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跨文化交际中的高低语境文化

2015-03-27 04:25:52王华珍,刘政仙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刍议跨文化交际中的高低语境文化

王华珍1,刘政仙2

(1.安徽三联学院外语学院,安徽合肥230601;2.上海开放大学虹口分校,上海200080)

摘要:在跨文化交际中,不同语境文化的人们在交际行为和认识是有差异的。了解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的形成原因和认识差异,培养我们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敏感度和意识,学会换位思考,从而增强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从而消除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障碍,进而在跨文化交际中获得成功。对于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学生来说,要学会处理跨文化交际中的高低语境,才能利于思辨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高语境文化;低语境文化

1976年,美国文化和人类专家、跨文化交际的奠基人爱德华·霍尔(Edward T·Hall)在其出版的《超越文化》一书中提出“高语境”(high context)和“低语境”(low context)这两个概念,并且据信息传播依赖语境的程度将各种文化分为高语境文化(high context culture)和低语境文化(low context culture)。

一、高低语境文化的特征

爱德华·霍尔认为任何交流都表现为语境。高语境互动的特色是,预制程序的信息贮存在接受者身上和背景之中;此时传达的讯息(message)中只包含着极少的信息(information)。低语境互动则与之相反:大多数的信息必须包含在传达的讯息之中,以弥补语境中缺失的信息。在跨文化交际中,语境对于交际的成功与否有着巨大的影响。爱德华·霍尔这一理论的一个关键词是语境。语境是有关一个事件的信息,与事件的意义密切关联,指的是人类行为背后所蕴含的整个环境。根据霍尔的观点,在人们进行交往时,如果较多的交际信息反映在社会文化环境和情景中,而相对较少的信息存在于实际的言语中,那么这种文化特征就称之为“高语境文化。”即人们在交际的过程中更注重的是“意会”。相反,在“低语境文化”中,实际的言语信息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语境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小。所以,在低语境文化中的人们在交际过程中,更注重说话人实际的语言信息(“言传”)。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存在于一切文化中。东方人的文化是高语境交际文化,其交际风格委婉,追求和谐;在处世艺术上,它侧重“调和适中”。西方人的文化是低语境交际文化,其交际风格直接又明确。它侧重“执着向外”。但是,我们需要指出的是,所谓高语境文化或低语境文化对每个国家来说并不是绝对的,是相对的而言,指的是其占主导地位的主流文化。在任何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是相对的高语境文化,当然也会包含另一种语境文化,只不过这种语境文化处于相对从属地位罢了。当我们说中国(东方)文化属于高语境文化,西方文化属于低语境文化的时候,我们指的是中西方文化中的主流文化。

二、高低语境文化产生的原因

不同的文化历史是高低语境文化产生的重要原因。

儒家文化是高语境文化的源头之一。中国传统文化里儒家思想文化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翻开《论语》等著作我们可见让人少言的警句:“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巧言令色,鲜矣仁”,“敏于事而慎于言”,“巧言乱德”,“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另外,高语境文化的形成与我国二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如大家众所周知的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以及清朝的文字狱政策。)也有很大关系,致使士大夫们谨言慎言,少言寡言,言多必失,言多数穷,不如守中。在儒家文化里,少言,寡言,慎言是值得推崇的;而巧言,多言等则是不仁的表现,是不值得称道的。要取得交际的成功,往往需要进行察言观色。口齿伶俐,能说会道之人往往不会被人信任与赞赏。中国有“静水流深”、“察言观色”、“沉默是金”等成语,这些与高语境文化中的少言语编码特点是一致的。

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之源。希腊文化历史悠久,非常重视修辞学,认为社会的每个成员都是理性的人,能够做出理性的选择,都有独立思考,自由言论的平等权利。西方国家大多信封基督教,基督文化在西方文化中占据主导地位。基督教强调自由、平等、博爱等个人主义思想,基督信徒深信是上帝借助神奇的言语创造了整个世界,赋予他们生活的权利。据《圣经》理解,语言与上帝共存,语言即上帝,上帝通过语言创造了整个世界。总之,基督教强调语言的重要性。人们自然通过言语与上帝交流。因此,基督教在西方的盛行是西方低语境文化产生的重要原因。

三、高低语境文化认识上的差异

以下是笔者结合任教的英语本科专业的《跨文化交际》课程,从多方位多角度分析高低语境文化认识上的差异,培养大学生的思辨能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认识上的差异。

(一)解决冲突或争议的方式的不同

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在交流方面的差异非常明显地表现在人们对待冲突的方式上。高语境文化比较含蓄,他们认为冲突会破坏交流。中国文化由于推崇社会秩序和社会和谐,认为冲突会威胁社会的稳定,说出相反的意见会冒犯别人,存在着使所有在场的人丢脸的风险,在一个关系错综复杂、等级森严的世界里,公开说出心里话会令人不快,甚至会显得不合时宜、非常危险。而低语境文化,由于信奉自由平等,作为个体

的人,被看作有与生俱来的价值,而个体也倾向于表现出与别人不同的态度或观点,而不是以表现出与别人相同的态度或观点界定自己,他们往往公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寻求他人注意,认为公开讨论争议是有价值和有意义的谈话。

