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目的论的字幕翻译策略研究
——以《功夫熊猫》为例

2015-03-27 00:58林春洋
关键词:功夫熊猫目的论字幕

林春洋

(淮阴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淮阴223001)

基于目的论的字幕翻译策略研究
——以《功夫熊猫》为例

林春洋

(淮阴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淮阴223001)

随着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传统的译理论无法适应电影字幕翻译的复杂性和特殊要求。而德国的威米尔等人的目的论的观点为字幕翻译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以电影《功夫熊猫》为例,讨论和分析了目的论对影视作品翻译工作的指导作用,讨论和分析如何在字幕翻译中取得高质量、零失误又准确完美的效果。

目的论;字幕翻译;功夫熊猫;翻译策略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更加频繁。作为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电影所承载的文化交流责任越来越多。在电影艺术当中,字幕直接承载着剧情信息的传递功能,对电影译制的成败起着关键性作用。从本质上来看,字幕翻译不过是文学翻译的一种形式,但又与其他翻译具有明显的区域。正如著名翻译家钱绍昌所说:影视翻译具有聆听性、瞬时性、综合性和无注性。正是由于这四个特点,影视翻译也形成了特有的翻译原则,如麻争旗教授认为影视翻译应该遵循口语化、情感化、通俗化、口型化、人物性格化等五个原则。美国动作喜剧电影《功夫熊猫》之所以在我国颇受观众欢迎,除了其幽默的情节、搞笑的对白、浓重的中国元素之外,恰到好处的字幕翻译也是其成功的关键性因素。本文将从目的论的角度出发,对《功夫熊猫》字幕翻译进行探讨分析,希望能加深人们对该问题的认识,对更好欣赏该作品提供启示。

一、对国外电影的通俗化、文化化翻译过程

在全球科技信息快速发展、各个地区人们交往的机会不断增加的大环境下,西欧、北美等发达国家影片的受欢迎度也在不断提高,推动了电影电视剧的快速发展。当然,中国观众也不例外的喜欢外国相关电影作品。通过电影,人们不出国门就能领略到异国他乡的风俗人情、语言文化。近年来,中国电影也走出了国门,融入到了国际电影市场当中。在国内外文化频繁碰撞的背景下,字幕的信息传递作用显得更加重要了。在对国外影片翻译的过程中,通常采用两种方法对影视的诠释:一种是语内字幕翻译,即将演员的话语转换成同种语言的文字;另一种是语际字幕,也就是以保留影片原声为前提,将与源语对应的目的语文字同步显示在屏幕下方。

在上述两种影视诠释方法当中,人们通常所说的字幕翻译特指语际字幕,即在电影放映的同时,将与人物对白相对应的目的语文字显示在屏幕下方。与普通的语言转换不同,字幕翻译需要将原声口语转化为浓缩的书面语,以确保在相对有限的时间内,最为准确、有效地向处于不同文化背景当中的观众说明导演和剧作者的创作意图。所以在对外文影视作品进行文字转换的过程中,不仅要做到语言文字用词的准确顺畅,而且要迎合我国的文化传统思想和人们所能够理解的,以达到雅俗共赏的效果。

二、翻译目的论

翻译目的论最早出现于上世纪中期,创立者为莱斯、汉斯·威米尔和诺德等人。在目的论者看来,人类所有的活动都是有目的的,翻译自然也应该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并且翻译的交际目的决定了翻译的所有行为和过程。因此,翻译目的论提出了所谓的“目的法则”,即翻译过程和翻译策略要服从于翻译的目的。此外,翻译目的论还提出了连贯法则和忠实法则,连贯法则是指翻译文本应该符合目的语的语法习惯,符合目标读者的逻辑,实现语内连贯;忠实法则则是指目标文本要忠实于源文本,与源文本之间实现语际连贯。因此,我们说翻译工作是一项有具体目标导向的活动,相对来说是目标明确即对某外文影视作品进行语言转化。某著名学者对其做出了相关理论性的解释,在翻译过程中,翻译的目的决定了翻译的手段,目的是行为活动的前提,而目的不同,翻译的手段也不尽相同。

也可以说是,不同的翻译对象和目标有着不同的语言转换技巧。所以,从事翻译工作的人员应该充分的运用翻译技巧,不能恪守陈规死搬硬套,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更要做到,在进行翻译工作之前,应该了解一下该影片的文化背景、人文历史等有利于翻译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也能更好地再现原版影片中的风情,利于观众们的了解和喜爱。以下利用《功夫熊猫》这部影片为例来阐述一下在外文翻译过程中的相关方法和技巧。

