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兼论东阳合韵

2015-03-26 00:16李刚
关键词:铜器魏国大梁

李刚

摘 要:战国铜器铭文中有一个从庚从肉的 字,此字后面往往是记录容量的词,从语法位置判断这是一个与“容”字相当的动词。郭沫若等学者指出 应读为容,但各家对字形的分析却莫衷一是,我们根据垣上官鼎中此字写作庚,判断此字是庚字的异体。庚又是镛的本字,与康、空为同源字,三字皆有容义。

关键词: ;庚;镛;容

中图分类号:H1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1-0140-03

战国铜器铭刻中有一“ ”字,多见于记录器物容量的铭文中。现将笔者所见录于下方(为行文方便,释文采用宽式, 字原篆以△代替):

中私官鼎:中私官,△半。(《殷周金文集成》[1]以下简称《集成》)

上范 鼎:上范 (厨)△四分。

上乐 鼎:上乐 (厨),△三分。

弗官鼎:十年弗官,△ (半)。

半 鼎:内黄,△ (半) 。

梁上官鼎:梁上官,△厽(叄)分,宜信冢子,△厽(叄)分。

卅年鼎:卅年,虒竛(令)癕,眂(视)事 ,冶巡铸,△四分。

十三年上官鼎:十三年,梁阴命(令)率上官冢子疾,冶

铸△ (半)。

廿七年大梁司寇鼎:梁廿又七年,大梁司寇肖(赵)亡智铸,为量△四分。

廿七年大梁司寇鼎:梁廿又七年,大梁司寇肖(赵)亡智铸,为量△ (半) 。下官。

卅五年鼎:卅五年,虒竛(令)周収,眂(视)事 ,冶期铸,△ (半),下官。

槀朝鼎:盖铭:十九年,邛(江)干为合阳,△半 ,□。器铭:廿四年,槀朝为合阳铸,△半 ,二。

卅二年平安君鼎:器铭一:卅二年坪(平)安邦司客,△四分 ,五益(镒)六釿半釿四分釿之冢(重);器铭二:卅三年单父上官庖宰憙所受坪(平)安君者也,上官。盖铭一:坪(平)安邦斪客,△四分 ;盖铭二:上官。

信安君鼎:盖铭:信安君厶(私)官,△ (半),眂(视)事欨,冶癐,十二年,称二益(镒)六釿。下官,△ (半)。器铭:信安君厶(私)官,△ (半),眂(视)事司马欨,冶王石,十二年,称九益(镒)。下官,△ (半)。

右孠鼎:盖铭:右孠(嗣)△四分鼎;器铭:右孠(嗣)△四分鼎,六年,工帀(师)扬(杨)户 ,工 。

沬厨鼎:沬 (厨)一斗 (半),器铭:廿三年铸襄平△少 (半) [2]。

上引材料中△所代表的字写作 、 形,我们隶定作 。在讨论此字的释读之前,我们先讨论一下上引材料的国别问题。

两件廿七年大梁司寇鼎是战国时期魏国的铜器无疑,魏称梁在魏惠王九年徙都大梁之后。《集成》2746号所收梁十九年亡智鼎铭云:“梁十九年亡智求戟啬夫庶 择其吉金,铸 少 (半),穆穆鲁辟,徂省朔旁(方),信于兹巽,鬲(历)年万不(丕)承。”黄盛璋云:“三器监造者均为赵亡智,必为同一王世所造,三鼎纪年皆称梁,又称大梁司寇,必为迁都大梁以后所造。”[3]三器为魏国同一王所作是毫无疑问的。由廿七年大梁司寇鼎“为量△ (半) ”可知,魏国的容量单位是 ,另一件廿七年大梁司寇鼎中的“四分”当为“四分 ”之省,卅二年平安君鼎的容量正是“四分 ”,不省。梁十九年亡智鼎中的“少 (半)”为“少半 ”之省不言自明。

从目前所见资料看,单位量词 不见于传世文献,而战国时魏国的铜器中却经常出现这个字,此字可以作为判定青铜器国别的辅助标准。通过铭文系联,我们发现 字也只出现在魏国的青铜器铭文中,这个字的释读不仅具有文字学的意义还具有判定青铜器国别的作用。

的词义可以通过比较推勘得出,如战国时期韩国记录铜器容量的金文为:

十一年,库啬夫肖(赵)不 、贮氏大 (令)所爲,空二斗。

汉代青铜器中亦有这种记容铭文,其格式一般为“容×斗×升,重×斤×两”。如西汉平都椭量:

容三升少半升,重二斤十五两[4]。

通过比较,我们不难发现魏国铜器铭文中的 字、韩国铜器铭文中的空字所处的语法位置与汉代青铜器铭文中的“容”完全相同。目前学术界大都将此字读为容,从铭辞的文义来说,这是很通顺的。不过学者对 字形体的分析却莫衷一是。

除 和 两种常见形体外,魏国的梁上官鼎(《集成》02451)、九年承匡令鼎[5]写作 形。

郭沫若将梁上官鼎中的 字隶定为 ,并解释说:

