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关联理论解读双关语的认知过程

2015-03-27 04:25宇文静
关键词:双关语关联理论

基于关联理论解读双关语的认知过程

宇文静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辽宁大连116600)

摘要:双关语是一种极具表现力的修辞手法。古今中外遣用这种修辞的不乏其例,其中有许多都收到了良好的修辞艺术效果。它的使用得到了各国语言学者的关注,很多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到目前为止,对于双关语的研究已经涵盖了翻译,语音,语义,分类等方面。然而,对于双关语认知过程的研究却涉及甚少。本文旨在借助语用学中的关联理论,分析听话人对于双关语的认知过程,使其能够更好的把握双关语中的认知语境,指出选择语境的重要性。

关键词:关联理论;双关语;认知语境

双关语是一种极具表现力的修辞手法。它生动,新鲜,诙谐,机智。《朗文当代英语词典》对双关语的解释是:“an amusing use of a word or phrase that has two meanings, or words with the same sound but different meanings”。由此定义我们可以发现,人们对于双关语的理解主要集中在语音和语义方面,而双关语所以能够实现其修辞艺术效果,除了其本身在语音和语义方面的特征外,还取决于听话人成功的认知过程,成功理解语义的能力。本文将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分析听话人对于双关语的认知过程,从而指出会话中认知语境及语境选择的重要性。

一﹑关联理论的基本含义

关联理论是语用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法。它是格莱斯会话含义的进一步发展,但却不仅仅是这一会话含义的简单延伸和修订,而是包含了各种理论,认知学,哲学和行为科学。它不仅仅回答了交际本质这样的哲学问题,也解决了如何解读交际双方意图这样的心理问题。因此,关联理论是有关交际和认知的理论,其中最重要的是关联性及认知和交际原则。

斯波伯(Sperber)和威尔逊(Wilson)将关联性定义如下:当且仅当一假设在某语境中存在语境效果,它与此语境才具有关联性。由此可见,关联性取决于语境效果。但同时,二人还强调关联性的强弱与处理话语时所付出的努力也是直接相关的。即:(1)在同等条件下,语境效果越大,关联性越强;(2)在同等条件下,处理努力越小,关联性越强。以最小的努力得到足够的认知效果就是最佳关联性。而任意推理交际行为也都必须保证其最佳关联性。也就是说,通常言者说话时尽可能为听者提供充分的语境,而听者也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从而达到话语的关联性。

关联理论认为交际行为即为认知行为,对于交际行为的解释就是对交际双方认知环境的认知过程。换句话说,若要成功的进行交际,交际双方需要明示自己的以及共有的认知语境。斯波伯(Sperber)和威尔逊(Wilson)对于关联理论的认知和交际原则阐述如下。

关联性的认知原则:人的认知过程倾向于不断调整以使关联性最大化。

关联性的交际原则:任一言语(或其他推理交际行为)都在传递着一个最佳关联的预设。然而,这并不等于交际双方一定要进行明示认知语境来获得成功的交际。有时,缺少相互明示反而会创造出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二﹑关联理论对双关的解释

(一)双关语的动态认知本质

双关效果由交际双方的认知语境所决定。关联理论指出交际双方需要明示认知语境来传达和获得彼此的意图。语境是一系列存在于人脑中的假设,语境效果即是对这一系列新旧假设的处理和整合的过程。在其他条件相等的基础上,语境效果越大,关联性越强。语境效果可分为三种情况:(1)使新的信息与语境相结合;(2)用新的信息加强现有假设;(3)使新的信息与现有假设互为矛盾或排斥。而这三种情况即可被看作是语境的动态本质。这一动态本质在双关语中表现的尤为明显,因为使用双关的人通常都是采用最普通的语句表达不普通的含义。因此,当交际双方发现他们的假设在某个语境当中并不恰当时,便会调整他们的认知语境来与当下的语境想一致。因此,在双关语理解中语境的构建其实就是一个动态选择的过程。

比如:

——“It’s an order from President Bush.”

——“I don’t care if it is from bush, tree, or grass.”

显然,第二个说话人(S2)只需付出很小的努力就知道第一个说话人(S1)提到的“President Bush”是一个人,他是不能与其他类别归在一起的。S1的意思是要S2遵守这一命令。然而S2反其道而行,故意将“bush”与“tree”,“grass”并列起来,使其恢复了其原来的意义-灌木丛,偏离了S1的语境。S1根据自己对于bush一词的掌握知道“bush”与“tree”,“grass”并列是取其原意——灌木丛,但这样的答语与先前的话毫无关系,再联想到自己的意图是要对方服从命令,相应的回答应该是服不服从,从“don’t care”和与植物并列可知S2是不把bush当总统看待,即不服从之意。

再比如:

Once,Bush had something wrong with his head. So he went to his doctor. The doctor said to him,“Your head is

composed of two parts, the right head and the left head. Your left head has nothing right and your right head has nothing left.”

