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 然
(娄底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娄底,417000)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指的是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通过协商合作,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在规定的时间内为企业提供指定数量和相应质量人才的合约式人才培养模式。建立起现代化的信息交流平台,可以及时向学校和学生传达国家政策和企业公司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这对于推动我国“订单式”人才的培养具有积极意义。
高职院校作为教育部门,其服务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途径主要是通过培养市场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实现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使高校及时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使高校可以根据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得需求,加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这就适应了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就此而言高职院校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符合我国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在信息化背景下加强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在企业与学校之间建立现代信息交流平台。这样方便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相互交流,使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能够符合企业发展的要求。对于推动企业发展和学生就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信息化环境中,方便了企业与学校之间的沟通,在学校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传授的基础上,通过与企业之间的互助合作,可以在一些企业内部建立起学生实习基地,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过程中,加强了学生与企业之间的相互了解,这对于促进学生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将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与社会对人才的需要相结合这就使得高职院校学生培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职业定向性,能够很好的解决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但是,高职院校受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影响,在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为了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政府大力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在这种环境下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应运而生,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发展对专业素质人才的需求。但是,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由于在企业与学校之间还没有建立起合作信息系统平台。使学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无法清醒的认识到企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难以对人才进行有针对的培养。因此,导致了高校人才培养存在很大的盲目性。
高校与企业之间属于不同的社会系统,并且二者之间的社会职能、社会责任以及价值追求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在这种社会背景下,高职院校开展“订单式”人才的培养,学校与企业之间必须要加强信息交流。因此,在学校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市场主体企业发展的具体要求,进行专业课程设置和课程分配。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导致在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学校对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着很大的鸿沟,这使得一方面企业的发展需要大批高素质人才加入进来,推动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学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要求之间存在很大差距,导致了一大批学生出现就业难的问题。就此而言,在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企业与学校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和交流是阻碍“订单式”人才培养的一大阻碍。
虽然我国近年来大力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也积极引导学校与企业之间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企业与高职院校之间并没有建立起广泛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首先,由于企业与学校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沟通机制,导致了人才需求与人才供给之间存在这巨大的差距,这主要是由于缺乏现代化信息交流平台和沟通造成的。其次,我国政府虽然大力推进“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但是,就法律法规和教育政策方面而言,“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还没有在我国制定教育法律法规中有所体现,缺乏对企业和高职院校的约束力,这使得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缺乏制度保障。
实现高职院校与工业企业之间的合作,在高职院校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针对我国高职院校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只有采取合理的措施才能推动高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开展。
目前,为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政府教育部门虽然大力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但是还没有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本文认为要发挥政府在高职院校在“订单式”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首先,要根据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的经验教训并具体结合我国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帮助高职院校制定出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消除高职院校在进行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增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的性。其次,教育部门要加强现代教育机制研究,帮助高职院校建立起合理的“订单式”人才培养制度。帮助高职院校在教学的过程中将产学研结合起来,建立起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长效机制。最后,政府部门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积极推动和促进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切实将“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落实到实践教学环节中去。
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下,高职院校推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就需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起政府、企业、学校三者之间的信息管理交流平台。一方面国家教育部门可以将最新的教育法规通过网站进行公布,了解关于“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信息。同时,通过建立现代信息交流平台,企业可以在网站公布本产业的发展趋势以及对人才的新的要求,在此情况下,学校可以根据企业的发展要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同时,利用现代化信息平台企业与学校之间可以实现相互合作,通过签订人才培养协议,提高高职院校进行人才培养的针对性。这样使高职院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可以开设两个基地:学校理论素质培养教育基地;企业实训基地。这样可以根据企业的具体要求,培养出大批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大批高素质人才,真正推动我国高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
“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够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满足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建立现代化信息交流平台,使高校能够及时了解到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通过与企业之间签订人才培养协议,提高培养学生的针对性。这就要求企业必须要根据与学校之间签订的就业协议,根据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共同考核结果,对与满足企业发展要求的毕业生,要严格按照人才培养订单的要求安排毕业生及就业。同时,只有企业按照人才培养模式安排学生就业,才能使企业与高职院校之间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发展。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对人才需求的结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加强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合作,推动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对于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此背景下建立政府、企业以及学校三者之间的现代信息交流平台,能够及时加强三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这对于高职院校解决在“订单式”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立起现代化信息交流平台,只有从国家、企业以及高职院校三个方面出发,才能解决好这些问题,推动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并发挥其在推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周建松,郭福春.高职院校订单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证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060.
[2]袁清武.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初探——基于教育创新的视角[J].中国教育学刊,2013(S1).
[3]陈传端,谢英星,周静.高职院校“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尝试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1(03).
[4]张科海.高职院校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02).
[5]王亚芳.就业视角下的高职院校订单培养模式利弊分析[J].教育探索,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