景,也会误解专家言论。这就意味着,在很多时候需要凭借自己的知识和思考,对现象和问题得出自己的判断,才不至于被人牵着鼻子走,才能保持个人的独立性。对大学生而言,接受过专业教育后应该与没有接受过专业教育的人,在一些专业性和受关注度兼备的问题上展现出专业知识。但遗憾的是,很多学生并不具备这一点。即便学习过相关专业知识,但只是浅尝则止,并没有学通学透,只是照本宣科,不会将理论知识无缝隙的嫁接和运用于现实问题分析中去。因此,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对于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

二、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国外大学十分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在2010年耶鲁大学本科生毕业典礼上,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查·莱文(2010)[4]对此有明确的表述。他说:“在课堂里,你们完整而严密的独立思考能力通过所学课程不断得到发展。你们的批判精神和思辨习惯不断经受考验。这对你们未来的发展与成功至关重要”,“你们来到这里接受教育,为的是培养你们的思辨能力,为的是让你们学会区分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肤浅的、误导的、蛊惑的。无论你们所学习的是文学、哲学、历史、政治、经济、生物、物理、化学,还是工程,你们都已经可以深入思考,辨识矛盾与错误,并最终得出你们自己的正确结论。你们不仅可以运用这些能力去取得个人的成功,你们也可以为公众的利益做出贡献。”这就是说,大学的专业是以知识来区分的,而独立思考能力则是所有专业的学生都应该具备的,否则,仅仅只有知识而缺乏独立思考能力,不能算一个合格的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成长、对社会的进步至关重要。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意义至少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有助于改进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式。大学前灌输式教育形成的服从甚至盲从,使广大学生养成惯性遵从思维,甚少质疑,书本上讲什么,学生理所当然的认为那就是真理,不容置疑。因此,对这些课程的学习,就是全盘接受。这种消极的学习思维观念表现在学习上,就是课堂流于记笔记、轻描淡写划重点甚至无所事事、考前突击背重点、考试接近于默写等消极学习状态,使得课堂教学效率大打折扣。可想而知,在这种态度下学习的知识多半会很快遗忘。而独立思考能力导向的大学课堂教育,学生是主体,老师只是知识的引导者,老师更重要的角色是扮演启发者。在这种新型的教学理念下,课堂应该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一系列引发思考的问题来展开。这种所谓启发式教学正是改变学生消极、功利的学习态度的必经之路。对大量的文科课程而言,老师教的乏味、

学生学的乏味,其中有很多耐人寻味的地方,但以独立思考能力培养作为切入点,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二是有助于养成健全的人格。知识不等于能力,未经独立思考获得的知识是外生的,也就是说,它难以转化为个人借此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有知识没文化”这句通俗语类似,有知识无能力这种现象在现实中也是屡见不鲜。当然,这里的能力仅指运用知识的能力,非社会化理解的办事情能力。这方面的典型例子就是大学里一些学生考试成绩很好,但谈到课本以外的知识,或者说运用课本知识来分析、解决现实问题,则难以下手。当然,这与目前的大学教学、考试制度有很深厚的关系。在拥有知识的基础上,能进一步运用这些知识来分析、解决现实问题,才能够算得上是真正掌握了知识。同时,一个有独立人格、有思想、会思考的人,在人格上才是健全的。换句话说,很多拥有知识、考试能考高分,但不能学以致用的学生,并不在此之列。具备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在应该做什么、怎么做等问题上往往会有正确的选择(高有涛,2012)。[3]实际上,在人的成长过程中,一些关键的环节需要个人做出选择时,如果能够独立思考、通盘考量,做出的决策往往不会令自己失望和后悔。相反,如果一切决策都由父母或其他人来做出,这样的人格是不完整的。现实中可以发现,经由掌握知识而到具备能力的人,往往能够做出于己正确、客观的决策。

三是有助于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创新是一个国家进步的灵魂。经济学将创新界定为“创造性的毁灭”,即新思想、新产品、新服务的出现,会取代旧思想、旧产品、旧服务,从而推动思想和理论、产品和服务升级换代。中国提出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意即以创新来驱动经济和社会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注入不竭的动力。而独立思考是创新之基。显然,没有独立思考,人云亦云,创新无从谈起,创新驱动犹如无稽之谈。“钱学森之问”实际上就是指向中国教育的独立思考能力缺乏。因为缺乏独立思考,很多领域只能亦步亦趋,发展受制于人。事实上,只有当独立思考的人多了,社会发展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钱颖一,2009)。[5]独立思考蕴含着不同思想的交流和碰撞,在思想的交锋中,通过优胜劣汰,会产生新想法、新理念,从而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倡导独立思考、培养创新精神必不可少。

