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党员干部廉政建设中的权力问题
刘中锋,杜俊涛
(中共临泉县委党校,安徽临泉236400)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党员干部廉政建设事关党的事业兴旺发达,面对当前部分党员干部手中权力私有化、商品化、随意化腐败现象,如何规范党员干部手中权力,树立权力为民、权力为公的廉政意识,在制度和体制上确保权力行使符合人民意愿和社会民主,这是保持党员干部先进性与纯洁性的本质要求,也是党员干部廉政建设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党员干部;廉政建设;权力;问题
(一)突出了执政为民的宗旨,彰显了权力民有的科学理念
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已被消灭,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真正意义上权力归属者。党的廉政建设就是在党的国家、社会建设中把党的领导、执政能力与权力发挥突显执政为民的宗旨,彰显权力民有的理念,这是我们党和其他政党的重要鲜明特征之一。中国共产党代表的是中国最广泛的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在阶级立场上就树立了人民群众的根本政治标签,因而中国共产党执政权力的合法性、公信力和所有的工作不仅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改革开放建设时期,都必须不断扩大我们党的群众事业基础,都必须体现人民根本利益、代表人民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我们作为无产阶级政党、马克思主义政党义不容辞的光辉神圣职责。
(二)明确了立党为公的要求,树立了权力民享的道德标杆
国家权力代表人民的意志,社会主义的权力来源于人民,回归于人民,造福于人民,人民赋予的权力要为人民服务,这是社会主义权力的根本属性。“作为一种特殊的地位,党的执政地位在客观上使党与群众处于领导与被领导、管理与被管理的相互关系之中。如何在长期执政中始终保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变,就成为问题的核心与关键所在”。[1]党的廉政建设体现了我们党认定的主权在民、权力为公的价值尺度,把党员干部使用权力的合法性回溯于人民,把党员干部运用权力的向度指向于为民、为公,明确了立党为公的要求,树立了权力民享的标杆。这是加强党员干部权力使用的自我约束,是科学执政、合法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重要立足点,也是加强权力约束、监管,杜绝权力私化、打击以权谋私、遏制腐败的重要助推器。只有同部分党员和干部唯私、唯己、唯利、唯权、唯情等不正风气作斗争,切实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才能把权力着眼于社会公共利益,把权力着眼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一)权力私有化
权力私化,主要是指掌握权力的某些党员干部,用手中权力谋取个人或小团体利益的行为,就是某些公共权力行使者把权力当成了个人的私有财产权权交易。“马克思、恩格斯曾经设想,无产阶级政党夺取政权后国家权力将逐渐消亡,用巴黎公社的原则有效预防腐败。由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在落后国家首先执政,需要强化国家权力,因而无法消除官员腐败的土壤和条件”。[2]同时我国经历了几千年的私有制社会,私有观念在现实中仍以历史惯性运行着,在人们头脑中产生着历史效应。现阶段,非公有制经济成分的存在和复杂的国内外环境这一现实使私有观念仍有发挥作用的条件,加之市场经济中不规范经济为私有观念的滋生和蔓延提供了动因和可能。权力的执行者部分党员干部面对这样的历史和社会现实,一些滋长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干部就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当成个人的私有无形财产和谋取有形财产的工具。一旦公有的权力在个人的独断操控下演化为私有权力,并为个人所用的时候,公有的权力便失去了原有的使命和价值,趋于异化。
(二)权力商品化
商品在经济学领域中被视为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权力作为政治领域的一种社会现象,其整体关注的对象是公民与社会、人民与政府之间权力与权利的整合、民主与法制的保障,本不属于经济领域内商品的范畴。但在现实的生活中,部分党员干部把手中私有的权力当成商品在权力使用者之间进行各种非法的权力交易和买卖。权力之所以成为商品是因为:第一,权力的私有化对部分党员干部来说意味着在一定时期内可以通过权力的掌控使自身成为事权、财权、用人权的决策者,里面渗透着决策者的个人意志与利益考量,这使得部分党员干部把手中权力当成满足个人利益的工具和手段,在主观上具备公共权力转化为商品的主体冲动。第二,在现实生活中,“公共权力有很大的影响力,其自身有很大的使用价值,权力以体现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支配可以作用乃至决定对生活资料的分配,可以实现对人的领导和管理”。[3]第三,权力使用者对权力的私有、交换以及权力自身强大的使用价值使得权力打上商品浓厚的色彩,一旦权力商品化在社会成为一种风气时,造成的是部分党员干部腐败现象会更突出,反腐倡廉任务更艰巨。
(三)权力随意化
权力随意化,即授权失误和权力设置不科学、不恰当,权力缺乏应有的制约和必要的规范监督机制,特别是在权力清
单方面缺少应有的整理和规范,事权、财权、用人权等内容还不能与社会的发展和政府职能的转变相吻合,还不能与人民的权利享有和参与要求相一致,离依宪治国、依法治国、依宪执政、依法行政的发展要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一些部门、一些地方,部分党员干部用人不讲党性讲亲情,在工作中不讲原则讲关系,造成用人失察和用权失误,权力随意化严重,对党的廉政建设也构成了不小的阻力。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国商品市场化、开放化程度和广度不高,造成分散性区域性经济的存在,政治作为经济的集中表现,为部分党员干部提供了扩充权力的依据,为地方经济服务,以发展经济来强调领导地方上的绝对权力,这就极容易冲破制约权力的束缚,给权力的使用私有化、商品化、随意化带来了消极影响。同时,没有制约的权力,没有监督的权力,极易给腐败分子有利的机会,消极腐败,脱离群众,违背党的宗旨。