统观诸器 字,其下均系量数,大梁司寇鼎云“为量

四□”其意尤显著。是则梁鼎铭文例与汉鼎之记容量轻重者相同,汉鼎铭,例言“容若干斗升,重若干”,因之前人遂有疑 为庸字,而读为容者,今案其读则是,而其释则非也。余谓 乃匈字(今通作胸)之异,读为容。《说文》云“匈,膺也,從勹凶声, 或从肉”,此字亦正从肉凶声,中间之 形乃象胸之形也。象胸头有剑骨,有横肋而左右有二垂乳……古匈容同纽,且复在东部,乃双声叠韵之字,故匈假为容[6]。

王人聪将此字隶定为 ,释为庸,并解释说:

我们认为将此字释为庸,可从传钞古文资料中找到根据,查夏竦所著《古文四声韵》一书中,引《崔希裕纂古》收有庸字的一个异体作 ……,因此,《古文四声韵》所收的庸字的异体“ ”字的构形,可以看作是战国时期庸字曾出现过的一种写法,即下半不从用而是从月。根据这一点,我们有理由认为,战国记容铜器刻铭中的“ ”应当就是庸,即庸字的异体。…… 与庸为同字,在记容铜器铭辞中,假为容,表示容积的意思[7]。

杜迺松认为此字即是庸字,他指出:

上举几件铜器均魏国器,有的学者已指出,此处的 释匈,读容,匈容为双声叠韵字,匈可通假为容。而正如大家所熟知的,上举每件魏鼎中的“庸”字,庸的下面与记容量的量词相连,如上官鼎铭“庸(容)三分”,中私官鼎铭“庸(容)半斗”。记鼎的容量,庸读为“容”可谓文通字顺,“庸”是“容”的假借字[8]。

蔡运章、赵晓军、戴霖等人将此字隶定为 ,释为康,并考释说:

字当是从肉,庚声,可隶定为 ,疑为康字别体。《说文·禾部》“穅,谷皮也。从禾、米,庚声。 ,穅或作。”《集韵·唐部》“穅古作 。”这说明“从米、庚声”的 字,应是“康”字的异体。因肉米同为食品,在古文字的形(义)符里可以通用。

《史记·贾生列传》“斡弃周鼎兮宝康瓠。”《集解》引应劭曰:“康,容也,一曰康,空也。”《释名·释道》:“康,昌也,昌盛也。”《淮南子·天文训》:“十二岁一康。”高诱注:“康,盛也。”《说文·禾部》注谓“康”的本义为“空其中以含米也。”故康有“容、盛”之义[9]。

《古文字谱系疏证》一书认为 字是“从庚肉声”[10]。

我们赞成蔡运章等人的观点,认为此字从肉,庚声,但此字非康字的异体,而是战国时魏国庚字的异体。下面论证我们的观点。

字作 、 形,下从肉,上从庚。此庚字形体与《金文编》中所收庚字形体相同,我们择要选录《金文编》中庚字形体以供参考:

(史父庚鼎) (弓父庚卣) (作父庚觶) (彔伯簋)

(揚簋) (且日庚簋) (且日戈)[11]

可以看出 字肉旁上所从确为庚字,尤其是 形,上部就是庚字。

我们认为 是庚字异体,这与战国时尹可以写作 是相同的。《金文编》尹字条下收有如下字形:

(大攻 劍) (郾王 戈) (右 壺)[12]

《战国文字编》尹字条下亦收上面的三个形体,不过《战国文字编》又另立 字为单独字头[13]。

尹与 是一字无疑。战国时楚国兵器铭文中有“大攻 ”一词,李学勤先生指出“大攻 ”即“大攻尹”,是高于工师的管理手工业的官吏。这一官名当系自楚国传入赵国[14]。齐国和燕国陶文中皆有 字。齐国陶文中有官名“右陶 ”,写作“右陶尹”;燕国陶文中有官名“右攻 ”,李学勤先生指出,“工尹也分左右。”[15]

我们说 为庚字异体还有一条更直接的证据,垣上官鼎记录容量的动词直接写作“庚”,其铭曰:

垣上官,庚大 (半)。

此鼎中的庚与 用法相同,由 与尹关系的分析,我们更确信 是一个从肉庚声的字,是庚字异体,其意义与容相同。

至于庚有“容”义,学者多从语音通假的角度来考虑。从语音上讲,庚字上古音属阳部,容属东部,语音相近。李家浩先生说

韩、魏两国铜器记容铭文中的“容”,多写做从“肉”从“庚”声的“ ”。上古音“容”属东部,“庚”属阳部,古代东阳二部的字音关系密切,故“ ”可以读为“容”[16]。

西周时期已有东阳合韵的现象,李学勤先生指出史墙盘中“邦、童,古东部韵;方、疆、行,古阳部韵。东阳合叶的现象,西周时已经存在,《诗·烈文》即其一例。”[17]