此外,从教育领域本身来讲,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在根本上有助于回归大学教育本质。大学的教育根本目的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其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是大学教育的基本目标。知识是无限的,课堂上老师教的再多,相对于时代和社会所积累和发展的知识是微不足道的,也就是说,知识是教不尽的,重要的是让学生领悟、形成独立思考能力的习惯、方式和方法。正如古语“教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大学的课堂上,通过丰富教学方式方法、有目的的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还是能够在独立思考能力培养上起到一定的作用。

三、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路径

一是强调知识的积累。思考的起点是知识。若没有广阔、扎实的知识积累,思考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尽管知识不等于独立思考能力,但若没有知识或知识缺乏,则连独立思考的基础也不具备。换言之,只有具备了扎实的理论知识,才能在此基础上延伸和拓展,形成独立思考。而这里的知识首先是专业知识。难以想象一个没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的人能够从事独创性的思考,能够做出创新性的业绩。但除了课本外,还应包括范围广泛的课外知识。事实上,无论是理工科还是文史哲专业的学生,一些通识知识是应该具备的。正如理工科学生需要了解历史、政治、经济等专业知识,同样的,文史哲专业学生也需要了解科技史、科技发展趋势等。可以发现,现今的大家大多具备广博的知识视野,能够触类旁通,将不同领域的理论基点融会贯通。

二是转变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模式。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弊端众多,与独立思考能力培养难以相容,为此需要转变教学理念,从知识传授型转向能力塑造型。知识与能力是两个不同层次的要求,对教师而言,首先要求教师具备这方面的能力,其次,在课堂上要有意识引导学生,通过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比如,从现实问题入手,阐发每一章的讲授内容。通过现实问题,引领学生来思考“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一系列问题。为此要求教师转变按部就班式的教学方式。通过引入讨论式、案例式教学,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授课重点上,对于一看便知的知识点可以忽略,而重点是难以理解的理论推导和知识引申。还可以给学生推荐重点阅读文献,要求学生课后阅读兵在课堂上组织讨论,这对于立志于继续深造的学生而言,也是对他们的研究兴趣和方法的引领。在教学中,既要使学生对自身知识和独立思考能力欠缺产生紧迫感和提升愿景,也要以进步典型来激励学生。教学理念和模式的转变,事实上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是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引领者和启发者。正如有研究指出的那样,一个好的老师不单单要求知识渊博,同时也应具备相应人格魅力,在传授予知识之余积极探索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课堂氛围和授课方式,如“引导学生以提问题为突破口,激发其乐于思考的欲望”(刘烈辉和黄晓吉,2005)。[6]

三是以考试促教学,推行教学、考试一体化改革。国外大学非常重视考试。这一点是国内大学需要反思的。从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来讲,考试不应再局限于课本知识的简单重复和默写背诵,而应该是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为此需要改革考试方式方法,比如考前不再划重点,而是要求学生全盘复习,重在对知识的理解。考题设计也倾向于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只要回答到关键点就可以得分。考试范围源自课堂教学、课后阅读材料以及随机热点问题,以体现日常培养的独立思考能力。考试题型也应该侧重于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减少名词解释、简答之类的知识背诵,增加计算题、讨论题等强调知识运用的题型,并鼓励学生阐发有理有据的新观点。通过侧重于知识理解和运用的考试改革,有助于强化学生的平时学习,而改变以往教学与考试脱钩的不正常现象。为此,要求在教学中也要强调教学与考试一体化的新型学习观。通过考试来促进和推动日常教学,扭转学生的被动式、消极式学习态度,有助于激励学生全程认真听课、认真完成课后作业(主要是阅读和思考教师推荐的优秀文献,不做硬性要求,但在考试中会体现),真正将独立思考能力培养贯穿于学生学习始终。

有意识的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矫正学

生的盲从、不爱思考等消极学习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并从中发现优秀学生,将创新型人才培养落到实处。

(注:本文系湖北经济学院2013年校级教学研究项目“《财政学》教考一体化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13007;湖北工业大学2014年校级教学研究项目“基于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土工试验教学改革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孙艳,赵正.论研究性学习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适应性[J].科技信息,2008,(8):13-14.

[2]刘小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反思[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 (12):153-155.

[3]高有涛.大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引导与培养[J].科技导刊(上旬刊),2012,(6):68-69.

[4]理查德·查·莱文.重塑政治[EB/OL].http://opa.yale.edu,2010-05-23.

[5]钱颖一.清华经管本科教育改革:把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放在重要位置[EB/OL].http://www.tsinghua.edu.cn,2009-11-19.

[6]刘烈辉,黄晓吉.新时期大学生独立思考与创造能力的培养[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5,(S1):31-33.

猜你喜欢
独立思考创新
教育的目的是独立思考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论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谈独立思考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