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党员“一小时服务圈”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白鹿庄村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调研报告
余武丞1刘琼2
( 1.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湖北武汉430062;
2.中共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长乐坪镇,湖北五峰443412)
[摘要]本文在对白鹿庄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其优秀经验和存在的不足,对其攻效进行了肯定,并针对不足提出了建设性改进意见。
[关键词]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基层党建白鹿庄村
[中图分类号]D267.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5-06-21
[作者简介]1.余武丞(1981—),男,湖北秭归人,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办公室主任科员;2.刘琼(1977—),女,湖北五峰人,中共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长乐坪镇党委书记。
白鹿庄村位于五峰县长乐坪镇西部,全村国土面积21.6平方公里,现有6个村民小组,432户人家,人口1512人。村党支部辖9个党小组,党员74人。全村耕地面积2704亩,特色产业以蔬菜、茶叶、五倍子和生态旅游为主。近年来,白鹿庄村锐意改革,不断创新,构建党员“一小时服务圈”,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探索出了一些经验。
一、白鹿庄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主要做法
1、优化组织设置。白鹿庄村按照依山就势、方便活动的原则,将原来的3个党小组重新划分为9个党小组。每个党小组确定1名党员中心户担任活动组组长,召集所在地党员和群众代表组织开展服务活动。同时,结合产业发展实际,设置茶叶、蔬菜、五倍子等3个专业合作组,由产业大户任组长,为群众提供技术指导,提高经济效益。把党小组建立在产业链上,使党小组联系党员中心户,党员中心户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确保有党员的地方就有党组织覆盖,有群众的地方就有党组织提供服务。
2、建强服务队伍。一是选优配强“领头雁”。本着好中选优,优中选强的原则,选优配强了9个党小组组长,增强了村级党组织的工作力量,为服务群众提供了组织保障。二是提高能力“补足钙”。在省社会主义学院的帮扶下,分次分批完成党员干部轮训工作,干部的履职能力进一步提高。三是建强队伍“输新血”。坚持把致富带头人、“土专家”、“田秀才”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党员,把党员中的骨干力量培养成致富带头人,初步形成了一支政治素质好、群众威信高、致富能力强的党员骨干队伍。
3、强化服务功能。一是依托产业,推动发展。对产业特色明显的党小组,要明确一名小组长,以产业大户和群众代表为主体开展活动,通过产业大户带领群众发展产业,从而增收致富。二是参与公益,协调项目。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和项目建设协调服务,带动引领和牵头组织群众投身基础设施建设和实施管理维护。三是集合专长,能人帮困。将种植养殖、采茶制茶、建筑施工等方面能人党员较多的党小组组织起来,形成团队为群众提供服务。
4、充实服务内容。一是送政策入户。组织学习政策精神,向群众宣讲粮食直补、公益林补偿、合作医疗、农村养老保险等民生政策,推进政策落实。二是送和谐入户。平时注重对邻里关系情况进行掌握,对有倾向性矛盾纠纷进行排查和化解,对较大矛盾及时上报并协助处理,让矛盾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三是送平安入户。宣传防火防盗防汛、道路交通、食品安全知识,对自然灾害、安全事故和治安事件第一时间现场处理并上报。四是送温暖入户。定期走访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及时慰问生活困难群众,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5、创新服务方式。一是上门服务。为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体开展送粮、送肥、送药、送技术等上门服务。二是坐班服务。在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实行党员干部为民服务坐班制度,制定坐班时间表,人员和时间保持相对固定,并向群众公开,随时受理村级管理的事项。三是代办服务。把群众需要办理的事项,由代办人员统一收集,集中办理,变群众跑腿为党员干部跑腿,变多口办理为一站式办理,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四是轮流服务。按照方便服务、分散负担原则,党员干部依次轮流到困难群众家中开展服务。五是信息服务。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等方式,提供生产生活等服务信息。
二、白鹿庄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主要成效
1、党员模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发挥。通过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党员服务意识不断增强。如白鹿庄村六组党员杨芳积极争取资金,组织当地党员群众义务维修养护公路2.3公里;蔬菜专业合作组组长、党员梅运楷带头发展蔬菜种植,指导困难群众佘克喜、刘光荣发展蔬菜种植5亩,帮助周边农户年销售蔬菜800吨。
2、村级日常工作运行效率进一步提高。通过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村里苗头性的矛盾纠纷得到及时化解,党的强农惠农政策得到及时宣传,公益事业有人协调和管理,民情民意有人收集和反映,有效分担了日常村级事务,提高了村级日常工作运行效率。
