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销行业背景下高职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改革的探讨———以安徽财贸职教集团为例

2015-03-27 03:54
关键词:集团化职教安徽

陈 伟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安徽 合肥230601)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办学模式的完善,以资源集中化、规模化以及有着校企合作优势的集团化办学逐渐成为高职教育的主流选择。供销系统为了更好的适应产业需求,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即开始建立相关的职业院校,以培养专业的人才。为了与现代职业教育培训趋势实现对接,供销系统院校也开展了其集团化办学之路,通过院校与院校、院校与企业的相互合作,形成集团资源优势,更好的为职业教育服务。本文即以安徽财贸职教集团的集团化办学为例,分析其在集团化办学中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并结合实践,提出相应的改革优化对策。

一、供销系统高职院校集团化办学发展现状

供销系统高职院校集团化办学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有了较为成功的实践模式。我国供销系统高职院校自实行集团化办学以来,目前已形成了三种主要的发展模式:一是地方政府牵头组建,院校作为集团主体的模式;二是院校与企业之间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的模式;三是院校之间自行组建,实现资源共享的模式。

政府牵头、院校主导的集团化办学模式,主要体现在政府的组织性和院校的参与性。政府借助其强有力的资源整合能力,能够有效的帮助院校实现与企业、与其他院校之间的资源整合。此种模式下,在以政府为主导核心的基础上,院校与企业能够有效合作,实现企业人才输入和技术转移的需求,同时院校也能获得相关的资源支持,达到多方共赢。院校在此种模式中占据主导地位,更多的是借助政府和企业的力量来更好的为职业教育服务。而院校与企业之间合作的模式则更多的实现资源分配,通过院校的人才培养、技术输出优势与企业的资源、人才需求等相结合,双方实现资源共享。该模式下,学生能够实现校内和校外的双重学习,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让学生在充分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好的培养相关的职业操作技能。同时教育与实践的双重结合,也更有利于教师队伍的素质提升,更好的将理论结合实践赋予教学当中。院校之间合作的集团化办学,则是为了实现院校间的资源共享。众多高职院校无论在人力资源、硬件设施、专业特长方面都有着各自的优势,因此加强相互合作和资源共享,则能够有效的推动职业教育的整体质量,形成强大的“抱团优势”,也更利于院校向企业的人才输出。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知识化经济对于人才的需求日益强烈,而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重要的职业人才培养摇篮,其发展模式对于整个社会人才建设都显得十分重要。传统职业教育均存在规模小、师资力量不足、硬件资源配备不足、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等诸多问题,而集团化办学则能以其强大的规模化优势和资源优势,实现资源贡献、优势借鉴、人才培养就职一体化,从而更好的提高职业教育的整体办学质量。作为供销系统的代表性院校,安徽财贸职业学院于2011年,结合相关事业单位、企业单位和其他高效,共同组建了一个大型职业教育办学集团。

二、安徽财贸职教集团办学模式探析

(一)资源共享:政府、院校、企业多位一体

安徽财贸职教集团内部各单位的资源共享主要包括资金支持、硬件资源共享和教学资源和人力资源共享。

资金方面,安徽财贸职教集团通过以地方供销社为基础,联合几十家规模性企业和多家行业协会,形成由政府牵头干预、企业支持赞助和相关协会的捐赠等融资模式,形成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和保障。通过集团所获得的资金主要用于院校的硬件设施建设、内部人才培训即资源购置等。财政来源主要包括供销系统、企业赞助、行业协会赞助、政府支持以及校友捐赠等五个方面。

硬件资源共享包括多个方面:一是院校与企业之间,企业为高效提供相应的实训场地、科研场地等,为高职学生更好的实现实践工作提供基础;而高校则为企业提供科研基地等。除此之外,企业对高效的资金支持同样也对其硬件设备完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职业教育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基础保障。二是院校之间,通过相关教学设备资源等,实现优势互补,更好的发挥集团教学优势。

安徽财贸集团联合了安徽财经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安徽材料工程学校、阜阳商业学校等多所国家重点高等院校,有着强大的教学资源共享基础。在学科建设、实训强化、人才配备等方面,多所院校都能实现集团会联合优势。而在人力资源共享方面,教育人力资源是职业技能培养的关键支撑。因此院校一方面需要教师拥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时还需要教师能够结合实际,掌握更高的实践技能。而安徽财贸职教集团则通过集团优势作用,通过与企业、与其他院校之前的合作,共同搭建了人才流动和人力资源优化的创新平台。

(二)校企合作:深化合作进程、创新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学集团化的核心内容。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和岗位需求的建设性人才,而职业教育成果的检验则最终由企业来完成。在集团化办学模式的背景下,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既能促进学校教学方式、教学资源的优化,以适应企业的需求,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技术支持和人才供给。安徽财贸职教集团以省供销社的14家直属企业为基础,联合了6家行业协会和17个地市供销社,同时还与50家规模性大中型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可谓有着深厚的校企合作基础。