(一)思想上,要站在全新的高度,深化党的廉政建设重要认知
新时期,加强党的廉政建设,让广大党员干部经得住权力和金钱的诱惑,首先要在思想上树立起忧患意识、问题意识和底线意识,在思想道德建设和自律自省方面加强教育和引导,净化心灵。所以加强党的廉政建设不是孤立进行的政治命题,必须把党的廉政建设和党员干部的先进性本质要求结合在一起,这种结合的统一点就是党员干部权力实施的民主性、公共性。首先,党的先进性是保持党的廉政建设的重要保障和强大力量,没有党员干部的先进性,权力运行会失去应有的科学规范和有效约束,党的为公、为民廉政建设将失去依托。其次,加强党的廉政建设是践行党的先进性的重要精神源泉和内在价值尺度,是党员干部践行先进性过程中正确划分权力义务并协调群众与自身利益关系的重要载体,是引领党的先进性经久不衰的精神法宝,是党自身建设的不竭动力。最后,加强党的廉政建设和践行党的先进性都是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体现,缺一不可,并在党的事业中把追求先进与崇尚纯洁作为所有党员和干部的安身立命之本,更好遵循党的服务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二)制度上,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践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
“制度的漏洞是造成权力腐败存在的又一重要原因,我国的现存制度大多具有事后处罚的性质却很少有预防和制约的性质,这样的制度结构所带来的弊端是一旦制度建设不完善就会造成实际中‘漏网’现象的普遍存在”。[4]加强党员干部廉政建设的着力点是紧紧围绕“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基本目标,要实现这一目的,重要的在于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一方面,需要加强反腐倡廉的制度建设,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刚性的法律制度来约束和控制国家权力,约束和控制各级领导干部的权力,而最为刚性、最为坚固的法律制度,就是宪法,正所谓“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并突出“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重要性。通过法纪硬约束,形成强大的压力,成为反腐败的强力杠杆。另一方面,需要实现协商民主的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程序化,以保障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并让人民通过正当的渠道合理表达自己的主观诉求和权利要求,在政治生活中捍卫人民民主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这需要拓展协商内容、丰富协商形式,建立健全协商议题提出、活动组织、成果采纳落实和反馈机制,提高人民民主协商的实效,并在治国理政方面努力营造既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又理性有度、合法依章的良好协商氛围。
(三)体制上,改进权力监督体制,实现权力运行科学性、规范性、正当性
政治权力是在特定的力量对比关系中,政治权力主体拥有的对其他社会和政治力量及其他政治权力客体的制约力量,自身具有目的性、强制性、扩张性、规定性等特点。一旦权力行为没有置于民主监督和法制规范之下,这种权力容易集中在个人或小集团手中,容易使权力行使者出现个人或集体的腐败。如何改进权力监督体制,实现权力运行科学性、规范性、正当性,是防止权力腐败的有力保证,是加强党员干部廉政建设的关节点。“在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必须进一步对权力进行规范、约束、制衡,建立健康的权力运作机制,进一步消除领导干部滥用权力的条件,使领导干部不出问题或少出问题。这方面要求做到对权力进行科学的规范,明确领导干部的用权职责,用权规则”,[5]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具体来说,第一,把党的纪律与行政监督职能相互配合,形成规范的行之有效的内部监督体制,也要侧重于人大、政协、社会团体、人民群众、社会舆论等在内的外部监督体制,特别是网络监督作为新时期加强权力监督问责的重要途径,引导其良性发展显得更加突出。第二,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政府行为,提高政府服务意识,一是全面推进行政审批权相对集中改革,不断提升行政审批效能;二是继续精简行政审批事项,推行行政权力清单制度;三是清理和规范行政审批中介组织;四是加快推进政务公开服务标准化建设,这些对实现权力运行科学性、规范性、正当性要求提供了新举措。
参考文献:
[1]姜玮.论新形势下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新要求[J].江西社会科学, 2011,(2).
[2]刘宗洪.执政党纯洁性建设的挑战与对策[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2,(6).
[3]何萌.大学生村官公共服务满意度的实地调查[J].学理论,2012,(31).
[4]刘成志.关于“权力腐败”的思考[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2).
[5]玛合巴勒·阿斯力别克.当前我国权力腐败的特点及对策研究[J].科技视界,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