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莹
案例教学法的应用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和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分析能力、应用能力,因此,对于教师而言,在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学的过程中也可逐步提高教学水平。笔者总结自身教学经验,将案例教学法的实际应用对策总结如下。
一、案例的选择
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来引导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案例的选择关系到教学的成败,教师在教学中应仔细斟酌。一方面,教学所选择的案例必须具有针对性和代表性,即案例要与课程内容贴合,且有深度挖掘的价值,以便将课程理论引入其中,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来分析问题;另一方面,所选择的案例必须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即与时俱进的特点,保证案例与当前的国际贸易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密切,为学生了解国际贸易发展状况创造条件,保证所教、所学的内容在实际工作中有用武之地。此外,案例的选择需循序渐进,学生发现和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在选取案例时需遵循从简入繁的原则,让学生慢慢适应该教学方法,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只有这样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才能落到实处、获得成效。
二、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模式
1.“先理论、再案例”模式
先理论、再案例,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按常规讲解理论知识,在保证学生具有一定知识储备的前提下举出案例,引导学生从案例中归纳出理论;在案例分析过程中,教师应注意适当拓展教学内容,将课堂内容延伸到课外,这样既有助于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理论知识,又能拓展学生的视野,深化理解。如,在教学“H-O理论”相关内容时,教师在讲解理论产生的背景和理论的基本内容后,可以以我国农业发展为例,让学生思考我国农业应采取何种发展模式才能扬长避短。土地密集型的种植业、劳动密集型的养殖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模式之一。我国国土广袤、地大物博,这是我们的生产要素的禀赋之一,但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土地资源减少,土地也成为稀缺资源,制约着我国农业种植业的发展,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却为劳动密集养殖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因此,我国大力发展渔业等劳动密集型养殖业更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更能发挥资源优势、提高经济效益。这个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潜移默化地向学生传递了理论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学习国际贸易理论最终是要为国家经济发展服务等信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
2.“案例引出理论、理论分析案例”模式
案例引出理论、理论分析案例,即教师抛砖引玉,在讲解理论内容前,先针对理论内容举出几个案例,让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思考,并引导学生总结某个理论,之后才讲解相关理论的产生背景、具体内容、意义和发展。如,笔者在教学《贸易壁垒》相关内容时,先与学生回顾了“中国—欧盟打火机安全装置案”的始末,向学生介绍了欧盟为保护欧洲打火机制造商的利益制定的CR法规的基本内容,由此引导学生思考该法规制定的目的、对我国贸易的影响,然后引入贸易壁垒的概念、类型等,再围绕该案例就我国企业如何应对国际贸易壁垒进行讨论。整个课程下来,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思维能力都得到一定鍛炼,对贸易壁垒相关概念的理解也更深刻,课堂气氛更为活跃,教学效果也更为理想。
3.多媒体教学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许多资讯如,图像、音频等均在网络中免费共享,这些图像、音频的信息量丰富而直观,可让人在较短时间内获取大量信息。多媒体进入课堂为这些资讯进入课堂创造了条件,教师可以以多媒体教学为契机,根据教学需要大胆将有用的网络资源引入课堂,一方面,充实教材内容,拉近了课堂理论教学与实际经济活动的距离,让学生逐步把握国际、国内经济发展总体情势;另一方面,增强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有调查资料显示,学生更乐于观看视频案例,认为观看视频更能集中注意力,且有助于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笔者采用多媒体教学将国际贸易相关信息引入课堂后,发现部分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明显提高,课外也热衷于从网络搜集相关资讯与其他学生相互讨论。
案例教学与注重理论的传统教学不同,它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更注意引导学生采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经济现象,更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同时,也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为此,传统教学方法的教学成果和评价方法并不真正适用于案例教学。有文章指出,《国际贸易》课程在考核卷面上要适当减少客观题的比重,增加案例分析题型的比重,兼顾理论知识和实际能力,同时,将学生的课堂表现纳入考核范围,以此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由于篇幅和文章主题的限制,在此就不就案例教学的考核方式展开讨论,希望广大教师、学者对案例教学的和应用效果评价做更深入的研究,为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提供有益参考。
参考文献:
李浩.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教学中的应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4(14).
编辑 郑 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