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燕
(无锡太湖学院,江苏无锡214072)
解读福克纳作品创作中的父亲形象
万燕
(无锡太湖学院,江苏无锡214072)
二十世纪美国文坛上著名的小说创作家福克纳创作了大量的家族小说。其中,他塑造的父亲形象,基本上都具有坚强的意志力,但是,为了所谓的追求而表现的冷酷无情,实际上这些父亲形象都是美国南方奴隶制和种族主义的代表者与捍卫者。虽然说他们也有着人性化的一面,但是,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与制约,他们在损害女性尊严的同时,也丧失了自己的人性。
福克纳;小说创作;父亲形象
福克纳是美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一位作家。在他当时所处的美国社会中以南方文化为主,而家族文化又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福克纳创作的小说基本上都是家族式小说,又被称之为家庭小说。这实际上与作家本人的出身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性。他来自于一个美国南方庄园家庭,曾祖父当过议员,写过小说。但是,福克纳的父亲这辈已经开始走下坡路。这给了福克纳较大的人生震撼,并从中选取了不少故事作为小说的创作素材。因此,他的小说中,祖父往往是成功者,而父亲则是失败者。尽管说福克纳也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南方文学的家庭小说创作传统,但是,他却并没有塑造出那些正直、仁慈的父亲形象,反而塑造出形象各异且性格复杂的父亲形象。
福克纳作品中并没有直接塑造出一些美国早期拓荒者与庄园主的代表人物,而是通过描述一些父亲形象来讲述这些父亲给后代带来了不好命运的故事。这些父亲形象在创业初期很多都是残酷无情的,甚至是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他们实际上都是美国当时南方奴隶制与种族主义的坚定支持者与保卫者。尽管如此,他们在创业初期其实也经历了不少苦难,但是却依然表现出那种坚强的意志力,取得了后人很难企及的奋斗成果。因此,他们的后代就把这些父亲的经历进行了神化,并以传说的形式进行传播与宣扬,从而让这些父亲在后代心目中树立了一个个光辉的形象。由于这些父亲形象过于神圣化,因此,后人很难达到那样的标准,并逐步成为了一种光辉父亲形象的象征人物。
比如说在他的小说《八月之光》中,西陶尔的祖父在参加南方战争的时候不幸被打死,事实上,他是去抢劫鸡场的,但是,在他死后反而被描述成一个勇敢善战的英雄人物,并成为了美国南方骑士精神与英雄主义的象征人物。这些祖父的光辉形象实际上都是虚构出来的,并让后代们开始幻想着也有一天能成为像祖父那样的英雄人物。然而,正是这种盲目的崇拜与幻觉让西陶尔无法过上正常人的生活,最终让他的妻子不堪忍受而选择了自杀。在福克纳的小说《沙多里斯》里,小说的主人公沙多里斯是美国南方军队里的一个上校,他凭借着自己的英雄善战而受到后代的尊崇和爱戴,在他的后代眼里,他是一个高大的军人形象。但实际上,他只是美国南方奴隶制与种族主义的忠实支持者。然而,他的后代却把他不断的进行神化,并在他死后,通过传说的方式把他渲染成为了一个至高无上的圣人,并在人们心目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深刻印象。比如说,沙多里斯这种被神化的英雄形象让他的后代小白亚德受到了深刻的影响,并如同幽灵一样让小白亚德的命运被控制起来。在小白亚德看来,他始终无法达到自己祖父的英雄人物标准,一直觉得自己就是一个懦夫。鉴于此,他也做出了一系列冒险行动,试图向人们证明他也有着祖父一样的冒险精神与英雄气概,但是,他的冒险行为却最终导致他的不幸死亡。这部小说实际上说明了当时美国南方旧势力的代表人物给子孙后代造成的不良影响,那些后代在盲目的追寻所谓的南方庄园主精神的同时,表现出很大的不适应性,最终导致了人生的极大悲剧甚至是以死亡作为惨痛的代价。那么,在福克纳的小说《下去·摩西》里,作家塑造了一个名叫卡洛萨斯.麦卡士林的男性人物形象。他在后代心目中也是一个具有超能力的祖先,因此,后代子孙对他也是极尽崇拜之能事。尽管如此,福克纳并不是单纯的塑造了这些美国南方旧势力的代表人物,实际上也在暗地里揭露了这些人物身上那种与生俱来的残忍本质,他们对人性肆意践踏,是一群十足的恶魔。他们在征服奴隶的过程中,表现出常人难以理解的凶狠,并最终让那种看似勇敢的英雄主义成为了后代们挥之不去的噩梦,让子孙后代的命运遭受了巨大的摧残,并导致了整个家装的衰败。
福克纳小说中的父亲形象很多都是从现实生活中挑选出来的人物模型。这些父亲很多都是狂热的清教徒,但是,却有着暴躁的脾气和性格,是一群带有浓厚宗教色彩的父亲形象。具体来说,福克纳的小说《押沙龙,押沙龙》中,作家塑造了一个较为典型的暴君式的父亲形象。他叫托马斯·斯特潘。他是一个有着冷酷个性的父亲,可以为了实现自己所谓的宏伟人生目标而抛弃自己的妻儿。有人他的妻子有黑人血统,因此,他生了一个黑人儿子和一个白人儿子。由于具有根深蒂固的种族主义情结,因此,他不愿意认可那个黑人儿子,最终导致两个儿子相互残杀。他的家庭结构中,由于他的薄情寡义,黑人儿子死亡,白人儿子也没有过上正常人的生活。他的心目中就没有人性的概念,只是一个单纯为了实现自己所谓的人生蓝图而进行的奋斗,即他试图建立一个所谓的白人血统的庄园主王朝。然而,当他利用自己的白人儿子进行手足相残的时候,他的人生计划实际上反而彻底失败了,因为一个黑人儿子被杀死,而另一个白人儿子也因为杀人而潜逃,无法过上正常人的生活。因此,他就开始对人生进行重新谋划。他向自己的妻妹提出了要求跟她结婚生子的要求。而他的妻妹洛莎由于认为他有一种神奇的超自然力量,并认为他就是妖魔的化身,因此,断然拒绝了他的这种荒唐要求。于是乎,他只好跟一个穷苦白人的外孙女朱莉同居在一起,但是,朱莉只为他生下了一个女儿,无法满足他的罪恶野心。最终,他无情的抛弃了朱莉和刚出生的女儿。这个时候,朱莉的外公才真正看清楚斯特潘是一个卑鄙小人。他终于彻底愤怒了,并用镰刀砍死了他。从这个人的所作所为来看,他的罪恶行径不仅害惨了自己的四个子女,同时还让自己走入了一个无法解脱的人生困境,充满了悲剧色彩。