3、党组织同人民群众的关系进一步密切。党员在村里开展的各项服务,所作的各项工作,让群众感受到了党组织的关心和温暖,拉近了党员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距离,增进了党组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树立了党组织在群众中的良好形象,群众对党组织和党员的满意度得到提升。
三、白鹿庄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
1、服务队伍年龄老化。农村党员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综合能力不强等问题制约了服务水平。青年党员外出多,真正长期在家、有帮带能力的党员比较缺乏,影响了党员服务群众的工作成效和覆盖面。
2、服务载体仍需创新。服务群众还处于单向“输血”阶段,还须从增强群众致富能力,提高“造血”功能上下功夫。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不强,不能及时根据形势变化创新服务载体,有待改进服务方式,提高科技化水平,及时有效的解决群众提出的新问题。
3、服务保障能力不足。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经费投入不足,村级党组织带领群众致富的资金、项目倾斜不够,许多服务项目无法主动开展,制约了服务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了服务成效。村干部待遇太低,基本养老、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水平低,直接影响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四、白鹿庄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对策建议
随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不断推进,要把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实际工作当中去,变成广大党员和群众的自觉行动,最终要靠农村基层党组织。村级党组织要以服务的“金钥匙”解开群众的“心锁”,切实把党的各项惠民政策和惠民措施真正送给群众,把党的惠民政策变成老百姓“口袋里”的实惠。
1、筑牢村级党建“桥头堡”。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核心是建设骨干队伍。一是选优配强领导班子。将服务意识强、服务作风好、服务水平高的优秀人才,选拔进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二是加强教育培训。重点围绕农村改革发展形势、中心工作任务、群众工作方法、基层党建要求等内容开展集中培训,增强引领发展的本领,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三是加强日常管理。细化量化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工作内容,建立健全考勤、例会、学习、坐班等工作制度,把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由“软任务”变成“硬约束”,让服务群众成为自觉行动。
2、创新基层服务载体。围绕群众多样化需求,丰富活动载体,拓宽服务渠道,推动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工作常态化、长效化。一是完善平台功能。加强农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与管理,充分发挥其强化党务、规范村务、优化服务、拓展商务、协调事务的作用,着力打造为民服务平台,实现群众办事不出村。二是搭建网络平台。依托各级党建网站、QQ群、微信等现代化信息渠道,拓展网上服务阵地,增强基层党组织利用网络宣传政策、汇集民意、服务群众的能力。三是拓展服务领域。切实改变服务范围小、领域窄、项目少的现象,不断扩大服务范围和内容,重点做好产业发展、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人口计生等服务项目,让老百姓办事更加方便、更加满意。
3、提升基层服务保障能力。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健全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往基层倾斜的机制,形成各级党组织和全社会关心、重视、支持基层党建的强大合力。一是加大经费保障力度。把村党组织工作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建立稳定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制度,建立落实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制度,增强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二是稳步提高村干部待遇。在提高村干部的工资报酬、经济保障、政治待遇等方面下功夫,让村干部工作有待遇、干好有发展、退后有保障。要加大从优秀村干部中选任乡镇领导干部、考录公务员、招聘事业编制人员的力度,让村干部有发展空间。三是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要根据村级实际,立足资源优势,谋划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积极培育稳定的经济增长点,使村级党组织有实力为群众提供更好服务。
4、用好党建考核“指挥棒”。发挥好考核的“指挥棒”和“风向标”作用,使服务成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鲜明主题。一是发挥群众作用。把群众满意度的高低作为衡量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工作的主要标准,保障群众的话语权、评判权,切实做到一线问绩效、群众评良莠,真正做到“你服务谁、谁评价你”。二是完善考评体系。把群众关心的增收致富、平安建设、社会保障、矛盾化解等内容纳入考核指标,制定以服务为重点、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考评体系,使考核情况真正反映服务效果。三是强化结果运用。把考核结果作为党组织工作业绩评价的重要内容,与干部政治待遇、经济待遇、评先树优挂钩。通过鼓励先进、推动中间、鞭策后进,使基层党组织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提升服务成效。
责任编辑:胡芬芳
中华文化