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精华
“幸福中国”主要指,以公平正义、社会和谐、民生至上、以人为本、五位一体、系统发展为本质特征,相对完满理想、不断追求发展的社会状态[1]。休闲体育是指人们利用余暇时间,为了达到健身、娱乐、消遣等多种目的所进行的各种身体活动方式[2]。休闲体育环境是一切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们参与休闲体育的总体。
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处于我国中西部内陆地区向东部沿海地区的过渡位置,人口众多,经济、社会发展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上述因素决定了湖北在全国发展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从经济、区域、气候等因素考虑,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武汉、黄冈、荆州、恩施、随州、襄阳共6个地区的以湖北居民休闲体育环境为研究对象。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有关休闲体育、全民健身、体育环境等书籍、学术期刊,为研究奠定理论基础;运用现代化检索手段,搜集大量相关研究成果并进行整理归纳,为研究提供原始的研究资料。
1.2.2 专家访谈法
采用面谈、电话、电子邮件的方式访问体育院校的专家、体育行政部门官员、居委会和居民等。
1.2.3 实地考察法
分别对武汉、黄冈、荆州、恩施、随州、襄樊6个地区进行现场考察,实地考察城市和农村居民休闲体育环境情况,了解居民休闲体育健身情况。
1.2.4 逻辑分析法
研究立足于幸福中国的视野下,运用哲学、社会学、休闲学、体育学相关知识,围绕休闲体育的发展趋势和休闲体育环境的对策进行分析研究。
2.1.1 休闲体育的幸福内涵
从心理学角度看,幸福不仅来自主观体验,还来自客观实在。人们从事休闲体育运动时,由身体的感性体验升华至个体自由的获得,是身心的愉悦,这个活动过程就是一种幸福体验。
2.1.2 “健康”是人们幸福生活的基本出发点
民生至上、以人为本是幸福中国的重要内容,也是人民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如果一个人失去了健康,则其它的发展就是无水之源、无本之木。
2.1.3 良好的休闲体育环境是实现幸福中国的必要条件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居民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质量,休闲体育活动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的幸福感。是否具备良好的休闲体育环境,关系着广大中国人民的健康和幸福。因而,幸福中国的建设离不开良好的休闲体育环境,良好的休闲体育环境是实现幸福中国的必要条件。
3.1.1 自然环境
3.1.2 经济环境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湖北地区的经济得到了很好发展。2014年,全省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27 367.04亿元,居全国第 9 位[4]。
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湖北各地区休闲体育发展也不平衡,存在显著的区域、城乡差异:武汉“一城独大”,在场馆设施、体育经费、体育人口、发展质量等方面都走在全省前列,而在恩施、黄冈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区,特别是偏远山区,休闲体育发展缓慢,场地设施陈旧缺乏、经费不足等问题十分突出。
3.1.3 政策环境
自国家出台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条例》后,各地纷纷制定本地区的体育法规。早在2004年,武汉市就通过了《武汉市全民健身条例》。2013年,湖北省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湖北全民健身条例》。此外,《湖北省体育基础设施奖励办法》、《湖北省体育设施建设和管理规定》、《湖北省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实施,有利于湖北休闲体育的发展。
(8) 对放坡进行回填,拆除临时格构柱,施作站台板和轨顶风道等内部结构,回筑施工预留孔洞;待盾构始发后,回筑盾构吊入孔,并施作顶板防水层,以及对覆土进行回填,并停止施工降水。
3.1.4 市场环境
在湖北体育市场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以下问题:1)体育产业虽然高速发展,但配套市场发展较慢,还未形成完善的市场体系;2)体育企业多但规模小,缺乏名牌企业支撑;3)企业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创新力不足。4)体育市场法律法规不完善,政策支持仍然不够。
3.1.5 设施环境
湖北省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资料显示,截止2003年12月31日,湖北省每万人平均拥有场地数为5.5个,人均场地面积0.6m2,而全国平均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6.58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1.03m2,与全国平均水平仍有一定差距[5]。
然而,课题组实地走访湖北6市州发现,体育场地设施分布不均匀、闲置率高等老问题依然存在。首先是老城区人口高度集中但体育场馆缺乏,大型体育设施大多建在新城区却利用率低下;其次,居民的体育需求与场地设施缺乏的矛盾突出;再次,乡镇体育设施的缺乏制约着农村休闲体育活动的开展;最后,企事业、学校的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不够,如何实现互利共赢、资源共享依旧是一个重要课题。
3.1.6 文化环境
楚文化精神在湖北体育发展中起着激励、导向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开拓创新精神,兼收并蓄即融汇南北、海纳百川的开放精神。在休闲体育方面,湖北依靠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依山水而兴,打造知名节庆体育,如:武汉渡江节、武当山武术文化节、宜昌龙舟文化节等。