在福克纳小说《八月之光》中,他又塑造了其他的父亲形象。比如说,道克·汉斯是一个心狠手辣的家伙。他怀疑自己女儿的情人有着黑人血统,因此,他愤怒的将其射杀,并在女儿生产时,也不允许自己的家人靠近女儿,最终导致女儿的惨死。此后,他又开始把乔当作毁灭的对象,并以此作为余生最为重要且唯一的目标。更为糟糕的是,乔的继父麦克·伊琼如同他的外祖父一样,表面上看像是一个虔诚的清教徒,但实际上当他与自己的孩子说话的时候,却是一副毫无感情的模样,说出来的语言就像是一个机械的人在说着道貌岸然的话。一旦自己的孩子出现了背弃教义的行为,他就会用一种类似与宗教仪式的抽打来教训孩子。他对孩子的抽打完全是一种惩罚方式,根本不带有任何感情色彩,有的只是愤怒与暴躁。在该部小说中,福克纳还塑造了一个父亲形象,他就是朱安娜的祖父。虽然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奴隶制度反对者与废除者,但是,他同时又是一个狂热的清教徒。他每次喝酒回家都会不顾孩子们在休息而他们吵醒,并肆意的对他们说,只要能抬起手臂来,就会借用上帝的手来教训他们。他的这种清教徒思想让朱安娜心灵逐渐扭曲,从而无法过上正常女人的生活。她试图通过杀死情人的方式来永久的拥有情人,但实际上最终却被乔杀死。此外,福克纳还在著名的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中塑造了一个父亲形象。他就是主人公爱米丽的父亲。他在女儿爱米丽的一生中都是一个阴魂不散的幽灵,一直掌握着女儿的命运。他把女儿当作自己的私人财产,并让所有追求者都感到害怕而离爱米丽而去,从而让爱米丽一生的幸福都毁于一旦。他这个父亲高傲而自私,表面上是在爱护女儿,实际上却是一个十足的暴君,对女儿的命运造成了无可挽回的毁灭性。爱米丽最后只能一种极端且畸形的方式来拥有爱情,即通过杀死情人来拥有情人,并与情人尸体共度人生的很多时光。
尽管说福克纳小说中的父亲形象很多都是暴君式的人物,他们专横跋扈,并受制于自己的清教徒思想,让自己的子孙后代遭受了很多悲惨的命运。但是,这并不是说福克纳的父亲形象都是暴君,实际上也有人性化的一面。福克纳通过这些父亲形象的塑造,让小说创作变得更为逼真形象,也让人觉得父亲形象复杂但又丰满。比如说在福克纳小说《八月之光》中,朱安娜的祖父虽然有着暴殄天物的严厉个性,但同时他也有人性化的一面。当他重新看到离家出走的儿子返家的时候,他表现的异常兴奋,并热情的迎接他回家。这充分说明了他内心里还是充满了父爱的。在小说《押沙龙,押沙龙》中,斯特潘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暴君式清教徒,但是,当他得知可以从岳父那里得到所需的一切的时候,他并没敢于去面对岳父。这实际上说明了他的内心里仍然残留着一丝的良心与道德意识。此外,当他见到自己儿子的时候,他也前所未有的叫到我的儿子。这实际上也是他人性化感情流露的集中体现。因此,福克纳作品中各种各样的父亲形象,表面上看似乎都是冷酷无情的暴君式人物,但实际上他们也是一个复杂的混合体,并不是天生如此,在他们身上仍然保留有一定的人性化特征。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些父亲形象在践踏别人尊严的同时,也在损毁自己的人性,并最终陷入到一种无法解脱的恶性循环当中去,并导致了整个家族的衰败。
福克纳作品中的父亲形象,无论是美国南方旧庄园主的代表,抑或是暴君式的清教徒,他们在维护奴隶制度与种族主义的过程中,并没有意识到自己也是受害者。他们在社会现实与传统观念的双重压力下,逐步抛弃了自己的人性,进而变得冷酷无情,与家庭之间形成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并给子孙后代带来了无尽的灾难,也导致了自己的人生悲剧。他们渴望从家庭中得到温暖,但却无法向家人表达出真正的情感,从而感情上逐步变得畸形而痛苦,最终陷入到一种恶性循环中。福克纳对这些父亲形象的塑造,实际上是探讨了美国南方分崩离析的根本原因,即奴隶制度、种族主义以及清教徒的卡尔文主义等罪恶的社会及文化传统。
[1]杰伊·帕里尼福克纳传[M].吴海云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7.320.
[2]李文俊主编.福克纳的神话[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142.
[3]萨克文·伯科维奇.剑桥美国文学史[C].张宏杰,等,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32.
[4]朱振武.在心理美学的平面上——威廉·福克纳小说创作论[M].北京:学林出版社,200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