合作进程上,院校与企业实现了产教结合的深度合作,通过提升校企合作的规模和内涵,有效的推动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通过企业锻炼等方式,充分发挥理论结合实践的作用。除此之外,学校进一步突出技能考核,注重学生实践技能培养,通过学生评价模式来形成科学的课程评价标准和体系。为了更好的适应企业的需求,院校大力推进课程体系改革,在以适应岗位的需求为根本目标的基础上,完善生产、教学和实训一体化的教学环境,修订教学计划与课程标准,开发更为适应企业生产发展的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工艺。通过上述一系列的校企合作模式,更为有效的契合学校与企业的双重需要,通过创新改革来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虚拟与仿真相结合的教学体系,使教学过程更为实践化、有效化和信息化。

合作模式创新方面,其中最主要的体现就是设立特定企业的培训班,学校与企业联合招生,实现人才定向培养。例如与安徽同庆楼集团合作招生的“同庆楼精英班”、与稻香楼合作招生的“稻香楼定向班”、与安徽辉隆农资集团股份公司联合建立的“辉隆商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建立的“顺丰速递班”等。这些定向培养模式或企业捐资建设的专项研究机构能够在实现人才的专业、快速培养。除此之外,各个企业与学校也展开其他形式的合作,如企业到校开展职业技能或企业文化等相关讲座,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就业直观感受。同时企业在岗员工到学校实现再次培训,实现理论知识的再加强。而与省社企业见建立的“双基双挂”教育基地同样是校企合作的重要创新,通过组织50岁以下的教师到企业挂职,同时聘任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担任实训老师或客座教授,实现人才的互动交流,更有利于教师队伍素质的全面提高,进而为学生教育提供教学基础保障,促进人才质量提升。

(三)人才培养:全面完善人才梯度建设

人才培养是职业教育的基础和根本。安徽财贸职教集团在加强校企合作、以提供更为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联合省内的中职、高职和本科院校,通过对口高考、春季高考、五年一贯、三二联读等教育教学模式,实现中职、高职、本科教育的无缝对接,全面完善了人才梯度建设。强化与中职学校的合作,合格中职毕业生直接升入高职,扩大招生资源,形成对口培养阶梯;联合对口本科院校如安徽财经大学、南京财经大学等,将合格高职毕业生保送至本科,实现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一体化培养机制。通过上述多方合作模式,能够有效的满足职业培养、高等教育等多方面的需求。

三、安徽财贸职教集团办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通过三年多的探索与发展,安徽财贸职教集团在队方面的建设都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尤其是在供销系统职教高效办学模式创新中起到了示范性作用。但相对于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对于人才的需求,以及我国人才队伍建设转型的需求来说,集团的发展与结构建设仍需要进一步完善,发展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资源整合力度不足

安徽财贸职教集团作为安徽省供销系统内唯一的职教集团,其拥有众多的资源优势,包括政府的大力支持、供销系统企业的内部资源优势、外部企业的合作优势、各大中职、高等院校的合作优势。然而在实践中,虽然职教集团通过一系列的合作模式优化、资源共享机制优化,但是其资源整合力度仍显不足。一方面,供销系统内部资源没有充分挖掘,没有形成强有力的直接的供销系统人才建设体系;另一方面,与其他高校之间的合作仍有待加强。目前安徽财贸职教学院与上游的高等院校和下游的重点中职院校仅仅在人才输送上有一定的合作,但在教师交流、设备共享、对口专业建设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足。

(二)校企合作深度融合不足,合作有效性仍有待加强

虽然安徽财贸职教集团已经高度重视了校企合作对于集团教育提高的重要性,也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合作模式,但其深度仍显不够,部分合作流于形式,难以发生实质性的效果。

高职院校有着天然的办学优势,众多高职院校也都采取了与企业乃至于政府合作办学的模式,尤其是在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的要求下,与企业的合作成为职业教育创新突破的重要关口。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很多院校与企业的合作流于形式,仅仅协议上的融合沟通,但在实际教学中,尤其是教师资源的互动沟通中明显不足,学生的实践工作也常停留在基础技能的培训上,很难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印证。因此对于安徽财贸职教集团来说,加强校企融合与合作对于长远发展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来看,虽然部分企业为学校提供了人才实践基地,但其数量和质量都显不足。而在教师人才交流上,“双基双挂”模式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推动企业技术人才和学校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但无论是挂职的数量、挂职单位的性质、进入学校的企业技术人员和挂职教师的安排工作都不够完善,以致于具体工作不能形成系统化、体系化。由此可以看出,目前安徽财贸职教集团的校企合作应该进一步加强,从制度上、效果上和创新模式上给予更多的优化。