三、相关外国电影翻译的技巧和方法

国外电影制作片中,有着中国文化符号最多的影片当属《功夫熊猫》,不管它成作品于国外还是反映了怎样的国外文化和文化侵入,但是里面包含的中国文化是我们所倍感亲切的,比如中国传统的庙会、各式各样的功夫以及背景中的风景都体现着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其中还融入了不少我国的思想文化。在影片中,讲述了功夫熊猫从一个软弱无能、自卑的熊猫到成为勇敢无敌的大侠的过程,这也充分体现了我们中国人讲求的只要刻苦,坚信信念就会有所成功的思想。这些思想都极易为国内观众所认同。根据翻译目的论的目的法则,译文需要满足交际的需要,要实现译文的这一功能,就必须考虑到译文受众的文化背景和文化期待。只有对观众的文化背景了然于胸,翻译工作者才更有信心的完成影片的翻译工作。这从侧面可以看出在国外影视作品翻译过程中,了解影视作品中的地区文化会更好地进行字幕翻译的工作,也会达到较好的文字准确使用效果,进而翻译出来的作品会更接近原版影视。

(一)影视作品翻译过程中的方法

在外国影片翻译工作中有种方法是归化法,就是在本国文化文字等功底基础上对影片进行有针对性的翻译。它的优点体现在迎合了人们在电影观看过程中的接受能力和赏析水平,人们的普遍接受也就达到了雅俗共赏的效果。在对外文影视作品的翻译过程中,工作者不能一味地讲究影视作品的文学美观而忽略观众们的兴趣口味,这样会适得其反。所以,在提高影视作品收视率的同时,也要做到切合大众品味。因而这种方法在影片中翻译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相关的工作者应该充分掌握其中的技巧与内涵,极大地发挥该种方法的优势,进而翻译出优秀的作品。

比如说,在影片中出现最多的台词是“Master”既有师傅、大师之意,但是也有很多翻译成大仙等词汇。然而,你细心的话会查阅到师父就是给学生讲授知识经验的一类人,学生从他那里求学长志,而且他们对学生的要求很高,一向以严厉的形象出现。在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里,这一词汇应用于武术和演艺中居多。但是,“大仙”这一词汇与“师父”相比有着不同的意思,具有神话色彩,通晓常人所不能企及的事物,能在虚无的世界当中自由穿行,不受任何事物约束。在影片当中,之所以将浣熊翻译成“师父”,就是考虑到他虽拥有高超的武艺,但仍受自己狭隘思想的束缚;相反,乌龟则具有洞察一切的能力,翻译成“大仙”也就顺理成章了。这从另一个场面上反映了我国传统的儒释道哲理,所以不难看出外文影视翻译工作者对其做出的翻译,是深受了我国的思想文化影响。不仅要将外文转换成中文而且还要符合原版寓意,汉语四字格方法满足了这一要求,在对外文影视作品翻译过程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例如在《功夫熊猫》文字翻译中,很多地方都采用了这种方法,在原版影视呈现的情节之上又加进了很多我国文化思想的元素吸引了观众。

比如有段对台词进行这样的翻译:相传很久以前一位功夫了得的江湖侠士,行走江湖,扬善惩恶,也有这样的翻译:一个神奇的传说诉说着一个英雄的故事,据说他的功夫无人企及,一个人孤独的行走在江湖中。一句外文台词做出了两种版本的翻译,语言都有出入,此外与原文相照并未读出影片真正想要表达的那种韵味,这种翻译只是翻译工作者自己一方面的知识见解,并未真正体会影片中的文化思想。然而,也在另一方面迎合了我国文化的特色,这样的翻译用词使中国观众很快的切入影片,找到所熟悉的武侠形象,进一步了解剧情的发展,由此喜欢上了这一部外文著作。翻译工作者在开篇运用了平白易懂的文字使观众看了之后有亲切感,而且也贴近了影视的中心思想。

(二)在翻译过程中不仅要再现原版影视的语言,同时还要加进一些解释性语言

人们在品读经典作品的时候会不断推敲琢磨其中的情节,但是电影文学却与之不同,不管观众对这个情节理解的如何,电影中的时间还是在进行着,所以加进一些帮助观众理解电影故事情节的台词显得尤为重要,还要考虑到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翻译电影字幕时最常用有两种方法,增译法和减译法,增译法是指为了使意思表达的更准确而增加一些相应的词或句子,而与之相对的方法还有一个是对台词的适当剪切,这样减少难以理解的台词也有助观众们的观看。《功夫熊猫》是一部比较轻快、搞笑的电影,所以受到了各个地区电影爱好者青睐与追捧,然而更是因为这部影片中的语言简单明了、易于观众接受才受到如此大的欢迎。基本上决定了要选择哪一类翻译策略,所以,在进行翻译工作的时候,应该依据影片中所反映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背景来选择与之相吻合的翻译技巧,翻译的语言过于文学化、晦涩难懂和过于平白无味都是观众所不喜欢的,目的在于丰富语言的表达,增添语义的层次,使语言的表达更生动。

