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是教育教学一直强调的重点。然而近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越来越大众化,高校招生规模扩大,再加各省招生人数和要求的不同,扩招后学生的学习程度存在较大差异,传统的统一教学模式很难满足因材施教的要求。尤其是作为公共基础课的大学英语教学,生源的不同导致学生英语水平差异较大,目前的编班方式势必会造成一些优秀的学生吃不饱,而英语较差的学生又吃不下的情况。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会受到种种限制,不能有效地发挥教师的能力,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为了改善这一情况,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需求,有效地进行教学,各高校进行了多种实践和探讨,目前较为常见和有效的方式便是在一些公共课方面,如大学英语和计算机等课程中实施分级教学。这也符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的要求“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推进分层教学、走班制、学分制、导师制等教学管理制度改革。”
一、分级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分级教学模式主要根据美国应用语言学家Krashen在其二语习得理论中所提出语言输入假说(i+1) [1](1982:20-30),即二语习得是语言输入→情感过滤→语言习得机制→语言能力的习得→语言输出的过程。他认为人类只有获得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时,才能习得语言。因此,语言习得与语言学习是不同的,语言习得要在一定的语境来接触语言,获得对话语的理解,从而习得语言。由此我们认为,大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学习材料的选择和语境的创造是十分重要的,学习材料必须是可理解性的。按照Krashen的“i+1”输入模式。i为学习者已有的语言水平,那么教学中应提供的输入为i+1,即高于语言习得者已有语言水平一个级别的语言输入。这就是说,在学习时,语言输入应略高于学生现有的语言水平,这样其中的大部分内容能够被学生理解,同时学习对学生又有一定的挑战性,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如果语言输入远远超出学习者的现有语言水平即i+2,或是接近或低于学习者现有水平即i+0或i-1,那么学习对学生来说就会太难而理解不了,或是太容易而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学习者就不可能获得可理解性输入。
按传统的编班方式组织教学,采用统一教材,但是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这样就无法保证所有学生的学习材料和语境都处于i+1的层次,教学效果必定大打折扣,并且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态度,不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而我们目前探索实行的基于i+1理论的分级教学教学模式,按照学生实际语言水平组织分班教学,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语言输入是可理解性输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大学英语教学取得更有效的成果。
二、分级教学的实行方式
目前高校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的分级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依据高考成绩对学生进行分级,将学生分成ABC三级或是AB两级;二是在学生入学后进行分级测试,按测试成绩分级编班,一定时期(通常一学期)后再次进行测试,成绩好的晋级,成绩不好的留级;三是采取考核分级和自愿选择相结合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级教学,并定期考核,调整学生的级别,采取流动的分班机制。
在学生分级完后,分别对各个级别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通常也会采用不同的教材,运用不同的教学和评估方法,在教师的配备方面也有选择。通常较高级别班级教学目标要求高,教学方法相对灵活,对学生更注重全方位的练习和提高,注重实用能力的加强,对教师教学科研等的要求也相对较高。而对级别较低的班级则更注重对学生基础残缺的弥补,提高学生英语的基础学习,更为注重课本和基础语法词汇知识,当然也有一定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三、分级教学模式的优势和弊端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分级教学的优势是很明显的。首先,分级教学的教学目标更为明确,有利于教师采用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在分级教学模式下,学生水平比较接近,针对不同级别所设计的教学手段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加深学生的课堂印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一点可以从对实行分级教学模式的学校的实际调查和分析中看出,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反馈情况来看,学生的语言输入水平有明显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增加,其次,一个明显的现象是,教师尤其是较高级别班级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学习情况的改善而得到的成就感明显增强,教学热情更加高涨,感染并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促进了学生学习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但是目前的分级教学模式还是存在有不足之处。
(一)首先是分级的方法:大多数高校分级是依据高考成绩货入校测试成绩来分级,这种一次考试定乾坤的方式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另外考试这种方法本身就存在弊端:大多只能反映出应试能力,而不能反映出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更不能体现出学生的特点和个性,学生学习英语的意愿也不能得到体现。
(二)分级后的教学方式:总体来看,分级教学还是无法避免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仍然采取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的方式进行,只是加强了对学生听说读写译全面的教学。教学形式单一僵化的弊端仍旧存在,很难真正因材施教。
(三)级别调整的时间问题:首先单一定级模式,即一次考试定了大学四年的英语级别显然是不合理的。其次,进行定期考核,调整学生级别也有一定的弊端。首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情况不同,通常的定期考核都是以学期为单位,学生的进步情况和需要晋级的时间也许会短于或者长于一个学期。再者,考核的方式也会影响对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的判断。
(四)学生情感和教师的配备问题:刚进入大学就根据学生的英语成绩进行等级分配,会使学生产生各种不同的情绪和情感问题。对于分级较高的学生可能会滋生骄傲自满心理,对于分级较低的学生则更容易挫伤到他们的自尊心和学习英语的热情及自信心。另外,学生会想当然地认为级别高的班级配备的教师好,级别低的教师也相对不好,引起学生的不满心理。对于低级别班级的学生如果带着这种心理上课,会出现不配合,看不起教师的情绪表现,影响教师教学,降低学习的有效性。而i+1理论认为,学习者只有在最佳情感条件下,即学习者具有强烈的的学习动机,充满信心、无任何焦虑感、才会真正的习得。 [2]学生的各种情感问题的产生在分级教学模式中很难避免,如此势必会影响的英语的习得。
以上弊端的前三点需要我们在分级的方法方式上有所改进。比如实行考试和学生自身意愿相结合的方式。在考试方面可以综合高考成绩及入校后的再次测试等考试成绩的加权平均分等考核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该注意学生的进步情况给出较为密集的定期综合评估,及时地调整学生的晋级留级需求。正确引导学生认识分级问题,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去。
四、网络在分级教学模式中的优化作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建立数字图书馆和虚拟实验室。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并强调在教学中要“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这充分体现了网络在现代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网络的使用有助于优化分级教学模式,弥补教学方式僵化和不能充分因材施教的缺陷。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中网络的应用常见的是在教学中辅助使用网络教学平台。在网络平台上,可以存放教师的教学课件和针对学生具体情况编排的课堂活动项目等,以供有需要的学生在课后再次回顾以加深印象。计算机网络工具能够提供集成图片处理、文件编辑、声音合成、视频剪辑等技术,教师可以采用这些工具自制适合各个级别教学要求的材料和内容,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网络的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提供音画信息,如电影视频片段,英语演讲,英文歌曲等等,这些内容活泼有趣,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也给学生提供了更为真实的英语语境,真实的语境更有利于语言的习得。学生也有了更多的自主权,不同级别的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和适合自己的学习材料,提高学习效率,并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网络的使用更有利于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转变,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此外,网络也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方式和机会,加强了学生与教师的联系,使教师更多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兴趣和实际学习情况,有利于教学安排,并适时调整学生的级别,实现科学的分级管理。
网络已是现代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促进网络与教学相结合,不仅能够使教学手段更加现代化,多样化,并且能够丰富课堂内容,使教学更为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另在课后学生作业的安排上更加全面,并有效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以网络数据库为基垫的网络分级教学更能体现出不同层级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差别,更加贴近学生实际,因材施教,寓教于乐,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是今后大学英语改革的主要方向。
(注:本文系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项目编号:132400411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