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 琮
(西安市交通运输管理处 陕西·西安)
运输市场是重要的专业市场之一,它和其他各类专业市场(商品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等)相互关联、相互制约,共同参与社会经济的运行。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放宽货运市场使得货运业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市场形态也有了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一是总体而言货运市场中企业数量多,产品同质化较强;二是进入门槛较低且沉没成本小;三是市场中价格竞争激烈,企业往往是价格的接受者;四是信息相对完全,表现在承运人和托运人对于市场中运输价格及其成本费用信息识别程度高,基本不存在因信息不对称而发生的串谋行为。由此可见,我国货运市场基本处于完全竞争状态。
(一)弹性分析法。弹性系数是指一个变量的变化率对另一个变量变化率的比值。运输弹性系数的是运输量增长速度与国民经济总量增长速度的比值,并以此比值大小变化来判定运输业与国民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从经济发展趋势来预判未来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态势。
(二)产值比重法。运输产值比重法是通过研究运输业的产值相对于全国各部门经济之于GDP 总量中所占据的比重来分析运输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形式变化,并以此说明运输业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关系是否协调一致。
(三)运输强度分析法。运输强度是运输周转量与GDP 的比值,即表示单位GDP 所引发的运输周转量的大小。自给自足的市场结构中运输强度相对较小,而市场经济的运输强度相对较大。
(四)运输工具结构分析法。运输工具结构指全社会的车辆总量和比例结构构成等,需要随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客货流结构的改变而加以调整变化。运输工具结构的调整主要是对全社会的运输需求机制的研究,即对影响车辆结构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从宏观上实现车辆总量、车型结构的优化调整。
表1 不同道路等级比重及计算平均速度和平均车日行程
图1 蜘蛛网模型的三种情况
(五)总结。如上分析虽然有定性分析也有定量分析,研究机理也具有一定的说服力,但是不足之处也很显著。首先在于对于基准把握缺乏科学依据,如在利用弹性分析和强度分析时,往往以历史数据作为参照抑或与其他国家同期发展水平作为参照加以定性分析。但是不同时期和不同国度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变化极度不一致,由此表现出运输化的过程亦有差异,特别是工业技术的发展导致运输工具效能的变化被忽略,从而存在“失真”。
此外,诸如基础设施和运输工具结构的分析具有操作的滞后性。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超前是否一定导致运输需求的增长,两者之间关系并不严谨,特别是在由于政治和国防需求导致的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并非主要用于满足经济发展导致的运输需求的增加。所以,供需关系研究需要对其机制进行新的探索。
(一)运输供给和运输需求的计算。运输需求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下,社会经济生活中,货物与旅客空间位移方面所提出的具有支付能力的需要。运输需求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即具有实现位移的愿望和具备支付能力。运输供给是指运输生产者在某一时刻,在各种可能的运输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各种运输产品的数量。也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即生产者有提供运输服务的愿望并具备提供该项运输服务的能力。
表2 历年GDP、车辆总吨位、计算供给及实际完成周转量
表3 Spss模型汇总
表4 Spss计算系数
表5 Spss模型汇总
表6 Spss计算系数
运输供给具有非储存性、不平衡性、巨大的外部性和成本转移性以及部分可替代性,特别是可替代性会使得不同运输方式直接存在竞争,导致运输分流。在存在运输短缺的运输市场中,运输短缺作为运输供给的约束,会使运输需求在不同交通运输方式中实现替代或转移。同时,运输需求的满足受到运输供给的限制,这种限制来自于运输企业的运能、运价以及需求本身的时间和空间因素,运输供给是由运输企业来完成的,它为社会提供作为使用值范畴的运输劳务是有效性服务,对社会产生的经济效益是效用性质的,运输供给的这种效用来满足社会的运输需求。所以在价格合适前提下,运输供给有赖于供给能力的满足,而运输供给能力有赖于运输组织能力、人员以及最为重要的运输装备的满足,所以运输效率和运输强度的把握对于分析供给尤为重要。
(二)道路货运供给和需求量化分析。结合以上分析,在衡量供给和需求时将体现运输效率和运输强度的指标纳入研究,而现行统计分析中不难发现,以工作率、实载率和车辆完好率来体现运输效率和运输强度可操作性较强。(表1、表2)
供给水平S 的量化如下:
S=T×L×d×G×I×K (式1)
式中:T 为监测期车辆的总吨位;L 为监测期计算平均车日行程;d 代表监测期日期长度;G 为工作率,这里取0.8;I 为实载率,这里取中值0.6;K 为营运车辆系数,取0.6。
需求水平D 的量化为:
D=t×l×d×g×i×k=监测期实际完成周转量 (式2)
(一)建立模型。以计量经济学原理为基础,对我国GDP 和计算供给量及运输周转量(运输需求)以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分析,模型如下:
Yi=β+αXi+μ (式3)
Yi表示GDP;Xi表示供给量或需求量;α 为系数;β 为常数项;μ 为残差。
(二)回归分析及结果。借助spss20.0,得到供给与GDP 之间分析结果如表3、表4 所示。(表3、表4)
由表3、表4 可得GDP 与运输供给之间关系为:
YGDP=9646576.822+1.584X供给(式4)
同理需求与GDP 的分析结果如表5 所示。(表5、表6)
由表5 可得GDP 与运输需求之间关系为:
YGDP=76025751.388+7.833X需求(式5)
(三)蜘蛛网模型。蜘蛛网模型是运用弹性的原理分析某些商品在失去均衡时所发生的不同波动情况。由于区别了经济变量的时间先后,所以蛛网模型是一个动态模型。蛛网模型分析了商品的产量和价格波动即供给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小于、大于以及等于需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时的三种情况。
当市场由于受到干扰偏离原有的均衡状态时,实际价格和实际产量会围绕原均衡产生波动。当供给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小于需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时,波动幅度越来越小,最终会回到原均衡处,如(b)所示;当供给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大于需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时,波动的幅度会越来越大,偏离程度也越来越严重,如(c)所示;而当供给曲线斜率的绝对值等于需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时,就会围绕着原均衡点上下波动,既不逐步偏离也不逐渐趋近原均衡,如(a)所示。(图1)
对比公式4 和公式5 可知,供给曲线斜率的绝对值(1.587)远小于需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7.833),所以呈现收敛状态,即与蜘蛛网模型(c)所示一致。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得出:
(一)以运输效率和运输强度建立起的运输供给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指标数据较易获取,计算步骤简单。而运输需求计算最后直接表现为实际完成周转量,该项数据连同公路等级比重及车辆吨位数等信息分别可从历年统计年鉴中获取。
(二)以运输效率和运输强度建立起的运输供给和运输需求对于GDP 存在明显的显性相关,R 方分别为0.998 和0.951,表示大约99.8%统计样本的计算供给量和GDP 之间满足公式4 所列模型,约95.1%的统计样本周转量数据与GDP 符合公式5 所列关系。
(三)以蜘蛛网模型分析通过以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得出的供需公式表明我国道路货运市场中供求关系呈现“收敛性”,自我调节性较强,与现实中道路货运业户进出市场容易的实际情况相符。
(四)较强的“收敛性”表明道路货运市场在一定时期总体呈现稳态,而供给对于GDP 的系数绝对值大于1,富有弹性,所以任何针对道路货运市场的“扩张性”或“紧缩性”调控政策都会得到市场的积极应对,良好的政策措施会加速我国道路货运市场的优化调整。
[1]荣朝和.论运输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2]袁静.交通运输供需结构均衡研究[D].陕西:长安大学,2007.
[3]汪忠.道路运输预测理论研究[D].陕西:长安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