例2:Master Oogway:I've had a visionTai Lung will return.乌龟大师:我预感到黑豹太郎将卷土重来。根据乌龟沉重的语调和面部表情,观众能够隐约地意识到这里的“Tai Lung”是谁。按照音译,可以将“Tai Lung”直接翻译成为“太郞”,但译者还在这一名字前面加上了“黑豹”一词,这既说明了太郞的真实身份是“豹子”,也使观众由他的名字自然地联想到了“黑暗”、“丑陋”和“邪恶”,出就会自然而然地将影片当中的“黑豹太郎”与邪恶联系起来。在这里“return”一词未直接翻译成“返回”,而是引申为“卷土重来”,也使观众意识到黑豹太郎的逃跑对于整个和平谷来说,极有可能预示着巨大的灾难。

(三)意译手法

世界上不同的民族,哪怕使用的是同一种语言,也会在语汇、句法结构和表达习惯上各俱特色。所谓的“意译”就是说译者在翻译影片对白时,不过度地拘泥于对白的形式,而是以对白的内容和意义为基础,适当地调整表达形式。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来看,意译考虑得更多的应该是译语的文化体系和价值观体系。请看以下这个例子:

例3:One meets its destiny on the roadhe takes to avoid it.

造化弄人,想要事情往往就会出现。还可以翻译成为:人命天注定,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单从字面上来看,这句话是说人所走的往往并不是他所选择的道路。但是,在影片当中,译者考虑到了动画片的中国功夫文化的主题,从中国传统的佛家思想,在保持原文“不可避免”的本意基础之将,将原文翻译上了以下两种不同的结果,使观众更容易融入到影片所讲述的剧情和场景当中。译者在这里所用的就是意译的方法。

(四)直译手法

在影视翻译当中,译者通常还会大量地应用直译的手法,亦即在翻译时,直接采用原文的语法规则,按原文的字面意思来进行表述,这就最大地保留了影片的文化特征和剧作者的文体风格,具有浓重的民族和地方特色。但是,直译也是以保证原文语意不变为前提的,而不是死译、硬译、呆译。

例4:Quit.Don't quit.Noodles.Don't noodles.放弃?不要放弃,面条?不要面条。

例5:Your mind is like this water,myfriend,when it is agitated,it becomes diffi-cult to see,but if you allow it to settle,theanswer becomes clear你的心就好比是这潭水,越是激动?难以看清,一但让他平静下来,所有的一切就都明了了。/我的朋友,你的心就像这水,乱则不明,只有静下心来,问题才会迎刃而解。以上两种不同的字幕翻译,译者都在保留原句比较修辞手法的基础上做了直译处理,这样的译文不仅符合观众的语言审美需求,而且使观众有了更高的观赏影片的兴致,感觉影片当中的情节好像发生在自己身边一样。

四、结语

在以目的论为指导的翻译过程中,译者应该将目的原则作为选择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时所要遵守的第一法则。作为特殊的文学翻译形式,电影字幕翻译也具有检强的目的性。在翻译电影字幕时,译者应该以翻译基本原则为前提,综合考虑影片受众的审美和接受能力,考虑影片受众的文化价值取向,考虑影片制作商的制作目的。电影《功夫熊猫》的字幕翻译之所以获得众多中国观众的喜爱,创造了令人惊叹的票房收入,正是因为其翻译兼顾了目的论的翻译原则,恰当、灵活地选用了翻译策略。我们相信,今后会有更多的优秀译者创造出更多的字幕翻译神话,给观众呈现更多的精彩影片,给人们带来更多美的享受。

[1]李利.从目的论看电影《功夫熊猫》的字幕翻译[J].枣庄学院学报, 2011,(4):79-81.

[2]李敏,王聚贤.电影《功夫熊猫2》字幕翻译策略研究[J].电影文学,2013,(11):157-158.

[3]张清宏.翻译目的论与影视字幕翻译[J].西安欧亚学院学报,2009,(1):103-106.

[4]王艳.目的论下影视字幕英汉翻译基本策略[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124-125.

猜你喜欢
功夫熊猫目的论字幕
目的论视角下的宜兴特产翻译实践研究
电视剧字幕也应精益求精
《功夫熊猫》跨文化传播效应
《功夫熊猫》三部曲的跨文化传播策略研究
整合适应选择度下的动画电影字幕翻译——以《冰河世纪》的字幕汉译为例
论纪录片的字幕翻译策略
翻译功能目的论视阈下的科技文本翻译——以认知无线电翻译为例
新疆外宣英译特色探究——以目的论为视角
字幕翻译中非言语信息的言语转换——以《BJ单身日记》字幕翻译为例
目的论视角下的影视剧字幕翻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