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辽宁省:大连市
大连市地处欧亚大陆东岸,中国东北辽东半岛最南端,位于东经120°58′~123°31′、北纬38°43′~40°10′之间,东濒黄海,西临渤海,南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北依辽阔的东北平原。是东北、华北、华东以及世界各地的海上门户,是重要的港口、贸易、工业、旅游城市。
大连市现辖3个县级市(瓦房店市、普兰店市、庄河市)、1个县(长海县)和6个区(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甘井子区、旅顺口区、金州区)。另外,还有开发区、保税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3个国家级对外开放先导区,长兴岛临港工业区和花园口经济区。
大连全市总面积12574平方公里,其中老市区面积2415平方公里。区内山地丘陵多,平原低地少,整个地形为北高南低,北宽南窄;地势由中央轴部向东南和西北两侧的黄、渤海倾斜,面向黄海一侧长而缓。长白山系千山山脉余脉纵贯本区,绝大部分为山地及久经剥蚀而成的低缓丘陵,平原低地仅零星分布在河流入海处及一些山间谷地;岩溶地形随处可见,喀斯特地貌和海蚀地貌比较发育。
大连地区主要有黄海流域和渤海流域两大水系。注入黄海的较大河流有碧流河、英那河、庄河、赞子河、大沙河、登沙河、清水河、马栏河等;注入渤海的主要河流有复州河、李官村河、三十里堡河等。其中,最大的河流为碧流河,是市区跨流域引水的水源河流。另外,还有200多条小河。大连地区淡水资源总量为每年37.86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34.2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为8.84亿立方米,两者重复水资源量5.8亿立方米。
大连地区气候温和,自然生态环境优越,适宜动植物的生长发育,生物资源较为丰富。陆生野生维管素植物共152科、666属、1747种,其中油脂植物110种,药用植物120多种,土农药类植物50多种,可提取淀粉或做酿酒原料的植物50多种。全地区盛产苹果,山楂、葡萄和黄桃的产量也较大,开展了草莓种植。沿海藻类共150多种,分属绿藻、褐藻和红藻门,其中50多种具有经济价值,海带、裙带菜人工养殖大面积开展。沿海有机碳的年生产能力平均每公顷1.4吨。全地区有无脊椎动物约4850种,野生脊椎动物约765种。其中,具有经济价值或常见的无脊椎动物有132种,野生脊椎动物有442种。
大连地区的水产品资源比较丰富,盛产多种鱼、虾、蟹、贝、藻,是全国重点水产基地之一。大连沿海约有鱼类280种,主要有小黄鱼、带鱼、墨鱼、皮匠鱼、六线鱼等。海洋无脊椎动物约有400多种,其中经济价值较高的有对虾,毛虾,海蜇,海螺,海红,牡蛎等。大连的沿海海域产150多种藻类,其中海带、裙带菜、紫菜、石花菜等经济价值最高。大连地区沿海海水氯化钠含量较高,有丰富的盐资源,加上适宜晒盐的滩涂较多,使大连成为全国主要的海盐产区之一。沿海盛产鱼虾、鲍鱼、刺参、扇贝、紫海胆、螺类等,海珍品资源丰富,海湾大面积放养贻贝、扇贝等。
大连地区已发现金属、非金属矿产及地热矿泉水资源等近30种、500余处。其中非金属矿产中的石灰石、硅石、金刚石、石棉、菱镁矿、滑石等价值较大。金刚石探明储量为全国总储量的54%左右,在瓦房店市境内发现4个大型原生矿和1个砂矿。石灰石矿集中分布于甘井子区和瓦房店市一带,探明储量为全省的1/3左右,已发现大型矿床十几个,矿点百余处。金属矿产资源储量不大,矿体小,主要分布于庄河、普兰店二市,已发现铁矿点70处、铜矿点40多处、铅锌矿点20余处和少量的铂(镍)、金、钼等贵重金属矿点。
近年来,大连市结构调整取得一些可喜的新进展。一方面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石化、装备制造、造船、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集群化发展,产业链条不断延伸,长兴岛石化产业基地纳入国家石化产业规划布局,炼化一体化项目有序推进;东风日产汽车、比亚迪电动客车整车下线,汽车制造业产值增长40%,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实现产值600亿元;嘉盛新材料、铭源石化等一批投资超10亿元重大项目投产。另一方面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了多极支撑格局。智能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9个重点产业蓬勃发展,大连机床、光洋科技等企业研制的产品进入航空航天、核工业和军工领域,国产首台三代核电反应堆压力容器制造完成,比克电池大连产业项目投产。海洋工程装备产值增长95%。集成电路发展势头良好,产业规模达70亿元。
2015年,大连市将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及中央、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的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改革开放创新为动力,以增进民生福祉为目标,以法治政府建设为保障,坚持四化统筹、协调推进,全面落实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任务,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加快建设产业结构优化的先导区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区而不懈奋斗。新的征程已经开启。大连全体人民将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振奋精神,坚定信心,真抓实干,砥砺奋进,共同创造大连更加美好的明天!
聚焦
北京:2015年一季度利用外资增长1.1倍
随着北京市不断优化引资结构、扩大引资领域、完善引资环境,今年开年后北京市实际利用外资金额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质量和水平也进一步提高。从北京市商务委获悉,今年第一季度北京市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54.4亿美元,同比增长1.1倍,再创季度引资规模新高。
从2002年到2014年,北京市实际利用外资保持了13年连续增长。其中2014年,北京市累计引进外资项目3.8万个,实际吸收外资达到875亿美元,年同比6.1%。今年一季度北京市实际利用外资在大项目的带动下,再次出现爆发式增长。
今年一季度,北京市服务业再次成为吸引外资进入的最主要领域。去年北京市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近80亿美元,今年一季度这一领域再次“炙手可热”,一季度全市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51.6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3倍,占北京市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94.8%。其中金融服务、科技服务和商务服务领域入资分别占全市78.9%、6.2%和5.3%,引资规模达49.2亿美元,增长5.1倍。一季度,共有25个千万美元以上项目落地北京,实际入资51.4亿美元,增长1.4倍,占全市94.4%。
从入资方式上看,国企大型并购成为北京市实际利用外资的重要方式,受鼓励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政策驱动,今年一季度国有企业以并购方式引进外资42.1亿美元,占全市77.3%。
北京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虽然一季度本市实际利用外资数额增长迅速,但今年北京市还将进一步拓展业务领域,优化引资结构,鼓励外资投向科技、医疗、养老等服务领域。本市将利用建设新机场、CBD国际传媒走廊等机遇,发掘利用外资新的增长点,推动跨境人民币投资、股权投资等利用外资新方式,并继续推进跨国公司外汇改革扩大试点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