这是校园BBS上发布的一则笑话。读者根据自己对于词汇的掌握就可知道left和right的方位概念。即左脑里肯定没有右脑里的东西,右脑里也没有左脑里的东西。但这显然违反了Grice合作原则的量准则,即所说的话是废话。因此读者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去寻找更大的关联。依据自身的词汇系统,读者可以发现,“right”还有“正确”的意思,而“left”有“剩下”的意思,因此最后一句话是说“左脑里没有任何想法是正确的,而右脑里什么都不剩”,即Bush的所有想法都是错误的。再结合当时背景,Bush攻打伊拉克遭到许多人的反对。通过这番推断,读者可以理解到作者的良苦用心,其实际上是在抨击Bush总统的想法及做法。

(二)双关语的认知语境选择

认知语境也被称为认知假设。它不仅包括言语层面的语境和当下的社会情境,也包括认得长期及短期记忆。这些信息形成了一系列的语境而非仅有一个语境。在交际过程中,言者和听者不可能用到所有的语境,而是选择一两个特殊语境来帮助交流。但有时,话语交际中的一方出于某种原因回避或饶过与对方的话语最佳关联的语境假设,而选用与话题相关,但与对方的交际意图不相关的语境假设去解释话语并做出应答,造成后者的交际意图落空,达到一种表面合理,实则滑稽可笑的效果。

1.听话人故意曲解说话人之意。如:

“I can’t bear a fool.”said a lawyer to a farmer.

“Your mother could.”said the farmer.

这段农夫和律师之间的对话颇具讽刺意味。农夫明明知道律师是在嘲笑自己傻瓜,却故意曲解“bear”的含义,不做“忍受”而做“生育”来解释,脱离了律师明示的语境,而选择了新的语境来诠释话语,从而巧妙地予以还击。幽默味道不言而喻。

A professor tapped on his desk and shouted:“Gentlemen——Order!”

The entire class yelled:“Beer!”

这是课堂上的一段对话。任何一个同学都应该理解教授之意是让他们保持安静有序,但同学们故意曲解教授的话,选择order的另一个意思“点菜”,转换语境,实际上是不想安静,这样一来,整段对话显得生动有趣,很难想象当时教授会是一种什么样的表情,面对一群淘气的学生,恐怕也只能以无奈来形容了。

2.话语的理解同社交语境的脱离。如:

“Mine is a long and a sad tale!”said the Mouse,turning to Alice and Sighing.

“It is a long tail, certainly,”said Alice, looking down with wonder at the Mouse’s tail,“but why do you call it sad?”

(L. Carol, 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

老鼠说的是“一个又长又令人伤心的故事”,可Alice凭借自己的观察和直觉认为老鼠指的是其尾巴。孩子相对而言头脑简单,由于对于说话者语境的无知,导致其无意间脱离了说话者的语境而按照自己的“认知环境”去理解话语,从而给出这般出乎意料的回答,让人产生忍俊不禁之感。

三、结语

总之,双关语这种复杂的语言现象,其认知过程也相对复杂。它不是简单的思维吻合,而是经过不断努力,语境转换,最终形成的一种艺术效果。在这其中,认知语境的作用不可小看。无论理解还是使用双关都要恰当的选用认知语境,唯此才可使双关效果发挥至最大,不至浪费笔墨唇舌甚至弄巧成拙。

参考文献:

[1]Carroll, Lewis. 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 & Through the Looking-Glass[M].New York: Bantam Books, Inc. 1981.18.

[2]Sperber, Dan & Wilson, Deirdre. 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 [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118-171.

[3]李鑫华.英语修辞格详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189.

[4]李鑫华.英语双关修辞格的分类,多(歧)义,即双重语境[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0,(3):54-57.

[5]李燕飞.言语幽默的语用分析[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07.

[6]佘奕真.关联理论与英语幽默话语的理解[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1):62-64.

[7]武选民.双关语的语用解释与翻译[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3):72-74.

[8]张文珍.关联理论视角下的字幕翻译策略——以《生活大爆炸》为例[J].鸡西大学学报,2013,13(7):119-121.

猜你喜欢
双关语关联理论
概念整合理论视角下的双关语认知
《生活大爆炸》中刻意曲解之关联理论探析
基于语用学的虚拟语气研究
关联视阈下的学习者语用能力发展研究
英汉双关语对比与研究
双关语的随附性解释
德拉巴斯蒂塔的戏剧双关语翻译模式研究
也说双关语的解读机制*——兼谈最佳关联推定策略的细化
双关语翻译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