(二)行为期待认识上不同

高语境文化对圈内人和圈外人的区别胜过低语境文化。相对而言,高语境文化中成长起来的人对别人的期待多。高语境文化里的人谈自己心中的思虑时,往往期待与他交谈的人知道他遇到的困难或麻烦,用不着把话挑明。经常他拐弯抹角兜圈子,把所有相关的东西都触及了,唯独不谈最关键的一点。把最关键的一点摆到最恰当的位置,这是他的谈话伙伴应该扮演的角色。而低语境文化的人对他人的行为期待较少,遇到不顺心或不开心的事情时,一般都原意独自“扛”,他人也不会给予太多的关注,否则可能会被认为是窥探他人的隐私了。

(三)责任主体认识上不同

在高语境文化中,有权势的人要亲自实实在在地(不仅仅是理论上)为下属的行为负责,下至最低的部属,他都要负责。在低语境文化系统中,责任分散到整个系统之中,因而难以明确指出每个人的责任。尼克松总统在“水门事件”后的自我辩护就利用了这一点。如果要寻找替罪羊,就尽可能选择级别最低的替罪羊。发生在越战期间美军对越南美莱村村民进行的野蛮屠杀“美莱事件”中,替罪羊就是一名中尉。

(四)对殷勤好客的认识不同

高语境文化赋予招待客人的含义在于食物的质量和数量,主客人间的地位,与席者间的关系和庆祝的场合。如果呈上的都是些珍馐佳肴,客人就知道自己受到特别的尊敬和重视。席间,人们也会互致一些表示尊敬的恭维话。在低语境文化中,人们招待客人按照“入乡随俗”的方式,平时在家吃什么,招待客人也是这样,不会刻意去为客人准备什么。低语境文化这么做的原因是由于西方人信奉自由平等,客人和主人的身份是平等的;另外的一个原因是低语境文化的人们想让他人了解他们的饮食习惯。这就是为什么高语境文化的人们到低语境文化的主人家去做客时感觉到主人“不够殷勤好客”的原因了。

(五)对待新鲜事物认识上不同

由于习惯于和繁复的低语境文化的人打交道,不需要非常多的详细的程序控制,西方人对付新事物时可能有很大的创造精神和革新精神。在跨文化交流的情景中,与高语境文化的人打交道,低语境的人被迫进入繁琐的细节,这远远超过他的习惯行为,如果他不努力预见可能发生的一切,他就可能会遇到麻烦。高语境文化的人们在自己的系统里,可以发挥创造力;但是对付新事物时,他们不得不降到语境阶梯的底部。由于在高语境文化里人与人之间的纽带非常强,以至有一种容忍系统发生相当程度扭曲的趋势。

(六)拒绝他人的措辞认识上不同

笔者在教学《跨文化交际》中曾有这样的一个案例。在华的中澳合资企业的中方管理团队和澳方团队就澳方管理团队能否使允许亲自驾驶公司的汽车问题上产生争执。中方管理团队不想让澳方团队人员亲自开车,又不想使对方失去面子,总是推脱说在中国让外国人开车“有许多实际困难,需要调查研究”,使用委婉的拒绝方式想让澳方人员体面地撤回他们的请求,然而,由于澳方管理团队属于低语境文化,他们只是从文字的字面上去理解,认为对方的真的去调查研究,从而没过多久再次向中方管理团队提出事情紧张情况。从这个案例中我们看出,由于中澳双方的管理团队都没有意识到对方的文化语境,从而使双方在交际上产生误解。

四、结语

了解高低语境文化信息表达的特征、形成原因及认识上的差异有助于人们消除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的误解和障碍。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要想消除误解,首先就要弄明白跟自己交际的人是来自高语境文化还是低语境文化的人。在跟不同语境文化的人打交道时一定要弄明白双方语境文化的差异,调整好自己的预期值。进行跨文化交际,培养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学会换位思考,从而增强其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达到跨文化交际的成功。学习其他文化也并不是指一味地接受或盲从其价值观而丧失本身的文化传统,而是要有意识地沟通彼此的文化差异,从而学会洞察、欣赏、尊重人类文明的各种文化。

参考文献:

[1]Ennis RH.Evaluating Critical Thinking [M].Pacific Grove,CA:Midwest Publications,1989.

[2]陈雪飞.跨文化交流论[M].北京:时事出版社,2010.

[3]任继愈.任继愈谈文化[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0.

[4][美]爱德华?霍尔.超越文化[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5]陈国明.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6]徐立生.跨文化交际[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7]尤金·奈达.语言与文化——翻译中的语境.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8][美]爱德华·霍尔.超越文化[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66.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中的隐形文化障碍
从《推手》看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际下中日拒绝表达言语行为的对比研究
以跨文化意识培养为目标的英语教学体系研究
基于跨文化交际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讨
东方教育(2016年17期)2016-11-23 09:27:13
浅谈中日非语言行为的文化差异
科教导刊(2016年25期)2016-11-15 18:42:54
浅析中韩跨文化交际中的言语差异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考试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23:11:23
跨文化交际中的“入乡随俗”
人间(2016年27期)2016-11-11 16:42:55
中西方价值观差异与跨文化交际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