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梅
摘 要:从课程研究的角度,根据青年教师校本培养无系统的课程引领的实际情况,提出学校应该在青年教师校本培养工作中,从理念上、素养上、学科内容与目标的了解上和教学技能的提升上,进行青年教师校本课程建设,并以具体的研究案例加以说明。
关键词:青年教师;校本培养;课程建设
国外对于课程领导的研究已经进入深入实践阶段,并形成了一系列的课程领导模式,如美国的课程与学校改革模式、加拿大的课程开发共同体模式、英国的学科领导者模式等。我国香港、台湾地区自20世纪70年代起,已开始课程领导的研究,成果颇丰,总体上已经进入实践层面。近年来,我们对课程领导理念的认识已经取得共识,其中有些研究成果颇具前瞻性,如提出“教师即课程领导者”、课程领导的主体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团体等理论,为构建课程领导共同体提供了理论基础。
但是,在学校青年教师的校本培养工作中,大多数学校还没有系统的青年教师校本培养课程。为使青年教师培养序列化,学校应该集中全体行管干部和骨干教师的力量,编制天宫殿学校青年教师校本培养课程,从理念上、素养上、学科内容与目标的了解上和教学技能的提升上,建构和基本完善了青年教师校本培训课程。让培训活动有书可依,有序进行。现以市级规划课题《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中青年教师培养校本课程的建构加以具体说明。
一、《融·塑》
思想决定行动。新教师刚进入学校,对于一切都是陌生的,特别是对于学校领导和学校的管理理念,急需一个了解、融合与塑造的过程。对于中小学教师应该具备的观点也比较陌生。基于此,我们组织15个学校管理干部,每个干部从自己工作的角度,提出并结合工作实际阐述自己的管理理念。一是让新青年教师了解学校的基本管理理念。二是让他们尽快地熟悉学校管理干部,便于工作联系。三是便于老师督促各部门工作。其根本目的就是建构新青年教师的教学、工作以及学校管理思想,让他们从观念上做一名真正的教师。该书分别从:全局观、组织观、教师观、工会观、教学观、学生观、班主任观、办公室工作观、辅导员素质观、习惯养成观、校本教研观、后勤服务观、后勤管理观、信息技术观、教育科研观和全动力校本课程观等方面来加速新青年教师发展与学校管理观念的融合、认同与塑型。
二、《做一名高雅的教师》
青年教师刚参加工作,加之很多新青年教师都是独生子女,对
学校工作特点和教师工作性质知之不多,师德和教师行为方面需要必要的引导,因此,我们结合教师日常工作案例,从正反两方面举出鲜活的实例并进行分析反思,克服枯燥乏味的说教,规范青年教师以及全体教师的教学行为。本书从教师师德篇、行为篇、心态篇、集会篇、改进篇五个板块,从遵纪守法、礼待学生、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举止文明、语言规范、服饰得当、微笑示人、和谐互助、阳光心态、规范着装、专心听讲、遵守会纪、掌握技巧14个方面进行了对比案例阐述、分析与反思。为了增加工作的时效性,结合我校教师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很容易忽视的方面,将制度上升到自我尊重和尊重他人、提升个人素养的角度进行了反思,同时提出了升旗礼仪规范、会议礼仪规范、听课礼仪规范、就餐礼仪规范、待客礼仪规范,要求青年教师乃至全体教师共同遵守。
三、《学科内容与目标建构》
青年教师参加工作不久,教学视野很容易锁定在所教年级和所教学科,对本专业课程设置的种类和相互关系、对自己所教课程在专业总体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与作用没有正确的认识,加之学校九年一贯制的特点,所以,我们组织青年教师和带教教师共同编写了《学科目标及内容建构》课程,将1~9年级语文、数学,3~9年级英语以及体育、音乐、美术、化学等学科,每个学段的教学目标要求及教学内容以图表或脉络图的方式,清晰地呈现出来。通过青年教师的亲自整理,让每个青年教师初步建构1~9年级期间本学科每个学段的教学内容及目标,形成整体教学概念,以备后来的青年教师学习使用学段《学科内容及目标建构》。
四、《如何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技能》
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书的前页提出了“青年教师是天宫殿学校的希望”,并对“青年教师应该具备的教学技能”进行了总体描述。然后,分“教学设计技能”“课堂教学技能”“作业批改和课后辅导技能”“教学评价技能”和“教学研究技能”5个板块,将2013年骨干教师关于课堂教学技能方面的市级获奖论文39篇纳入编排。一是为骨干教师的工作展示搭建平台,二是促进青年教师与骨干教师之间的交流学习。
当然,校本课程的建设具有校本性、实践性等特征,课程的构建内容和方式可以是多样化的,需要同仁们根据学校、青年教师、骨干教师等实际情况,进行进一步的实践研究。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