东阳合韵现象到战国时已具普遍性,《管子》、《韩非子》等书常见。金毅先生在论述东阳合韵时引《韩非子》为证:

臣不得越官而有功,不得陈言而不当(二柄篇)

主焉得无雍,国焉得不亡乎(外储说右上)

德不同于阴阳,衡不同于轻重(扬权篇)

人主者,非目若离娄乃为明也,非耳若师旷乃为聪也(奸劫弑臣)

金先生说“东阳二部当初不合韵,后来合韵,必是这两个韵部中的某些字发生语音变化,其主要元音逐渐接近,而韵尾相同加强了它们接近的势头”[18]。

在古文字的考释中,古音通假常常与同源通用相混淆。我们认为庚与容是声近义通的同源关系。至于庚为什么会有“容”义,我们可以从庚字的本义说起。戴侗、郭沫若等人皆考释过庚字的本义,季旭昇在《说文新证》中评论各家观点说:

戴侗《六书故》谓庚象钟类;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释干支》以为当是有耳可摇之乐器,以声类求之,当即是“钲”;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释》以为其形制当类似后世之货郎鼓。案:“康”、“庸(镛)之初文”均从“庚”,足证“庚”为乐器之说可从,依字形,此器当类似货郎鼓而大[19]。

董莲池谓庚字“即大钟谓之镛的镛之象形文,假作天干用字。”[20]案,董先生之说至确,庚之字形为大钟的象形,只是这个象形是三维立体的,以 为例,字形上部为钟之甬,中二画为钟体花纹之形,三竖画中,两侧为钟之外缘,中间一竖笔应为透视之钟的背面,庚字之整体应为一圆柱体的立体象形,只是受书写材料和技术的限制,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平面二维的形体。以往的文字学家在研究象形字的时候多泥于平面二维之象形,实则在古文字阶段还存在一种三维立体之象形字,庚便是其中之一。庚为镛之本字,因腔体中空可以容气才能产生共鸣,所以庚有容义。

庚、康、空、容四字为同源字,根据郭锡良《汉字古音手册》的拟音,上古音庚属见母阳部,康属溪母阳部,空属溪母东部。容属余母东部[21]。庚、康、空、容四字声母发音部位相同,韵部东、阳旁转。

庚、康、空、容四字意义亦相通,康为穅之省体,《说文》卷七“穅,谷皮也。”段注“穅之言空也。空其中以含米也。”又卷七“空,竅也”;“容,盛也。”康、空皆有中空可以容物之义。庚、康、空其共同意义为中空之物可以容物,或容气,这与容的盛物之义相通。

战国记容金文中的 字应分析为“容也,从庚,从肉,庚亦声。”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周金文集成(修订增补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7.

〔2〕钟柏生,陈昭容,黄铭崇,袁国华.新出殷周青铜器铭文暨器影彙编[M].台北:艺文印书馆,2006.1029.

〔3〕黄盛璋.三晋铜器的国别、年代与相关制度[A].古文字研究(第十七辑)[C].北京:中华书局,1989.

〔4〕国家计量总局,中国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中国古代度量衡图集[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75.

〔5〕吴镇烽.商周金文资料通鉴1.2[CP].西安:《商周金文资料通鉴》课题组,2008.

〔6〕郭沫若.金文丛考[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4.227.

〔7〕王人聪.战国记容铜器刻铭“赓”字试释[J].江汉考古,1991(1).

〔8〕杜迺松.金文“容”字和“玄鏐 鋁”考釋[A].于省吾教授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6.124-125.

〔9〕蔡运章.论右孠鼎铭及其相关问题[J].文物,2004(9).

〔10〕黄德宽.古文字谱系疏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620.

〔11〕〔12〕容庚.金文编[M].北京:中华书局,1998.969,187.

〔13〕汤余惠.战国文字编[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180,266.

〔14〕李学勤.战国题铭概述(中)[J].文物,1959(8).

〔15〕李学勤.战国题铭概述(上)[J].文物,1959(7).

〔16〕李家浩.谈春成侯盉与少府盉的铭文及其容量[A].华学(第五辑)[C].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

〔17〕李学勤.论史墙盘及其意义[J].考古学报,1978(2).

〔18〕金毅.《韩非子》韵读与校刊[A].语言学论丛(第十四辑)[C].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19〕季旭昇.说文新证[M].厦门: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 1005.

〔20〕董莲池.说文部首形义通释[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375.

〔21〕郭锡良.汉字古音手册(增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责任编辑 张海鹏)

猜你喜欢
铜器魏国大梁
Crossing the Atlantic by Balloon
浅议耶律德光于大梁城的政务运作
510L汽车大梁钢生产工艺控制试验研究
由新见阳小叔父鼎看叔姬鼎等铜器及相关问题
寿县朱家集楚铜器“前”字补说
铜婚
山西定襄中霍墓地出土铜器的初步科学分析
化学链燃烧技术的研究进展
魏国封君考
重卡车架大梁开裂失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