(三)办学实力有待加强,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建设有待完善

为了更好的整合相关资源,学院需要进一步加强自身办学实力,形成强有力的组织核心。目前来看,安徽财贸职业学院有着较强的综合教学实力,但相对于未来的发展来说仍显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

而在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建设方面,部分专业没有鲜明的职业特色,难以适应企业的需要,而重点专业的技能化建设也难以跟上发展的需求,尤其是相关硬件配套设施的建设。同样,课程体系建设让不够完善,以工作任务或企业要求为原则的模块化课程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加强,同时在引进企业人才实地教学方面仍显不足。

(四)社会服务功能不足,集团品牌力量孱弱

高等职业教育应当承担一定的社会服务功能,包括相关企业的对口支援建设、人才帮扶计划等,目前安徽财贸职教集团在此方面仍比较缺失。与此同时,有效的品牌效应对于企业的发展和形象的塑造十分重要,而集团对于地区经济和企业的辐射能力和品牌影响力相对孱弱,需要在此方面作出进一步的努力。

四、优化高职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的改革对策

通过对于安徽财贸职教集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可以看出,供销系统院校集团化办学想要获得更大的进步和成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从多个方面来完善相关问题,以实现更为完善的办学模式。具体改革对策可从几个方面考虑:

(一)政府加强支持,强化院校自身作用,进一步整合相关资源

政府的支持对于职业教育的发展主管重要,尤其是在相关政策的优惠和资源整合方面。针对目前职教集团资源整合力度不足的问题,政府应当发挥主观作用,为职业院校和企业之间搭建合作平台,对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给予政策支持,鼓励其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政府对于参与职教集团的企业和院校仅仅起到引导作用,没有形成政策和制度上的保障,因此也客观上导致了相关企业的“虚与委蛇”,没有形成实质性的合作效果。与此同时,院校自身应该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通过提高人才培训质量为企业提供质量更高、数量更大、持续发展的人才供应机制,通过自身实力的强大来吸引更多的企业主动参与集团合作当中。而对于已形成的合作集团,院校作为职教集团的主导方,应该完善资源整合模式,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更大的成果,形成强力有效的资源共享机制,更好的服务于职教质量的提升。

(二)强化校企融合深度,加强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校企合作的深度和有效性决定了职教集团最终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因此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的深度和有效性则是职教集团发展的当务之急。具体实践方面,首先应以院校为主体,组建一套完善、高效的领导组织机构,对院校和企业的合作进行系统性的管理,而非目前自发式的、暂时性的合作,而没有长远发展战略;其次是建立更为完善的合作模式,为互相融合合作提供制度基础,既保证院校的教育需要,同时也满足了企业的人才需求和科研发展。

(三)完善院校自身建设,使学科、课程体系更为科学化

院校自身建设的不断完善是职教集团发展的内核动力。职教院校应该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在以符合社会需要和企业人才需要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各课程、学科体系的优化和完善。对于不适应市场需求的学科应该逐步淘汰或者合并,对于重点优势学科应该加大投资力度,提高人才培训的质量,更好的适应企业的需求。

(四)联合优势单位,完善自身社会服务功能,提高品牌优势

教育作为社会发展的推动者,其社会服务功能应有着较为明显的体现。安徽财贸职教集团应联合优势单位,从职业教育服务出发,跟多的为社会发展做出共贡献。而相关社会服务功能的体现同样也是其品牌战略的重要举措,良好的社会服务醒目能够有效的起到相应的宣传作用。同时职教集团还应完善相应的品牌战略,通过“强起来,走出去”的方针,吸引更多的优势企业加入到集团当中,进一步强化职教集团的整体发展实力。

(注:本文系安徽省教育厅省级人文社科课题《依托行业背景创新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研究——以安徽财贸职业教育集团为例》的结题成果,课题编号:sk2013B028;中华全国供销总社《供销系统院校集团化办学模式研究——以安徽财贸职业教育集团为例》的结题成果,课题编号:GX1203)

[1]叶峰.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发展历程与特点探析[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4(4):107-110.

[2]刘向红,段峻.高职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2,(5):71-73..

[3]郑玉秀,陈希.安徽职教集团的运行现状及对策[J].安康学院学报,2012,24(1):105-108.

猜你喜欢
集团化职教安徽
关于构建铁路职教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
培养“工匠之师”,赋能广东职教
甘南藏区学前教育集团化发展的实践探索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
安徽医改自我完善主动纠错
打造集团化医疗航母
安徽药采如何“三步走”
安徽 诸多方面走在前列
安徽为什么选择带量采购
集团化 分级诊疗的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