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爱
内容摘要:笔者最近观察了江苏十年高考古诗词鉴赏命题,发现高考诗歌鉴赏的总体难度不大,但遗憾的是每年的得分率都很低,本文笔者结合最近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情况谈谈看法。
关键词:诗歌鉴赏 深层次 解读
笔者最近观察了江苏十年高考古诗词鉴赏命题,从选材、考查重点及答题等方面,发现了如下现象:1.选材严格依照《考试说明》,以唐宋作品为主,诗选唐,词选宋,且诗为近体诗,词为小令、中调。只有两次例外,且所选诗词无论篇幅短还是长,都是内容浅显易懂、主题明确之作,体现了“浅显”要求。2.考查重点是把握诗歌内容,领悟思想感情,赏析表达技巧。3.设题的角度切入口较小,命题指向都比较明确,且所给答案都比较简洁明了。如此看来,高考诗歌鉴赏的总体难度不大,遗憾的是每年的得分率都很低,笔者结合最近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情况分析,发现学生的一些问题。
一.存在的误区
误区一:重做题不重考点归纳。很多同学在复习备考时,只注重做题,而不注重对各种题型、考点的归纳。误区二:重自我感觉不重命题意图。高考所选诗歌材料在思想内容上大多是积极向上的,这很容易导致考生在体会这些内容时拔高原有主题,答案呈现大而空的毛病。有的学生甚至连题干都不能领会清楚,竟然凭借自己的感觉盲目答题。误区三:重字词不重整体把握。很多同学习惯于在鉴赏诗歌时只注意从一词一义去理解,只从字面上进行简单的附会性理解,不知道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抒发的是什么感情,而命题者常常抓住这种“望文生义”的毛病设计题目。
二.如何去深层次解读诗歌呢
首先,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练性、跳跃性。中国诗歌多半是短小的抒情诗,一首诗里面的詞语数量并不多,蕴涵的意象却非常丰富。要借助非常俭省的语言外壳来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还要符合音韵的需要,诗歌非对语言作出变形不可。其次,可以从诗歌的题材类别入手。根据题材分类,中国古诗大致有山水田园诗、边塞军旅诗、怀古咏史诗、托物言志诗、送别怀人诗、羁旅思乡诗、即事抒怀诗等几种类型。这些诗因为题材相同,大多情感相近、手法相似,我们阅读诗歌,完全可以从题材入手,争取“读一首诗,知一类诗”。
最后,我们还可以借助于一些辅助方法来理解诗歌。
1.把握标题信息,带着标题去读诗
标题是诗歌内容和形式等信息的丰富载体。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有的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有的奠定了作品的感情基调,有的揭示了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总之,标题是我们理解诗歌的重要切入点。
当然,有些标题并不一定蕴涵着那么丰富、全面的信息,而是留下了空白点,这个空白点给我们带来了猜想揣摩诗的内容的空间,使我们很容易较快地深入到诗的内容中去。以柳宗元《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为例,通过这个标题,我们可以了解到时间是中夜(半夜),地点是西园,事情是中夜起来后望着西园的月亮。我们不禁要猜想:作者为什么半夜时站在自己的房间里望着西园呢?他是不是听到了什么?诗中首联“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点题)标题里有月,颔联有“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颈联“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作者“望”时是怎样的心情呢?于是尾联有交代“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作者很寂寞。那么,作者为何会寂寞呢?再联系背景就知晓了。带着对标题的疑问,我们读懂了该诗。
2.读正文
诗的正文是阅读的核心,也是读懂诗歌的关键所在。这一环节是以平时的积累和素养为基础的,不过,方法上懂得结构章法还是很关键。
以近体诗为例:绝句的前两句写景,是次要内容,后两句抒情,是主要内容,其中第四句最重要;律诗前四句写景(次),后四句抒情(主),有的诗还讲究起承转合。再来看看词,上片写景,是次要内容:首句渲染气氛,主句写景,尾句过渡;下片抒情,是主要内容。
3.挖掘暗示信息
诗歌中有许多提示性、暗示性信息,如注释和题干等,这些信息很重要,有的还可能是解题的关键。注释的暗示。高考所选诗歌的题材多种多样,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有时介绍疑难词语、地名,那是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有时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考生本诗的思想主旨;有时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考生本诗的用典或意境;有时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考生本诗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题干的暗示。所谓题干,即命题的语言文字。抓住题干的暗示信息可以让你进一步读懂诗歌。这也叫借题解文法,如借助2011年高考江苏卷诗歌题(1)(2)两题的题干语“开头四句对李白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颈联)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基本可以确定本诗的“构思脉络”。
诗不仅要来读,更要来赏。平时要积累古典诗歌知识,多读一读古典诗歌方面的鉴赏文章,以提高自己的审美趣味和修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中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