楚文化中存在的负面因素对湖北休闲体育的发展起着不利的作用,如自我循环形成文化的封闭性。湖北得天独厚、自给自足的天然条件蕴育出的传统文化中的短视性、排它性,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对优秀的外来文化的吸收。
3.2.1 休闲体育与全民健身运动的结合
全民健身不仅关系着国民的身心健康,而且是发展竞技体育的基础和保障,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
休闲体育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娱乐身心,锻炼身体。休闲体育将以其特有的形式和价值服务全民健身,为全面健身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新的动力。
3.2.2 休闲体育与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大环境相结合
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在此特殊时期,社会阶层之间的矛盾增多,努力实现社会公平公正是我国今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点,也是我国休闲体育发展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因此,休闲体育的发展应更加适合我国的国情,为社会的公平公正做出贡献。
3.2.3 休闲体育与民族传统体育相结合
民族传统体育是祖先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沉淀下来的瑰宝,是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休闲体育的发展,必须与民族传统体育相结合,这是当代体育人的使命,更是中国体育文化融入世界体育文化以及参与世界体育文化交流、对话的必由之路。
3.2.4 休闲体育与学校体育相结合
体育本身就含有教育的内涵,休闲体育不只是单纯的休闲娱乐活动,还是自我完善的教育过程。运动技术、增强体能、培养交际能力、树立竞争意识和培养团结精神是休闲体育的重要内容。休闲体育的发展离不开学校体育的发展。学校体育要更加注重激发、引导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树立终身体育观念,为学生的体育休闲提供动力基础。
3.3.1 保护环境,合理开发湖北自然资源
《湖北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的颁布,对于保护湖北自然环境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在开发自然资源时,要注意:1)合理规划,协调统一,避免过度开发和资源浪费;2)注重效益,保护环境与促进经济增长、服务人民身心健康要契合。
3.3.2 抓住机遇,大力发展休闲体育产业
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体育产业。首先,政府要加强调控,制定长远规划,出台促进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积极促进体育产业打破行业垄断和项目垄断,扶持更多的休闲体育民营企业,为其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其次,企业要抓住历史机遇,把握市场需求,创新发展模式。借鉴国际优秀企业的管理经验,创新发展模式,积极打造名牌产品、项目。最后,加大培育有影响力的体育中介公司的力度,加强对体育中介人才的培养,激活体育人才市场,合理开发和利用体育人才资源。
3.3.3 加强立法,保障休闲体育健康发展
制定和完善体育事业政策法规,为休闲体育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1)在国家以及湖北省相关体育政策法规的基础上,各地要制定符合本地区体育政策法规,尽早制定出针对公共体育设施开放、资金投入和管理的办法;2)为体育协会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鼓励社会力量办休闲体育,拓宽资金来源。3)制定发展农村休闲体育的政策,解决农民收入不断提升、体育需求日益增大与农村地区休闲体育发展滞后的矛盾;4)要立法确保学校体育与休闲体育的结合,使学校体育的发展真正成为休闲体育的发展的动力。
3.3.4 加大投入,多渠道开发利用体育场馆设施
当前,湖北体育场馆设施的投入中,政府投入比重大,体彩公益金的投入有限,民间资本投入较少,因此,应加大力度吸引民间资本。首先,以举办大型赛事为契机,积极新建和改扩建体育场馆设施。其次,增大企事业单位特别是学校体育场馆的开放力度,在不影响正常秩序的前提下,尽可能对社会开放。最后,加大全民健身路径的建设,改变目前健身路径单调、乏味的现状,立法规定新建小区的体育设施建设标准,积极对居民进行宣传和指导,营造良好的健身氛围。
3.3.5 更新观念,加快休闲体育文化的创新
休闲体育文化的创新,首先是更新观念。要树立发展休闲体育是实现幸福中国的必由之路的观念,树立休闲体育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观念,树立统筹湖北城乡休闲体育发展的观念。其次,要充分认识到湖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现代价值,发扬楚文化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传承湖北地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这也是创新休闲体育文化的重要举措。最后,要加强不同地区休闲体育文化的交流,不断提升湖北地区休闲体育文化的影响力。
[1]解晓燕,张传峰,陶远城.幸福中国建设路径研究[J].山东理工大学报,2014(5).
[2]司 磊,沈久城,刘永强.试论“休闲体育”、“体育休闲”[J].体育文化导刊,2004(4).
[3]湖北省政府网站.[EB/OL].(2013-05-03).http://www.hubei.gov.cn/mlhb/tshb/touzi/lxhbtz/tzhj/tzhj/201207/t20120710_384156.shtml.
[4]湖北省环保厅.2013年度湖北省环境统计公报[EB/OL].(2014-08-28).http://report.hbepb.gov.cn:8080/pub/root8/auto586/201408/t20140828_71847.html.
[5]湖北统计 局网站.[EB/OL].(2015-03-16).http://www.stats-hb.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